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侨置 编辑
东晋、南朝为了安置北方来的人民,用北方州郡之名在长江南北设置了许多侨州、侨郡,称为“侨置”。如侨置司州于徐州,侨置弘农郡于寻阳。
中文名:侨置
拼音:qiáo zhì
含义:以北方州郡之名在南方设置州郡
《宋书·州郡志一》:“自夷狄乱华,司 、冀 、凉 、青 、并 、兖 、豫 、幽 、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
清毕沅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序》:“夫晋世版舆,上承三国之瓜分,下值南朝之侨置。”
一、国土沦丧,大量侨流民众的出现;
二、王朝必须维护华夏正统的观念;
三、彰显规复失地的决心;
四、高标郡望门第的风气
五、重视地域乡里的观念,
六、政治、军事与经济多方面因素的具体考虑。
东晋、南朝所设的侨置郡县在隋统一后,完全废除。
唐朝国土辽阔,边疆郡县常遭攻袭,也设立侨置郡县安置沦陷土地的百姓。据旧、新《唐书·地理志》及《太平寰宇记》等考之,当时若静边州都督府及诺州、祐州、德归、廓川、归定一类以蕃胡所置侨都督府、州、县,合有上百个,寄在北方边境如灵州、庆州、凉州、幽州诸州及宁朔、朔方、回乐、温池、怀安、良乡、潞县、范阳、昌平、蓟县、安次诸县境内;安史乱后渐废。此种侨都督府、州、县,虽与东晋南朝意在表示正统的侨州郡县性质不同,但同为侨置则一也。
宋元之际,疆土分裂,多方对峙,也设有侨州。据元姚燧所撰《邓州长官赵公神道碑》云:乙未(宋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徙邓(治今河南邓州市)、均(治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唐(治今河南唐河)三州民至洛阳西,以邓州治长水县(治今河南洛宁西),均州治永宁县(治今河南洛宁),唐州治福昌县(治今河南宜阳西);明年,襄樊(治今湖北襄樊市)亦徙洛阳。癸丑(宋宝祐元年1253年),又尽还徙邓、均、唐、襄樊诸州民实南;而宋已于襄樊、均设重兵,民还者无所归,乃于邓州(治今河南邓州市)北侨治襄樊,州西侨治均州。此诸州的侨置,与东晋南朝侨州的性质也是相同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