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亭大殿 编辑
龙亭大殿,又称龙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境内,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
龙亭大殿,是一处体量庞大的高台殿式建筑,墩台为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煤山包砌而成。根据乾南坤北之方位,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以金木水火与中央土相匹配,五行俱全,可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大殿的整体高26.7米,殿基13米,贯通上下的便是青石雕刻的蟠龙御道,左右各为72级台阶。大殿座北面南,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着皇帝九五之尊的地位。大殿重檐歇山式建筑,黄琉璃瓦覆顶,殿外飞檐高翘,柱间用雕花雀替,屋脊上有龙吻走兽,檐角有狮、吼、马、羊、鱼琉璃瓦件。突兀的台基把宫殿高高托起。龙亭大殿,历史记载丰富,为研究宋、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19年10月7日,龙亭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龙亭大殿
地理位置: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境内
所处时代:清
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号:8-0371-3-174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万寿官为道教所据,改名万寿观,供奉北极玄帝。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被狂风吹倒。清咸丰六年(1856年),依原样重修。即人们看到的龙亭大殿。
明国十四年(1925年),老同盟会会员胡景翼荣任河南督军,在他的主持下,龙亭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龙亭大殿两侧的上下蹬道被改建为砖砌的台阶,迂回上下。
1953年,成为龙亭公园。
从1982年开始,国家和开封市斥巨资对龙亭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整修。1986年,基本恢复了清代万寿宫的旧观。
1994年7月15日凌晨1时许,龙亭大殿基座后墙由于墙砖老化、腐蚀严重,加之长期雨水冲刷,导致数百平方米墙体自然坍塌。大殿坍塌后,市委、市政府立即研究并确定了抢修方案。7月18日,修复工程开始;10月25日,竣工。工期100天修复工程总投资230余万元,其中全市人民和各界自愿捐资100.13万元,市财政拨款100万元,河南省政府拨款10万元。修复后的龙亭大殿,原有的清代建筑构件90%以上被保留,并保持了原有风貌。
龙亭大殿
龙亭大殿
潘家湖与杨家湖
龙亭大殿
大殿内人物
龙亭大殿
龙墩
龙亭大殿正中,有一块巨石,长五尺,高出地面三尺。石质黑而润泽,四周浮雕着的滚龙,从技法上看似为明代作品。此石原系一碑底座,置于午朝门前,清初移置在龙亭高台上,以供奉皇帝牌位,俗称“龙”。嘉庆间用它作“叙五岳真形碑”的碑座。后来碑移于台下,而碑座未动。
叙五岳真形碑
叙五岳真形碑
午朝门
下龙亭顺大道南行,可达午朝门。这里原是宋代皇城和明代周王府的二门所在地。在宋代,此门以南为文武百官办事之处以北是皇帝的三官六院。午朝门外雄踞着石狮一对,明时为周王府镇门之用,高达三米。
艮岳遗石
题诗
龙亭东侧有一石门,石门横额上刻康有为的题诗,两边是题联。题诗是:“远观高寒俯汴州,繁台铁塔与云浮;万家无树无宫阙,但有黄河滚滚流。”题联是:“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该诗、联是康有为1923年春游龙亭所作,并亲笔书写的。1952年,毛泽东主席游龙亭时,嘱秘书把诗联抄录下来,还赞扬字写得好。
镇门石狮
镇门石狮传为宋代遗物。
地理位置
龙亭大殿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境内。
龙亭大殿
交通信息
步行:自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政府步行前往龙亭大殿,路程约740米,用时约11分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兴隆庄火车站站舍旧址
上一篇 杞县大云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