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花果 编辑
无花果(拉丁学名:Ficus carica Linn.)是桑科榕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多分枝,叶片为小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果实生长在叶腋间,形状为梨形,成熟时为紫红色或黄色。无花果实际有花,但花序为隐头花序,花朵会藏于果实之中,平时食用的果实,主要是无花果的花。野生无花果树仅伴生昆虫榕小蜂可以为其授粉。
无花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汉代从波斯传入中国,唐代由新疆传入中原。现南北均有栽培,以新疆南部居多。 无花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贫瘠和干燥,最好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该物种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布兰瑞克、蓬莱柿和青皮。
无花果繁殖容易,结果早、病虫害少、效益高,是一种高营养、高药用、多利用的水果。 无花果不仅可以食用,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食欲不振、咽喉肿痛、咳嗽多痰等症状,明代朱橚《救荒本草》、兰茂《滇南本草》和李时珍《本草纲目》均有记载。
中文名:无花果
拉丁学名:Ficus carica Linn.
别名:阿驵、阿驿、映日果、优昙钵、蜜果、文仙果、奶浆果、品仙果、红心果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蔷薇目
科:桑科
属:榕属
命名者及年代:Linn.,1753
国际濒危等级:无危(LC)
无花果
无花果
无花果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代,最早在新疆各地栽培,至唐代(公元7世纪)才由新疆经丝绸之路传入甘肃、陕西诸地,以后传入中原。到宋代,岭南诸地已栽培。因其果形似馒头,南方多称为“木馒头”,并始称“无花果”,宋代张师政在其《倦游杂记》曰:谓其无花而实。元明时期(公元14世纪),无花果栽培渐盛,除广泛食果、入药外,明代朱橚在其《救荒本草》中讲:歉年还用于救荒。无花果的栽培利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世人争相栽种,在中原各地得到较快发展。当时的扦插、分株等繁殖方法,在庭院的栽培配置,北方冬季防寒保护等成功的经验一直沿袭。
茎: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
枝:小枝直立,粗壮。叶互生,厚纸质,广卵圆形,长宽近相等,10-20厘米,通常3-5裂,小裂片卵形,边缘具不规则钝齿,表面粗糙,背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灰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侧脉3-5条,侧脉5-7对;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红色。
无花果植叶
花:雌雄异株,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雄花生内壁口部,花被片4-5,雄蕊3,有时1或5,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花被与雄花同,子房卵圆形,光滑,花柱侧生,柱头2裂,线形。无花果实际有花,只不过是在囊状花托内部开花,这种花植物学上称为“隐头花序”,花朵会藏于果实之中。平时食用的果实,主要是无花果的花。野生无花果树仅伴生昆虫榕小蜂可以为其授粉。
无花果
果:榕果单生叶腋,大而梨形,直径3-5厘米,顶部下陷,成熟时紫红色或黄色,基生苞片3,卵形;瘦果透镜状。
无花果
无花果
土壤:无花果对土壤条件要求极不严格,但最适合无花果生长及果实发育要求的是保水性较好的沙壤土。
温度:无花果不耐寒,较耐高温,适宜于比较温暖的气候。以年平均温度为15℃,夏季平均最高温度为20℃,冬季平均最低温度为8℃较适宜。
光照:无花果是喜光树种。
水分:无花果耐旱、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不高。地中海沿岸的主要地区全年降雨量为400-800毫米,生长季节(4-10月)降雨量仅为全年降雨量的1/3左右,即90-270毫米,比较适宜无花果的生长。
中国的南北方均有栽培,新疆南部尤多。
无花果分布图
压条分株繁殖
劈接法

插皮接法

丁字形芽接芽片削法

带木质部芽接法

丁字形芽接法
无花果
整形修剪:应当做到灵活修剪、长远考虑、“三稀三密”(上稀下密、外稀内密、大枝稀小枝密)。
土壤管理:应做到深翻改土与中耕松土相结合。由于无花果需水量大而耐涝力弱,应当运用多种灌水方法,并采用明沟与暗沟排水相结合的全面排水体系。
药用价值
无花果性味甘,性凉,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的作用。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无花果可用作食物性轻泻剂,治疗便秘;干果的水提取物经活性炭、丙酮处理后所得之物质有抗艾氏肉瘤的作用;无花果树的乳胶汁含有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之成分(注射时)、未成熟果实的乳汁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肉瘤、小鼠自发性乳癌,致使肿瘤坏死;又能延缓移植性腺癌、骨髓性白血病、淋巴肉瘤之发展,使其退化;无花果未成熟果实乳汁的石油醚、乙醚提取物对兔、猫和犬均有末梢性降压作用,呼吸略呈兴奋;在猫的瞬膜试验中,无神经节阻断作用。
无花果
营养价值
无花果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尤以钙、镁、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据测定,每100克无花果干中含有蛋白质3.6克、脂肪4.3克、灰分2.9克、总膳食纤维13.3克、硫胺素0.13毫克、核黄素0.07毫克、烟酸0.79毫克、维生素C5.2毫克、钙363毫克、磷67毫克、钾898毫克、钠10毫克、镁96毫克、铁4.5毫克、锌0.8毫克。
无花果
化学成分:果实含有机酸类,其中有大量枸橼酸,并有少量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丙二酸(propane diacid)、奎宁酸(quinic acid)、莽草酸(shikimic acid);还含B族维生素及无花果蛋白酶(ficin)、黄曲霉毒素(B1、B2、G1、G2)、γ-胡萝卜素(γ-carotene)、叶黄素(lutein)、堇黄质(violaxanthin)等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还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亮氨酸(leucine)、蛋氨酸(methionine)、丙氨酸(alanine)等氨基酸;并含寡肽如六肽(H-Ala-Val-Asp-Pro-Ile-Arg-OH)、五肽(H-Leu-Tyr-Pro-Val-Lys-OH)、三肽(H-Leu-Val-Arg-OH)、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钙(Ca)、铁(Fe)等微量元素。
无花果干
经济价值
无花果的经济价值较高。无花果除可以鲜食外,还可以加工制作果酱、果脯、罐头、果汁、果粉、蜜饯、糖浆及系列饮料等,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 为此,中国国内外都十分重视无花果的研究开发工作,其系列产品已身价倍增。
无花果果期相当长。从6月到11月,每年有5个多月的收果期,新鲜果实可陆续不断地供应市场,又适合陆续加工,不需要堆积贮存。良种单果重一般在50-100克,较大果可达150克以上。鲜食加工兼用,对发展乡镇企业十分有利。
生态价值
绿化观赏:无花果树势优雅,是庭院、公园的观赏树木。
吸尘防噪:无花果叶片大,成掌状裂,叶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尘效果,如与其他植物配置在一起,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防噪声屏障。
抵抗污染:无花果树能抵抗一般植物不能忍受的有毒气体和大气污染,是化工污染区绿化的好树种。
防风固沙:无花果适应性强,抗风、耐旱、耐盐碱,在沿海地区栽植,既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绿化沙滩的作用。
品种类型
无花果
优良品种
品种名称 | 简介 |
---|---|
| 1999年春通过山东省林科院从美国引进的品种,大型果,果色鲜艳,成熟果长卵圆形,紫红色,有腊质光泽。果肉浅红,中空,秋果单果重60-90克,最大单果重110克。果实成熟期7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 |
| 1997年从日本福岛地区引进新品种紫果进行试栽。果实扁卵圆形。平均单果重58克。成熟果深紫色,果皮具白色果粉。果颈不明显。果柄短,长0.2cm左右,果目红色。果肉鲜红色,致密。汁多甘甜,味美,果实富含硒。 |
| 单果质量16.42±1.45克,横径2.76±0.14厘米,纵径3.72±0.17厘米,果皮颜色紫黑色。夏果于6月下旬开始成熟;秋果成熟期8月中旬~10月下旬。 |
| 果实扁、倒圆锥形,果皮颜色黄绿色,果肉颜色紫红色,夏果80-100克,秋果40-60克,含糖量18%。青皮秋果于8月中旬成熟,于10月中下旬采摘基本结束。 |
| 夏果较多,但仍以秋果为主。结果能力强,始果部位低,始果部位一般,2-4节,基本每个枝节一个果,极丰产。秋果果形较长,长卵圆形,果形指数约1.6-1.7,外形美观。果较大,长度5-8厘米,单果重60-120克;果顶部平而凹,果目小,果肋不明显。果成熟期短,早熟,夏果成熟期7月中旬,秋果8月上旬开始成熟。 |
| 果实大,扁圆形,单果平均重53.3克,最大的重69克。完全成熟后果皮呈黄色,有白色椭圆形果点。果肉淡黄色,肉质柔软味甜,品质中上。夏果7月中旬成熟,秋果8月中旬开始成熟。 |
| 夏、秋果兼用品种,以秋果为主。果实个大,卵圆形,果颈明显,果 柄0.9-1.8厘米,果径6-7厘米,果目微开,不足0.5厘米。果皮金黄色,有光泽,似涂蜡质。单果重70-110克,最大160克。果肉淡黄色,致密,味甜,汁多。 |
| 果实长卵圆形,果柄短,单果重60-80克,果肉红褐色,味甜,有芳香气味,品质好。无花果1年产2次果,即夏果和秋果,夏果7月下旬成熟,产量占全年产量的20%,秋果在8月中旬一10月或早霜来临前陆续成熟,占全年产量的80%,夏果一般比秋果大。 |
| 夏、秋果兼用品种;夏果产量较高,但仍以秋果为主。始果节位低,一般在 3—4 节。果皮淡黄褐-茶褐色,皮孔明显。夏果和秋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差别很大。早熟,夏果于 6 月下旬开始成熟,秋果成熟期 8 月上旬-10月下旬成熟。 |
| 单果质量22.61克,纵径4.1厘米,横径5.05厘米,果形指数0.82。果期6-11月。 |
其他 | 根据栽培目的不同,可选择其他无花果品种:如“红果1号”抗寒抗病力强,适宜在盐碱地、沿海滩涂栽培,结果早、产量高,果实香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以上,加工性能好,适合制作多种保健食品和饮料;“绿抗1号”和“宁选1号”,抗寒性中等,抗病力及耐盐力强,果实大,风味极佳,含可溶性固形物16%左右,既是优良的鲜食品种,又可以加工成多种产品。 无花果新品种“彩毅”是中国三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花果品种之一,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良、抗性适应性强等优点。其树势中等,果实卵圆形,单果重30-70克,果肉致密,琥珀色,味浓甜,品质优良。 |
书名 | 《本草纲目》 | 《滇南本草》 | 《救荒本草》 |
作者 | 李时珍 | 兰茂 | 朱橚 |
朝代 | 明 | 明 | 明 |
图片 |
|
|
|
原文 | 无花果 食物 释名: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阿驵,音楚。时珍曰:无花果凡数种此,乃映日果也,即广中所谓优昙钵及波斯,所谓阿驵也。 集解:时珍曰:无花果出扬州及云南,今吴楚闽越人家亦或折枝插成枝,柯如枇杷树,三月叶如花构叶,五月内不花而实,实出枝间,状如木馒头,其内虚软,采以盐渍,压实令扁,日干充果食。熟则紫色,软烂甘味,如柿而无核也。 按:《方舆志》云,广西优昙钵不花,而实状如枇杷。又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阿驵出波斯,拂林人呼为底珍树,长丈余,枝叶繁茂,有丫如萞麻,无花而实,色赤,椑柿,一月而熟,味亦如柿。二书所说,皆即此果也。又有文光果、天仙果、古度子,皆无花之果也,并附于左。 | 无花果 | 无花果 生山野中今人家园圃中亦栽。叶形如葡萄叶,颇长硬而厚,梢作三义枝。叶间生果,初则青小,熟大状如李子,色似紫茄色,味甜。救饥采果食之。治病今人传说治心痛用叶煎汤服,甚效。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