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风县 编辑
扶风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位于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湋河流域。介于东经107°45′—108°03′,北纬34°12′—34°37′之间,总面积720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共有1个街道、7个镇 。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户籍人口42.8万人。
扶风县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地势北高南低,以平原、台、塬地形为主。扶风县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境内主要河流有渭河、湋河。矿藏有石灰岩、大理石。陇海铁路、G30西宝高速公路和209省道、104省道过境。被称为东方佛都。 2019年, 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2022年,扶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0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7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4.06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6.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2∶49.8∶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978元。
中文名:扶风县
外文名:Fufeng County
别名:东方佛都,青铜器之乡
行政区划代码:610324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陕西省宝鸡市
地理位置:陕西省中西部,宝鸡市境东部
面积:720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7个镇
政府驻地:扶风新区
电话区号:0917
邮政编码:7222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42.8 万(2022年户籍人口)
著名景点:法门寺、周原遗址、西府古镇、关中风情园
车牌代码:陕C
地区生产总值:189.06 亿元(2022年)
原始社会神农氏时期,县属姜氏国(部族)。
黄帝时期,属岐伯国(部落),后稷周国(部落)。
尧舜时代,为周始祖弃的封地,属后稷有邰氏。
西周
扶风县
属岐邑,为京畿。
战国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在今境内法门镇始设美阳县,揉谷乡法禧村设邰县,属内史。
西汉
美阳县、邰县始归雍国,后属内史。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归右扶风辖领。
新莽
属扶风县都尉大夫府。
东汉
美阳县辖区未变。南部邰县改为武功县。
三国
美阳、武功县治未变,归扶风郡辖领。
西晋
美阳县属扶风国,武功县属始平郡。
北魏
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美阳县。在今县北部、岐山县东北部设周城县,美阳县并入周城县,治城在今周原遗址,归平秦郡。
太和十一年(487年)撤武功县,在武功县治姜塬嘴设美阳县,辖今县南部、武功县全部和太白、骆谷、邰亭等地,归武功郡辖领。
北周
天和四年(569年),移美阳县治崇正镇。
建德三年(574年),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撤美阳县,县地归岐山。置武功县治于中亭川(今武功镇)。
隋
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三龙县为岐山县,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岭)南十里。
唐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贞观元年(627年),撤扶风县。
贞观八年(634年),改湋川县为扶风县,在今法门镇设置岐阳县。
元和三年(808年),撤岐阳县。
五代
后梁、唐、晋、汉、周时,扶风县设置未变,归凤翔府辖。
北宋
县置未变。
南宋
初(1127年),金人统治北方,更名扶兴县。后又复原名,归凤翔府辖。
元、明、清
县名和治城均未变更。元时属陕西行中省凤翔府辖,明清归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辖。
中华民国
初,属陕西关中道。
民国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年),归宝鸡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辖。
1949年7月13日解放,扶风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宝鸡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年12月,并入兴平县。
1961年8月,从兴平县分出,隶属宝鸡市。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扶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324001000 | 城关街道 |
610324101000 | 天度镇 |
610324102000 | 午井镇 |
610324103000 | 绛帐镇 |
610324104000 | 段家镇 |
610324105000 | 杏林镇 |
610324106000 | 召公镇 |
610324107000 | 法门镇 |
位置境域
扶风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关中平原渭河盆地中西部,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西安市和宝鸡市之间。东北与永寿、乾县交界,东与武功县、杨陵区连接,南与周至、眉县毗邻,西与岐山县接壤,北及麟游县地界。介于东经107°45′—108°03′,北纬34°12′—34°37′之间,总面积720平方千米。
扶风县政府
地形地貌
扶风县地域南北长于东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境内自北而南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等4个明显的地貌地形单元,南北呈阶梯跌落。海拔最高1579.8米,最低438.4米,相差1141.4米。
北部山区系千山余脉乔山,呈雁列状向东延伸。境内地形起伏,岭谷相间,沟深坡陡,有大小沟道283条,总长288.7千米。沟壑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1.96千米;地面坡26°43′,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河流5条,以瓦罐岭到刘家梁为分水岭,向北流入漆水河的有磨石沟、黑沟、纪家沟3条,向南流入渭河的有七星河、美水河2条,水量均少而多变。中部以山前洪积扇区和黄土台塬区构成的平原面积较大,占全县总面积近2/3。境内地势较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稍倾。平原面被自西而东横穿的渭河和由北而南流入渭河的七星河、美水河自然分割成4大块。黄土台塬东部和西部地带,分布有9处槽形和碟形洼地。南部川道地势低平,渭河自西向东穿过。渭河以北至黄土台塬坡角,分为一、二、三级阶地;渭河南系平坦广阔的滩地。
扶风县山、塬、川、滩兼有。高山峻岭重叠,深谷大川纵横,川道平原宽阔,构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扶风县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2.4℃,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无霜期209天。
水资源
扶风县水资源总量49.86亿立方米,其中渭河、水和漆水过境流量即达46.56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量仅33018万立方米,余均暂难开发利用。可开发利用量占资源总量的6.6%,居民人均786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扶风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6761.16公顷(401417.40亩)
其中,水田0.27公顷(4.05亩),占0.001%;水浇地24600.94公顷(369014.10亩),占91.93%;旱地2159.95公顷(32399.25亩),占8.07%。城关街道、法门镇、天度镇、午井镇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县耕地的64.58%。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2968.94公顷(344534.10亩),占全县耕地的85.8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556.03公顷(38340.45亩),占9.5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938.28公顷(14074.20亩),占3.50%;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6.40公顷(546.00亩),占0.14%;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61.51公顷(3922.65亩),占0.98%。
(二)园地11177.36公顷(167660.40亩)
其中,果园10684.05公顷(160260.75亩),占95.59%;其他园地493.31公顷(7399.65亩),占4.41%。园地主要分布在法门镇、天度镇和绛帐镇,占全县园地的58.59%。
(三)林地19691.91公顷(295378.65亩)
其中,乔木林地11884.75公顷(178271.25亩),占60.36%;竹林地0.02公顷(0.30亩),占0.0001%;灌木林地1458.01公顷(21870.15亩),占7.40%;其他林地6349.13公顷(95236.95亩),占32.24%。林地主要分布于天度镇和法门镇,占全县林地的69.30%.
(四)草地546.91公顷(8203.65亩)
其中,天然牧草地2.94公顷(44.10亩),占0.54%;其他草地543.97公顷(8159.55亩),占99.46%。草地主要分布在天度镇、法门镇和绛帐镇,占全县草地的86.92%。
(五)湿地398.58公顷(5978.70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扶风县湿地只含一个二级类。其中,内陆滩涂398.58公顷(5978.70亩),占100%。主要分布在绛帐镇,占全县湿地的99.98%。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449.75公顷(126746.25亩)
其中,建制镇1753.02公顷(26295.30亩),占20.75%;村庄6146.23公顷(92193.45亩),占72.73%;采矿用地155.96公顷(2339.40亩),占1.8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394.54公顷(5918.10亩),占4.67%。
(七)交通运输用地1962.69公顷(29440.35亩)
其中,铁路用地67.17公顷(1007.55亩),占3.42%;公路用地760.76公顷(11411.40亩),占38.76%;农村道路1134.41公顷(17016.15亩),占57.80%;管道运输用地0.35公顷(5.25亩),占0.02%。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27.70公顷(15415.50亩)
其中,河流水面350.00公顷(5250.00亩),占34.06%;水库水面228.30公顷(3424.50亩),占22.22%;坑塘水面108.88公顷(1633.20亩),占10.59%;沟渠188.52公顷(2827.80亩),占18.34%;水工建筑用地152.00公顷(2280.00亩),占14.79%。绛帐镇、法门镇和城关街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较大,占全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77.23%。
植物资源
果树:以苹果为主,品种以秦冠为主,还有多种杂果如桃、梨、杏、葡萄、柿子、山楂等。干果以核桃为主,是“隔年核桃”的原生地。
林木:有针叶用材树6种;阔叶用材树48种;灌木18种;刺槐和油松在山区大面积成林;水杉在渭河南岸滩地有成片栽植;农田林网以杨树为主,泡桐次之;村庄院落多栽杨、桐和椿、榆、楸、槐等4个乡土品种。
草类:以多年生的木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以白草、黄营最多,分布最广,覆盖度一般达60—95%。伴生植物有蒿类、黄芹、胡枝子、独花山、牛旁、地榆、柴胡、披针苔、胡儿稍、荆稍子等。优良牧草有野豌豆、莎草、鸡眼草、白草、黄白草、枝针岩(羊胡子)等。药用植物还有柴胡、黄芹、防风、地榆、榛艽、苍术、党参、茵陈等。
动物资源
扶风县野生动物兽类主要有:狼、豺、野兔、豹、野猪、獾、狍、黄鼠狼、蝙蝠。
鸟类:有100余种:大白鹭、小白鹭、黑鹳、大雁、小雁、红雁、白鹅、天鹅、鹄、黄鸦、绿头鸭、赤膀鸭、青燕子、小燕、金鸡、雉鸡、鹌鹑、鸳鸯、野鸽、山斑鸠、火斑鸠、红翘凤头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红角鹗、长耳鹗、啄木鸟、小沙百灵、凤头百灵、小云雀、家燕、金腰燕、黄鹂、黑卷尾、松鸦、灰喜鹳、喜鹊、红嘴兰鹊、麻雀、大嘴鸟鸦、小嘴鸟鸦、画眉、大山雀、黄腰山雀、红头山雀、燕雀、朱雀、雕等。
药用动物:有鳖、壁虎、土元、蝎子、知了、蛇、蛙、蚯蚓、蜈蚣等。
昆虫:100余种。益虫59种,其中捕食性36种,以瓢虫科最多,寄生性17种,其它6种。害虫45种,以蚜虫、粘虫、棉红铃虫、玉米螟、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危害农作物最烈。
鱼类:有鲶鱼、鲑鱼等野生鱼类。
矿产资源
扶风县矿产资源多为建材原料,北部山区下古生代地层盛产灰岩,储量约15亿立方米,碳酸钙含量50%以上,现正大量开采。按品质分作水泥、白灰、七〇砂、大理石原料,年开采量3—5万立方米,除满足本县需要外,还供应外地。大理石储量320万立方米,按颜色、花纹、组成、结构分,有26个品种,计有汉白玉、墨玉、玫瑰红、鸭蛋青、提花黑等。中部黄土台塬盛产制砖粘土。南部渭河滩地有大量的沙、砾石,年开采0—15万立方米以上。
综述
2022年,扶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4.06亿元,比上年增长5.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6.22亿元,比上年增长4.9%。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5.2∶49.8∶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978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4.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4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扶风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跨地区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0.2%。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1.1%。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24.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40.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下降0.1%。
财税收支
2022年,扶风县财政总收入39319万元,比上年短收14888万元,比上年下降27.5%。2022年,扶风县地方财政收入24475万元,比上年减少 7298万元,比上年下降23%。分项完成情况:税收收入完成15635万元,短收3364万元,下降17.7%。非税收入完成 8840万元,短收3934万元,下降 30.8%。耕地占用税收入2583万元。
2022年,扶风县财政支出264080万元,比上年增加17872万元,同比增长7.3%。主要支出项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122万元,教育支出67417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840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7766万元,社会保障支出3985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2834万元。
人民生活
2022年,扶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5元,比上年增长6.8%。
2022年,扶风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62元,同比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22054元,同比增长6.8%;经营净收入7570元,同比下降7.3%;财产净收入1194元,同比下降27.3%;转移净收入6944元,同比增长21%。
2022年,扶风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1元,同比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7168元,同比增长12.8%;经营净收入3551元,同比下降8.8%;财产净收入320元,同比下降51.9%;转移净收入5352元,同比增长22.9%。
第一产业
2022年,扶风县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总产值(现价)49.74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产值38.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畜牧业产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农业
2022年,扶风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8.58万亩,同比增长0.8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39.7万亩,同比下降0.72%;秋粮播种面积28.88万亩,同比增长3.07%。
林业
2022年,扶风县造林6000亩。
畜牧业
2022年全县主要畜产品产量及增速
渔业
2022年,扶风县水产品产量1415吨。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扶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3%。其中,全县10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4%;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七大支柱产业中,纺织服装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1%;家具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汽车零部件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新材料及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环保建材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0%;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5%。
建筑业
2022年,扶风县资质内建筑业共15户。2022年,扶风县建筑业增加值21.73亿元,同比增长1.5%(按现价计算)。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扶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按消费区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6.11亿元,同比增长30.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43亿元,同比下降11.8%。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类值看,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4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6.2%,烟酒类增长36.7%,化妆品类下降5.3%,金银珠宝类增长17.9%,日用品类下降6.4%,中西药品类增长36%。2022年,扶风县实现电商交易额20.6亿元,增长43.3%。其中农副产品线上销售额5.1亿元。
招商引资
2022年,扶风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7个,实现到位资金189.3亿元,其中,省际到位资金164.25亿元。
房地产业
2022年,扶风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比上年下降56.5%。房屋施工面积下降0.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9%。
邮电通信
2022年,扶风县邮电业务总收入116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46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6228万元。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固定及移动用户总数30.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互联网接入用户14.43万户。
旅游业
2022年,扶风县接待国内外游客1562.84万人次,同比下降13.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4.52亿元,同比下降17.38%。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7.3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1.8亿元,比年初增加28.1亿元。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各项贷款余额100.6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
公路
扶风县位于西安、宝鸡黄金分割点,三条国省道可直达西安、宝鸡,连霍高速穿境而过。
铁路
陇海铁路、西宝高铁过境。
科技事业
2022年,扶风县共获授权专利161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118件,外观设计专利4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26件。
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6个。建成省级众创空间2户,省市级星创天地1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2户。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共有普通中学16所(含私立高中1所),小学42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273人,小学专任教师1323人。2022年,扶风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080人,小学在校学生18312人。全县共有学前教育机构54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有影剧院1个,城乡文化站(馆)9个,公共图书馆1个,在各镇街建成图书馆分馆11个,基层服务点69个,阅读推广服务点13个。县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6万人次,流通图书 4.07万册次。开展各类红色影片流动放映300场,农村公益电影 1992场。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扶风县医疗卫生健康机构235个。其中,医院9个(含民营),乡镇卫生院12个,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村卫生室170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医疗卫生人员总数3911人,卫生技术人员331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15人,注册护士1155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088张。其中,医院1437张(含妇幼保健机构98张),卫生院651张。全县儿童12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99.92%,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9.64%。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77.51/10万,报告死亡2例,死亡率0.44/10万。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71.99/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
社会保障
2022年,扶风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81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13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940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92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398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1059人。对810户2946名风险监测对象精准施策,农机“五代”服务模式、扶贫项目资产管理“4533”工作机制受到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肯定。
环境保护
2022年,扶风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76天,占2022年,扶风县监测天数的75.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3.98%。PM2.5年均浓度34毫克/立方米,辖区水环境质量稳定,渭河宝鸡市出境断面、小韦河杏林断面、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稳定达标。
1987年举世仅存的佛指舍利从法门寺地宫出土,被誉为继秦兵马俑之后的世界第九大文化奇迹。
2009年5月,法门寺文化景区开放,被誉为“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特别提到法门寺琉璃器,并盛赞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扶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周文化、汉唐文化、佛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东汉时期“班马耿窦”四大名门望族(史学家班彪、班固,伏波将军马援,耿家列侯耿弇,窦家安丰侯窦融、大将军窦滔)功卓国家。
中观山
中观山顶峰高峻,青石叠出,山腰有清代建造的寺院净光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曾有不少高人方士、佛教名流隐居修行。净光寺左侧,有一清凤洞,洞口一尺有余,其深莫测,风声如雷。洞旁有一山泉,俗名风泉,相传为“三宵”用瓦罐从东海提来,每遇干旱当地人在此祈雨,留下了许多美妙离奇的故事传说。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1700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2013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还有隋文帝泰陵、东汉班固墓、扶风城隍庙、唐代杨珣碑、杨珣墓、东汉马援墓以及姜塬遗址、王家台遗址等6处遗址。
马援墓
马援墓
大明寺
大明寺
周原遗址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由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策划设计,呈双手合十状,塔高一百四十八米,相当于五十层楼高,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舍利塔前面有一条长达一千五百米的“佛光大道”,两旁用花岗石雕刻巨大的佛像。舍利塔总投资超过五十亿人民币。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属于佛教建筑,功能及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为76690平方米,其中地上为60225平方米,地下约为16465平方米。工程总高147米,宽54米(裙房底盘宽253米),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其恢宏的气势不仅传承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化的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
豆花泡馍
豆花泡馍是陕西省西府宝鸡扶风地区汉族风味名小吃,其馍采用独特工艺加味料烙成,厚过寸,锅形,敲之有声,俗称“锅盔”,对火候、口感要求严格,色金黄,外脆内韧,嚼之劲道麦香醇厚,用快刀削成薄片,形似金叶;豆花用品质上乘的黄豆土法做成,鲜嫩爽滑,煮而不散。豆花泡馍在宝鸡一带非常流行。
功夫锅盔
功夫锅盔
扶风功夫锅盔一个都有40余斤重,金黄颜色格外诱人。锅盔的保质期比较长,适合长时间存放和携带,这和锅盔的用料及制作方法密不可分。扶风功夫锅盔的制作方式非常讲究,要用上好的小麦面粉,用水搅拌,和成面团,待发酵后用擀面杖擀成大圆饼,置于平底大铁鏊中,烙制过程中,要用麦草文火烘烧八小时而成,可见费了不少功夫。锅盔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放上10天半个月也不会起霉变质,适合长距离作战食用,完全可以和军队所使用的压缩干粮媲美。
一口香
一口香即扶风臊子面,顾名思义就是一碗面就一口,一筷子挑起来就吃了,扶风的一口香在岐山燥子面的基础上精工细做,只吃一口,就让大家流连忘返,一般年轻小伙要吃好几十碗。来法门寺玩,若没吃一口香,等于没来过扶风。
扶风地处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与乔山南麓的渭北塬上,土质肥活,气候温润,自古盛产小麦、玉米、油菜,素有“麦、米、菜籽油之乡”之美誉。在扶风的面食中,最具特色的是臊子面与鹿糕馍了。臊子面是用小麦上等面粉擀成面页,再用菜刀犁成细条,入锅煮熟后,捞入用猪肉臊子、盐、醋、五香调料及黄花菜等佐料做成的香汤而成,它有“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点。所谓“薄、劲、光”,是指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连花转,挑上筷子不能断,吃到嘴里咬不烂。所谓“煎、汪、稀”,是指臊子面的汤要用火烧得滚烫,而且每碗捞的面条少而汤多,汤内的臊子又多油又大。所谓“酸、辣、香”,是指汤的味道,要用好醋调得酸一些,油辣子要多,而且味道极香。臊子面是扶风人过年、过节、家有重大事时款待亲友的主要佳肴。
麦饭
麦饭是陕西特色的一种小吃,是用各种菜蔬和以干面粉,蒸而食之。大抵以野菜为最好。最有名的是用洋槐花和苜蓿做的。在没有槐花和野菜的季节,最常用芹菜叶做。麦饭亦菜亦饭,蔬菜、花朵皆可入食。五月槐花盛开,可做槐花麦饭;榆钱丰盛的时候,做一盘榆钱麦饭也是非常的香甜滴。到了夏季,茄子,土豆,香芹……好多蔬菜都可以用来做这个简单而又喷喷香的乡土小吃。
扶风面皮
扶风面皮
这样的小麦品质优良,面粉面筋含量较多,蛋白质和氨基酸丰富,适宜制作各种面食。每年六月新麦装进包后,人们磨新面,炸油饼、蒸馒头、烙锅盔,看丈母娘。面对炎热的天气,家家户户开始制作面皮。
扶风面皮又叫御面、凉皮,据说是古代皇家贡品,从唐代的“冷淘面”演变而来。扶风面皮做法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尽相同,按制作方法分为蒸面皮、擀面皮和烙面皮。平常做的主要是蒸面皮,蒸面皮又分两种,即“直蒸”和“洗面”。
2007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2008年05月,被陕西省命名为“省级平安县”。
2008年,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贤山寺
2009年9月,被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部局命名为“全国平安畅通县”。
2010年01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扶风县“全省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2010年02月,扶风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2010年08月,扶风县获“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县”称号 ,获评为“中国优秀休闲度假旅游县”。
2010年10月,扶风县获“中国金融生态县”称号。
2010年12月,扶风县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1年01月,扶风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2011年06月,扶风县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2012年,被授予“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称号。
2019年,获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法门文化景区荣获“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景区”称号。
2019年, 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2019年,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2020年1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2020年12月,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3月,被命名为陕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3年11月,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