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定准备金 编辑
法定准备金是“任意准备金”的对称。是指保险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令规定必须提存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的形式一般分为未满期保费准备金和赔款准备金两种。此外,根据保险业务的性质,还须另外提存各项责任准备金,用以赔付各项确定赔偿或预期应予赔偿的赔款。我国 《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法定准备金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人身保险准备金和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数额为当年自留保险费的50%,人身保险准备金的数额为当年自留保险费的50%、总准备金的数额为当年交纳各种税款、扣除规定的提留后的全部盈余。
不断攀升的存款准备金
一般,人们只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规模变化,进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而没有研究“法定准备金”运营问题。
虽然“法定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但"法定准备金"也是财富,是财富就可考虑其科学运营的问题,特别是"法定准备金"的长效运营,如果运营的好,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好处。
“法定准备金”的特点是典型的规模可测、可控资金,只要“机构专业”,“规模合理”,“科学运营”,就会发挥既能控制“热钱”、“准热钱”,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独特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
历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透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1985年开始将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调整为10%。
次数 | 时间 | 调整前 | 调整后 | 调整幅度 |
1 | 1984年 | 企业20%,农村25%,储蓄40% | - | - |
2 | 1985年 | 统一调整为10% | - | - |
3 | 1987年 | 10% | 12% | 2% |
4 | 1988年9月 | 12% | 13% | 1% |
5 | 1998年03月21日 | 13% | 8% | -5% |
6 | 1999年11月21日 | 8% | 6% | -2% |
7 | 2003年09月21日 | 6% | 7% | 1% |
8 | 2004年04月25日 | 7% | 7.5% | 0.5% |
9 | 2006年07月05日 | 7.5% | 8% | 0.5% |
10 | 2006年08月15日 | 8% | 8.5% | 0.5% |
11 | 2006年11月15日 | 8.5% | 9% | 0.5% |
12 | 2007年01月15日 | 9% | 9.5% | 0.5% |
13 | 2007年02月25日 | 9.5% | 10% | 0.5% |
14 | 2007年04月16日 | 10% | 10.5% | 0.5% |
15 | 2007年05月15日 | 10.5% | 11% | 0.5% |
16 | 2007年06月05日 | 11% | 11.5% | 0.5% |
17 | 2007年08月15日 | 11.5% | 12% | 0.5% |
18 | 2007年09月25日 | 12% | 12.5% | 0.5% |
19 | 2007年10月25日 | 12.5% | 13% | 0.5% |
20 | 2007年11月10日 | 13% | 13.5% | 0.5% |
21 | 2007年12月25日 | 13.5% | 14.5% | 1% |
22 | 2008年01月25日 | 14.5% | 15% | 0.5% |
23 | 2008年03月25日 | 15% | 15.5% | 0.5% |
24 | 2008年04月25日 | 15.5% | 16% | 0.5% |
25 | 2008年05月20日 | 16% | 16.5% | 0.5% |
26 | 2008年06月15日 | 16.5% | 17% | 0.5% |
27 | 2008年06月25日 | 17% | 17.5% | 0.5% |
市场简介
法定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由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转变为调控基础。存款准备金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在局限性:一是准备金率调整对金融机构经营震动较大,准备金率变化需要银行重新调整资产组合,但是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如果市场发育不完善,超额准备金在金融机构间分配不平衡时,这种震动会更大;二是较高的准备金率会降低金融机构通过市场渠道运用资金的比例,并且,如果法定准备金调整频繁,银行会倾向保持较高超额准备金,进一步降低可用资金比例;三是由于多数国家对准备金存款不付息,准备金作为一种税收,容易引发金融机构及市场融资同行逃避金融监管的现象,甚至形成脱媒。
国外市场
国外金融市场
采取利率调控的国家,中央银行多是将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其货币政策操作是确定和维护基准利率目标水平。为此中央银行必须对银行准备金供给及短期同业资金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对银行准备金的需求及同业资金有合理的预见性,然后才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流动性和市场利率。保持稳定和可预计的法定准备金有利于保证公开市场操作顺利进行和避免货币市场急剧波动,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资金需求存在结构性缺口,以增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市场利率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要规定适度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存款准备金用于满足准备金要求和支付双重需要,一般只有将准备金要求保持在足够水平上,使法定准备金要求超过清算准备金要求,才会形成可预测的流动性缺口;否则,如果清算需求经常超过准备金要求,准备金需求将会变动不定,从而增加预测准备金需求的难度和政策实施的复杂性。
中国市场
中国金融市场
1998年前,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需要在人民银行开立备付金存款账户用于清算。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将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为“准备金存款”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金融机构自行确定。1999年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调至6%。2003和2004年,为对冲外汇占款,适度控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人民银行两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达到7.5%。
中国存款准备金制度适用一切吸收公众存款或负债并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而不是委托代理或投资的关系。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加快,对哪些创新产品适用准备金要求关系到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在改进金融服务、鼓励直接融资和减轻间接融资压力的背景下,应鼓励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如发行金融债券、开办代理理财业务。但是从存款准备金管理来看,不能因为商业银行有关负债业务在名称上没有“存款”二字就不适用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向公众发行的债券或其他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产品应考虑适用存款准备金制度。恰当地把握存款准备金适用范围,在当前中国金融机构改革、金融产品创新的形势下非常重要。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规范地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改进金融服务。
中国对法定准备金存款和超额准备金存款都支付利息,但是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趋于下降。如前所述,对超额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超额准备金存款调整吸收过多流动性,不利于中央银行预测货币市场流动性。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可以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整利率货币市场交易融通流动性余缺,增强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敏感性。
2004年,人民银行开始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金融机构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越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综合了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要求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有关思想,体现了中国关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综合考虑及安排。
A股影响
中国A股市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供给减少和上市房地产公司将继续分化,资产质量较差、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这些公司的股票难以看好。
在行业整体不利的情况下,优质房地产股反而有较好的机会。由于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相对于开发贷款来说,形成不良资产的比率小很多,因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影响小于房地产开发贷款,可能会形成房价继续上涨状况。能够从中受益的是举债能力强、容易被银行接受的公司,这些公司资产质量较好,资产负债率不高,后市继续看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股受到较大负面影响,将直接导致银行的赢利能力下降。
公布日期 | 生效日期 | 大型金融机构 | 中小金融机构 | 股指表现 | |||
- | - | 调整为 | 幅度 | 调整为 | 幅度 | 沪指 | 深成指 |
2011-06-14 | 2011-06-20 | 21.50% | 0.50% | 18.00% | 0.50% | -0.90% | -0.99% |
2011-05-12 | 2011-05-18 | 21.00% | 0.50% | 17.50% | 0.50% | 0.95% | 0.70% |
2011-04-17 | 2011-04-21 | 20.50% | 0.50% | 17.00% | 0.50% | 0.22% | 0.27% |
2011-03-18 | 2011-03-25 | 20.00% | 0.50% | 16.50% | 0.50% | 0.08% | -0.62% |
2011-02-18 | 2011-02-24 | 19.50% | 0.50% | 16.00% | 0.50% | 1.12% | 2.06% |
2011-01-14 | 2011-01-20 | 19.00% | 0.50% | 15.50% | 0.50% | -3.03% | -4.55% |
2010-12-10 | 2010-12-20 | 18.50% | 0.50% | 15.00% | 0.50% | 2.88% | 3.57% |
2010-11-19 | 2010-11-29 | 18.00% | 0.50% | 14.50% | 0.50% | -0.15% | 0.06% |
2010-11-09 | 2010-11-16 | 17.50% | 0.50% | 14.00% | 0.50% | 1.04% | -0.15% |
2010-05-02 | 2010-05-10 | 17.00% | 0.50% | 13.50% | 0.00% | -1.23% | -1.81% |
2010-02-12 | 2010-02-25 | 16.50% | 0.50% | 13.50% | 0.00% | -0.49% | -0.74% |
2010-01-12 | 2010-01-18 | 16.00% | 0.50% | 13.50% | 0.00% | -3.09% | -2.73% |
2008-12-22 | 2008-12-25 | 15.50% | -0.50% | 13.50% | -0.50% | -4.55% | -4.69% |
2008-11-26 | 2008-12-05 | 16.00% | -1.00% | 14.00% | -2.00% | 1.05% | 4.04% |
2008-10-08 | 2008-10-15 | 17.00% | -0.50% | 16.00% | -0.50% | -0.84% | -2.40% |
2008-09-15 | 2008-09-25 | 17.50% | 0.00% | 16.50% | -1.00% | -4.47% | -0.89% |
2008-06-07 | 2008-06-25 | 17.50% | 1.00% | 17.50% | 1.00% | -7.73% | -8.25%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