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井积德 编辑
中井履轩(1732—1816),日本德川时代后期的哲学家、无神论者。名积德,字处叔,号履轩、幽人。生于大阪。幼时和兄中井竹山一起在大阪朱子学派的中心怀德堂,跟五井兰洲学朱子学。他不喜交际,终身隐居,甚至谢绝了诸侯的招聘。曾开设私塾“水哉馆”教育弟子。
履轩一生深研经学,并不墨守朱熹的理学,而有独到的见解。他的基本思想是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尊王贱霸和注重实际。他认为宋儒近禅。他信奉的不是纯粹的朱子学。在《七经逢原》中,他表现出批判精神。他认为理在于物,反对朱熹关于理在物先的说法。在他看来,理是事物的规律;人们认识了规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在认识论上,他主张知行并进,反对玄想。按照他的观点,人们要获得知识,就必须亲身实践;如果只是在家苦思冥想,是得不到知识的。在人性学说上,他宣称凡是合乎人的性情的东西就叫做“道”,指出朱熹关于天理和人欲对立的命题与孔子、孟子的宗旨不符,并且认为把人性分为本然之性和气质之性是毫无根据的。
履轩的无神论思想非常丰富。对佛教和神道等等的宗教迷信,从祭鬼神、讲风水到占卜、论卦,他都加以批判。他以中国南朝唯物主义者范缜的《神灭论》为武器抨击梁武帝,说他借佛以眩惑天下。履轩的思想对富永仲基和山片蟠桃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