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 编辑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

商州区商州区

商州区,隶属于陕西省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东与丹凤县毗邻,南与山阳县接壤,西以秦岭山脉为界,与蓝田、柞水二县相连,北与洛南县相接,介于北纬33°38′—34°11′,东经109°30′—110°14′之间,总面积2672平方千米 。距西安117千米。是商洛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 截至2022年10月,商州区下辖4个街道、14个镇,另设有9个功能区 。截至2022年末,商州区常住人口46.82万人。

商州区境内7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周为若方国,春秋时为上鄀、上雒(晋、魏)、秦、汉、隋唐宋均有上洛建制。商州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森林覆盖率达68.6%。商州文化积淀丰厚,历史遗存众多,境内有江山景区、仙娥湖、秦王山、恐龙遗迹、紫荆遗址、大云寺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022年,商州区实现生产总值161.684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30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3.4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7.978亿元。三次产业占比为12.6:26.8:60.6。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4482元。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商州区

外文名:Shangzhou District

别名:鹤城

行政区划代码:61100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陕西省商洛市

地理位置: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

面积:2672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14个镇,另设有9个功能区

政府驻地:城关街道南街

电话区号:0914

邮政编码:7260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山地气候

人口数量:46.82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文庙、商州城垣、二郎庙、商州城隍庙、龙山双塔、蒲峪生态园

机场:商洛机场(规划腰市镇)

火车站:商洛站、商洛西站

车牌代码:陕H

地区生产总值:161.68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编辑

商州,汉以名县,北周以名州。历代设州置县,或州县同设,交替沿革复杂。

远古为虞司徒契所封之国,夏属梁、豫之交;周属雍、豫。春秋战国,先是分属秦、晋(魏),后统属于秦。

秦代(前221—前207年)

商州苑商州苑

地属内史南境。治所设咸阳,统辖境域相当于今关中平原及商洛地区,领42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设商县,包括今商州区、丹风县、商南县、山阳4县,因商山而得名。早在前351年,秦国就在这里修了城,地址在今丹凤县城西2.5千米古城岭子,系商洛最早之城池,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出土文物带有“商”字的瓦当,确认系前340年秦封给商鞅之封邑。商鞅变法,使秦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兴旺景象,秦孝公为表彰商鞅变法之功而封地15邑。但秦太子驷继位后,听信谗言,诬鞅诲法,并车裂商鞅于郑(今华县)。

西汉(前206—24年)

地属弘农郡,隶司隶校尉部,郡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河以西及淅川、丹江流域。其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貌略镇北),领11县,在陕西境内的上洛、商县两县,即大体相当于现今的商洛地域。上洛这一地名,因居洛河上游故名,战国时即有。汉朝忌水,将上洛改为上雒,这是用“雒”字的开始。包括今商州区、洛南县两地。今丹风、山阳、商南3县时为商县。旬阳县北部(今镇安、柞水县东南部)是汉中郡辖区;杜陵县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是京兆尹辖区。

东汉(25—220年)

地属京兆尹,仍隶司隶校尉部,辖区相当于今关中平原西安以东、渭南及商洛地区。尹治设在长安,仍领10城,其中上洛、商两县的地域和今商洛地区大体相当。

三国(220—265年)

地属曹魏之京兆郡,正始五年(244年)设,治所在长安,领11县。仍称上洛县,魏文帝曹丕又将上洛的“雒”字改为“洛”字。辖今商州区、洛南两地。

西晋(265—316年)

地属司州,辖区相当于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陕西省商洛地区。州治设在洛阳,领12郡。泰始二年,晋武帝分京兆南部置上洛郡,治所在上洛,领上洛、商、卢氏三县(卢氏今属河南省)。

南北朝(317—589年)

南北朝时期,中国呈分裂局面,行政建制混乱。郡县朝设夕废,统属复杂。由东晋开始的南朝,在辖区的北部侨设了上格的州、县,用的是上洛的地名,以安置南迁的上洛的百姓,包括上洛的巴民。这里不详叙。北魏时属洛州。太延五年(439年)于上洛城设荆州,太平真君二年(441年),上洛县北部划设拒阳县,太和三年(479年)将荆州迁往卢氏。太和十一年(487年)又迁往襄阳,撤上洛郡,于上洛城设立洛州,领5郡,其中3郡属今商洛:上洛郡,领上洛、拒阳2县;上庸郡,领商(今丹凤)、丰阳2县;苌和郡,领南商1县,即今商南。

西魏时属洛州和雍州管辖。洛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郡(今商州区)、拒阳郡(今洛南县)、上庸郡(今山阳县西北部、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商县(今丹凤)及山阳漫川、商南县。柞水西北部属雍州管辖。

周宣政元年(578年)改洛州为商州;治所设上格(即今商州城)领上洛郡(含今商州、山阳、丹凤;商南4县及镇柞部分地域);拒阳郡(今洛南地)。

隋代(589—618年)

商州区

开皇三年(583年)撤上洛、上庸两郡,保留商州;大业三年(607年)撤商州复设上洛郡,治所仍设上洛,领上洛县(今商州区)、商洛县(商洛即从前的商县,隋文帝改称商洛,这是“商洛”二字连用起来称呼地名的开始),洛南县、丰阳县(今山阳、镇安县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5县;大兴县东南部(今柞水县西北部)仍属京兆郡管辖。

唐代(618—907年)

武德元年(618年)改上洛郡设商州,贞观元年(627年)划归山南道,开元二十五年归山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撤商州又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758年)撤上洛郡再改为商州,治所设上洛,领上洛(今商州区)、商洛县(今丹凤、商南两县)、洛南县(今洛南)、丰阳县(今山阳)、乾元县(今镇安及柞水县东南部)、上津县(今湖北省境内)。今柞水县西北部属京兆府。

五代十国(907—979年)

五代十国的行政建制沿用唐制,但由于分裂割据,各国疆域均不辽阔,道一级遂废,为州(府)统县的二级制。当时陕南东部经历了后梁(907一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等5个期代。后梁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乾元、上津5县;洛南县改属华州;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汉时,商州领上洛、商洛、丰阳、上津4县;南县仍属华州;乾佑县(949年改乾元县为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后周时,商州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乾佑县、万年县东南部属京兆府。

北宋、金、南宋(960—1279年)

北宋时,商州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治所设上洛,领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5县。金、南宋时,商州属金国京兆府路。金贞元二年(1154年)将商洛、丰阳两县降为镇,并入上洛、洛南两县;咸宁县东南部属京兆府;旬阳县西北部(今镇安县)属金州。金元光二年(1223年)五月改属河南路。领上洛(今商州区、丹风、商南、山阳4县及柞水县南部),至元元年(1264年)废上洛县,以州代县,由州直辖,定名商州。辖地包括今商州、丹凤、商南、山阳及柞水县南部,并统领洛南县地。

元代(1279—1368年)

商州先属安西路,后属奉元路管辖。元代实行省、路、府、县四级行政建制,商州下领洛南l县,原来的上洛为在郭,仍不另设县,由州直管,商州所辖的地域和今天大体相当。

明代(1368—1644年)

地属西安府,时称商州,辖今商州区、丹风县两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五月,降商州为县制。成化十三年(1477年)三月复升为州,领洛南、商南、山阳、镇安4县。天启元年(1621年)为避明光宗朱常洛名讳,又改“洛”为雒”。

商洛有闯王建立政权的记载。祟帧十六年(1643年)十月,闯王军攻占了商州,第二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朝,称永昌元年,派鲁大儒为商州牧,给山阳也派了县令(其它各县不详)。永昌二年正月,闯王政权结束。

清代(1644—1911年)

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直隶商州,直属陕西省,领商南;雒南、山阳、镇安4县。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析咸宁、蓝田、镇安3县之地置孝义厅,属西安府,这是柞水县的前身。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设商县(辖今商州区、丹风县西南部)、洛南县(今洛南及丹风县东北部)、柞水县(今柞水县西部及镇安县东北部)3县,属关中道;山阳、商南、镇安3县,属汉中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撤销道制,以省直接领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商县城设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商县、雒南、商南、山阳、镇安、柞水6县,一度管辖蓝田县。是年在龙驹寨成立设置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5月,商洛地区各县陆续解放,在商县设置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主任分署第工分区,辖商县、雒南、商南、丹凤、山阳、镇安、柞水7县。1949年7月13日,商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改名陕西省商洛分区专员公署,仍辖以上7县。1955年,将县人民政府更名为“县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撤销丹风、柞水两县(丹风分属商南和商县辖,柞水与镇安县合并),商洛地区辖商县、洛南、商南、山阳、镇安5县。1961年10月又恢复为7县。1964年9月,因“雒”字生辟,经国务院批准,改“雒”为“洛”,时称商洛专区,行政公署驻商县城。1968年,商洛专员公署改称为“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各县人民委员会易名为“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商洛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商洛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地区名为商洛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元月,改县革命委员会为县人民政府。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县为商州市。200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商州市为商州区。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行政区划

编辑

区划沿革

2010年,商州区辖4个街道、16个镇、10个乡:城关街道、大赵峪街道、陈塬街道、刘湾街道、孝义镇、夜村镇、白杨店镇、张村镇、沙河子镇、杨峪河镇、金陵寺镇、黑山镇、杨斜镇、麻街镇、黑龙口镇、牧护关镇、大荆镇、腰市镇、板桥镇、北宽坪镇、上官坊乡、砚池河乡、麻池河乡、阎村乡、三岔河乡、洪门河乡、西荆乡、李庙乡、蒲峪乡、龙王庙乡。

商州区行政区划图商州区行政区划图

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商洛市商州区红门河乡并入黑龙口镇,撤孝义镇、白杨店镇并入夜村镇,撤张村镇并入沙河子镇,撤李庙乡并入腰市镇,撤蒲峪乡、龙王庙乡并入板桥镇,撤砚池河乡、麻池河乡、西荆乡、三岔河乡、上官坊、阎村乡乡的建制,相应设立镇的建制,商州区辖4个街道、19个镇。

2015年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麻池河镇、砚池河镇,并入杨斜镇,撤销上官坊镇,并入闫村镇,撤销西荆镇,并入大荆镇,撤销黑龙口镇并入牧护关镇、在原麻池河镇、砚池河镇、黑龙口镇、上官坊镇、西荆镇所在地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商州区并镇后辖14个镇、4个街道。撤并130个村,保留255个村。保留31个社区不变。

最新商州区行政区划图最新商州区行政区划图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商州区下辖4个街道、14个镇,另设有9个功能区 。商州区人民政府驻城关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611002001000

城关街道

611002002000

大赵峪街道

611002003000

陈塬街道

611002004000

刘湾街道

611002101000

夜村镇

611002104000

沙河子镇

611002105000

杨峪河镇

611002106000

金陵寺镇

611002107000

黑山镇

611002108000

杨斜镇

611002109000

麻街镇

611002111000

牧护关镇

611002112000

大荆镇

611002113000

腰市镇

611002114000

板桥镇

611002115000

北宽坪镇

611002119000

三岔河镇

611002121000

闫村镇

611002400000

二龙山水库

611002401000

南秦水库

611002402000

二龙山国营林场

611002403000

商丹循环工业园

611002404000

荆河工业园

611002405000

荆河农业示范园

611002406000

高校园区

611002407000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611002408000

氟化硅产业业园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商州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东与丹凤县毗邻,南与山阳县接壤,西以秦岭山脉为界,与蓝田、柞水二县相连,北与洛南县相接。介于北纬33°38′—34°11′,东经109°30′—110°14′之间,东西长67.5千米,南北宽65千米,总面积2672平方千米。 城区位于丹江之滨,北依金凤山,南望龟山,面积24平方千米,距西安117千米。

商州区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商州地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铁炉子一马角一线分界,北部属华北准地台西南缘商渭台缘褶皱带,南部属秦祁地槽东秦岭褶皱系加里东和华里西两个褶皱带。

地形地貌

商州地貌属东秦岭山地地貌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复杂,是一个中、低山为主体的土石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区最高点秦王山海拔2087米,最低处孝义刘一村南湾海拔543米,相对高差1544米。境内主要山系,西北部有秦岭主脊通过,北有蟒岭横亘,南有流岭逶迤,中有熊耳雄踞,构成北西南三面高崇,向丹江河谷倾斜的趋势。登高远眺,由丹江河谷向两侧山脊地貌呈层状起伏。境内地形地貌按特征分为河谷川塬地貌区、低山丘陵地貌区和中高山地貌区3个类型。河谷川地貌区分布于丹江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包括陈塬以东至孝义以及杨峪河、大荆、腰市、李庙等地川道和两侧坡塬,海拔900米以下,相对高程小于100米。川区地面平坦,以小于5度的坡度向河床倾斜,坡塬坡度一般小于10度。该区分布面积约588.6平方千米。低山丘陵为复合地貌类型,低山大致成马蹄状分布,丘陵为侵蚀切割而成,成为低山的下沿部分,主体位于境内北部和东北部及中部的广大地区,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程100—300米,总面积约1211.8平方千米。中高山地貌分布于境内西北部和西部秦岭南翼、西南部和南部的流岭,东北部的蟒岭海拔1200—2000米,相对高程500—1000米。总面积约837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商州地处中纬度,西北部有秦岭天然屏障,冷空气不易侵入,向东南开口的山川地形有利于暖温气流伸进,因而形成暖温带南缘过渡带季风性、半温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长,夏秋短,水热同季,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旱涝风雹灾害多。年均气温12.8℃,最热月为7月,平均24.8℃;最冷月为1月,平均为0.3℃。

水系水文

商州区河流密布,流域面积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11条;10平方千米以上的72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5条;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1条。流域总面积262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丹江、南秦河、板桥河、大荆河、会峪河。丹江横穿全境,经丹风、商南入汉江,全长443千米,境内87千米,流域面积2242平方千米。商州河流均发源于境内,上官坊河、闫村河、黑山河、砚池河向南入金钱河;牧护关境内的溪流向西入灞河,使商州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土壤类型

商州区境内土壤分为水稻土、潮土、新积土(淤土)褐土、黄棕壤、棕壤、紫红土7个土类,16个亚类,29个土属,82个土种。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商州区境内水质多属低矿化重碳酸钙型,污染少,水色清亮,宜于人畜饮用和工农业生产使用。全区地表水年产约5.7亿立方米,枯水年产约3.5亿立方米,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蕴藏量3.4万千瓦。

土壤资源

商州区山地棕壤面积112.83万亩,主要是森林土壤,分布于秦岭、流岭、蟒岭山系1300米以上的山地。石碴土面积216.44万亩,包括粗骨性棕壤、黄棕壤、粗骨性褐土,面积大,分布广,是境内主要农业土壤。黄瓣土面积19.78万亩,主要分布于丹江河谷及大荆、腰市等地的坡源地,是耕地中的低产土壤。黑瓣土面积17.49万亩,分布于丹江沿岸村庄周围,土层深厚,肥力高。红砂土面积3.71万亩,分布于丹江北部丘陵地带,系红色砂砾石发育而成,土层薄,质地粗,肥力差,怕早怕涝,属低产土壤。黄墡土面积2.65万亩,分布于丹江两岸坡地及一些残梁上部,土层深厚,但有机含量差。红胶土(俗称胶泥土)面积2.37万亩,分布于丹江北部以及大荆、腰市等丘陵地带,质地粘重,肥力较低,适耕性差,是亟需改良的低产土壤之一。淤泥沙土面积2.14万亩,分布于丹江及其支流两岸,含泥量较多,熟土层较厚,肥力较高,为优良耕作土壤。

植物资源

商州区境内有植物1079种,有利用价值的750余种,以暖温带为主,兼及亚热带种类。海拔1200米以上广大山区为油松、白皮松、华山松、红桦、栎类等用材林所覆盖;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谷及两侧坡塬和山地为经济林适生区。野生气药材有140余种,是陕西省天麻、二花、五味子传统产地。

动物资源

商州区野生动物有5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羚羊、猫头鹰、大鲵、水獭、梅花鹿、黑熊等。

矿产资源

商州区境内查明的矿产有21种,产地65处,其中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铝、锌、锑、钨、钼、金、银10种,产地42处;非金属矿产有煤、萤石、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石、石膏、黄铁矿、透闪石、蛭石、粘土11种,产地23处。商州矿产资源中,非金属矿产占绝对优势;非金属矿产中,建筑材料用矿占绝对优势。境内储量大,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产有:铜矿,主要是两水寺和三十里铺矿点,矿石储量26.08万吨,金属储量2437.27吨;铅锌矿,主要有铁炉子道岔沟矿床和龙王庙银厂沟矿点,道岔沟矿床铅锌金属储量78.16万吨,金532.5公斤,银56.7吨,硫6.7万吨,属中型工业矿床;萤石矿,主体分布于松树嘴、麻池河赤水峪一带;石灰岩,主要有金陵寺水泥灰岩和大赵峪灰岩,储量约500万吨;大理石、花岗石探明的有21个品种,主要分布于黑山至杨斜、大荆至腰市、北宽坪等地,地质初探圈定矿体可采储量2100万立方米;透闪石矿,位于韩子坪,已圈定7个矿体,储量500万吨;蛭石矿,位于杨斜至管坪一带,矿带长度3000多米,厚度1—2米。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末,商州区公安户籍总户数20.0084万户,同比增长0.7%。比上年同期(19.8697万户)净增1387户。户籍总人口55.6014万人(其中:男29.3305万人,占52.75%;女26.2709万人,占47.25%),比2021年(55.6904万人)减少890人,同比下降0.16%。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4.6382万人,占总人口62.30%,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20.9632万人,占总人口37.70%。全年出生人口3705人,出生率6.66%,比上年同期下降1.18个千分点。死亡3424人,死亡率6.15%o,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千分点。增加2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0%,比上年减少0.98个千分点。常住人口辖区常住人口46.82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400人。其中城镇人口23.4943万人。城镇化率50.18%,比上年同期提高0.48个百分点。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商州区实现生产总值161.684亿元,同比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4.54%,拉动经济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9.12%,拉动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7.978亿元,比上年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6.37%,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占比为12.6:26.8:60.6。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4482元(2021年人均32082元;2020年人均27947元)。非公经济2022年,商州区全区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91.7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77%,比上年同期(56.4%)提高0.37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商州区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45个,同比增长2.1%。当年新纳14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4个,同比增长5.1%,当年新纳亿元项目48个。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法人单位142个,其中当年新纳27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64.5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民间投资额同比下降14.3%,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完成15.3亿元,同比下降24.9%。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89.56亿元,同比增长25.7%。从三次产业投资看,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完成9.64亿元、37.53亿元、11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24.1%、7.5%。

财税收支

2022年,商州区财政总收入11.53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278万元,同比增长4.2%;税收收入35337万元,同比增长13.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2358万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6737万元,同比增长110.42%;教育事业费支出85878万元,同比增长15.75%;科学技术支出544万元,同比增长10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020万元,同比下降3.67%;医疗卫生支出29663万元,同比增长35.16%;节能环保支出9427万元,同比增长3.2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566万元,同比增长173.42%;文化体育传媒支出4178万元,同比下降26.98%;农林水事务支出53394万元,同比下降7.25%。

人民生活

2022年,商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20元,比上年同期净增1318元,同比增长4.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31元,比上年同期净增861元,同比增长6.6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64元,比上年同期净增1178元,同比增长5.98%。

2022年,商州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7%(商洛市区,不包含农村),其中:食品价格99.6%,衣着价格97.7%,居住价格102.7%。

第一产业

2022年,商州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8.4亿元,同比增长4.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93亿元,同比增长3.9%。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63个,创建市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完成10个优特新农产品认证。

农业

2022年,商州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621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36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5100吨,同比下降3.8%。其中:夏粮35314吨,同比增长0.3%;秋粮59786吨,同比下降5.99%。烤烟种植面积257.3公顷,实现产值2438万元。中药材产量达到38390吨。设施大棚达到5564个,总面积306.9公顷。

林业

2022年,商州区完成各类造林面积4693公顷,森林面积182198.1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8.6%。

畜牧业

2022年,商州区畜牧业产值完成74296万元,同比增长3.2%(可比价)。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商州区农用机械总动力105130千瓦;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622.53公顷;化肥施用实物量18763吨,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874公斤;粮食收获面积26945公顷,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529公斤/公顷;油料单位面积产量2233公斤/公顷。年末耕地总资源28742公顷,其中:常用耕地21473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商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全年新纳企业5家,其中年报纳入2家,月度纳规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91.49亿元,同比增长14.2%。工业产品销售率99.0%,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32.19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95亿元(快报数据)。其中:有色金属冶金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08亿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9亿元;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97亿元;医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61亿元。

建筑业

2022年,商州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2家,全年新纳企业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0.9%。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21亿元,同比增长11.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签订合同额44.79亿元,同比增长32.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6%;房屋竣工面积33.8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0%。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商州区限额以_上批零住餐企业68家,全年新纳企业15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2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批发零售企业46家,住宿餐饮企业22家。辖区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2.12亿元,同比增长10.1%。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为910722.3万元、269052.2万元,同比增长15.5%和6.7%;住宿业营业额为11707.5万元,同比增长6.0%,餐饮业营业额为77793.1万元,同比下降5.0%。

房地产业

2022年,商州区房地产企业22家,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52797万元,同比下降24.9%,占城镇投资额的9.3%,商品房施工面积12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面积2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1%;商品房销售额165447万元,同比增长44.7%。

旅游业

2022年,商州区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86.77万人次,同比下降44.93%;旅游总收入17.3亿元,同比下降45.46%。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商州区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805745万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676849万元,同比增长18.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80985万元,同比增长16.4%。其中:短期贷款541105万元,同比增长8.6%;中长期贷款2680217万元,同比增长18.6%;票据融资159063万元,同比增长8.5%。

交通运输

编辑

交通

截至2022年末,商州区境内铁路里程72.5千米,铁路站数2个;全区公路总里程为2712.648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条146.06千米,国道2条148.23千米,省道1条68.8千米,县道7条186.02千米,乡道30条492.128千米,村道1889条1664.56千米,专用公路4条6.85千米。

商州境内通航河流唯丹江。据记载,唐广德初,“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至商山,达京师。”“于时周郑路塞,东南贡赋之入,漕汉江,转商山。”可见当时长安的粮食供应,除依靠运河外,汉水至商山一线亦为重要通道,所以唐代称此路为“贡道”,是唐京城与东南各地的一条交通运输动脉。唐人对商山道上的纲运情况载述颇多。明、清两代,丹江水运更形繁盛。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由华山南及云、贵、两广考察,即于龙驹寨觅舟而下。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以关中、西凤饥,将襄阳存仓米二十万石由丹水运至商州,转运西安减粜济民。命学士德珠、楚督丁思孔、襄镇殷化行董其事,造舟浚流,二月六日自襄装发,三月杪达龙驹寨即转递,四月初抵西安开粜。会时和麦登谷价骤平,流散者悉归,始报罢。

计自襄阳府城溯汉江,历谷城、光化至均州之小江口,二百八十里。入小江口经河南内乡境至淅川一百六十里。又百五里至淅属之荆紫关。又百一十五里竹林关。百一十里龙驹寨。自襄迄寨水路凡八百七十余里,其间多支河流入,其滩之险而可名者一百三十有奇。

1990年3月,政府决定,将312国道穿过市区部分移于丹江北岸二道沙堤,称为过境路。工程于1990年4月开工,按国家二级公路标准修筑。

省道商州市境内省道包括洪箭公路(商州段)和商沙公路(商州段)。商州段全长75.9千米。

洪箭公路起自商州洪门河、蒲峪乡,经洛南县城,至陕西、河南两省交界的箭杆岭,全长110千米。商州段30.3千米(洪门河—葡萄岭)。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自黑龙口迤东洪门河至洛南县城段通车,初称商(县)洛(南)公路,后改称黑(龙口)洛(南)公路,为长坪公路支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党三十六集团军驻守洛南箭杆岭,为保证军事运输,国民党政府投资400万元,组织军工兴筑,使黑洛公路展至箭杆岭。因系军用临时专线,线型不顺,路窄坡陡弯急,加之长期失修失养,至解放初已许久不通汽车。

1955年,商县、洛南两县先将洪门河至洛南段修复通车。1956—1957年商县段两次进行整修,其中红土岭盘坡公路120米,纵坡由13%降至4%—5%,使路况有了较大改观1959年11月至1960年4月,对洪门河至洛南县城段(49.85千米)进行大的改建,投工30万个,投资65万元(商县段50万元),完成土方量20万立方米,路基加宽到8米,路面铺以砂石,最大纵坡降至9%,平曲线最小半径加至15米,基本达到三级公路标准。1973年6月试铺渣油。1987年全线均整修为黑色渣油路面。1990年日交通流量755车次。

商沙公路又名商向公路。起点商州丹江桥北端,中经山阳、镇安、柞水3县,终于宁陕县向阳街(即沙沟,也称广货街),全长313.7千米,商州段45.6千米(丹江桥-下官坊),为新中国成立后商洛地区修建的第一条干线公路。

1956年4月17日,商(县)山(阳)段简易公路开始施工,同年12月10日完工。国家投资34万元,民工建勤折价28万元,投工35万个。完成土石方67万立方米,修建桥涵72道。1959年11月10日至1960年4月15日,商县段按六级甲简易公路标准改建,新线改经三十里铺、岔子岭、殿岭、沙河湾、安武至下官坊,与旧线投合,全程67.1千米。

运输

2022年,商州区完成公路货运量247.72万吨,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911.5吨/千米;全年公路客运量92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340人/千米(商州区内)。年末实有公共汽车1036辆。客运车79辆;货运车412辆;城市营运车辆545辆(市区内),其中市内公交车126辆、出租汽车319辆、双士出行100辆。(市、区交通局提供)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2022年,商州区企事业单位累计申报区级科技项目43项,推荐上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3项,其中3个项目获市科技项目立项支持40万元,8个项目获省科技项目立项支持150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区累计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不含商丹园区)。全年实施转化科技成果2项,区内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4062万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源于区科教体局)。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商州区共有普通大学2所,在校学生数22582人,教职工人数1343人,其中专任教师1044人。商洛学院在校学生数12534人,教职工人数876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人;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数10048人,教职工人数467人,其中专任教师344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81562人(含幼儿园学生15818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9015人,同比增长4.4%;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571人,同比下降4.9%(女生2394人,下降7.46%);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5952人,同比增长9.0%(女生7573人,同比增长10%);小学在校学生36056人,同比下降1.57%;在园幼儿15818人,同比减少2120人;市特教在学学生150人,比去年减少2人。中等职业专任教师120人,同比增长33.3%。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826人,同比增长1.1%,其中:初中1000人,九年制963人,高级中学751人,完中112人。小学专任教师2203人,同比增长1.52%。幼儿教师1258人,同比下降3.75%。普通高中段专任教师820人,其中:高中751人,完中高中段69人。初中段专任教师1562人,其中:初级中学1000人,九年制初中段519人,完中初中段43人。小学段专任教师2647人,其中:小学(含教学点)2203人,九年制小学段444人。义务教育普及率继续提高。全区小学校79所(不含教学点)。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人数4767人,同比增加122人;初中毕业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幼儿园121所,同比减少5所。其中普惠幼儿园107所,同比增加6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8.4%,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商州区共有各类医院41家,其中:综合医院12家、中医医院2家,专科医院7家,社区服务中心(站)4家,中心及镇卫生院14家(中心卫生院10家),妇幼保健院2家(区、市各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354张,每万人拥有床位76.51张(公安人口口径),全区卫生技术人员512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752人(执业医师1415人)。注册护士231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92.41人(公安人口口径),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社会保障

2022年,商州区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8057户37823人,城市低保对象938户1621人,农村特困人员2697户2697人,城市特困供养对象87户87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6309户18188人。

环境保护

2022年,商州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349天(其中:优105天,良244天),优良率95.6%。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8,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全年工业化学需氧量39.00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53.851吨;烟(粉尘)排放量485.729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81.7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64.3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量16.71万吨。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72424吨,生活垃圾处理量72424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道路清扫面积194.95万平方米,环卫机械总量97辆。辖区污水处理厂1个,生活污水处理量499101立方米。2022年,商州区能源消费总量96.35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降低率0.378%。

历史文化

编辑

戏剧

商洛花鼓

俗称“花鼓子”、“锣鼓戏”。起源于湖北、安徽等省。清咸丰年间传入商洛,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别具特色的商洛花鼓。商州为其形成、流布的中心地域。花鼓戏的唱腔主要以流传于秦楚山地的山歌民歌、民间小调和劳动号子曲调为基础音乐,其曲牌为小调、八岔、筒子3种。小调全由民歌组成。八岔分为阴八岔、阳八岔两种。筒子戏以惯常使用大筒子胡胡而得名。常用曲调有紧板、慢板、阴调和老生调、小生调等。筒子戏结构较完整,调性较统一,富有细腻缠绵的抒情色彩,适宜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为商洛花鼓的主体音乐。

商洛道情

为陕西“三大道情”(陕北道情、关中道情、商洛道情)之一,商州为其中心流布区域。旧时多与皮影戏配唱,无演员挂衣化装演唱者。一般以清唱为主要演出形式。一人领唱,数人帮和。此外,还有站唱、坐唱、单口唱、对口唱等讲究。伴奏乐器主要有渔鼓、简板,后逐渐配以丝弦和吹管乐器。因皮影戏多于晚间演出,故道情又有“夜戏”之称。道情音乐属于板腔体,即梆子戏类。其特点是有说有唱,形式活泼,节奏自由明快,曲调开阔、优美、细腻、幽雅。尤其是主唱、合唱配合默契,此伏彼起,余韵连绵、感染力较强。其剧目题材可分为4类:一是神仙道化戏;二是神仙故事戏;三是历史故事戏;四是生活故事戏。

二簧

又名“汉调二簧”,商州人俗称“土二簧”,与弋阳、昆腔、梆子一起,被称作中国古老的“四大戏曲声腔”。四五十年代在本地影响较大的是大荆、腰市一带的“十大股”剧团,是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演唱形式。今境内已无演唱此声腔的专业表演团体。二簧何时传入,已无史籍可考。据《陕西戏曲剧种志·第一辑》记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商洛活动期间,军中已有戏班存在。清同治、道光年间,商州二簧班社颇多。其音乐属板腔体,唱腔主要有二簧(即“上把”)和西皮(即“下把”)两种。二簧曲调具有平稳、肃穆的特点,惯于表现沉痛、抑郁、悲愤、婉惜的情绪,多用于正剧悲剧的演唱。西皮旋律起伏较大,欢快流畅,善于表达舒畅、豪迈、洒脱、愉快的气氛和情绪。二簧戏做工细腻,表演认真传神,道白唱腔婉转与粗犷并存。表演程式灵活自如。主要流行剧目有《二度梅》、《二进宫》、《芦花荡》、《八义图》、《六月雪》、《田才吃馍》等。

秦腔

是以秦声为声腔体系的一种歌舞戏。因为用梆子击节,所以又叫“梆子戏”,或叫“桄桄子”、“乱弹”等。该剧种唱腔朴素、明快、粗犷、豪放、激烈、昂扬,气势雄浑,字字真切,刚柔相济,迂回悠荡,感染力强。其表演程式融文学、音乐、舞蹈与技艺于一炉,即唱、做、念、打浑然一体。脸谱讲究庄重、大方、干净、生动和美观。其图案壮丽,寓意明确,性格突出,格调豪放明快。尤其是秦腔剧目有着自己鲜明、深刻的现实主义传统,它对现实生活及时的反映与表现,使之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青春活力。商州秦腔师承易俗社等,并有所创新。既有南路秦腔的古朴粗豪,又有北路秦腔的翻高遏低,东路秦腔的高亢圆润,西路秦腔的平和细致。秦腔音乐属于板腔体音乐,是以板式的变化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内容的戏曲音乐结构。其音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唱腔的板腔体;二是伴奏性的曲牌音乐;三是打击音乐(即锣鼓点)。唱腔又叫板歌,是秦腔在声腔上的主要标志。

曲子

亦名眉户(迷胡)戏。早期的“眉户”只是单一的民间小曲,如《绣荷包》、《银纽丝》、《哭五更》等。之后,经过长期实践,将许多唱曲接连组成套曲,一人或多角唱奏一个完整的有情节的故事。这种形式文人称之为“清唱”,群众俗叫“地摊曲子”。清咸丰、同治年间,兴盛于渭南、大荔、富平等县,并波及全省城乡。商州曲子即始于其时。由于地域相距较近,班社之间来往较多,所以演唱风格也受“东路曲子”的影响较大。据艺人相传,民国时期,商县三十里铺、石鸠河、会峪、夜村、板桥、北宽坪以及西乡麻街一带,广兴曲子戏,演唱班社也多,常有“秦腔”、“二簧”不敢同曲子对台演出的情况。至今,民间还流传有“一清(曲子)、二簧、三桄桄(秦腔)”的说法。曲子戏是最具大众化的表演形式,富有优美、淳朴、幽雅的地方特色,大本戏少,生活小戏多。内容多是劳动人民自己歌唱自己的生活故事,表演程式也极为大众化。所以,有善于表现现代题材的特点。

民乐

除春节社火、花灯、锣鼓以外,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也各有风格迥异的音乐场面。旧时城内乐户分东、西两坊,主要服务于红、白事。红事音乐有《大开门》、《小开门》、《摆场》、《寿宴开》等;哀乐曲调有《柳青娘》、《祭灵曲》、《化钱曲》、《上路》等。民间唢呐艺人中也蕴藏着许多珍贵的演奏曲调,其中《百鸟朝凤》、《雁落沙滩》两曲,1957年由本地艺人胡舍、何长寿在省民间艺术汇演时登台演奏,得到同行和专家们的高度赞赏。民歌商州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其歌虽不免野声野调,却纯从胸臆中自然涌出,不仅语言朴实无华,表情坦率真挚,而且取喻新颖,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其类型大体可分成劳动歌、时政歌、礼仪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统歌和杂歌7种。收入《商县歌谣集成》(1988年4月商县文化局整理编辑)有500余首。其中《女想娘》、《看石榴》、《十二辰》、《马马歌》、《拜年》等被《中国民歌集成·陕西卷》收录。

歌谣

民国时期成书的《陕西谣谚初集》中,辑有商县民谣四首。其篇名是《龙渠水》、《放牛歌》、《白白手,红指甲》、《作孽验》。据《商县歌谣集成》记载,旧时流传于境内的民谣大约有三四百首之多。其代表作品有:劳动歌谣《担起担子豁起风》、《种田苦,种田乐》等;革命歌谣《要翻身,当红军》、《饭碗一摔打游击》等;生活歌谣《贤良女》、《缠脚苦》、《脏婆娘》、《小女婿》等;儿歌《蛋蛋笼》、《雁儿雁儿摆铧角》、《娘的脚,媳妇的脚》、《豆芽菜》和《月亮爷爷跟我走》等;其它歌谣《十对花》、《颠倒歌》、《说“悬”》等。《盼天亮》、《红军会师商州城》、《坚决跟着徐向前》等40余首歌谣被辑入《商洛红色山歌》、《川陕苏区红色歌谣》、《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歌谣三百首》等书。

故事

商州民间故事大致可分为神怪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人物故事以及笑话故事等类。收入《商县民间故事集成》一书有150则。代表作品有:神怪故事《阎王爱戴二尺五》、《刘秀撒金钱》、《四精救善婆》等;寓言故事《狼谢恩》、《鬼拔毛》、《长虫有心龟无心》等;生活故事《傻女婿拜年》、《侠盗张老三》、《财东娃订亲》等;人物故事《温八叉板桥留题》、《韩湘子蓝关戏文公》、《王称学诗》等;笑话故事《人长人短》、《德政碑》、《三残学戏》等。七十年代以来,新编故事有《民兵英雄任君善》、《救牛记》、《送羊》、《沤肥记》、《情深如海》、《戒烟》、《换娃》、《黄蛤蟆算卦》等,这些作品多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传说

传说是大众的文学,存在面广,其特点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生动,地域特点鲜明。神话传说反映了先民们早期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希望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理想和愿望。代表作品有《风婆和雨祖的亲事》、《老道的铁铲》等。地名传说颇多,几乎所有村庄河流山川洞穴古树都附有一个或几个美丽而又动听的民间传说,如《孝义湾的传说》、《松云寺的传说》、《大荆来历的传说》、《牧护关因何而得名》等。人物传说主要是围绕历史上一些地方名人,如邵布政(可立)、牛监军(如晃)、郝贡爷(景星)等,讲出来的一些小故事。其中不乏“文曲星下凡,神仙庇护”之类的迷信色彩。动、植物传说和风俗习惯传说,则清新可爱,饶有风趣,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如《稻草、豆子和石头》、《煨柏朵烟》、《死后要给三年饭》等。红军的传说给古老的商州民间传说注入了新的内容,其中《一匹大白马》、《山地鞋》、《刘老汉发财》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红军在商洛同老百姓结下的骨肉情谊。收入《商县民间故事集成》一书的传说共74则。

社火

一般于农历正月十三日下午“龙泄城”之后为始。所谓“龙泄城”,即此日城关各社社火龙灯队伍,按照“喜神方位”依次登上城头,逆时针方向游行一周,然后沿街玩耍,取道回社,活动也即结束。解放以后城墙废弃,此仪式也随之消失,唯社火龙灯活动照旧。社火不只在城里进行,农村多由较大村镇牵头组织,参与者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白天的表演项目一般有高跷、芯子(即“高台”)、马社火(后代之以自行车)、大头娃、红猴等。其节目多取材于戏曲回折,如《三战吕布》、《唐僧取经》、《田才吃馍》、《拾玉镯》、《天仙配》、《断桥》等。夜晚则有采莲船、龙灯、狮子、走马、云云(也称“魔女”)等。演出时,以牌灯围场,上演节目出场有固定程序,锣鼓点随节目的不同而变化,节奏也各有快慢张驰。

工艺

民间工艺名目繁杂,主要有花灯、蓝印花布、针黹品和雕塑等4类。

花灯

民间花灯品种较多。按制作材料可分为竹木灯、铁丝灯、玻璃灯和盒子灯4类;按表现内容和造型可分为宫灯、人物灯、动物灯、果菜灯、器物灯等。宫灯有球型、圆柱型、四方型和六棱柱型(俗称“裤腿灯”)4种。一般均由竹篾、铁丝或木条制作灯筋,铁丝做灯提,灯提下端安以圆型木制灯座。灯围皆使用朱红绸缎或绫绢,上下两端贴有绿色或黄色的云纹剪纸,灯座缀以黄色丝织穗子。近年来,市面有中小型塑料宫灯应市,上镌“五谷丰登”、“福”、“囍”等阴文金字。春节时,一对宫灯高悬门楣,充满热烈、喜庆、吉祥的气氛。

蓝印花布

印花布传入商州约有200余年历史。清末民初,为其兴盛时期。嗣后,随着花纱布的大量输入,印花布的销路受到影响。但是花纱布较之土产的印花布价格昂贵。抗日战争后期,外来物资运输困难,物价陡涨,使一度衰落的印花布生产出现生机。当时,城内染坊发展到7家,年产印花布约三百匹(每匹长四五丈,宽一尺二寸至一尺四寸)。其花型图案,初传入时有“七点梅”和“菊花”(两个散点的四方连续图案)。三十年代后期,原有花型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要求和审美需要,为了增加花色品种,艺人们便在吸收借鉴花纱布图案特点的基础上,向庙宇绘画、石刻艺术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创造出许多适宜于印花工艺的新花色品种,如各种卐字、蔓草、方胜、盘缠、佳禾、蝙蝠、云纹、角花以及柔锦等。在整匹花布图案设计之外,艺人们还专门为被面、床单、门帘、裹肚、围裙、枕布等精心设计颇富民族特色的花型图案。被面、床单图案有“五谷丰登”、“喜庆丰收”、“莲鲤生子”、“麒麟送子”、“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门帘图案有“富贵平安”、“福禄寿”等,檐水图案多是“出门见喜”、“喜气盈门”等词语构成的图案。裹肚则在花边装饰图案中刻一“胖娃寿桃”、“胖娃石榴”等。四十年代,印花布工艺发展成多色套版印刷,不仅色彩斑澜,而且图案设计也较前更为精细。

针黹品

具有鲜明的地城特色。枕头顶缝合于长方体枕头两端,样式为正方形,底色多为红、蓝、黑、白等,上以各色丝线绣成石榴、牡丹、荷花、鲤鱼等图案。其绣工精细,色彩纷呈,是颇富地方特色的装饰物。

花鞋垫鞋垫面料多为蓝阴丹布,上用五色丝线(或棉线)绣花。周匝围以万字、灵芝、水波浪等花边,垫心绣梅花、鸳鸯、松竹、麒麟之类,前后绣双凤、双石榴、双蝴蝶、菊花、牡丹等。姑娘们为未婚夫精绣的鞋垫图案里还藏以“白头偕老”或“囍”等字样。

布老虎黄布为皮,布鞭为尾,四蹄以黑丝线勒成爪子。其工艺技术主要集中头部。无论耳、鼻、眼、嘴以及胡须都与虎酷似,额皱绣以“王”字。既是儿童枕头,又是儿童玩具。

香包为端阳节的一种民间避邪物。用各色花布屑拼成,内装香草、苍术等香料,外型花样繁多,凡各类动物植物形象皆可摹拟。绣工精湛,维妙维肖,上有系线,下配穗子。旧时姑娘出嫁后第一年端阳节前,要赶制大量香包,到时分赠姑璋叔侄,以示新妇心灵手巧。

针扎以布、绸、缎等料做成,分盖、底两部分,内腔呈窝状,主要用以藏针,也为妇女衣襟饰品。外型如鱼或石榴、葫芦、鸡等,并绣以花草图案。

此外,尚有老虎童帽、猫娃童鞋、绣花裹肚、布围裙、包袱皮等。

雕塑

主要有泥塑和木雕。

泥胎胖娃学名阿福。系薄壳半浮雕泥塑,多悬于墙壁以供观赏。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先在木模中托出泥胎,然后涂粉赋彩即可。胖娃造型较为奇特,坐身短而体胖大,呈横向夸张状。盘脚搭手,憨态可掬,怀抱物多核桃、石榴、鲤鱼、公鸡等。也有做成面具,专供儿童玩乐者。

雕花屋脊有陶制品和水泥制品两种。陶制品又分为脊身(双面花纹浮雕俗称“云瓦”)和脊首(麒麟狮兽或龙头龙尾)。中脊以蓝土、石灰、水泥拌和成泥,拓出“二龙戏珠”或“福”字等图案。水泥制品为近时兴起,图案与陶制品相似。

寿材顶子为棺材大头浮雕,一般园形图案居多。雕刻内容有重阁殿宇、鹿鹤同寿、八仙过海、福禄寿星、夜观春秋、麻姑献寿、松竹梅兰、流云蝙蝠等,也有单刻“福”、“寿”字样。边花有万字、云纹、回纹等。墨底金描,富丽堂皇。

狗娃咪胶泥烧制,小仅盈寸,中空吹之发声,既是儿童玩具,又是具有一定欣赏价值的民间工艺品。主产于城郊东龙山村。造型不仅有小狗,还有小狮、小猴和人骑狮,猴骑狮等。狗娃咪造型重相似,小狗和小狮的区别,仅在于头上两丫和四丫。经过民间艺人大胆的夸张变形,狗与狮均昂首挺胸,四腿分立,显得分外精神。其色分黑、红两种,淳朴、粗犷、乡土气息浓厚。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商州区坐落于丹江之北,背靠金凤山,面对龟山,形如鹤翔,故有“鹤城”之称。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由于制备覆盖率高、依山傍水等特点,旅游景点众多。

主要景点

大云寺大云寺

大云寺

坐落在商州城西街北侧。负阴抱阳,依山临水,原有上寺与下寺之分。上寺在城北金凤山,清代易名“启秀阁”,后被拆除,现址为下寺。大云寺建于唐代,武则天借《大云经》中有关“弥勒下生做女王,威伏天下”等话,声称她自己就是“弥勒转世”,可以作“阎浮提主”,于是便改唐为周,作女皇帝,诏两京各州基本都建起了大云寺。16年后李显复唐,诏毁大云寺,一时间,两京各州大云寺基本毁尽,唯商州大云寺被地方官改名“两岩院”而幸存下来。到元至正年间,商州大云寺修复。保存下来的这座大云寺尚有基地面积8000平方米,4座大殿几经维修,仍然保持着历史的风貌。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系全国仅存,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

牧护关生态旅游度假区

牧护关地处秦岭之巅,位于商州区的西北部,处于中国南北分水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左右,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有“天然园林”和“天然氧吧”的美称,是理想的避暑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景区分为四大功能区:一是牧护关避暑度假区,包括湘子苑、文公斋、刘秀阁、牧童乐4中风格的别墅群;二是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包括滑雪(草)场、攀崖、射击、射箭、垂钓园、匹特博(彩弹气枪)、徒步观光游览;三是韩愈祠、湘子洞人文景观游览区,包括韩愈祠森林公园、湘子洞、商州人文历史民俗博物馆、秦巴山区生态博物馆;四是绿色农业观光区,主要包括畜牧小区以及玉米、脱毒洋芋、反季香菇、大棚蔬菜等。

牧护关滑雪场牧护关滑雪场

牧护关滑雪场

牧护关滑雪场牧护关滑雪(草)场位于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天屏沟生态旅游娱乐区内。这里地处秦岭之巅,距西安绕城高速58千米,距商洛市区46千米。牧护关属黄河流域,暖温性山地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0.3℃,夏季平均气温约26℃,冬季零摄氏度以下时间长达85天。植被覆盖率85%以上,生长着数百种草木本植物。

莲湖公园莲湖公园

莲湖公园

位于州城西南隅低凹处,东西长近里许,南北宽百丈余,水陆总面积共121亩。莲湖西、南围以商州古城墙,广植刺槐、垂柳。漫步城墙,湖北旧有文庙古建筑群,湖东有拱桥绿林,游船码头;湖西北角有一泉,名“慈泉”,俗称“水泉”,终年溢水成湖;西南角有一泉眼,深不可测,泉眼吐水,莲湖之水即源于此。莲湖公园分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东区广植莲藕,中区儿童乐园,西区碧波荡舟。据考证,莲湖的前身是明朝邑人黄某开辟的花园,名“黄家园”。到清代,“郡人治以为园,种莲蓄鱼,游钓其中。后在湖心筑起了“饮霞亭”,在中区建起了“观鱼亭”和五彩缤纷的儿童乐园。

商鞅广场商鞅广场

商鞅广场

商洛市最大的广场——商鞅广场,坐落于广场中心的大型主题性城市雕塑“商鞅”也成为标志性雕塑。广场中心的商鞅雕塑高9米,“商鞅”左手持简,身佩宝剑,刚毅果决,庄严威峻,雕塑背后是一堵总长33.8米的浮雕文化墙,主要讲述商鞅变法前后的历史风云。从雕塑辐射出一个面积达80亩的广场,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各种健身器材、小型浮雕群以及从全市各县区移栽来的14棵景观树。 商洛曾是战国时期商鞅的封地,“商鞅封邑”遗址至今尚存,以商鞅作为商洛的城市雕塑最合适。

仙娥湖旅游区仙娥湖旅游区

仙娥湖旅游区

仙娥湖原名仙娥溪,位于商州城西5华里处。仙娥溪是丹江河水在岸边悬崖峭壁下聚集可泛舟的溪水。1973年此地建成二龙山水库,全溪积水成湖,人们称此水库为仙娥湖。水库大坝高63.7米,水系面积为96平方千米,湖区水面6000余亩,湖面成“丫”字形。

商州清明山商州清明山

商州清明山

商州北部大荆街道往北1华里,有座山名叫“清明山”,海拔1200米, 系东秦岭支脉西峪山的末端峰峦,宛如一条巨龙的龙头挺立在群山之中,风光秀丽。该山古时候叫玄武山,据民间传说商州城始建时,有北玄武、南朱雀、左青龙、右白虎之说。后因当地人多在清明时节上山朝拜,改名清明山。

清明山自古殿宇宏伟,香火旺盛,文革中,遭受浩劫,1993年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复修了玄武大帝无量祖师殿,还修建了观音庙、黑虎灵官殿、八仙殿、马王庙、药王庙、土地庙。

静泉山风景旅游区静泉山风景旅游区

静泉山风景旅游区

静泉山位于商州城区东南3千米处,历来有“商州小华山”、“商州莫高窟”的美誉。静泉山海拔808.8米,远看宛若一尊盘坐的大佛。山腰有泉,不涸不溢,数千年来,以静、清、澈、洌著称,故美其名曰“静泉”,山因泉而得名。自唐代初,当地民众就在山上凿洞拜佛,是商洛著名的佛教圣地。

闯王寨古代军事旅游区闯王寨古代军事旅游区

闯王寨古代军事旅游区

“闯王寨”原名“鼎龙寨”,因闯王李自成八进八出商洛山,在此屯兵而得名。“闯王寨”位于商州城西十华里处的麻街岭东段山麓,312国道麻街岭隧道穿山而过。山寨青石砌壁,大部分寨墙根基完整。山寨分上中下三部分,呈目子形排列,占地约百亩许。

地方特产

编辑

商州柿子糖

商州区大山里的人,每到金秋十月间,都把摘下的鲜柿子储藏起来,到了春节前取出来熬糖稀,正二月用它来招待宾朋。这种柿子糖颜色鲜红,味香柔绵,跟蜂糖差不多。做法是:先把柿子把摘掉,倒入锅里捣成糊糊,然后用豆腐包过滤,挤压出汁液,去渣,放在锅里反复熬炼,直到汁液熬干成糊状,就成了紫红飘香的柿子糖了。然后,把它装进罐子里封严,一年四季不变质。吃时割一疙瘩,放在黄酒里或放在洋芋糍粑上蘸着吃,醇甜可口,风味优雅。

商州柿饼

孝义镇的柿饼是商州区孝义湾乡的名产,这里盛产的干帽盔柿子无核或少核,油质重,糖分足,色调鲜,味甜绵润。用之制成柿饼品质,体大霜厚,甘甜绵软。

著名人物

编辑

商高

商高黄帝二十五子之昆孙,以地得姓。周成王时,封爵商子。在《周髀算经》中,他首次提出在直角三角形中勾三股四弦五的关系,为世界最早引用勾股定理者。

商山四皓

唐秉字宣明,号东园公。

崔广字少通,号夏黄公。

实字子景,号绮里季。

周术字元道,号角里先生。

四人为秦博士。后因逃避秦始皇焚书坑儒共入商山隐居。刘邦称帝之初,曾召“四皓”佐政,不应。后刘邦欲废太子刘盈,盈母吕后用张良计,派盈舅至商迎“四皓”,出山佐盈,未被废。刘盈即位后,欲封“四皓”,不受。仍回商山隐居。

李西华

唐贞元七年(791)商州刺史。任职期间,蓝田县至河南内乡间700余里道路,崎岖难行。小遇暴雨,交通阻断,行人叫苦不迭。他不辞辛苦,动员全线民众进行整修,使昔日砭路变为通途。

杜无业

俗姓杜,法号无业,商州人。唐代名僧,13岁登坛讲经,被人称为神童。先从学玄素,后游访长安。长安众僧敬慕其才学人品,推举其任“两衔大德”,他不肯接受,北游上党(今山西省境内)。宪宗两次召见,他都未去。长庆元年(821),穆宗备礼,派使者多次邀请,他实在难以推辞,笑对使者说:“行即行矣!”当夜端坐而逝。穆宗得悉后,深表哀怜,追封其为“大达禅师”。佛门后世将他尊奉为无业宿尽尊。

邵可立

字三立,商州人。幼贫苦学。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后镇守山海关时,建文昌书院,购古今藏书以教诲当地优秀子弟。多次减免赋税,减轻民众负担。廉直刚断,屡次上奏弹劾权贵。后任山西布政司,为官清廉,家居淡素。晚年居商州,宦官魏忠贤的同党崔呈秀诱其出山,邵谎称有病予以拒绝。商州遭灾后,他捐出皇帝授给的金带,赈济灾民。70岁去世。康熙慕其贤名,曾授金匾予以褒扬。

荣誉称号

编辑

2017年12月,被评选为首批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区。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4月,被中共陕西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授予“2019年度平安区”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荣获陕西省双拥模范区 。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被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择优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2022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2021年12月,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下一篇 柞水县

上一篇 洛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