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惠陵 编辑
清惠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境内东南之双山峪,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由于同治帝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所以惠陵是其驾崩后才寻址进行修建的。清惠陵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陵寝工程完工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十月二十五日(一说为清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历时3年,共用银4359110.89两,附属妃园寝用银517775.428两。
清惠陵总体仿照清定陵规制所建,其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主要有五孔拱券桥、望柱、牌楼门、神道碑亭、神厨库、三孔拱券桥、三孔平桥、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东西焚帛炉、东西配殿各、隆恩殿、陵寝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建筑,宝顶下面是地宫。惠陵神路起于牌楼门前大丹陛南边,止于哑巴院琉璃影壁下,并未与清东陵首陵的孝陵主神路相接,是清东陵中唯一未与孝陵主神路相接的皇帝陵。清惠陵及其妃园寝各建筑的主体架梁及大木构件均使用进口的棪楠木,因其质地坚硬,故清惠陵的建筑有“铜梁铁柱”的评价。
1961年3月4日,包含清惠陵在内的清东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清惠陵
所属年代:清代
类别:古墓葬
开放时间:09:00—16:00(惠陵陵宫内区域及惠陵妃园寝内部区域均暂未对游客开放)
景点级别:AAAAA级
门票价格:通用清东陵门票(联票:108元/张,淡季为80元/人)
保护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境内东南之双山峪
文保批号:1-179-6-18
发生年份 | 相关历史沿革 |
---|---|
清同治十三年 (1874年) | 十二月十四日,即同治帝死后的第十天,两宫皇太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派出了醇亲王奕譞、魁龄、荣禄、翁同龢为相度大臣,会同恭亲王奕訢,在东陵和西陵两地为同治帝选择陵址。 |
清光绪元年 (1875年) | 正月十三日至正月三十日,相度大臣们带领风水官员和司员、弁兵、吏役等人先后考察了清东陵的成子峪、松树沟、宝椅山、双山峪、侯家岭、长梁子六个地点以及清西陵的九龙峪、酸枣沟、丁家沟、莲花池、荷玉沟、凤凰台、张格庄、五公山、红崖山九个地点。经过对多个地点的严格挑选和认真比较,醇亲王奕譞等人最终确定了清东陵的成子峪、双山峪和清西陵的九龙峪三处为备选陵址。 |
二月二十二日,两宫皇太后正式选定清东陵的双山峪作为同治帝的万年吉地并为此颁发懿旨。同时,慈禧皇太后派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为惠陵承修大臣,负责办理同治帝的双山峪万年吉地工程。整个惠陵工程被分为四段,第一段承修大臣为醇亲王奕譞,第二段承修大臣为魁龄,第三段承修大臣为荣禄,第四段承修大臣为翁同龢。每段所任用官员人数各不同,第一段为四十六人,第二段为三十人,第三段三十四人,第四段三十五人。同月二十七日,两宫皇太后决定,惠陵规制仿照定陵规制建造。 | |
三月十二日,惠陵工程举行祭祀山神、后土、司工等神的破土礼。同月二十一日,就惠陵工程两宫皇太后召见醇亲王奕譞等人并廷议总规划方案。 | |
四月初七日,两宫皇太后最终决定参照慕陵做法,裁撤惠陵石像生和连接孝陵的神路,但保留了一对望柱。同日,恭亲王奕訢被任命为总司稽查。同月初十日,惠陵各段承修大臣各自派出了一名总司监督,这四人为常瑛、德寿、文秀、延昌,并派遣监督景祺总司工程处钱粮事务。同月二十一日,恭亲王奕訢令人仿照北京天安门华表做法,将惠陵望柱下也添加上石栏杆,四面四柱。同月二十五日,醇亲王奕譞又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将惠陵地宫金券内棺床两侧垂手石床撤去,只用正面石床五张。后又将惠陵哑巴院内方城后转向礓礤改为踏跺。 | |
八月初三日,惠陵全工段遵照吉日正式开工。 | |
十二月十三日,翁同龢调任光绪帝师傅职位,其负责工程改由吏部左侍郎恩承接替。 | |
清光绪四年 (1878年) | 九月二十六日,恩承调离,其负责工程改由荣禄为代办。 |
十月二十五日,惠陵及妃园寝全工告竣(也有说法为清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 | |
清光绪五年 (1879年) | 正月二十日,即惠陵建成的第二年,勘估大臣广寿、察杭阿在惠陵工程处监督耀年、德寿、椿枝、徐承煜等陪同下,对惠陵工程逐一核准进行验收,验收范围包括惠陵、惠陵妃园寝、礼部衙署,以及内务府、八旗、工部等营房。 |
二月十九日,惠陵工程全部通过验收。同月二十日,监督文秀、耀年、长禄、延昌与守护大臣办理移交手续,令照例分拨驻守,并将工程处扣存的六分余平银中提取五千两银子拨给东陵承办事务衙门,作为十年保固期内随时维修之用。 | |
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载淳和孝哲毅皇后的梓宫葬入惠陵地宫。同日,清德宗(光绪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亲临惠陵参加了同治帝的葬礼。 | |
参考资料: |
建筑布局
帝陵
清惠陵的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如下:五孔拱券桥一座、五孔平桥二座、望柱一对、牌楼门一座、值班房一座(今已不存)、下马牌一对、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马槽沟一道、三孔拱券桥三座、三孔平桥三座(其中一座位于西侧南北向马槽沟)、东西朝房各五间、东西班房各三间、隆恩门五间三门、东西焚帛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五间、隆恩殿五间、玉带河一道、便桥三座、陵寝门三座、石五供一座、玉带河一道、便桥三座(两侧另有便桥各一座)、方城一座、哑巴院一个、明楼一座、宝城一座、宝顶一个,宝顶下面是地宫。惠陵神路起于牌楼门前大丹陛南边,止于哑巴院琉璃影壁下,并未与清东陵首陵的孝陵主神路相接,是清东陵中唯一未与孝陵主神路相接的皇帝陵。
清惠陵建筑布局
清惠陵全景图(正向)
清惠陵全景图(背向)
附属妃园寝
惠陵妃园寝仿定陵妃园寝而建,内葬四位皇贵妃。即:淑慎皇贵妃(慧妃)、恭肃皇贵妃(珣妃)、献哲皇贵妃(瑜妃)、荣惠皇贵妃(瑨妃),大门外建筑为灰布瓦盖顶,大门内建筑均以绿琉璃瓦覆顶。惠陵妃园寝建筑次序由南往北依次为:三孔平桥一座、下马桩一对(木制,已毁)、一孔拱券桥一座、三孔平桥一座、一孔平桥一座、东西厢房各五间、东西班房各三间、大门三间、焚帛炉一座、享殿五间、园寝门三座、后院宝顶两排,第一排正中有宝顶一座,第二排宝顶三座,其中淑慎皇贵妃(慧妃)宝顶居前排正中,另三位皇贵妃的宝顶居后排。自东向西:恭肃皇贵妃(珣妃)、献哲皇贵妃(瑜妃)、荣惠皇贵妃(瑨妃)。
惠陵妃园寝建筑布局
惠陵妃园寝全景图
建筑特点
帝陵
清惠陵总体仿照清定陵规制所建,但在某些细节方面又与清定陵有所不同的。清惠陵主要有以下15个方面的特点:
1、惠陵神路没有与孝陵主神路相接,而定陵神路则与孝陵主神路相接了。
2、惠陵五孔拱券桥两侧的五孔石平桥与五孔拱券桥不对称,而是采取了更具有实用效果的方位修建的。而定陵五孔拱券桥两侧的五孔石平桥,与五孔拱券桥是对称的。
3、惠陵五孔拱券桥两侧北岸各建有一段石泊岸。这是为了防止河水冲击河道北岸,以此来保护河道北岸的安全而特意建的。定陵五孔拱券桥则没有这种情况。
4、惠陵的望柱建在了牌楼门前不远的方位,并且望柱底座四周有石栏杆围护。而定陵的望柱是建在了五孔拱券桥的北面不远处,石像生南端,与牌楼门相距甚远,而且没有建石护栏。
5、惠陵没有建石像生,其神路也只是从望柱之北开始修建,并没有将神路建到与五孔拱券桥相接处。据《惠陵中一路立样》记载,惠陵原样式设计中包括五孔拱券桥、望柱、石像生、牌楼门、神道碑亭、隆恩门、配殿、隆恩殿、陵寝门、明楼、方城、宝城、宝顶直至东双山峪后宝山。其中,惠陵石像生有石狮、石象、石马、石武士、石文士各一对,只是后来为了节省开支,石像生这项被两宫皇太后裁去。而定陵五孔拱券桥到牌楼门之间,不仅建有五对石像生,还建有连接两者的神路。
6、惠陵五孔拱券桥到牌楼门之间的这段距离两侧,都是平坦的土地。而定陵相对应的这段距离,两侧建有高高的泊岸,并且在牌楼门以北与神道碑亭之间,建有两道叠落泊岸。
7、惠陵的下马牌建在了牌楼门的东西两侧。而定陵的下马牌建在了牌楼门以北的神道碑亭之南。
8、惠陵的神道碑亭内的神道碑,碑身上没有钤盖(刻)嗣皇帝(印)“某某尊亲之宝”宝文。
9、惠陵隆恩门前(南)砖海墁台地及石礓礤,均没有定陵的高大。
10、惠陵东西朝房所在大月台前设有五座石踏跺。而定陵只有三座石踏跺。
11、惠陵工程的主体梁架木料全部采用进口的棪楠木,“非利刚截不能克”,所以惠陵的建筑质量非同一般,民间称这种木料为铜铁操、铁刀木,所以清惠陵亦有“铜梁铁柱”之称。据查,这种木料是鸡翅木的一种,与紫檀木、海南黄花梨木同为传统红木,均是制作家具的好木料。而定陵木料则不是这种棪楠木。
12、惠陵地宫排水渠道——龙须沟,其出水口雕刻有精美的龙凤呈祥图案。设在陵寝门前的玉带河的北泊岸上,而定陵地宫的出水口没有雕刻,只是一个圆孔,设在方城前的玉带河外侧泊岸上。所以,惠陵龙须沟和出水口设计得更为复杂、精巧。
13、惠陵哑巴院转向磴道为石踏跺。而定陵是转向砖礓礤。
14、惠陵后罗圈墙以北的后靠山上,没有建挡水石坝。而定陵建有挡水坝。
15、惠陵地宫棺床取消了两侧的垂手棺床。而定陵有垂手棺床。
附属妃园寝
惠陵妃园寝总体仿照咸丰帝定陵妃园寝规制营建,但与定陵妃园寝比较,惠陵妃园寝有如下不同的建筑特点:
1、惠陵妃园寝比定陵妃园寝在一孔拱券桥前(南)多建一座三孔平桥,但这石桥并不与一孔拱券桥在同一直线上。
2、因为同治帝只有一后四妃嫔,所以惠陵妃园寝只建有四座券位。其中,前排中间的券位为石券,后排其他三券位为砖券,比定陵妃园寝少建十一座券位。这是因为同治帝妃嫔数量远远少于咸丰帝妃嫔数量。
3、因为山势关系,惠陵妃园寝后靠山建有挡水石坝一道。而定陵妃园寝原来只有砖砌的挡水墙。
建筑名称 | 建筑介绍 | 建筑相关图片 |
---|---|---|
五孔拱券桥 | 陵前的第一座建筑是一座五孔拱券桥,二十四气式柱头。桥孔为石券,每个桥孔上方有吸水兽。五孔拱券桥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五孔平桥,但两座平桥与拱券桥之间的距离较远,不是对称关系。 |
|
望柱 | 五孔拱券桥北约二百米处,左右各有一根青白石雕刻的望柱。每根望柱用石栏杆围绕,栏板和小望柱各四个,柱头为小狮子。值得注意的是,望柱与五孔拱券桥之间没有修建神路。本来望柱与石像生是一组建筑,位于石像生南端。惠陵原设计方案设有一组石像生五对,后来因经费困难,裁撤了石像生,但一对望柱没有裁撤,保留了下来。最初望柱距五孔拱券桥很近,后来因开槽时地下出水,只得向北移动。先后五次北移,地下都出现水,曾一度将一对望柱移到大丹陛之上(牌楼门南),仍有水。最后,经醇亲王奕譞和另一位承修大臣恩承批准,决定将望柱建在大丹陛南六丈五尺即现在这个地方。又遵照恭亲王奕訢意见,仿照天安门前后华表围栏做法,将惠陵一对石望柱下增添石围栏。南二柱上的狮子朝南,北二柱上的狮子头朝北。 |
|
牌楼门 | 望柱北面中轴线上是一座冲天式牌楼门,规制为五门六柱五楼。每根石柱上都有蹲龙。东三柱的蹲龙头朝西,西三柱的蹲龙头朝东。原来每个门都安装木门两扇。 |
|
值班房 | 牌楼门南面西侧的海墁上有一座值班房,坐西朝东,单檐硬山卷棚顶,面阔三间。早已毁坏无存。 | 原建筑已毁 |
下马牌 | 下马牌在牌楼门的东西两侧,牌身两面分别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雕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满文居中,蒙、汉文字分居左右,字体大小一致。 |
|
神道碑亭 | 神道碑亭位于牌楼门以北的神路上,重檐歇山顶。亭内龙首龟趺上竖立神道碑一统,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着“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之陵”二十七个字。值得注意的是,惠陵神道碑亭的碑身上并没钤盖(刻)嗣皇帝(印)“某某尊亲之宝”宝文。水盘四角的旋涡内分别雕刻鱼、龟、虾、蟹。 |
|
神厨库 | 在神道碑亭的东侧即左侧建有神厨库,内建神厨房一座,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南北神库各三间,单檐悬山顶。东南角建省牲亭,重檐歇山顶,环以围墙,围墙西侧建门楼一座。现在,南北神库已无存。神厨库南墙外为井亭,四角攒尖顶。现亭已无存,仅存井一眼。 |
|
三路三孔拱券桥 | 神道碑亭北有马槽沟一道,上建三路三孔拱券桥一组,栏杆为龙凤柱头。每个拱券式桥孔上方都设有吸水兽。三路三孔拱券桥两边各建三孔平桥一座,每座平桥都安设栏板。三孔拱券桥的桥北为大泊岸,泊岸前有垂带踏跺五座,正中间的踏跺较大,两侧的踏跺较小。每座踏跺分别对着马槽沟一座桥。 |
|
东西朝房 东西值班房 | 东西朝房位于大泊岸之上的东西两侧,单檐硬山顶,面阔各五间。东西值班房位于东西朝房的北面,单檐硬山卷棚顶,面阔各三间。后面有小院。 |
|
隆恩门 | 隆恩门俗称宫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门三间。隆恩门前后有连面连三六级踏跺。隆恩门前有月台。月台前是石礓礤,两侧有抄手踏跺。中门上方南侧悬挂斗匾一块,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隆恩门”三字。 |
|
东西焚帛炉 | 进入陵院内,隆恩门北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焚帛炉,外饰黄色琉璃件活,内装铁板。 |
|
东西配殿 | 东西配殿位于焚帛炉的北面,单檐歇山顶,面阔各五间。东配殿是存放祝板和制帛的地方,也是隆恩殿在大修时临时存放神牌、进行祭祀的地方。西配殿是喇嘛念经的地方。每年帝、后素服日(忌辰),东陵隆福寺派十三名喇嘛在西配殿诵读满洲版《药师经》,以超度亡灵。 |
|
隆恩殿 | 隆恩殿是与隆恩门正对的一座高大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内设暖阁三间,中暖阁供奉帝、后神牌,东暖阁为佛楼,西暖阁设有神龛。殿前月台上面原设鼎式炉一对、铜鹿一对、铜鹤一对(现这些陈设都已不存在)。月台有踏跺五座,其中正前方三座踏跺,正中间踏跺正中设有御路石一块。隆恩殿的月台周围设有石栏杆,龙凤柱头。南侧上下檐之间悬挂斗匾一块,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隆恩殿”三字。 |
|
陵寝门 | 陵寝门又称三座门、琉璃花门。单檐歇山顶,中门规制较高,两边门规制相同。其中,中门门跺上镶嵌琉璃的中心花、岔角花。 |
|
石五供 | 石五供由祭台和五供组成。五供即石香炉一、石花瓶二、石烛台二。石五供位于方城之前,院内神路正中。 |
|
玉带河便桥 | 石五供以北有玉带河一道,正面设便桥三座。玉带河往北两条分河,各设一座便桥。 |
|
方城、明楼 | 玉带河北面是方城,方城前的月台及台阶两侧安设石栏杆,月台前设有一座大礓礤,礓礤为澄浆砖所砌,礓礤中部设有一个叠落月台。方城为墩台式方形建筑,顶部东南西三面做雉堞,北面成砌宇墙。台面铺墁方砖。雉堞内侧脚下设青白石荷叶泡。方城每侧设挑头沟嘴各一个,以排除方城上的雨雪水。明楼。位于方城之上,形制与神道碑亭相仿。明楼内正中立石碑一统,因碑身四面均涂以红色朱砂,故称之为朱砂碑。碑身的阳(南)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穆宗毅皇帝之陵”七个字。碑额上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镌刻“大清”二字。碑座为长方形须弥座形,上刻袱子。袱子,就是相当于现在桌子上的台布,四角下垂,上面雕刻云龙。明楼南面两檐之间悬挂斗匾一块,上面分别用满蒙汉三种文字题“惠陵”二字。和宫门、大殿的斗匾上的字一样,均满文居中,蒙文在左(东),汉字在右(西),每个均为镀金铜字,用铜钉钉到匾上。惠陵的三匾二碑均不用宝。 |
|
哑巴院 (月牙城) | 哑巴院在方城的北面,方城与宝城之间有一个小院子,称为哑巴院。院子的正北月牙城墙面上建有一座琉璃影壁,院子的东西两侧各有一道转向石踏跺。清陵哑巴院、月牙城是仿照明十三陵中的昭陵哑巴院、月牙城的规制而建。哑巴院的北面就是宝顶,月牙城相当于宝城的南墙。哑巴院的主要作用,一是此院内的琉璃影壁下面是地宫入口;二是此院建有登上方城、宝顶的转向磴道。哑巴院内地面上设有两个七星沟漏,以排出院内雨水。 |
|
宝城、宝顶 | 宝城是与方城相连接的长圆形墙体建筑,被称为宝城,宝城外沿做雉堞,内沿砌宇墙,中间是马道。雉堞内侧下脚设青白石荷叶沟。宝城周围设六个挑头沟嘴,以排出宝城宝顶上的雨雪水。宝城正中是宝顶。惠陵宝顶为长圆形,四周环以宝城。宝顶下面是地宫。 | 图略 |
参考资料: |
相关人物
同治皇帝
清穆宗同治皇帝名载淳,爱新觉罗氏。清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廿三日生于紫禁城储秀宫。清文宗咸丰皇帝独子,母为时为懿嫔的叶赫那拉氏,即慈禧皇太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临终前宣谕立为皇太子,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日,返京后即皇帝位,年号同治。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九日载淳登极后不久,慈禧与慈安两太后便携载淳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从此载淳开始了他的傀儡皇帝生活。在清朝“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同治朝先后彻底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云南回民起义、贵州苗民起义,而外国侵略势力由于二次鸦片战争所获实惠甚多,清政府在外交上又奉行姑息政策,国内外局势稍趋平和,这一时期被封建史家称为“同治中兴”。实际上同治帝在此期间只是读书,并未参预任何军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17岁时,两宫太后不得已交出权力,实行归政。但载淳的亲政仍难摆脱慈禧太后的干预。慈禧太后为了享乐,命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复圆明园,让太后离宫居住这一办法摆脱太后干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此策对国计民生极为不利,修复耗资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对。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染上天花,同年十二月初五日死于养心殿东暖阁,年仅19岁。谥号为:继天开运中居正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宽毅皇帝。庙号穆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同治皇帝画像
孝哲毅皇后
清穆宗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年),户部尚书崇绮之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立为皇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光绪帝继位,奉两宫太后之命尊其为嘉顺皇后。清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崩逝。同年五月上谥,同年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与同治帝合葬惠陵,并祔太庙。宣统帝继位加谥,为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画像
学术研究
以风水学为核心的陵寝选址和双山峪为最终陵址的原因
清朝皇帝选勘陵址是以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为依据,以形势宗为主,理气宗为辅,刻意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以此达到“天人合一”的意象。所谓的“天人合一”,即建筑的人文之美与山川形胜的自然之美水乳交融、和谐统一。在此理论核心上,清惠陵考察了清东陵陵区的成子峪、松树沟、宝椅山、双山峪、侯家岭、长梁子六个地点以及清西陵陵区的九龙峪、酸枣沟、丁家沟、莲花池、荷玉沟、凤凰台、张格庄、五公山、红崖山九个地点。经过相度大臣和熟悉风水官员的勘查,发现清东陵的双山峪地势宽平,而成子峪堂局严密,这两处都适合建陵。至于东陵其他地点,如松树沟、宝椅山、侯家山等,经风水官察看,或堂局与周边山川地理照应不够,脉气不足,或地势狭隘,方圆尺寸不大,都不适合建陵。后风水官员又至清西陵堪舆,察看了九龙峪,发现气局严整,适合建陵。五公山、红崖山两处地势经实地考察,也不满意。丁家沟、酸枣沟、莲花池、龙凤山等处,经风水官察看,也是堂局散漫、无脉气,或者地势狭隘,尺寸也不够,都不适合建陵。最后,经过样子房、算房人员实地丈量地形,最后公认清东陵双山峪、成子峪和清西陵九龙峪三处是建陵的上佳吉地。相比之下,清西陵九龙峪的吉穴方向不错,而清东陵双山峪、成子峪两处吉穴方向稍有偏差。后醇亲王奕譞向两宫皇太后分别呈送了三处陵寝备选地点的相关风水帖,其中涉及清东陵双山峪的有三个风水理论说法,包括“李唐、李振宇”“张元益、高士龙”及“廖润鸿”三说;涉及清东陵成子峪也为三个风水理论说法,同样包括“李唐、李振宇”“张元益、高士龙”及“廖润鸿”三类说法;涉及清西陵九龙峪的则有两个风水理论说法,包括“李唐、李振宇”和“张元益、高士龙”两类说法。
清惠陵风光
在推荐备选的三处吉地中,虽然风水都是上吉,但是它们的地势却有所不同。其中,成子峪的地势整体高差大,土质稍差,石头多,地形复杂,而且成子峪处在西大河以西,如将来陵寝神路与孝陵神路相会,就要在西大河上建造一座九孔大石桥,因此不仅施工的难度很大,工程造价也会因此增加。而且成子峪堂局较狭窄,最宽的地方只有二十丈,与规制不符合。而当时,国家财政很紧张,不仅有内外的正常开支,还有慈安陵和慈禧陵两处吉地的兴工开支,缺少银子是兴建陵寝工程的最大困难。因此,只能在选择陵址时做出一些适当的牺牲,来换取工程开支的降低。由于以上三处备选吉地各有优缺点。通过反复的综合比较,清东陵的成子峪这处备选吉地首先被放弃,其原因是,成子峪风水虽好于双山峪,但其建造的成本过高而不能考虑了。因此,同治帝的陵址只能在东陵的双山峪和西陵的九龙峪这两处地点中选择。而之所以最终选择双山峪,根据《翁同龢日记》的记载,主要是因为恭亲王奕訢揣测了慈禧太后的心理,并且向其说:“按理选九龙峪为好,按情我不敢说”。这里所说的“以理”“以情”的含义,是向慈禧皇太后暗示“感情”比“规则”更重要。这里所说的“以理”,是指乾隆帝所确定的昭穆制度。按照昭穆之制,咸丰帝既然葬在了东陵,那么其子同治帝就应该葬在西陵。但是按照同治帝与咸丰帝、慈禧皇太后之间的父与子和母与子的感情来讲,同治帝却是葬在东陵更好。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儿子在百年之后依然长依膝下。所以,慈禧皇太后决定打破昭穆相建的祖制,将同治帝的陵建在东陵,这样做可以显得更符合人性,更能体现她与同治帝的母子感情深厚。因此,最终清东陵的双山峪成为同治帝万年吉地的最终陵寝地。
惠陵未建石像生和神路不与孝陵主神道相连的原因
清惠陵规制仿清定陵,但清惠陵未建石像生,神路(神道)亦不与东陵区域的主陵清孝陵的神路相接。根据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李寅在《百家讲坛》—清东陵密码节目中的分析,清惠陵之所以不建石像生以及惠陵神道和东陵主神道不相连,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1、清惠陵神道如果要与主神道相连,需要建约2500米的连接神道,神道建设耗资巨大,清末因为国家财政经济的紧张和困难的缘故,只能裁撤掉仅具有象征意义的石像生和连接神路。2、清惠陵本应该在清西陵建陵,慈禧太后因为私心将同治帝葬在了清东陵区域,违反了乾隆帝定下的父子东西陵分建的昭穆祖制,引起了不好的政局影响,慈禧太后为了挽回影响,只能降低清惠陵规制以此挽回声誉。3、慈禧太后不喜欢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而皇后阿鲁特氏葬于清惠陵地宫,所以故意降低清惠陵的规制。最终,清惠陵因为裁撤了石像生和与主陵相连的神道,所以是清东陵帝陵中规制相对最低的帝陵。
清惠陵作为清东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造和存在是中国传统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丧葬祭祀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文化的一种体现,具有重要的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当下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年份 | 相关重要保护措施 |
---|---|
1952年 | 中国政府成立清东陵文物保护所,对清惠陵在内的整个清东陵陵寝进行管理保护。 |
1961年 | 3月4日,清惠陵所在的清东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0年 | 11月30日,清惠陵所在的清东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更多保护措施详见:“清东陵”词条文物保护 参考资料: |
地理位置
清惠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境内东南之双山峪。
清东陵惠陵
开放时间
清惠陵属于清东陵内的陵寝和景点,不对外单独开放,通用清东陵开放时间,清东陵开放时间为:09:00—16:00。
注:根据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的说明,当下清惠陵陵宫内区域及惠陵妃园寝内部区域均暂未对游客开放。
清东陵景区导览图
门票信息
票价及开放区域
购票类型 | 淡季价格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 旺季价格 (4月1日—10月31日) |
---|---|---|
景区联票 | 80元/人 | 108元/人 |
摆渡车票 | 30元/人 | |
祈福大典 | — | 30元/人 |
景区联票包含开放区域:孝陵主神道、裕陵、裕陵妃园寝、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景陵。预定门票至少需提前一天以上。 | ||
参考资料: |
门票优惠政策
优惠对象 | 需携带证件 | 优惠政策和价格 |
---|---|---|
60—69周岁老年人 | 相关身份证件 | 购景区联票享受54元/人优惠票价 |
18周岁以下(含18周岁)未成年人 | ||
全日制大学以下学历学生 | ||
1.2米以下(含1.2米)和6周岁以下(含6周岁)儿童 | 免景区门票 | |
70周岁以上(含70周岁)老年人 | ||
现役军人、残疾军人、消防救援人员 | ||
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 | ||
残疾人 | 本人免景区门票,摆渡车票半价 一级、二级重度肢体残疾、盲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允许一名陪护免门票 | |
退役军人 | 《优待证》 | 免景区门票 |
医务工作者 | 相关身份证件 有效执业证件 | 在中国医师节(8月19日)和国际护士节(5月12日)免景区门票 |
参考资料: |
景区交通
自驾出行
清东陵景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出发方向 | 自驾线路 |
---|---|
北京 | 1、北京东六环—京秦高速(G0121)—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2、北京—京平高速—京秦高速(G0121)—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3、北京—京哈高速(G1)—长深高速(G1)—京秦高速(G0121)—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4、北京—京哈高速(G1)—京秦高速(G0121)—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5、北京—京平高速—蓟州—蓟州外环—国道102线—遵化石门—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6、北京—燕郊—三河—蓟州外环—国道102线—遵化石门—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
天津 | 1、天津—津蓟高速—京秦高速(G0121)—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2、天津—津蓟高速—京哈高速(G25)—长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蓟州)—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3、天津—津蓟高速—蓟州外环—国道102线—遵化石门—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4、天津—唐津高速(G2501)—长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蓟州)—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
承德 | 1、承德—长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蓟州)—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2、承德—兴隆—遵化—石门—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
秦皇岛 | 秦皇岛—京哈高速(G1)—长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蓟州)—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
唐山 | 1、唐山—长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蓟州)—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2、唐山—唐山—丰润区—遵化—石门—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
东北方向 | 东北方向—京哈高速(G1)—长深高速(G25)—京秦高速(G0121北京蓟州)—清东陵支线(S9961)—清东陵游客服务中心 |
参考资料: |
巴士出行
出发方向 | 具体出行方式 |
---|---|
北京—清东陵 | 北京四惠长途车站,有北京发往遵化的客车,60元左右票价。途中在遵化石门收费站下车,再坐出租车前往清东陵较方便。 购买套票:车费+清东陵成人套票198元。 购买套票:车费+清东陵学生套票168元。 |
北京宣武门地铁站东北口出站即可看到。有很多辆旅游巴士聚集在一起,每辆巴士前贴有不同的线路,客满发车。 | |
秦皇岛—清东陵 | 秦皇岛到遵化:有一高客(早8:30发车,下午2:30发车)一天两趟,大约两个半车程(60元左右)。 |
承德—清东陵 | 可直接坐承德到遵化的班车,再坐遵化到东陵的班车,或坐承德至玉田的班车,到清东陵下车。 |
遵化—清东陵 | 从遵化车站出来就在本站买到清东陵的票即可(票价8元)。 |
参考资料: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