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览 编辑

西魏、北周、隋朝时期大臣

长孙览(生卒年不详),本名长孙善,字休因,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之孙,北周小宗伯,上党郡公长孙绍远之子。西魏、北周、隋朝时期大臣。

长孙览略涉书记,尤晓钟律。西魏大统年间(535年-551年),为东宫亲信。周明帝在位时(557年-560年),为大都督。因堪为师表,奉命侍鲁公,甚见亲信。及鲁公(武帝)即位后,以藩邸亲信,超拜车骑大将军。长孙览有辩才,声气雄伟,遂赐名览。天和六年(571年),由右宫伯封为薛国公。后任小司空。从武帝平齐,进位柱国。宣帝即位,受遗诏辅政,进位上柱国、大司马,历司、泾二州刺史。

大象二年(580年),转宜州刺史。隋开皇二年(582年),为东南道行军元帅,统八总管出寿阳,水陆俱进,师临长江征陈,以陈宣帝卒,礼不伐丧而还。以女嫁蜀王杨秀为妃。转泾州刺史,有政绩,卒于官。

基本信息

编辑

别名:长孙善

字:休因

所处时代:西魏→北周→隋朝

民族族群:鲜卑族

本名:长孙览

籍贯:河南洛阳

职业:官员、将领

官职:东南道行军元帅、泾州刺史

爵位:薛国公

人物生平

编辑

早期经历

长孙览,本名长孙善(北周武帝在位时,曾经对他说:“我让你先览奏章。”于是赐名为长孙览。 ),生性宽弘儒雅,有器量,喜怒不表现在脸上。广泛阅读经书传记,尤其通晓乐律。 西魏大统年间(535年—551年),长孙览以东宫亲信的身份开始进入官场。

宣力北周

北周明帝宇文毓时,长孙览担任大都督。北周明帝认为长孙览生性质朴温和,堪称表率,便让他侍奉其弟鲁公宇文邕,宇文邕与长孙览的关系亲近友善。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邕继位,是为北周武帝。北周武帝继位后,对长孙览更加礼遇,越级提拔他担任车骑大将军。每次有公卿大臣呈递奏章,北周武帝都让长孙览检视阅读。长孙览有口才,声音气势雄壮,凡是由他宣读传诵的诏命,百官们都注目耸听,北周武帝经常嘉许赞叹他。

天和七年(572年),北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后,长孙览因功进封薛国公。后升任小司空。

建德六年(577年),长孙览跟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因功升任柱国。长孙览的次子长孙宽,亦因父亲长孙览的功劳受封为管国公。

宣政元年(578年),北周武帝去世,遗命长孙览辅佐其子北周宣宇文赟。 北周宣帝继位后,升任长孙览为上柱国、大司徒,不久历任同泾二州刺史。隋文帝杨坚担任丞相时,长孙览改任宜州刺史。

出仕隋朝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禅登基,建立隋朝。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准备攻打陈朝,调任长孙览为东南道行军元帅,统领八州总管从寿阳出兵,水军、陆军齐进。军队迫临长江,陈朝人大为震惊。恰逢陈朝皇帝陈宣帝陈顼去世,长孙览想乘机消灭陈朝,监军高颎认为攻打有大丧之国不合于礼,于是撤军。

隋文帝曾让长孙览与安德王杨雄、上柱国元谐、朔州总管李充、左仆射高颎、右卫大将军虞庆则、昊州总管贺若弼等一同饮宴。隋文帝对长孙览说:“我过去在北周时,备展诚节,但苦于被猜忌,每每寒心。为臣下的到了如此地步,怎么能受得了?我对各位,道义上是君臣,恩情上像父子,我当与各位共享福气,如非造反之罪,概不追究。我也知你十分忠诚,特将太子交给你,你应多帮助他,庶几得以渐渐亲近。我对大臣们的厚望,实际在你身上,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隋文帝对待长孙览一向都是如此恩典礼遇。隋文帝并为皇四子蜀王杨秀纳长孙览之女为王妃。

后来,长孙览因为母亲守丧离职。一年多后,朝廷起用他并官复原职。不久改任泾州刺史,所任州职都有政绩。长孙览最终在任上去世。

历史评价

编辑
魏徵等《隋书》:“览性弘雅,有器量,略涉书记,尤晓钟律。”

李延寿《北史》:①“性弘雅,有器度,喜愠不形于色。略涉书记,尤晓钟律。” ;②“览性质淳和,堪为师表”

史籍记载

编辑
《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十六》

《北史·卷二十二·列传第十》

家族成员

编辑
祖父:长孙稚,北魏官员,官至太师,封上党王。

父亲:长孙绍远,北周官员,官至小宗伯,封上党郡公。

儿子:长孙洪,隋朝官员,历任宋顺临三州刺史、司农少卿、北平太守。

女儿:长孙氏,嫁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杨秀,成为蜀王王妃。

下一篇 于翼

上一篇 宇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