-
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 编辑
2011年,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中文名: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
动工时间:2011年
地点:徐州
核心区总面积:1.7平方公里
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部分景观效果图
老城墙
徐州外城墙遗址(护城石堤)
历史上,因了战争、洪水和地震等灾害,它曾经多次遭到摧毁,并多次重建或者修葺,它是徐州战争文化和洪水文化的最好见证。外城墙自北宋苏轼抗洪始修到明代三次决口而重修,再到清乾隆年间的加固,千年风霜已历;民国时期,内城墙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变卖,连绵十几里长的徐州古城墙成了残垣断壁,庆云桥以西故黄河南岸的这段100多米的徐州外城墙就成了徐州古城墙的唯一遗迹,作为千年历史的见证和幸存者,无声地屹立至今。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明确规划:保护护城河及护城石堤,其范围在城墙遗址两侧不少于20米宽,沿古城城墙建设一条宽度30米的绿化带,强化古城城址轮廓。
黄楼公园
故黄河公园黄楼
现重修位于今徐州市黄河南路,庆云桥东,故黄河公园内,坐落于故黄河南岸大堤上。为北宋苏轼所建,是徐州五大名楼之一。
老牌楼
“五省通衢”牌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兴产业的兴起,老牌楼地区的经营业态、建筑风格与中心商圈的整体风格定位存在一定差距。最近,鼓楼区对老牌楼地区进行综合改造,调整提升经营业态,全力打造与中心商圈相统一的时尚休闲街区。
文庙
徐州文庙
彭城壹号
彭城壹号整体景观鸟瞰图
随着徐州中心商圈的快速扩张发展,以及彭城壹号周边金鹰、金地以及苏宁国际的崛起,彭城壹号保护性开发也列入政府议事日程。2007年上海圣博华康在进行徐州中山北路沿线改造发展战略规划时,首次介入彭城壹号项目,提出将现代时尚的元素注入古旧建筑,在结构保留、风貌保留以及实用性三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千年古院原有的建筑人文气息与现代商业文脉交融碰撞,在保护、发展、效益三方面取得了和谐统一。该建议得到了徐州市委市政府的认同,由此,圣博华康展开了对彭城壹号的颠覆性商业地产规划。
创意68
创意68产业园
该项目因位于民主路68号而得名。
这一地块在徐州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城市角色。1948年,上海国信在这里创办纱厂,解放后改造成内衣厂。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又成为徐州针织总厂、绒冠高科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中国首家也是国内最大的天鹅绒生产企业。如今,创意产业又一次让这里焕发活力,成为鲜明的城市符号。
花园饭店
“历史明星”花园饭店
徐州花园饭店历史悠久,见证了军阀战乱、国共内战的近现代历史。一九一六年由英美烟草商人吴继宏(字声远)出资两万银元,从上海请来建筑技师,仿照当时最时兴的德式别墅样式建造。厅堂内设红木家具,房内设施壁炉取暖,设有西式卫生间,同时雇请南北名厨,主理中西餐点。典雅华贵的西式设施,各式中西精烹美食,使花园饭店一时名噪省内,成为当时国内军阀权贵、士绅名流们来徐后入住、宴请首选之地。
中山堂
中山堂娱乐中心影剧院
徐州军管会设在彭城路1号,当时有关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重要会议,多在中山堂召开。
中山堂既是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也成为徐州市政治活动中心。
钟鼓楼
钟鼓楼
据《云龙区志》记载,修建此楼本是为了报火警,所以又称“望火楼”。每有火警则以不同的击打钟声表示火灾的方位,以便市民听到前去救火。不过,这“望火楼”从未报过火警,还险些因附近的大火被烧毁。
1932年,大同街铺设了徐州第一条柏油马路,也决定把钟鼓楼的大钟换上新颜。安装时钟的工程于次年冬完成。据了解,此钟为重锤链条式齿轮时钟,四面有瓷砖,罗马字钟面,指针长达一米。六十年代钟面更换为白色油漆玻璃盘面,使用阿拉伯数字,用镂空钢板锉成数字和指针。据钟鼓楼下面的花店老板介绍,大钟后来因年久磨损,保护性地停止了摆动。
天主教堂
徐州的建筑奇迹:天主教徐州耶稣圣心大教堂
老东门
军部大门将是时尚街区的标志景观
营造开放式红史博物馆在老东门时尚街区东北角,有一座修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碉堡,据说是闹市区唯一遗存的碉堡。这样的历史遗存,在老东门时尚街区还有不少。
老东门原址始建于1938年,曾一度成为侵华日军的军事基地,1945年至1948年是国民党联勤处。1937年,李宗仁在这里指挥台儿庄战役;1948年淮海战役,这里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的作战总指挥部。1949年后,这里曾先后驻扎过抗美援朝英雄军团——解放军68军军部、46军军部以及“百将团”——12军军部。
72年来,这里的每一片砖瓦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而“老东门”三个字,也成为徐州的一个历史符号。至今,这里仍完整保留着当年的国民礼堂、城墙遗址和哨岗亭等建筑。老东门时尚街区将利用战争遗物,营造出“开放式红史博物馆”的厚重韵味。
民国建筑
抗战历史遗迹日军侵华罪证徐州水牢
日军在徐州市区建了许多据点和建筑物,但现存的已寥寥无几,只有文化路上的那些日式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这些建筑是1942年建造的,当时这里对外公开的名义是“远东旅社”和银行。这些典型的日式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从历史角度看,它是日军侵华的有力铁证;从建筑角度看,也有予以保存的价值。现在,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竭力否认当年侵华历史,我们就是要用这些铁证来反驳这些右翼分子。如果能将这些建筑修缮整理,建立一座“徐州抗日博物馆”,用来收藏、整理、研究、展示抗日史料,将是最理想的地方。
上世纪60年代,在文化路12号发现了一处“水牢”。后经专家考证,此处是日伪时期一家日本银行的地下室或金库,为内外两间套房,室内总面积约50平方米。因其与院内水井紧邻,水位相通,积水不断,被人们称为“水牢”。这也是日本侵华的又一鉴证。
我们来到徐州文化路12号。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150米左右的街面,沿街都是日式的建筑。据知情人说,这些都是当时侵华日军修建的,曾用作宪兵司令部,目前是徐州最大的日式建筑群。
回龙窝
历史街区效果图
据介绍,回龙窝是一竖两横三条总长不足四百米的居民胡同,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虽几经变迁,但这里仍然基本保留了灰砖青瓦的老面貌。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想穿过这里,但因回龙窝是个死胡同,无法穿行,乾隆只好顺着原路返回,“回龙窝”因此得名。此次,政府对回龙窝及周边地区进行整体改造,意在打造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明清时期街区的历史风貌,打造展示城市发展文脉的名片。
步行街
快哉亭公园
李可染故居
徐州市“李可染旧居”于1985年10月1 日对外开放,后更名为李可染艺术馆。馆内“旧居”为一所四合院结构。南屋正墙上挂着可染的杰作巨幅《黄山人字瀑》,两旁是可染早年居室,西墙上悬挂着李可染书写的齐白石印语“痴思长绳系日”。室内家具陈设朴素淡雅,古色古香,亦如故旧。北屋和西屋为生平事迹陈列室,人们可以从大量的文字图片中纵观可染的艺术道路和创作思想,以及他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故居分东西两个院落:西院为李可染生平简介;东院为艺术陈列馆,陈列了李可染先生在艺术道路上探索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东西两院的院门皆为月牙门,上方有李可染亲笔题写的门额,一面是“澄怀观道”,一面是“澹泊宁静”,表述了一代宗师的抱负与志向。小院青砖瓦舍,栗壳式门窗,愈显古朴庄重。爬山虎攀墙上壁,花坛的冬青郁郁葱葱。
堂屋与西屋相连的小圆门上内外各有横匾一块,北面书写着“无涯”,南面书写着“惟勤”,体现了李可染先生多年对中国画的孜孜以求和苦心钻研。
古玩一条街
户部山驰名已久的古玩一条街,幽静的环境,古朴的街道将户部山的文化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有大大小小100多家古玩、艺术品店,是淘宝爱好者的好去处。
近年来,一到节假日,徐州人或到徐州游玩的近邻远客,总会邀上三五好友到户部山翰林街古玩市场走一走。户部山古雅靓丽,坐落在翰林街道路两旁的百余家古玩店铺、艺术画廊各有特色,出售和陈列的古玩、艺术品种值得赏玩。
翰林街古玩市场在国内有了名气。慕名来这里游玩、淘宝、考察的名人、明星、收藏鉴宝大家,多不胜数。
到这里走走看看,对于老百姓来说不单纯是“淘宝”。
原真性原则。保护历史文化片区的城市肌理、空间布局、街区尺度、文物、优秀历史建筑等真实的历史信息,保持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可持续原则。完善功能,整治景观,改善居住环境,使历史建筑及其环境既保持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提升历史文化片区的整体品质。
分类保护原则。依据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现状留存的不同程度、城市空间的不同类型和环境特征,分类保护,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持历史风貌的多样性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节点之间关系。通过对各节点的连接廓道和辅线进行用地梳理,提出沿线建筑的综合整治意见和指导性原则。
旅游车行线路与慢行交通系统之间关系。结合历史文化片区内16个节点以及向外延伸和多个辅线,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打造良好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同时,该项目又处在我市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区域内,综合性购物中心、大型餐饮娱乐场所在片区内分布,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要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力,也将是亮点之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