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懿皇贵妃 编辑
纯懿皇贵妃(1689年~1784年),原镶白旗包衣后抬镶黄旗包衣耿氏(耿佳氏),管领耿德金之女,雍正帝妃嫔,生皇五子和亲王弘昼。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二十八日生。康熙年间,事世宗潜邸为格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子和硕和恭亲王弘昼。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诏封为裕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吏部左侍郎巴泰为正使,礼部左侍郎王景曾为副使,册封为裕嫔。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晋封为裕妃。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高宗尊为皇考裕贵妃,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高宗又尊为皇考裕皇贵妃。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二月十七日薨逝,享年九十六岁,谥曰纯懿皇贵妃,葬于泰陵妃园寝。无画像流传。
(《清史稿》记载纯悫皇贵妃为误,以“悫”为谥号的后妃只有清圣祖的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别名:裕妃,纯懿皇贵妃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日期:1689年
逝世日期:1784年
本名:耿氏
寝宫:承乾宫
儿子:爱新觉罗•弘昼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耿氏一族入旗之后第一位获得官员身份的即是纯懿皇贵妃之父耿德金,其曾任司库,仕至管领,均为包衣系统内的中低级官员,而且这些职官很有可能是在纯懿皇贵妃入仕潜邸成为妾室之后才获得的。这些都表明纯懿皇贵妃一家只是刚刚跻身宦官人家阶层。
康熙时期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二十八日,耿氏出生于中等官吏家庭,聪慧过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入侍世宗龙邸为格格。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12年1月5日),生世宗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母子二人深得世宗之喜爱。
雍正时期
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位,封耿氏为裕嫔。满文档案载,雍正元年二月,命将耿德金抬入内务府包衣佐领。耿氏之父耿德金原是管领下人,后编入镶黄旗包衣旗鼓佐领。乾隆年间又抬入镶黄旗满洲。
雍正七年正月,裕嫔下官女子八人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进裕妃。雍正对耿氏比较喜欢,耿氏由于身体康健,颇有酒量,在世宗处理公务繁忙闲暇的时候,她也能适量地陪世宗喝些酒。她为世宗生了五皇子弘昼,深得世宗的喜爱。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其子弘昼获封为和亲王。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设置办理苗疆事务处,雍正让弘历(即乾隆帝)和弘昼一起主持,可见他在世宗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父亲对儿子的喜爱重用,自然使耿氏非常的高兴。
乾隆时期
乾隆二年(1737年)九月,世宗死后,耿氏被高宗尊为皇考裕贵妃。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月,高宗又以年届九旬再尊耿氏为皇考裕皇贵太妃。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十二月十七日薨,享年九十六岁。
乾隆五十年(1785年)二月,册谥曰纯懿皇贵妃,葬泰陵妃园寝,位列诸妃之上。
后来的谥号“纯懿”,满文作“gulu fujurungga”,意为“纯正端庄”。
《清皇室四谱》:纯懿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女。康熙二十八年乙巳十一月生。初入侍世宗藩邸为格格。五十年生皇五子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登极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裕嫔,后晋裕妃。乾隆二年九月,高宗晋尊为皇考裕贵妃。四十三年十月以年届九旬晋尊为裕皇贵太妃。四十九年甲辰十二月十七日卒,年九十有六。明年二月谥曰纯懿皇贵妃。寻葬妃园寝,位列诸妃之上。
《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记载:
雍正帝册封格格耿氏为裕嫔册文:
朕惟化理肇自闺闱。令仪是式。功容凛夫图史。礼秩攸崇。爰贲徽章。用昭彝典。咨尔格格耿氏、克叶柔嘉。早推淑慎。允合珩璜之度。宜膺象服之荣。曾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裕嫔。尔其聿修懿行。迓景福于方来。式佩纶言。荷洪禧于勿替。钦哉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
乾隆帝尊裕妃为皇考裕贵妃册文: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朕钦奉皇太后懿旨。裕妃侍大行皇帝多年。诞生皇五子。已蒙圣恩封为亲王。今裕妃应封贵妃。谦嫔诞生圆明园阿哥,今应封妃。钦此。著交礼部、将应行典礼、查议具奏。
乾隆帝尊皇考裕贵妃为皇考裕皇贵妃册文:
谕曰:裕贵妃母妃,侍奉皇考,诞育和亲王,淑慎素著。朕御极之初,即钦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晋封贵妃,以申敬礼之意。四十余年,慈宁随侍,亲爱尤深。兹年届九旬,实为宫闱盛事,宜崇位号,以介蕃厘,应晋封为皇贵妃。所有应行事宜,各该衙门察例豫办,屈期蠲吉举行。
清史稿记载:
上以裕贵妃母妃九十寿。晋封裕皇贵妃。亲奉册宝。并御笔扁联。御制诗章。诣裕皇贵妃宫行礼。册文曰、璇扉笃庆。乔龄昭多寿之徵。芝检腾辉。崇嘏致延洪之祝。聿稽彝典。载奉鸿称。裕贵妃母妃。德秉安贞。性成淑慎。椒庭佐治。娴内则而矩度弥彰。兰掖凝祥。育介弟而藩维式衍。侍愉怡于长乐。高年之亲爱尤深。申敬礼于初元。懿号之尊崇久晋。彤编纪盛。颐和逾册载而遥。瑶筴增禔。益算庆九旬之届。宜隆位秩。用集庥嘉。谨以册宝。尊为裕皇贵妃。于戏。绥舀禄于翚衣。丕焕琅函之采。式令仪于鹤发。永钦瑀佩之徽。谨言。
册封嫔时,先由礼部和工部先期将制好的册送交内阁。届时礼部奏请,命大学士、尚书一人充册封使,侍郎、学士一人充副使。册封之日天未亮,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和册案于太和殿内,銮仪卫官在内阁门外设采亭,内阁、礼部官员先将节、册文放于亭内。随后以伞仗为前导,礼部官员前引,銮仪卫将亭抬到太和殿下,再由礼部官将节、册文陈设在殿内各案上。天明,大学士一人身着朝服立于节案东,正副册封使身着朝服立于丹墀(台阶上的空地)之东。这时,钦天监官报告吉时已到,正副使由东阶至丹墀左北面跪。大学士从案上捧节,由殿中门出授正使,正使受节后,同副使起身。内阁、礼部官再将册文重置亭内,导引銮仪卫抬至嫔之宫。册封之日,内銮仪卫也要先在本宫门外设嫔仪仗,内监设节案、香案于宫内,正中东西分置册案。正副使受命后,由协和门至景运门外,正使站在门西面,将节授予内监,内监手捧节,内銮仪卫校尉抬册亭至宫门,再由内监将册随节捧至嫔之宫。这时,嫔身着朝服于宫门内道右迎候。内监将节、册陈设于宫内各案后退出。接着,引礼女官引嫔在拜位北面跪,并宣读册文。嫔受册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内监捧节出宫,嫔在引礼女官导引下送于宫门内道右。内监在景运门将节授予正使。于是正使持节,副使随从,到后左门复命、还节。各有关人员均退出宫门。至此,册封嫔的仪式结束。第二天,嫔要亲自到皇太后宫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然后再分别到皇帝、皇后前行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