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编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拼音: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ǒu suǒ chánɡ )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现于屈原《卜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本义指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中文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近义词:尺短寸长
成语拼音:chǐ yóu suǒ duǎn,cùn yóu suǒ chánɡ
成语出处:《卜居》
用法:作分句、定语
后人在句中提取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这年九月,昭王又要攻赵,正好遇到白起生病,于是只好派王陵带兵,打了很久,损兵折将,昭王只好请白起去替王陵。白起已病愈,向昭王说:“这仗不能打,我们的兵将已疲劳了,赵国的外援又快来了,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城艰难下,他们会拼死保卫都城的。”所以他坚决不肯去。昭王改派王齙去换下王陵,又增派了许多军队,围城八九个月,还是攻打不下来。魏国信陵君带兵来救赵国,秦兵损失巨大。最后应侯只好亲自来请白起,白起还是不肯答应去带兵。昭王生气了,把他贬为士卒,接着逼迫他自杀了。
司马迁评论道:“谚语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估计敌情的准确,用兵变化之奇妙,奇计无穷无尽,威名震动天下。然而却没能和宰相搞好关系,最后导致身亡,这是他的短处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我们常常会放大了自己的优点,自以为事事都强过人,所以人与人的相处当中总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要善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十全十美,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短处,也有自身的长处,与别人相处,就应该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不是去嘲笑、讽刺他人。
事物都在比较之下而显现其特征。这是客观对待事物的理性表现。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相互参照而存在,这便是事物存在的基础。人的能力也如此,大或小都是在比较之下显现的,而无论大小都可做出相应的贡献。
在句中作分句、定语。比喻各有所长。
运用示例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骅骝绿骥,天下之俊马也。——(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