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编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AP )坐落在古城西安秦阿房宫遗址上,原名武警技术学院,1983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1998年9月更名为武警工程学院,2011年7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是武警部队最早组建、最早开办本科和硕士教育、最早被确定为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军事院校,是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唯一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唯一指挥与技术并重、工程与管理结合、教学与科研一体的武警综合大学,主要担负武警部队指挥类、工程技术类干部的学历教育和任职培训任务。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8个教学系旅(队),开办11个“合训”专业、3个“直通车”专业,拥有200余名教授、副教授。
中文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外文名: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PAP
简称:武警工程大学
创办时间:1983年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军事院校
学校特色:2110工程(十一五期间入选)
主管部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
现任领导:校长:陈富平、政委:韩立强
硕士点:6(一级学科)
博士点:2(一级学科)
校训:忠于党和人民,造就现代警官
校歌:《武警工程大学校歌》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沣东新城三桥武警路1号
院校代码:11665
主要奖项:全军“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单位”学员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院校
类型:军事(综合)
所属地区:中国·陕西·西安
主要院系:理学院,装备工程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
博士后工作站:1个
武警工程大学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师师部机关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
1985年,武警部队学院消防专业并入武警技术学院。
1990年,武警部队学院内卫系、政治系并入武警技术学院;武警技术学院消防管理系、消防工程系分出,并入武警部队学院。
1998年9月,更名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学院;11月12日揭牌。
2003年2月,学院被总参谋部确定为全军现代化教学工程试点单位。
2006年,学校党委确定了以“忠诚卓越”为主要内容的“铸盾精神”、校训、校风、校歌。
2007年3月,被中央军委批准为“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2011年7月,改建为武警工程大学。
2011年8月8日,武警西安指挥学院并入;9月1日上午举行更名揭牌仪式。
2017年6月,原武警工程大学、原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调整组建新的武警工程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200余名教授、副教授,300余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教员,79名研究生导师,3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0人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36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武警部队优秀教师,35人获全军杰出人才奖和育才奖,其中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者1人,全军优秀教师7人,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人,全军专业技术人才奖3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15人、银奖38人。
院系概况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设有理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装备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电子技术系、干部培训大队、研究生管理大队和学员旅。截至2017年6月,共有18个本科专业。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专业名称 |
---|---|---|
哲学 | 哲学类 | 哲学 |
法学 | 法学类 | 法学 |
政治学类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
新闻传播学类 |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 |
理学 | 物理学类 | 物理学 |
化学类 | 化学 | |
心理学类 | 应用心理学 |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通信工程 |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信息安全 | ||
军事学 | 作战指挥 | |
军事大数据工程 | ||
指挥信息系统工程 |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学科建设
美丽校园
类别 | 名称 |
---|---|
军队“2110工程”重点学科(2个) | 军事通信学、军事装备学 |
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 | 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 |
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 | 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
教学建设
学校主要承担武警部队初级指挥生长干部学历教育“合训”,通信、机要专业技术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现职干部培(轮)训和军事装备学、军队指挥学等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任务。截至2015年3月,学校拥有电化教研室、外语语音室、计算机网络中心、指挥自动化培训中心和20多个基础教学实验室,以及占地500亩的野外综合演练训练基地。此外,《计算机密码学》和《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被评为全军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教学措施
该校组织编写《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参考资料》、《强军目标口袋书》等辅助教材,为学员准确理解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提供理论支持。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为核心,以军队政治工作等课程为支撑,以军事指挥、信息工程、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为辅助,以校园政治文化环境建设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氛围的教学新体系,增强学员“三个自信”;组织到延安、习仲勋纪念馆、西咸新区等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见学。开办“强军目标大讲堂”等活动,定期邀请地方、军队及武警部队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开阔学习视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依托校园网,开设“时政教育”、“学员论坛”等栏目,实现政治理论课多媒体化、主干课程网络化和教学资源数字化。与此同时,学校针对少数民族班理解难度大的情况,用民族语言对民族班实施教学。
对外交流
校园风景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3月,武警工程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类别 | 名称 |
---|---|
全军重点实验室 | 信息研究与安全、移动通信网络、非致命武器 |
注:名单不全 |
科研成果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先后出版各种专著、译著40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完成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100多项通过省部级鉴定,100多项获军队、省级科技进步奖或国家专利;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此外学校自行研制生产的防暴弹、防暴自卫喷射器、防暴驱散车、小型战术无人机等5大类27种非致命武器和警用器材已装备部队。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
学术期刊
《武警工程大学学报》是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5年7月。双月刊,大16开本,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2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社科学报二等奖”,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2006年陕西省期刊评比中荣获“期刊质量奖”,编辑部被全国理工农医类院校社科学报评为“优秀编辑部”。
学校标识
校徽
学校校徽如下图所示:
校徽
校训
忠于党和人民,造就现代警官
备注:该校训为江泽民主席题词。
校歌
《武警工程大学校歌》 古都长安,渭水河畔,成长着一代有志青年, 我们是武警工程大学的主人,神圣的使命担在双肩。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保卫祖国,维护稳定, 为了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努力践行忠诚卓越精神。 向前!向前!在党的旗帜指引下阔步向前。 |
校风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铸盾文化
2005年,在全军院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汇报中,院党委首次构建出“铸盾文化”的雏形。作为“铸盾文化”的一部分,2006年院党委集中全院官兵智慧,确定了以“忠诚卓越”为主要内容的“铸盾精神”,而且,“忠诚卓越”已成为武警“哈军工”精神的灵魂。
职务 | 姓名 |
---|---|
校长 | 陈富平 |
政委 | 韩立强 |
姓名 | 类别 |
---|---|
罗海宁 |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
冯骥 | 一等功臣王兴田、著名军旅作家 |
万四海 | 新时期模范政治指导员 |
注:参考资料来源(名单不全)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上一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