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冠花 编辑
鸡冠花(学名:Celosia cristata L.),为苋科青葙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又名鸡角根、红鸡冠、老来红等, 。鸡冠花高30-80厘米,全株无毛且粗壮,分枝少;茎直立、粗壮;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穗状花序顶生,呈扁平肉质鸡冠状、卷冠状或羽毛状,中部以下多花;花被片淡红色至紫红色、黄白或黄色 。胞果卵圆形 。花期5~8月,果期8~11月 。
鸡冠花原产于非洲、美洲热带地区,以及印度,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其在中国广布于温暖地区 。鸡冠花多生于沟谷、阴湿地或园边 ,其在生长期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霜冻和水涝,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 。
鸡冠花是园林中著名的露地草本花卉之一,花序顶生,形状色彩多样,鲜艳明快,可用于布置花境、点缀树丛外缘,或做切花、干花等。鸡冠花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具良好的抗性,可用于工厂、矿厂等地的绿化 。其植株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可制成各类美食 。此外,据中国地方药物志《滇南本草》记载,鸡冠花的花序可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等功效 。由于鸡冠花的花形似鸡冠,在文化层面上,多象征着起家、加官进禄;其种子较多,因此也代表多子、多孙、多财富 。
中文名:鸡冠花
拉丁学名:Celosia cristata L.
别名:鸡角根、红鸡冠、老来红
界:植物界(Plantae)
门:维管植物门(Tracheophyta)
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
目:石竹目(Caryophyllales)
科:苋科(Amaranthaceae)
属:青葙属(Celosia)
种: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
分布区域:原产非洲、美洲热带和印度,现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在中国广布于温暖地区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英文名:common cockscomb
异名:Celosia argentea f. cristata、Celosia argentea var. cristata
形态识别特征:鸡冠花茎直立、粗壮;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穗状花序顶生,呈扁平肉质鸡冠状、卷冠状或羽毛状,中部以下多花;花被片淡红色至紫红色、黄白或黄色。胞果卵圆形,内含种子4粒。
栖息环境:多生于沟谷、阴湿地或园边
历史记载
鸡冠花梵语音译为波罗奢花,有学者认为其可能原产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曾有多位文人写下描写鸡冠花的诗篇,如晚唐诗人罗邺赋的《鸡冠花》,宋代诗人苏辙的《寓居六咏》,以及同时期诗人王灼的《碧鸡漫志·后庭花》等。此外,鸡冠花在中国多部古籍也有相关记载。如明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清代植物学著作《花镜》等。书中有关于鸡冠花的形态描述,均与现代植物分类学中的鸡冠花一致。
命名由来
鸡冠花因其花序扭曲折叠似鸡冠而得名 。其学名为“Celosia cristata”,其中属名“Celosia”源于希腊语“keleos”,意为燃烧的五颜六色的花朵,种加词“cristata”意为流苏状的顶端或冠状,指的是鸡冠花花序的形状 。
本草考证
鸡冠花以其干燥鸡冠状花序入药,中国古代多以鸡冠子作其药名。鸡冠子一名始载于唐代医书《本草拾遗》,书中记载“鸡冠子,凉,无毒。止肠风泻血,赤白痢,妇人崩中带下,入药炒用”,后来的《嘉祐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医书均转引了以上描述。将鸡冠花作为中药名,始载中国现代医书《滇南本草》,书中记载鸡冠花“止肠风血热,妇人红崩带下,赤痢下血,用红花效;白痢下血,用白花效”。
鸡冠花
根、茎
鸡冠花
叶
鸡冠花
花
鸡冠花
果实
鸡冠花
世界分布
鸡冠花原产于非洲、美洲热带地区,以及印度,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中国分布
鸡冠花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如广西、福建、海南、贵州、江西、湖南、湖北、安徽、贵州等地。
鸡冠花省级分布地图
自然繁殖
鸡冠花为异花授粉植物,品种及各种之间极易天然杂交,而导致性状混杂 。鸡冠花种子的发芽适温20-25℃ 。
人工繁殖
鸡冠花多通过播种繁殖,可在4-5月、气温20-25℃时进行。播种前,可在苗床中施一些饼肥或厩肥、堆肥作基肥。因鸡冠花种子细小,可将种子与细土混合后撒播,然后覆土2-3毫米。播种前,需及时浇水保持苗床中土壤湿润。播种后喷水并给苗床遮萌。一般7-10天可出苗,待苗长出3-4片真叶时可间苗1次,拔除一些弱苗、过密苗,到苗高5-6厘米时即可移栽。
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平整、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鸡冠花的栽培地,再深翻土壤30-40厘米,细碎土块,清除异物。同时,施足有机肥,耕细耙匀,整平做畦。
移栽
在鸡冠花的真叶完全打开后,立即开始移栽,以防止出现僵苗现象。移栽过程中,需保证鸡冠花根部有土坨,且移栽后需及时浇定根水,并保持遮阴。同一批移栽苗,需保证抽穗整齐,生长至同一高度,且同一批苗的移栽需要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预防最后开花参差不齐,影响植株美观。
水肥管理
鸡冠花怕涝,气候不太干旱时,尽量少浇水。苗高20厘米左右时,要追肥1次。如果天气干旱,需适当浇水,雨季低洼处严防积水。当鸡冠形成时,可施以磷肥,以促进花序长大。鸡冠花在空气干燥的条件下,可提早开花。因此植株生长期间,不宜大水大肥,否则侧枝生长茁壮,会影响主枝的发育。如果欣赏主枝花序,则要摘除全部腋芽,到鸡冠形成后,可施薄肥,促其植株生长。
摘除侧枝
鸡冠花抽穗后,需及时摘除侧枝,使养分集中供应顶部主穗生长,以便主穗长成大型鸡冠。植株高大、花序硕大者,应设支柱,以防止植株倒伏。
病虫防治
鸡冠花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褐斑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小菜蛾等。
病害
防治鸡冠花产生猝倒病,可在播种时喷施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发病初期可用杀毒矾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浇灌。
防治褐斑病,需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排涝,及时消除病原。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或用多菌灵浇灌根部。
防治炭疽病,发病初期可用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轮换喷雾。
虫害
鸡冠花前期蚜虫量较少时,可放入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虫发生后未扩散前,可喷施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吡丙醚乳油、虱螨脲水剂或螺虫乙酯悬浮液。
小菜蛾多危害鸡冠花的叶片,防治小菜蛾可在虫卵孵化期或幼虫刚孵化未钻蛀前,用苦参碱水剂、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多杀霉素悬浮剂等药剂防治。
采收
鸡冠花图集
一般在鸡冠花的花序充分长大,并有部分种子逐渐发黑成熟时,剪下花序,并放置在通风处晾晒脱粒,花以朵大、干燥、色泽鲜艳、无茎梗者为佳。采后的花序在日光下晾晒,需昼晒晚收,以免变质降低药效。花序干燥后将种子脱出、扬净,装袋储存,以防潮、防霉变生虫。花以朵大、干燥、色泽鲜艳、无茎梗者为佳。
中文名 | 形态特征 | 图片 |
---|---|---|
大鸡冠花 | 高1.2-1.5米 |
|
绒鸡冠花 | 高约20厘米,分枝很多,中央主干顶梢花序形似绒球,四周具多数侧枝所生之小型花序,红色 |
|
广鸡冠花 | 高15-20厘米,株丛不大,无或少分枝 |
|
黄鸡冠花 | 高约50厘米,全株呈广圆锥形,花黄,茎部也显黄色 |
|
参考资料: |
根据花序形态不同,可将鸡冠花分为子母鸡冠、普通鸡冠、圆绒鸡冠、凤尾鸡冠四个品种,具体如下:
中文名 | 形态特征 | 图片 |
---|---|---|
子母鸡冠花 | 高30-60厘米,分枝多而斜出,全株呈广圆锥形,紧密而整齐,主干顶生花序形大,花皱褶极多。主花序基部旁生多数小序,各侧枝顶端相似。主干花先开,花色为鲜橘红、紫红等 |
|
普通鸡冠花 | 极少数有分枝,高度因品种差异很大,花扁平而皱褶似鸡冠状,花色多,有紫红、粉红、深红、淡黄或乳白等。普通鸡冠有高棵和矮棵两个品种,高棵株高80-120厘米,矮棵株高15-40厘米 |
|
圆绒鸡冠花 | 高40-60厘米,具分枝,不开展,肉质花序卵圆形,表面绒羽状,花为紫红或玫瑰红色 | |
凤尾鸡冠花 | 高60-150厘米,全株多分枝而开展,多枝端着生疏松的火焰状大花序,表面似芦花状细穗。花色有银白、乳黄、橙红、玫瑰红等颜色 | |
参考资料: |
鸡冠花 | 青箱 |
---|---|
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花多数,极密生,成扁平肉质鸡冠状、卷冠状或羽毛状的穗状花序,一个大花序下面有数个较小的分枝;花被片红色、紫色、黄色、橙色或红色黄色相间。花果期7-9月 | 叶片矩圆披针形至披针形;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白色;花被片矩圆状披针形;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胞果卵形;种子凸透镜状肾形。花期5—8月,果期6—10月 |
|
|
观赏价值
鸡冠花
食用价值
鸡冠花营养全面,风味独特,其鲜花花序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成分,同时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包括钾、钠、钙、镁、铁、磷、锌、B-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鸡冠花的茎、叶和种子中蛋白质的含量也很高,占其植株鲜重的2.29%-5.14%,其还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鸡冠花烹饪方式多样,可制成各类美食,如红油鸡冠花、鸡冠花蒸肉、鸡冠花肉片、鸡冠花豆糕、鸡冠花籽糍粑等,各具特色,鲜美可口,令人回味。
药用价值
据中国地方药物志《滇南本草》记载,鸡冠花的花序可入药,性凉,味甘、涩,有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等疾病。临床上,常将其用于妇科慢性炎症、眼科疾病等病。
诗词
鸡冠花在中国栽培已达千年,其枝叶婆娑,花色鲜艳,花头酷似雄鸡顶冠。宋代诗人梅尧臣用“神农记百卉,五色异甘酸。乃有秋花实,全如鸡帻丹。笼烟何耸耸,泫露更团团。取譬可无意,得名殊足观。逼真归造化,任巧即雕剜”来描写鸡冠花的艳丽花色。宋代诗人赵企用“精彩十分佯欲动,五更只欠一声啼”来赞美鸡冠花生动传神的风采。此外,还有同时期文人杨万里的“出墙那样丈高鸡,只露红冠隔锦衣。却是吴儿工料事,会嵇真个不能啼”,诗中描述了诗人从墙外看到了墙内种的鸡冠花的情景,赞叹当时吴儿(今浙江)少年善于种植鸡冠花,其种下的花和真鸡一样,只是不能啼叫而已。
花语
鸡冠花生长于秋天,当秋风萧瑟时,人们心情日渐忧郁。而鸡冠花依然绽放,火红般的颜色、花团锦簇,人们因此赋予它“真爱永恒”的花语。
此外,由于鸡冠花的花形似鸡冠,在文化层面上,多象征着起家、加官进禄;其种子较多,因此也代表多子、多孙、多财富。每逢祭祀节日时,鸡冠花常被用作祭祀花卉,象征吉祥招福。
民间传说
中国宋代曾广泛栽植鸡冠花,中元节前,首都汴梁(今开封市)满街都有儿童提着放有鸡冠花束的篮子唱卖,人们会买回去将其插在瓶子里供奉祖先。当时开封市还称鸡冠花为“洗手花”,这可能和印度的习俗有关系。印度习俗是献花给神庙前需要清洁双手,这种礼仪可能也随佛教传入中国。宋代耀州窑瓷器的装饰纹样中常有飞天手持献佛的供奉物鸡冠花、莲花之类折枝花朵的图案,可能开始是供奉佛像,后来被用于祭祀祖先。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