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天寺 编辑
应天寺,又名梅王殿。位于余干县梅港乡梅港街后的寺臂岭上。距县城约 29公里。始建于南朝宋孝建( 454-456)年间。清乾隆年间两次维修,应天寺是为纪念西汉开国大将梅鋗的专寺。相传,寺臂岭,山形山形奇异,如睡椅状。西汉梅鋗葬在此地。有风水师说道:此地有天子之气。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梅鋗墓果然有紫气薄天,皇帝急命当地官员截断其脉。故而寺名为“应天”。寺宇背山而建,坐北朝南。
应天寺,穿斗式木构架,单檐硬山顶,前后两进,前低后高,中有天井。内有梅鋗塑像,樟木雕成,高 2米余,形象威武,令人肃然起敬。
中文名:应天寺
占地面积:约3000m2
大小铜佛像:100多尊
方向:寺院坐西朝东
地理位置:余干县梅港乡
门联:应天普渡献神通,古寺新貌仗诸佛
后有茂林修竹巷翠和挺拔的高山;前是水清流澈的信河。整个应天寺雄伟高大、景色秀丽,寺内墙壁上还有清乾隆年间重修碑记一块。因以往遭洪水浸袭,有些木柱已换成石柱。应天寺几经兴废,历代均加以维修,风貌基本如旧。应天寺占地面积约3000m2, 整个寺庙由僧人释佛通捐资并率全体居士进行修善一新,内有大雄宝殿、小殿,钟鼓楼、观音殿、大小铜佛像100多尊。后山建有一座老僧人纪念塔,现前来朝拜和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同时,是人们休闲散心的好去处。梅鋗(前 224-前 196),汉初余干人,其祖先为越王后代。战国时,为避楚,逃居丹阳皋里乡梅里,更姓梅。父亲迁梅港,生鋗。
吴芮称赞梅鋗“威武其表,韬略其内”。委其为将,在督军湖(今鄱阳湖东)练兵。刘邦攻南阳时,梅鋗助其攻占析、郦二县,攻咸阳时,又从诸侯入关。一同推翻了秦朝。因作战英勇,屡建奇功,封十万户侯。今安徽祁门西梅鋗城,即其受封之地。楚汉相争时,刘邦委其为将,攻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梅鋗因击项羽有大功,又被封为台侯,食邑台岭山南。
西汉建立后,他领兵戍南粤,驻梅岭因此得名。高祖十一年(前 196)梅鋗卒于梅岭,归葬于余干梅港。
应天寺始建于公元前206年, 汉敕封建造应天寺(忠臣庙),西汉朝(刘邦)为千秋纪念梅鋗大将军所造。应天寺在清乾隆三十九年、四十六年重修,最后在光绪十五年将穿斗式木料结构改为穿斗式石木结构。至今二千多年。应天寺一连二进,中间是天井,整个寺庙和天井边檐的长坊、支脚、雀梯均有梅王故事浮雕、碑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为是巧夺天工。应天寺始建于公元前206年,嗣汉敕封建造应天寺(忠臣庙),西汉朝(刘邦)为千秋纪念梅鋗大将军所造。
现寺庙内外装饰一新,寺左边新建二幢石砖、水泥钢筋结构三层楼,一楼是厨房餐厅,二楼是神和僧人宿舍,三楼是小殿和钟鼓楼。前面一幢是观音殿,里面安放一尊价值38万元的观音佛像,有一吨多重。
在应天寺右侧准备兴建一座三层的鼓楼,与左侧的钟楼相对称。在应天寺后山准备建造一座大型的“大雄宝殿”和“地堡城”及“购物商场”。释佛通住寺说:“在寺内设有一个慈善机构,把无人赡养的孤儿、无人照顾的老弱病残接到寺内赡养。”这是一件有益社会的大好事。在应天寺的发展规划中,要把应天寺建成一座赣东北第一座佛教宝殿。不但成为本县的旅游圣地,而且力争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旅游景点。
我们坚信梅港应天寺在各方支持和大家的努力下,明天会更美好,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朝代:宋 作者:王昌符
何事诗家称翦裁,跨虚相继有楼台。
水涵春碧雨初霁,山露晓青云半开。
宝塔礼终僧室静,粉墙题罢使车回。
此时欲结香莲社,只为陶潜醉不来。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