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勺鸡 编辑
勺鸡是雉科勺鸡属鸟类,俗称松鸡、角鸡和旅鸟。全长约53厘米,嘴黑色,雄鸟头部呈金属暗绿色,具长冠羽。颈部两侧各有一白斑,背部灰褐色具许多“V”型黑纹,纹中间有白色羽干。羽片状若柳叶。尾羽近灰色。雌鸟棕褐色,头部无绿色,下体淡黄。 共计10个亚种,中国有5个亚种。
勺鸡在中国分布于西藏的极东南部,云南西部,往北直抵东北辽宁的极西南部,往东至浙江及福建和广东北部,分布呈现不连续现象。常栖于海拔1000-4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特别喜在高低不平而密生灌丛的多岩坡地。勺鸡的胃内食物有杨叶、桦叶、漏斗菜荚果、六道木叶、野榆叶以及歪头菜的荚果。勺鸡筑成平浅的窝,置于灌丛间的地面上。卵每产4-9枚,通常5-7枚,卵呈浅黄色以至深浓的带粉红的皮黄色,而杂以深褐或褐紫色的粗斑,有时满布无数细点,在卵的钝端较多而密。
勺鸡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中文名:勺鸡
拉丁学名:Pucrasia macrolopha
别名:柳叶鸡、刁鸡
外文名:Koklass Pheasant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属:勺鸡属
种:勺鸡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今鸟亚纲
亚种:10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esson, 1829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雄性成鸟
勺鸡
头顶棕褐,冠羽细长,同色而较棕,再后有更长的黑色而具辉绿色羽缘的枕冠向后延伸;颈侧在耳羽后面下方有一大形的白色块斑(约20×30毫米);下眼睑具一小白斑;头的余部包括颏、喉等均为黑色,而带暗绿色的金属反光;喉部反光较差淡;颈侧白斑后面及背的极上部均淡棕黄色,形成领环状,羽片中央贯以乳白色纵纹;上体羽毛呈披针形,概紫灰色,内外翈各具一个黑色沾栗的稍阔纵条,两者合成“V”形,两者之间并具虫蠹状黑斑所成的纵条一对,沿着白色羽干的两侧: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其中部为褐灰色,再外为“V”形栗色纵带,栗带的内外两侧并缘以黑色,羽缘灰色:外侧尾羽灰色,具三道黑色横斑,近端黑斑较宽,其余二黑斑较窄,并在羽缘处前后相连,各羽末端均为白色;肩羽大都棕褐色,贯以白色或皮黄色羽干纹,并于羽端近处杂以绒黑色块斑;翅上覆羽黑褐,而具灰色杂以黑褐色细点的轴纹及纯灰羽缘,羽干白色;初级飞羽黑褐,并具棕白色羽端,第2至第6枚的外翈还缘以棕白色宽边,次级飞羽黑褐,杂以棕褐色虫蠹状细斑,并具同色的羽缘和羽端。下体中央自黑喉以至下腹概染栗色;下腹羽基黑褐,端部浅栗棕;体侧与上体相似,但灰色较浅淡,黑纹较窄;尾下覆羽暗栗,具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
虹膜褐色;嘴黑;脚暗红色。
雌性成鸟
勺鸡(雌鸡和雏鸡)
额头顶及冠羽等羽基黑色,羽端棕褐:较长的外侧冠羽大都棕色,杂以黑斑,并具黑色羽缘;眼后有一宽阔的棕白色而密缀以黑点的眉纹,向后延伸至后颈;头侧棕褐,颈侧栗褐,均杂以黑斑;颏、喉及耳羽下的一大块斑均白沾棕;在颏、喉等与耳羽下块斑之间有一对黑色颧纹,向后伸至颈基处各扩大为三角形黑色块斑,左右几相连合而围着白色的喉部;这些颧纹和块斑的羽色都是棕白色,羽缘均黑,彼此相叠;因而外呈黑色;上体大都棕褐色,各羽密布以黑褐色虫蠹状斑,并贯以浅淡色羽干;上背黑斑特大而著,羽干纹粗著,大多还沾葡萄粉红色;尾上覆羽与下背同色,但中央具粗著黑斑或“V”形黑纹,羽干纹浅栗;较长的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均棕褐色,而具钝栗近黑色斑点和横斑,羽端棕白;外侧尾羽与雄鸟相同。肩羽绒黑,羽缘棕褐而具黑斑,羽干棕白;两翅覆羽与背略同,但棕褐色较淡,黑斑较少,羽干纯白;飞羽与雄鸟相同。下体自喉以至下腹包括两胁,大都淡栗黄色,各羽近羽基处具有黑色块斑一对,二块斑之间并杂以黑色细斑两行,羽干棕白;下腹中央白色沾棕,各羽亦具黑色细斑两行,羽干棕白;下腹中央白色沾棕,各羽亦具黑褐色块斑一对,不过更加宽阔而显著;尾下覆羽栗红色,羽端洁白,栗红色和白色之间有一黑色细线为界。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脚及趾等均暗红色。
雏鸟
全身被以软绒,在头部较短。头顶皮黄色,后头有一狭窄栗带:眼的前方和上方以及耳区均具栗纹;后颈亦皮黄;上体余部栗;肩和两翅棕褐,肩羽及内侧翼羽均有小栗点,翅上大覆羽的末端皮黄;下体概淡皮黄色,胸羽污黄。
大小量度
体重(g) | 体长(mm) | 嘴峰(mm) | 翅长(mm) | 尾长(mm) | 跗跖(mm) | |
---|---|---|---|---|---|---|
雄性(♂) | 760-1184 | 530-626 | 22-27 | 205-225 | 182-255 | 57-67 |
雌性(♀) | 900-1000 | 395-518 | 19-24 | 165-210 | 107-180 | 46-58 |
勺鸡 | 雉鸡 | |
---|---|---|
体量 | 体重♂760-1184克,♀900-1000克;体长♂530-626毫米,♀395-518毫米 | 体重♂1264-1650克,♀880-990克;体长♂730-868毫米,♀590-612毫米 |
特征 | 嘴黑色,雄鸟头部呈金属暗绿色,具长冠羽。颈部两侧各有一白斑,背部灰褐色具许多“V”型黑纹,纹中间有白色羽干 | 雄鸡头部具黑色光泽,有显眼的耳羽簇;眼周宽大,裸皮鲜红色;满身点缀着发光羽毛,多为墨绿色至铜色至金色;两翼灰色 |
图片 |
|
|
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主要是云杉、桦树、苔草、鳞毛蕨等木本、草本和矍类植物的嫩芽、嫩叶、花以及果实和种子等,已经记录到的种类多达43种。此外也吃少量昆虫、蜗牛等动物性食物。
叫声易与其他雉类分。响亮、震耳的粗犷叫声khwa-kha-kaak或kok-kok-kok…ko-kras远外可辨。倒数第二音高,但重音在最后。
4月底至7月初繁殖,在地面以树叶、杂草筑巢,巢置于灌丛间的地面上,呈碗状。每窝产卵5-7枚,卵白色或乳黄色,带不规则浅红或茶褐色的粗斑点。孵卵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6-27天,雏鸟出壳后能独立活动。雏鸟很有特点,全身密被绒羽,眼前方、上方及耳羽栗色,上体栗色,其余为栗黄色,头后部有一条栗色的横带。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
1. | 勺鸡印度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bethelae | Fleming, 1947 |
2. | 勺鸡克什米尔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biddulphi | G. F. L. Marshall, 1879 |
3. | 勺鸡阿富汗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castanea | Gould, 1855 |
4. | 勺鸡东南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darwini | Swinhoe, 1872 |
5. | 勺鸡安徽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joretiana | Heude, 1883 |
6. | 勺鸡指名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macrolopha | Lesson, 1829 |
7. | 勺鸡云南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meyeri | Madarasz, 1886 |
8. | 勺鸡尼泊尔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nipalensis | Gould, 1855 |
9. | 勺鸡陕西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ruficollis | David & Oustalet, 1877 |
10. | 勺鸡河北亚种 | Pucrasia macrolopha xanthospila | G. R. Gray, 1864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
种群现状
全球的数量规模并没有被量化,但被描述为普遍和相当常见的品种。东南亚种和安徽亚种的个数可能少于10,000只。中国的数量规模估计为C.100-10,000个繁殖对。
广布于中国辽宁省以南至西藏东南部的中部地区。勺鸡虽然分布区范围较大,但分布区不连续,每地的数量都不多,例如安徽大别山的安徽亚种密度为每公顷0.12-0.23只;四川北川、宝兴、南坪等地的陕西亚种的密度分别为每公顷0.02、0.05和0.007只;宁夏六盘山的河北亚种密度为每公顷0.01只等等。
物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栖息地破坏,中国东部人口密集,林砍伐和农业开发等人类行为对勺鸡构成了威胁。另外作为食物被捕猎。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2022年3月26日,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金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拍摄的影像资料时,发现首次拍摄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勺鸡觅食的珍贵视频。
2022年,湖南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外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勺鸡的影像。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黄桑第一次拍摄到勺鸡完整的影视记录。红外相机拍到勺鸡的活动画面时间是分别在2022年1月6日 、1月17日、2月2日,地点位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保护区核心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