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竹坡 编辑
张竹坡(1670年-1698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铜山(今江苏徐州)人。中国清初小说评论家,文学家。
张竹坡以评点《金瓶梅》闻名。其自幼聪颖,6岁能赋诗,5次应举,屡试不中。张竹坡个性豪放不羁,喜爱交友。23岁北游长安诗社,名震京都,后移居苏州,曾言“少年结客不知悔,黄金散去如流水”。个性放旷不羁,一生以文会友,以此自足。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因病去世,终年28岁。
张竹坡一生共有6种著述传世,其一为《乌思记》,其二为《金瓶梅》批语,其三为《幽梦影》评语,其四为诗集《十一草》,其五为《治道》,其六为《东游记》。其中以评点《金瓶梅》最为人所知。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价极高,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史记》”,扭转了俗世将《金瓶梅》视为淫书的观点。张竹坡的小说批评观,展现出清时小说理论的进步思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出版。
别名:张竹坡
字:自德
号:竹坡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徐州
出生日期:1670年9月9日
逝世日期:1698年10月18日
主要作品:《金瓶梅评点》、诗集《十一草》
本名:张道深
祖籍:浙江绍兴
1695年,张竹坡年仅二十六。他以其超人的文学才华在徐州家中评点《金瓶梅》,写下了十余万余字的评论。后寄居金陵、扬州等地,贫病交加。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刻《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其友张潮化名“谢颐”作序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离苏州赴永定河治水工地,以图谋进身之阶,不料于当年九月十五日染疾身亡,年仅二十九。著有《金瓶梅评点》和诗集《十一草》,《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
张竹坡开创的《金瓶梅》108则读法,形成了系统的《金瓶梅》小说艺术论,成为后人研究《金瓶梅》的重要依据 。
整体评论
“此书纯是一部史公文字。”(读法五三)
“《金瓶梅》写奸夫淫妇,贪官恶仆,帮闲娼妓,皆其通身力量,通身解脱,通身智慧,呕心呕血,写出异样妙文也。今只因自己目无双珠,遂悉令世间将此妙文目为淫书,置之高阁,使前人呕心呕血做这妙文乃为俗人所掩,尽付流水,是谓人误《金瓶梅》。”(读法八二)
“《金瓶梅》因西门一分人家,写好几分人家。”(读法八四)
“《金瓶梅》是一部《史记》。然而《史记》有独传,有合传,却是分开做的。《金瓶梅》却是一百回共成一传,故知作《金瓶》者必能作《史记》。”(读法三四)“《金瓶梅》断断是龙门再世。”(读法七七)
评论写作方法
“《金瓶梅》是大手笔,却是极细的心思做出来的。(读法一O四)此书处处以文章夺化工之巧也夫。”(读法一O六)“于一个人心中,讨出一个人的情理,则一个人的传得也。”(读法四三)
“各尽人情,莫不各得天道。即千古算来,天之祸淫福善,颠倒权奸处,确乎如此。读之,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操笔伸纸做出来的。吾固曰:得天道也。”(读法六三)
“用笔不露痕迹”(读法十三)“善用曲笔、逆笔”,“曲得无迹,逆得无觉”,“此所以为妙也。”(读法十三)“草蛇灰线”、“千里伏脉”,“妙绝群书”(读法二六)“善于用犯笔,而不犯也”(读法四五),“曲曲折折,为之出入其起尽。何异入五岳三岛,尽览其胜?我心乐此,不为疲也。”(读法四八)“摹神肖影,追魂取魄”(读法五四)“结穴发脉,关锁照应”(读法六九)
“读《金瓶》,须看其大间架处”,(读法十二)“入笋处”(读法十三)“露破绽处”(读法十四),“内中有一无用之笔墨也哉。”(读法十五)“善于用犯笔而不犯”(读法四五),“起伏层次,贯通气脉,为一线穿下来也。”(读法五二、四五)
评论写作动机
《苦孝说》:“至于生也不幸,其亲为仇所算,则此时此际,以至千百万年,不忍一注目,不敢一存想,一息有知,一息之痛为无已,呜呼痛哉!痛之不已,酿成奇酸……则《金瓶梅》当名之为‘奇酸志’、‘苦孝说’。”“作者不幸,身遭其难”,“欲无言,而吾亲之仇也吾何如以处之?且也为仇于吾天下万世也,吾又何如以公论之?是吾既不能上告天子以申其隐,又不能下告士师以求其平,且不能得急切应手之荆、聂以济乃事,则吾将止于无可如何而已哉!”“怨恨深而不能吐,日酿一日,苍苍高天,茫茫碧海,吾何日而能忘也哉!眼泪洗面,椎心泣血,即百割此仇,何益于事!”在“吐之不能,吞之不可,搔抓不得,悲号无益”的处境下,“展转以思,惟此不律可以少泄吾愤”,“借此以自泄。”“其志可悲,其心可悯矣。” “《金瓶梅》到底有一种愤懑的气象。”(读法七七)“作者必大不得时势”(第十七回回评)“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著书”(第二九回旁批)。
评论作者
“传闻之说,大都穿凿,不可深信。”“作者无感慨,亦必不著书,一言尽之也。其所欲说之人,则现在其书内。”(读法三六)
“作《金瓶梅》者,必曾于患难穷愁,人情世故,一一经历过,入世最深,方能为角色摹神也。”(读法五九)
评论人物
评吴月娘,“《金瓶》写月娘,人人谓西门氏亏此一人内助,不知作者写月娘之罪,纯以隐笔,而人不知也。” “其夫为盗贼之行,而其妻不涕泣而告之,乃依违其间,视为路人,休戚不相关,而且自以好好先生为贤,全台为心尚可问哉!至其于陈敬济,则作者已大书特书,月娘引贼入室之罪可胜言哉!”“敬济之罪,月娘成之”。(读法二四)“又月娘好佛,内便隐三个姑子,许多阴谋诡计,教唆他烧夜香,吃药安胎,无所不为。则好写佛,又写月娘之隐恶也,不可不知”。(读法二七)
“如耍狮子必抛一球,射箭必立一的,欲写金莲而不写一与之争宠之人,将何以写金莲?故惠莲、瓶儿、如意皆欲写金莲之球之的也。”(六五回评)“技至此无一复加矣。” (八七回评)
“所以将爱姐作结,以愧诸妇;且言爱姐以娼女回头,还堪守节,奈之何身居金屋而不改过悔非,一竟丧廉寡耻,于死路而不返哉?”“作者盖有深意于其间矣。”(读法十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