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显忠 编辑
李显忠(1109年-1177年或1178年) ,绥德军青涧(今陕西清涧)人,初名世辅,字君锡,一作公弼。南宋名将。
李显忠出身将门,果敢有谋,17岁投军抗金。建炎四年(1130年),被迫降金,以鄜延路兵马副都监镇守边寨,屡败西夏军。后迁知同州。绍兴八年(1138年),设计俘金元帅右监军完颜杲,归宋途中因追兵所迫将其放还。后全家200余口为金军所害,被迫投奔西夏。次年,还宋,授枢密院都统制。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背盟攻宋,李显忠以三京招抚司前军都统制率部屡败金军,拜保信军节度使。
绍兴十八年(1148年),李显忠因建策恢复中原,忤权相秦桧,被排挤降官赋闲。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复官任殿前司选锋军都统制。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改任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采石之战后,率精兵万余乘胜渡江,收复淮西诸郡,以功授太尉。孝宗即位后,兼权池州御前诸军都统制。隆兴元年(1163年),任淮西招讨使,受命渡淮攻金,在符离之战中,克灵壁、降虹县、拔宿州,擢殿前都指挥使。后在金军反击下,兵溃宿州符离,以咎贬官。淳熙五年(1178年),李显忠去世。
别名:李世辅
所处时代:南宋
出生地:绥德军青涧
出生日期:1109年
逝世日期:1177年 至 1178年
主要成就:破夏败金,隆兴北伐
本名:李显忠
官职:威武节度使、太尉等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忠襄
追封:顺惠王
假效金齐
少年李显忠
金兀术以李显忠艺高形伟而授以承宣使,治管同州(今陕西大荔)。李显忠赴同州后,随即派黄士成等人持密书信由四川转至浙江,向宋廷呈报南归之事。
金元帅撒里喝来同州,李显忠用计谋抓住了他,驰马出城。至洛河,舟船误期无法渡过,金兵闻讯追来。李显忠知道难以抓撒里喝归宋,于是在高坡之上与撒里喝折箭为誓:李显忠不杀撒里喝,放其归金;撒里喝归金后,不伤害同州百姓。待撒里喝同意后,李显忠将其推下山崖,并派人告知其父此事。李永奇带家人等出城而走,被金兵赶上,二百余口皆遇害。
遵训南归
李显忠带二十六人奔走西夏。当时金、夏不和,李显忠生擒久为西夏之患的金将“青面夜叉”而归。夏主十分高兴,即派出二十万骑兵,以文臣王枢、武将嘭讹为陕西招抚使,李显忠为延安招抚使,出兵攻金。时在宋高宗绍兴九年(1140年)二月间。
夏人因李显忠心向宋朝,产生矛盾,就以铁鹞子军进攻李显忠军。李显忠带所部人马拒之,手舞双刀驰入敌阵,英勇奋战,夏兵大溃,被杀死、践踏约一万余人。李显忠获夏人战马约四百匹。于是李显忠出榜招兵,十几日内竟招募万余人。
李显忠带所募军投奔四川宋军,一路走来已有四万人马。四川宣抚使吴玠派人抚慰李显忠,并给以奖赏,封指挥使、承宣使。李显忠至临安,受到高宗赵构的接见,赵构抚劳再三后,赐名显忠,并赐田镇江,以崔皋等人充任其将佐。
绍兴抗金
宋金和议后,但金人并未守盟,金将完颜宗弼连续两次发兵南侵。
绍兴九年(1140年),完颜宗弼兵犯河南,朝廷命李显忠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与将军李贵同破金兵于灵壁县(今属安徽)。
绍兴十一年(1142年),完颜宗弼又率大军攻宋,攻占合肥。高宗诏令各路军马共同抗击金兵,命李显忠军与张俊军会合。李显忠军先至孔城镇,击退金兵。
绍兴二十九年(1160年),金人又破坏和议盟约,发兵南侵,宋廷诏令李显忠以本部军马抵御敌人。李显忠派统制官韦永寿带二百骑兵杀退五千金军,又与万余金军大战。李显忠亲率骑军出战,从早上大战至中午,宋军越战越勇,以大刀冲杀敌阵,金兵抵挡不住,败溃而走。此次大战,杀敌甚众。
绍兴三十一年(1162年),金帝完颜亮统大兵进犯淮西一带。淮西守臣王权畏敌弃地,宋廷罢其官,以李显忠代之。李显忠带军渡江,奋力杀敌,将淮西州郡全部收复。此次战役关系甚大,宋廷转危为安,李显忠也因此名声日盛。宋廷诏赐李显忠五子金带,授淮西制置使、宁国军节度使等职,武阶官擢升为最高级的太尉。
隆兴北伐
主词条:隆兴北伐
宋孝宗继位后积极准备北伐中原,起用老臣张浚都督江淮军马,主持都督府事宜。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派李显忠和邵宏渊出师北伐,李显忠进取灵壁县(今属安徽),邵宏渊进取虹县(今安徽泗县)。李显忠率宋军奋勇杀敌,大败灵壁金军。邵宏渊率军攻打虹县,却久围不下。李显忠派灵壁降者劝降虹县的金朝贵戚,虹县举城而降。但邵宏渊心胸狭窄,因虹县的收复非己之功,因此对李显忠心怀不满。
六月,李、邵二军会合,收复宿州(今安徽宿县),中原震动。孝宗闻讯大喜,亲书御诏嘉奖将士:“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授封李显忠开府仪同三司、殿前都指挥使职。攻克宿州后,邵宏渊打算开仓犒赏将士,李显忠不同意,只以现钞奖励士兵,并移军出城而屯。士卒颇为不满,李显忠与邵宏渊的矛盾也愈深。
后金帅纥石烈志宁率精兵反攻,李显忠率军与之激战,先打退金兵的第一次进攻。第二天,金人又增兵至宿州。李显忠让邵宏渊出兵两路夹击金军,但邵宏渊按兵不动。李显忠孤军奋战,终因敌强我弱而败退,但也击杀了金军河南副统孛术鲁定方 。此战宿州城收而复失,宋军损失惨重。至此,北伐宣告失败。
沉浮以终
李显忠撤退后,先见张浚,献印待罪。孝宗下诏,贬李显忠为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后朝廷知晓符离之战原委,改移他于抚州安置。
乾道元年(1165年),李显忠回到会稽,复官防御使,观察使、浙东副总管,获赐银三万两、绢三万匹、绵一万两。后改授提举台州崇道观。又被召入朝中,授为威武军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在临安府获赐宅第。孝宗见到李显忠时,惊奇于他高大雄健的样貌,特命在宫中阁下为其绘像。
此后,李显忠再复职太尉。他晚年多病 ,志在退闲,遂求任祠官,获授提举兴国宫,居住于绍兴府,每年获赐米二千石。
淳熙四年(1177年),李显忠又被召入临安,授提举万寿观、奉朝请。入宫觐见时,孝宗赏他真俸、内库金,又将乾道年间所赐的宅第修葺后再赐给李显忠。同年七月,李显忠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追赐谥号为“忠襄” 。
完颜宗弼:此人敢勇,宜且避之。 (《宋史》引)
章颖:家世诸李,父子一忠,缚撒里曷若鸡豚,视伪齐豫如犬彘。气吞逆虏,志在本朝。当其杖策之归,适近橐丐之际。 (《中兴四将传》)
陈亮:故相张魏公(张浚)薨已数年,老将在淮上唯李显忠,又多疾;在关西唯吴拱,又地远;自余文臣诸子等,是肉食可鄙之流;禁卫诸军等,是海鲜啖饱之辈。 (《元一统志》)
脱脱:李显忠生而神奇,立功异域,父子破家殉国,志复中原,中罹谗构,屡遭废黜,伤哉! (《宋史》)
杨育坤:在南宋早期的陕西籍名将中,李显忠是最年轻的一个。他一生始而身陷金营,继而密谋起义,失败奔夏,借兵复仇,又自夏投宋,立功疆场,终以抗金名将载入史册,其经历之惊险曲折,当时恐无人可比。可惜他未有诗名,否则他的经历之传奇色彩当决不在“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辛稼轩之下! (《陕西五千年》)
生而神奇
起初,李显忠出生时,几天没有生下来,有一个和尚路过李家门说:“所育乃奇男子,当以剑、矢置母旁,即生。”病急乱投医,家人照办,以宝剑、弓箭置于李母身旁,不久果然生下李显忠。刚生下来,显忠就能立在床蓐之上,众人见了都很惊奇,始信和尚所言不假。
机智破敌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十七岁的李显忠便参军,跟随父亲李永奇转战各地。有一次,李永奇想挑选两名机智勇敢的武士去侦察敌情。他先挑选了一名武士叫张琦。可是真正称得上是智勇双全的还差一个人,到底选谁好,李永奇一时拿不定主意了。这时,他的儿子李显忠走过来,要求父亲派他去当侦察员。李永奇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不仅要智勇双全,还要胆大心细才行,你年纪还小,又没有经验,去了反而妨碍张琦,还是算了吧。”李显忠自信地拍着胸膛说:“父亲,孩儿虽然年纪不大,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孩儿一定会出色完成任务的,你就让我去吧!”李永奇见儿子这样自信,便答应了。显忠果然和张琦紧密合作,出色地完成了几次重要的侦察任务。有—次,显忠和张琦发现有一小股敌人在边界深山的一个山洞里宿营,两个人决定前去偷袭。两人趁黑夜赶到山前,侦察好地形之后,就悄悄地接近山洞。张琦在外面留守接应,显忠就在腰上绑着绳索,从山洞顶上的通气孔滑进洞里。此时洞里的敌人睡得正香,等察觉到有人偷袭的时候,显忠已经挥舞着宝剑杀过来了,洞里十几个敌人来不及抵抗就被全部消灭。为了不让其他敌人发觉,显忠在敌人的马中留下两匹好的,其余砍掉马腿丢弃不要。然后两人骑上马奔回营地。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等两人回到大本营时,天还没有亮呢。这次夜袭成功的消息传到宋军元帅的耳朵里,元帅对此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破格提拔李显忠为承信郎,让他独立指挥一支部队。
死后显灵
明英宗北狩时,夜梦一金甲神护帏。英宗问之,回答说:“臣宋将李显忠也,现居保安。”于是英宗追封李显忠为顺惠王,命保安、安定、安塞每年进行供奉祭祀。
李显忠的父亲李永奇为两宋之际鄜延军的一名将领。
奉祀顺惠王李显忠的庙宇,陕西保安(今志丹)、安塞、安定(今子长)三县明清时志书上均有记载,后年久废圯。志丹县现已在马头山景区原址上对该庙进行了恢复重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