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 编辑

陕西省渭南市辖区

临渭区临渭区

临渭区,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位于渭南市西南部,东与华州区 相邻,南与西安市蓝田县相接,西与西安市临潼区相邻,西北与富平县接壤,北与蒲城县毗邻,东北与大荔县相连,区域面积1263.76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临渭区辖13个街道、14个镇。 2022年末,临渭区常住人口71.4万人。

临渭区,因区政府驻地濒临渭河得名 ,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 夏,属雍州,为有扈氏族活动区。商,为骊戎国之地。前秦甘露二年(360年)正月,置渭南县。1949年5月,渭南县解放,隶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1984年1月,渭南县改设为渭南市(县级)。1995年5月,渭南市(县级)撤销,改设为渭南市临渭区。 2022年3月,临渭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2年,临渭区生产总值36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1亿元,增长4.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75.55亿元,增长2.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第三产业增加值224.75亿元,增长2.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临渭区

外文名:Linwei District

别名:临渭

行政区划代码:6105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陕西省渭南市

地理位置:渭南市西南部

面积:1263.76 km²

下辖地区:13个街道、14个镇(截至2022年10月)

政府驻地:杜桥街道

电话区号:0913

邮政编码:714000

气候条件:亚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人口数量:71.4 万(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渭南桃花民俗文化园

火车站:渭南站、渭南北站、渭南西站

车牌代码:陕E

地区生产总值:361.71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夏,属雍州,为有扈氏族活动区。

商,为骊戎国之地。

西周,属畿内。

春秋时,属晋。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设内史,辖骊邑、下邽等。此时,北部还设有莲勺县,属内史。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进军关中,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骊邑、下邽一度属之,莲勺亦当属之。高祖二年(前205年),汉设渭南、河上二郡。郑、骊邑属渭南郡,莲勺属河上郡。高祖九年(前198年)撤二郡,复隶内史。高祖十年(前197年)七月,骊邑更名新丰。建元六年(前135年),分内史为左右。新丰、郑、下邽属右内史,莲勺属左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新丰、下邽,郑县属京兆尹,莲勺属左冯翊。割郑县、新丰地设密畤县。新莽始建国元年到地皇四年(9年~23年),设后承烈郡,新丰、下邽、莲勺各县属之。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下邽并入郑县,属京兆尹;莲勺属左冯翊。密畤县,当在此时并入新丰,属京兆尹。建和元年(147年),又恢复下邽县,改隶左冯翊。

三国时,魏改京兆尹为郡,左冯翊为冯翊郡。新丰、郑县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隶雍州冯翊郡。

西晋,新丰、郑县仍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隶雍州冯翊郡。

东晋前秦甘露二年(360年)正月,割新丰、郑县地,置渭南县(县城在今老城北),隶雍州京兆郡。下邽、莲勺仍属雍州冯翊郡。后秦时,渭南、下邽隶属未变,姚苌废莲勺县。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因避道武帝拓拔珪名讳,将下邽改为夏封县,迁治于雄霸城(今巴邑镇)。太和三年(479年)复设莲勺县,废夏封入莲勺,隶雍州冯翊郡。孝昌三年(527年)改渭南县为南新丰县,并设渭南郡,治所迁县城东南四里明光原上。

西魏大统三年(537年),复设夏封县,与莲勺同隶雍州冯翊郡。废帝二年(553年),分置灵源、中源二县,改南新丰县为渭南县。三县均隶雍州渭南郡。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废渭南郡,灵源、中源入渭南县,属雍州京兆郡。同年因莲勺界内屡有“群盗”,置延寿郡,郡治在夏封县,领夏封、莲勺。

隋初,置雍州,不久改为京兆郡,渭南属之。开皇三年(583年),废延寿郡。大业元年(605年),改夏封为下邽,并莲勺,属冯翊郡。大业十年(614年),将下邽县治迁到今下吉城,隶同州。开皇十四年(594年),隋文帝过渭南,见原上缺水,将县城由明光原迁至老城。

唐武德元年(618年),渭南改隶华州。垂拱元年(685年)华州改为太州。神龙元年(705年)又复为华州。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析渭南、庆山置鸿门县,县治在零口镇。同时设鸿州,领渭南、庆山、鸿门、高陵、栎阳等县。大足元年(701年),废鸿州及鸿门县,渭南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渭南隶京兆府京兆郡。自武则天垂拱元年将华州改为太州后,州名几经更改,下邽县隶属未变:开元元年(713年),为华州华阴郡;天宝元年(742年),州废郡存;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华州;上元二年(761年),再改为太州;宝应元年(762年),复名为华州;宝历元年(825年),复为太州;乾宁四年(897年),为兴德府;光化三年(900年),为华州。

五代后梁时,渭南隶大安府;后唐、后晋、后汉一直隶京兆府;后周显德二年(956年),改隶华州。下邽县一直隶华州。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改华州为镇国军;至道三年(997年),设陕西路华州华阴郡;皇五年(1053年)改镇国军为镇潼军,渭南属之。熙宁六年(1073年),撤渭南,入郑县。元丰元年(1078年),恢复渭南县,隶永兴军路华州华阴郡。下邽县,一直隶华州华阴郡。

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改镇潼军为金安军,渭南、下邽属之。

元中统元年(1260年),改金安军为华州。至元元年(1264年),并下邽入渭南,日并管。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路为安西路,二十三年(1286年),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渭南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奉元路华州。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革“并管”名,下邽划归渭南县,县境始跨渭水南北,隶陕西省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西安府华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一月,直隶西安府。

民国初年,属陕西省关中道。十六年(1927年),撤道,由省直辖县。二十八年(1939年),在大荔县设置第八行政督察区,辖渭南等县。

1949年5月,(原)渭南县解放,隶陕甘宁边区政府渭南分区。1950年5月,改为陕西省渭南分区。1956年10月,撤销分区,由省直辖。1959年元月1日,华县、华阴、潼关并为渭南县(称大县),直属省辖。1961年9、10月间复设渭南专区和华阴、华县、潼关、渭南四县。1968年9月3日改专区为“地区”,辖(原)渭南县。

1984年1月,渭南县改设为渭南市(县级)。

1995年5月,原渭南地区改设为渭南市(地级)时,县级渭南市撤销,改设为渭南市临渭区。

临渭区临渭区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2年10月,临渭区辖13个街道、14个镇:人民街道、杜桥街道、解放街道、向阳街道、站南街道、双王街道、良田街道、崇业路街道、辛市街道、龙背街道、阳曲街道、信义街道、白杨街道、桥南镇、阳郭镇、故市镇、下邽镇、三张镇、交斜镇、崇凝镇、孝义镇、蔺店镇、官底镇、官路镇、丰原镇、阎村镇、官道镇。 临渭区人民政府驻地杜桥街道。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临渭区,位于渭南市西南部,东与华州区 相邻,南与西安市蓝田县相接,西与西安市临潼区相邻,西北与富平县接壤,北与蒲城县毗邻,东北与大荔县相连,介于东经109°22′56"—109°45′51"、北纬34°14′19"—34°47′42"之间,东西最大距离3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0千米,区域面积1263.76平方千米。

临渭区

地形地貌

临渭区地处秦岭纬向、祁吕贺山字型、新华夏系和陇西旋卷4个巨型构造体系的交汇地区,渭河平原东部。全境呈梯状长方形,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秦岭山地、丘陵沟壑、黄土台塬、渭河平原4个地貌单元。秦岭山地99.84平方千米,占7.9%;丘陵沟壑64.45平方千米,占5.1%;黄土台塬256.54平方千米,占20.3%;渭河平原842.93平方千米,占66.7%。海拔在330~2449米,境内最高峰箭峪岭位于桥南镇境内,海拔2449米,城区海拔338米,最低点位于渭河河道漫滩地内海拔330米。渭河经中部自西蜿蜒东流,零河、湭河、赤水河自南向北成“川”字形注入渭河。构成山峰起伏,丘陵连绵,河溪交汇,塬面相接的地貌。

气候

临渭区属亚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阴雨,冬季寒冷少雪。冬季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夏季一般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春、秋季最短。多年平均气温13.8℃,极端最低气温-16.7℃(1991年12月28日),极端最高气温42.7℃(1966年6月21日)。无霜期年平均216天,最长246天,最短19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66.5小时,年总辐射118.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569.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36.9天,最多83天(1999年),最少为17天(199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835.9毫米(196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01.0毫米(199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7—8月最多。

水文

临渭区境内河道属渭河流域,流域面积1263.76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一级河渭河1条,总长37.5千米;二级河道湭河、赤水河、零河3条,总长88.3千米;三级河稠水河、清水河、高湾沟、刘才沟、老虎沟、苇子沟、邢家沟、桥南东沟、寺峪、羊峪、葫芦峪、黑掌岭、稀屎沟等13条,总长871千米;另有四级河若干条。河流总长度996.9千米,河网密度0.8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从西向东由白杨街道张义村西北入境,流经西庆屯村北、东南流至赵村、又东北流至沙王、再东南流至双王街道槐衙社区、向东流至上涨渡渭河大桥、东北流至龙背街道永丰村、转东南流至向阳街道赵王村、向东经田家、淹头村东北的赤水河口入华县境内,又流向东北至信义街道仓渡村南,折东流经孝义镇赵家崖、金滩村从镇南入大荔县境内,主要支流有湭河、赤水河、零河等。境内最大内河为湭河,由稠水河、清水河在阎村镇史家村汇合而成,自川道北流至川口王,经站南街道李家堡之灰堆村穿市区至人民街道张庄村北注入渭河,长45.4千米,流域面积259.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临渭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雨涝、冰雹、霜冻、大风、虫害、地震、滑坡,泥石流、雾霾等。其中,干旱居多种自然灾害之首,平均3.9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雨涝灾害平均5.7年发生一次,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中,以夏季最多。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临渭区地表水资源年均径流量94.8亿立方米;浅水层地下水资源年均流量约2.1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临渭区境内有野生动物9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大鸨、大鲵、林麝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青鼬、小麂、青羊、大灵猫、豺、鸳鸯、鸢、红脚隼、勺鸡、金鸡、斑羚等;有植物47科150属300多种,主要植物有葡萄、核桃、猕猴桃等。

矿产资源

临渭区境内地下矿藏有砂、石、泥炭、硝矿、盐、黄铁矿、方铅矿和少量褐铁矿8种。其中,砂分布在湭河中下游、赤水河下游和渭河两岸,石广布于湭河中上游和清水河上游的桥南等地,泥炭、硝矿、盐因地质构造条件差、品位低,已不再开采(或生产),黄铁矿、方铅矿和少量的褐铁矿因矿物品位差,无开采价值。

政治

编辑
临渭区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李曙升

区长

菊峰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银仓

区政协主席

陈根许

参考资料

人口

编辑

2022年末,临渭区常住人口71.4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出生率6.27‰,死亡率7.68‰,自然增长率-1.41‰。城镇化率57.68%。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临渭区生产总值361.71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1亿元,增长4.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第二产业增加值75.55亿元,增长2.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第三产业增加值224.75亿元,增长2.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人均生产总值50585元,比上年增长0.9%。

2022年,临渭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45.0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1%。

2022年,临渭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30.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5.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5.3%。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36.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2.1%,工业投资增长105.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0%,文化产业投资下降79.8%。

2022年,临渭区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个,到位资金120亿元。

2022年,临渭区地方财政收入5.9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8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45.97亿元,比上年增长9.4%。

2022年,临渭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0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499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423元,增长6.2%。

第一产业

2022年,临渭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3.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4.0%;林业增加值0.25亿元,增长5.0%;畜牧业增加值11.33亿元,增长6.7%;渔业增加值0.13亿元,增长13.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9亿元,增长4.4%。

2022年,临渭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32万亩,比上年增长0.3%;粮食产量33.61万吨,增长5.8%。其中,夏粮62.90万亩,下降0.5%,产量19.7万吨,增长0.3%;秋粮40.42万亩,增长1.6%,产量13.92万吨,增长4.7%。

2022年,临渭区蔬菜面积34.63万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量83.43万吨,增长3.1%;水果面积37.07万亩,下降0.28%,总产量37.17万吨,增长3.15%;瓜类面积5.87万亩,增长0.2%,总产量21.47万吨,增长1.12%。

2022年,临渭区肉类产量2.15万吨,比上年下降3.4%;蛋类产量1.82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6.14万吨,增长3.2%。年末出栏生猪20.16万头,比上年下降2.1%;出栏牛2.47万头,下降1.4%;出栏羊4.68万只,增长1.7%;出栏家禽136.06万只,增长0.8%。

第二产业

2022年,临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9.28亿元,比上年下降3.8%。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9亿元,下降16.56 %。其中,化工工业0.43亿元,下降22.61%;装备制造业5.13亿元,下降13.06 %;食品工业1.87亿元,下降24.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25亿元,下降13.06%。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0.07亿元,比上年下降6.99%;利润总额0.16亿元,下降69.23%。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0.77万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0.39亿度。

2022年,临渭区建筑业增加值4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现价增速)。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83.3亿元,增长5.53%。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540.49亿元,增长14.2%。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345.88亿元,同比增长18.72%,占全部签订合同的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5.02万平方米,下降22.2%。

第三产业

2022年,临渭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56.8亿元,同比增长13.3%。

分商品用途看,一是吃穿用类中,粮油、食品类下降23.5%,蔬菜类下降35.8%,肉禽蛋类下降2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3%,日用品类下降13%,化妆品类下降36.5%。二是居住类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4%,家具类增长16.2 %。三是交通电器设备类中,通讯器材类增长1.6%,汽车类增长11.9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6%。

2022年,临渭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邮政业务收入5.57亿元,增长23.8%。

2022年,临渭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37万人次;国内旅游综合收入32.4亿元。

2022年末,临渭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5.87亿元,较年初增加98.53亿元,同比增长10.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2.68亿元,较年初增加43.95亿元,同比增长7.8%。

交通运输

编辑

临渭区境内有310国道、108国道、202省道、连霍高速公路、西潼高速公路、渭玉高速公路、郑西高速铁路、西南铁路、陇海铁路、大西铁路、关中环线公路等道路。

2022年,临渭区货运量731万吨,比上年增长3.2%;货运周转量90828万吨公里,增长3.3%。客运量35万人,下降71.1%;客运周转量2868万人公里,下降57.0%。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2022年,临渭区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9所,在校学生9637人;普通中学41所,其中初中34所,在校学生24542人;高中7所,在校生14152。小学79所,在校学生59363人;幼儿园188所,在园幼儿23950人。

科学技术

2022年,临渭区专利授权量418件,其中发明12件,实用新型369件,外观设计37件。年末全区有效发明62件。

文化事业

2022年末,临渭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7.8万册。群众文化事业2个。

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

2022年,临渭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926人,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6%以上。

社会保险

2021年,临渭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社会救济

2021年,临渭区城乡低保全线提标。

社会福利

2021年,临渭区残疾人“两补”(即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线提标。

历史文化

编辑

文物

寇准墓

寇准墓,位于临渭区官底镇左家村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寇准墓是宋代中书侍郎寇准的墓,外形呈不规则状,墓冢高5米,南北宽2米,东西长6米。

寇准墓寇准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渭南碗碗腔

渭南碗碗腔,是临渭区的传统戏剧,形成于唐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渭南碗碗腔以齐全的板路,丰富的腔调,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板腔单乐体系,板式有南路慢板,北路慢板、紧板、慢紧板、滚板、闪板、尖板,分花音、平音、哭音,其腔调融合了北曲的铜牙铁板之声和南曲糜丽婉转之音,从而形成了既擅细腻委婉、典雅清丽,又能激昂奔放、刚柔兼济的音乐特点。

渭南碗碗腔渭南碗碗腔

风景名胜

编辑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位于临渭区三张镇紫阳村的零河河谷,是一座以关中民俗文化及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撑的人文自然景区。

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

地方特产

编辑

临渭葡萄

临渭葡萄,是临渭区的特产,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临渭葡萄穗大饱满、色泽鲜艳、肉嫩香甜。

临渭葡萄临渭葡萄

著名人物

编辑

,(?~前5年),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东)人,后移居莲勺县(今渭南市临渭区)。从施仇学《易经》,从王王阳,庸生习《论语》,被推为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推荐做了博士。西汉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西汉河平四年(前25年),代王商任丞相,封安昌侯,西汉建平二年(前5年),张禹去世,谥号节候。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古下邽三贤之一。华州下邽(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双全,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吏。唐朝张仁愿建立三受降城体系取漠南,极大地削弱了后突厥汗国的国力,唐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又加镇军大将军。

南大吉(1487~1541年),字元善,号瑞泉,明代渭南县田市里秦家堡(今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南家村)人,南金长子。心学大儒王阳明得意弟子之一,著名学者。性豪宕,雄于文。注有《渭南志》《绍兴志》《少陵纯音》《瑞泉集》。

王尚德(1891~1946年)又名璋峰,化名王琴生,渭南县程家乡(今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姚李堡村人。1922年7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1925年12月转为共产党员,他是陕西地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也是党、团组织和农民协会的创始人。他为革命事业培养造就了大批有为的人才,组织发动了震惊全国的“渭华起义”和农民革命斗争。

高双成(1882~1945年)国民党陆军中将。渭南人(今渭南市临渭区)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在陕西镇守使井岳秀部任职。1927年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路军第二师师长,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六师第二五六旅旅长、第八十六师师长、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

王劲哉(1897~1968年),字步礼,绰号“王老虎”,渭南县阳郭镇康坡村(今渭南市临渭区)人,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抗日将领。他是屡战奇功的西北骁将,“西安事变”的主要参与人,逮捕山东王韩复榘的执行人,鄂中六年抗战的旗帜、领袖;他曾任共产党渭南军分区副司令员、陕西省政协常委,“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他军政皆能,作为要犯竟能两次“越狱”成功,治理开封、鄂南等地绩效很好,有“开创乱世好风气”的美誉。

荣誉称号

编辑

奖项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2017陕西省首批全民健身示范县

陕西省体育局

2017年12月

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9年2月2日

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2020年2月

2020中国双创活力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2020年3月

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2020年3月

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

2020年3月

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农业农村部

2021年4月

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水利部

2021年7月15日

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22年3月

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4年1月

下一篇 华县

上一篇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