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英 编辑

原苏北新四军抗联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卢志英卢志英

卢志英(1905年—1948年12月27日),山东昌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调上海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同年冬,前往杨虎城所部开展军运统战工作。1932年11月,在南京从事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1934年3月,打入国民党赣北第四区保安司令部,参与获取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计划。后担任中央军委军事特派员,掩护长征红军通过贵州。抗战爆发后,在苏南组织武装,抗击日军。1939年底,被派往上海搜集日军情报。1940年10月,任苏北联合抗日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2年1月,由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派遣至上海,开展情报和采购军需物资等工作。国共内战时期在南京、上海等地从事情报工作。1947年3月在上海被捕,1948年12月27日在雨花台就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卢志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48年12月27日

出生地:山东昌邑

人物简介

编辑
卢志英,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家境贫寒,少年时随人闯关东,在黑龙江谋生。后去张家口、郑州、洛阳等地。1925年参加冯玉祥部国民联军,当营长,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率一个营举行起义,转战于甘肃、宁夏边,遭敌包围,失败受伤后逃出。后在关中继续组织武装斗争。1927年8月,到北京,从事地下工作。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旁听,坚持自学英、法、德、日语。1929年在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做情报工作。1930年曾在中共南京市委参加领导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去西安,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工作。1932年又调往南京、上海从事秘密工作。1932年3月,被派往江西德安国民党军莫雄部任参谋长,从事兵运情报工作。10月获取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围剿”红军的计划,迅速转报中共中央。1935年随该部调往贵州,任国民党毕节专署总务科科长。1936年2月,任中共中央驻贵州特派员,积极为红二、六军团提供情报。1937年移回上海。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以面包厂厂长身份从事反日斗争,经常去苏北活动,任苏北新四军抗联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在上海负责沪宁杭沿线的情报工作。1947年3月2日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秘密关押在狱中。1948年12月27日,英勇就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编辑

智得“铁桶计划”

1934年初春,原中国同盟会会员、粤军早期将领莫雄,带着蒋介石封他为江西德安赣北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和第四区“剿共”保安司令的两张委任状,秘密赶到上海,向中共方面汇报此事。他早与中共地下党建立了联系,希望中共给他派得力干部,以帮助共产党。当时,国民党重兵正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局势相当严重。为获取国民党的军事情报。3月,卢志英与刘哑佛、项与年等共产党员一起,被秘密派往江西德安,到莫雄那里工作。

卢志英任保安司令部上校主任参谋。张育民也前往南昌,办起“张育民诊所”作为秘密联络站以接应掩护,卢志英等到任后,在当地红军游击队的配合下,巧妙地帮助莫雄伪造“剿共”成绩,取得了蒋介石的信任。

这年10月初,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绝密的高级军事会议。莫雄因“剿共有功”而被特邀参加。会上,宣布了由纳粹德国军事顾问冯・塞克特等提出的并已在实施的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计划,即“铁桶计划”。随同这个绝密计划,还配发《剿共手册》、兵力部署、进攻路线等绝密文件。为实施这一计划,蒋介石将调集百万大军,对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形成半径150公里的“铁桶式”严密包围,逐日向中心推进。同时切断一切交通,禁止任何人出入,封闭苏区消息,断绝红军的一切物资来,将中央红军一举消灭。这时,国民党军队已实际推进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腹地。情况万分危急!

这次会议开了一周。会议刚结束,莫雄带着这些绝密文件紧急赶回德安保安司令部,立即交给卢志英、刘哑佛、项与年,三人得知情报后通宵作战,将“铁桶计划”的文件密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由会客家话的项与年日夜兼程送往南昌的秘密联络站,再由交通员连夜送往瑞金,交到周恩来手里,这批情报对党中央果断决定中央红军主力突出重围,实施战略转移,选择突破口及行军路线,开始长征起了重要作用。

巧助红军过贵州

12月初,当长征中的红军主力突破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后,卢志英又接到新任务,担任中央军委军事特派员,先期前往贵阳,为红军侦察敌情,帮助西征红军通过贵州。

由于莫雄在江西“剿共有功”,1935年3月,蒋介石把他调到贵州毕节,任云贵川三省边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命令他堵截红军,并负责“进剿”留在那里的七八千名红军伤病员。蒋介石还将国民党军第63师调归莫雄指挥。接到命令后,莫雄命赣北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保安司令部的原班人马转移至贵州毕节。卢志英继续担任上校主任参谋。

为了掩护这个地区的红军伤病员,卢志英、刘哑佛抓住第63师师长陈光中好色的癖性,假装给他做媒娶妾,并整日用酒食灌他。陈光中沉溺于酒色之中,早将“剿共”之事抛到九霄云外。这年冬天,红军到达毕节前,卢志英利用陈光中畏惧红军的心理,示意他主动撤离。就这样,卢志英巧妙地把毕节变成没有国民党势力的“空城”。

1936年2月,由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在长期征战之后,较顺利地进入毕节,并在毕节城内成立临时政权机关。经过18天的休整,红二、红六军团踏上新的征途,进入乌蒙山区。

为保战友痛失骨肉

1936年初,志英夫妇随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当先头部队行至黔西南苗族、布衣族聚居区时,当地头人不准通过,志英夫妇奉命谈判“借路”。当看到头人脖子上生了恶疮,张育民便认真给他治疗,并从自己大腿上割下皮肤,移植到头人疮口上,从而深深感动了他们。头人不仅率众迎送红军过境,还送给了志英一条大红毛毯作为纪念,至今尚陈列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卢志英与夫人张育民 卢志英与夫人张育民

卢志英夫妇在随红军行动途中,曾遭敌人紧追。为了部队的安全,卢志英把张育民怀中仅3个月大、受惊吓发出啼哭声的爱子,挂在另一方向的枣树上。一阵枪响之后,敌人离去了,战友们得以脱险,可他们永远失去了亲骨肉——容儿的双胞胎哥哥。

抗日战争时期

编辑
抗日战争爆发后,卢志英于1937年底奉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之命,到苏、锡、澄地区和阳澄湖畔发动群众,组织抗日力量,并联络国民党的武装和地方实力派,抗击日军。随着抗日斗争的日益艰险复杂,卢志英被调回上海,重点搜集日军情报。

卢志英以经商为名,与日军驻淞海军司令保岛交“朋友”。保岛赏识卢志英的才华,特批卢志英在此开设沪丰面包厂,卢志英自任厂长,并在厂里安插了4名年轻的地下党员。他们利用工作之机,密切注意日军动向,搜集日军情报。卢志英还在大世界附近开设了大中华咖啡馆,建立了上海唐拾义药厂、百中堂药厂,在西藏路144号开办金龙三轮车制造厂。通过这些秘密联络站,卢志英将军事情报不断地送给新四军。

1938年秋天,卢志英悄悄地辗转至苏北泰县。他化名周志堃,出任苏北联合抗日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支部队是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授意建立的。卢志英以丰富的军事知识和经验,领导敌后游击作战,给日伪军以有力打击。陈毅曾对他说:“周副司令,我一直以为你是情报专家,原来打仗也打得很好啊!”

1942年1月,在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实行封锁,根据地军需物资供应遇到极大困难时,在日军横行的上海,西装革履、阔绰慷慨的大商贾周育生又出现了。

根据新四军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刘少奇的亲自派遣,卢志英重返上海,开展情报和采购军需物资等工作,并建立地下交通线。他以在外经商失利、回沪重操旧业为名,恢复了与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的联系,并千方百计和日、伪军警特务拉关系、交“朋友”,用他们作掩护,秘密给抗日根据地输送大批物资。粟裕三次过长江,卢志英两次为其提供日伪军情报,并运送军需物资,其中包括制作小口径迫击炮的无缝钢管。

日本宣布投降后,卢志英向保岛公开了他共产党员的身份,保岛惊诧之余,为给自己留条生路,把所藏武器和军用物资都交给卢志英,卢志英将能装运的物资都运往苏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

编辑
解放战争期间,卢志英由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情报部部长扬帆直接领导,继续在南京、上海、杭州一带坚持地下斗争。他打入上海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被委任为区室副主任。他还与美国在沪情报人员联系。由此,卢志英获取了国民党兵力部署、调动等大量情报,及时送往苏皖解放区。考虑到卢志英长期在敌占区工作,斗争环境日益复杂,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撤离时,周恩来曾指示他转移。但未等接替他的同志到达,不幸便发生了。

不幸被捕牺牲

编辑
1947年3月,因叛徒张莲舫出卖,他不幸于上海被捕。妻子张育民,儿子卢大容亦相继入狱。敌人妄图用骨肉之情来软化卢志英,他识破了敌人阴谋,嘱咐妻子要警惕。妻子见他刑伤严重,伤心流泪,卢志英安慰道:“不要在敌人面前流泪。他们总有灭亡的一天!”

1947年10月,敌人把卢志英解送到南京,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在狱中,敌人又对他多次用刑,仍然一无所获。卢志英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凛然正气和高风亮节。

12月17日,张育民南沪来宁探望狱中的卢志英时,敌人不准二人见面,只从狱中送出一件卢志英交给她的皮大衣。张育民回家发现,衣领中缝有几页纸,卢志英在纸上写有狱中诗作及“胜利在望,死而无怨”八个字,表达了他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心,以及深知敌人不会放过自己,抱定为革命牺牲的决心。12月27日深夜,天寒地冻,卢志英在狱中被敌人秘密杀害。

下一篇 张智忠

上一篇 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