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叔之乱 编辑
皇太叔之乱是辽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事件。清宁九年(1063年)七月,耶律重元父子及其同党四百余人乘道宗往太子山(今内蒙古宁城西南)秋捺之机,发动叛乱,进攻道宗行宫。重元自立为皇帝,任萧胡睹为枢密使。由于南院枢密使耶律仁、耶律乙辛等率宿卫士卒反击,政变被粉碎。耶律涅鲁古战死,耶律重元自杀。
但是,此话毕竟是酒话,清醒后的辽兴宗很快就把许诺忘在一边。从长子耶律洪基6岁起,他就开始培养他做自己的接班人。先封为梁王, 11岁时,又封燕王。 12岁总知北南枢密院事,加尚书令,进封燕赵国王。 19岁领北南枢密院事, 21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开始参与朝政。兴宗病重之际,又召洪基“谕以治国之要”。因此,兴宗死后,耶律洪基顺利地继承了皇位,是为辽道宗。
此时的耶律重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什么事情都讲给哥哥听的小男孩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明白了皇帝是个什么东西,皇位意味着多么大的权力。而且,母亲萧耨斤与哥哥兴宗的言行,也助长和鼓励了他的权力欲,使他暗自懊悔当年放弃皇位是多么幼稚的一件事情。重元之子涅鲁古也逐渐长大成人,他的权力欲望比乃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道宗的权力自其即位伊始就受到了叔叔和堂弟的挑战。道宗深知父亲能坐稳皇位和自己能坐上皇位,叔父重元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对重元父子依然采取了安抚策略。在即位的第三天,他就封耶律重元为皇太叔;次年,又拜重元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给他以继承皇位的指望。同时,他还先后对重元之子涅鲁古封以吴王、楚国王,武定军节度使,知南院枢密使事。
但是,越来越多的封号并没有满足重元父子俩的权力欲,反而使他们的气焰更加嚣张了。
耶律重元知道等待侄子的皇位太不现实,他本人虽说也想当皇帝,但至少还没有利令智昏,否则他完全可以抢在兴宗死时与侄儿一决雌雄。但是,重元的儿子涅鲁古性格阴狠,兴宗早就说他“目有反相”。在儿子的再三蛊惑下,耶律重元终于产生了取道宗而代之的想法。
耶律重元
两年后,重元父子等来了一个更方便的机会:道宗要到太子山行猎。获悉这一消息,重元父子立即策划,打算在道宗行猎时,袭击滦河行宫。但是,这一阴谋尚未付诸实施就被敦睦宫使耶律良发现了。他未敢直接向道宗奏报,因为他知道皇帝对重元父子正深信不疑呢。他首先向皇太后密报了此事。太后对此事极为重视,怕走漏了风声,坏了大事,于是假称自己生病,召道宗前来探视,这样她才有机会将这一消息告知道宗。道宗乍一听说,根本不相信会有这等事,怀疑耶律良奏报不实,甚至认为是耶律良有意要离间他们叔侄之间的骨肉亲情。耶律良焦急万分,但毫无办法,他只好在道宗面前发誓,以性命担保自己所言非虚。他劝道宗及早设防,以免坠入重元父子的诡计之中。同时他还建议设计进行验证:召涅鲁古前来,如其不应召,即“可卜其事”。太后也从旁提醒:“此社稷大事,宜早为计。”道宗这才派人去诏涅鲁古,使者果然被涅鲁古扣留。
耶律洪基
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道宗一时显得六神无主。他打算逃往北、南大王院,耶律仁先以为不妥,他认为皇帝此时若舍弃随从,叛乱分子必会尾随其后,这样,很可能就会坠入他们的掌握之中。况且,“南、北大王心未可知”,投奔他们,亦未必靠得住。在紧急情况下,许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赵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等“环车为营,拆行马,作兵仗,率官属近侍三十余骑阵柢桓外”。叛军因早有准备,来势甚猛,道宗被射伤肩臂,乘马亦为所伤。护卫奋勇射杀了涅鲁古,重元才负伤而退。
耶律涅鲁古
当年让他当皇帝,他密报给哥哥。现在不该自己当皇帝了,却跟侄子抢,真是“悔不该,当年抛了赤金冠;到如今,却因反叛遭身亡。”悔之晚矣!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