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全忠 编辑
1944年生于河南宝丰。“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获得者。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到香港、日本、新加坡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并举办个展。擅长写意人物画,风格泼辣豪放。
郭全忠
郭全忠多次参加大型美展并获奖,以及在国内外举办个人展览。曾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百杰”。2007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2000年被文化部、中国美协聘为 “百年中国画大展”艺委会委员。1985年访问香港;1987、2000两度出访日本;1992年出访新加坡;1994年出访美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等多个新闻媒体对郭全忠均有专题报道。
郭全忠绘画作品
郭全忠绘画作品
郭全忠获得这个大奖是当之无愧的。该奖颁奖辞这样说的:他立足于中国黄河流域乡村大地的真实生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这样认为:郭全忠在中国画领域得到这个奖项,我觉得是当之无愧的。因为郭全忠几十年来,他的最大的特点是,沉住气,扎下根,用非常朴素的情怀去关照普通的生活和普通的老百姓。其实,早在1979年,他的《万语千言》就获得了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该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9年,《选村官》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2004年,《自习》再次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郭全忠获得的奖项之高、之多在全国美术界都不多见。
郭全忠
郭全忠绘画作品
郭全忠的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种坚忍勇敢的气质,一种朴实无华的品格,一种乐观幽默的态度。读郭全忠的画要耐心品味.不要放过画面中的任何细节,不要先以为这些寻常场面太平凡,不要为一眼看上去的人物形象有些丑陋而反感,不要被纷乱如麻的线条扰乱了视线,不要因太多的大团墨块压抑了心情。总之,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显然,郭全忠的画不是那种平庸肤浅容易取悦于人的作品。
郭全忠绘画作品
郭全忠的创作,基本上是以陕西的农民为主题。我倒不认为郭全忠的画里充满着如有些评论讲的那种“苦涩”。相反,我却读出了一种真实感人的美。他笔下的那些农民,都非常自然,自在,自得,自信的。所谓的“苦涩”,大半是我们某些不懂得他们又自以为是的人强加于他们的。郭全忠画的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写意人物画。他的作品不但以意象为要义,描绘的过程更注重了“写”的意义。酣畅淋漓的写,与主题的阐释和对象的刻画,能如此协调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只有在这个境界中,艺术家的主题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所以郭全忠在刻画了真实的陕西农民的同时,也刻画了真实的自我。(张士增)
中国画用笔墨“言说”,笔墨体现着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的基本特色。人物画的特殊性在于,它要求较高程度的形似,而形似对笔墨的自由发挥有较大限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调写实性会约束笔墨,强调写意性要影响形象刻画。郭全忠试图突破这种“悖论”式矛盾,寻求形似真实与笔墨表现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他采取的办法有三:
郭全忠绘画作品
二是造型的简化、变化,给笔墨以较为自由的空间。这种简化的写实,包括简化某些细部刻画,减弱作品的叙述性,将面部的素描明暗转化为结构性的笔线等。不过,简化也要求把握分寸,过分简化容易损害形象的真实性,因此,如何在笔墨自由和形象刻画两个方面保持平衡,有很大的难度。郭全忠的多数作品把握得很好,但也有顾此失彼的时候。“变化”这里主要指变形。郭全忠的少数作品如《陕北婆姨》《自画像》中的人物形象,某些作品中呈倒“凹”字形的鼻子等,包含了明显的夸张变形。变形是许多现代人物画家所追求的,对郭全忠来说,变形形象有利于写意笔墨的自在表现,强化作品的现代感。在我看来,“简化”对他似乎更重要,“变形”是对主观性的夸张,与他的“写实性写意”体制有矛盾。
三是笔线与笔墨块面的充分发挥。前面说过,郭全忠人物画的笔墨主要表现在笔线与块面两方面。笔线是造型的主要因素,它们除了造型的功能,还可以表现丰富的质感、力感和意趣,有相当的独立性。郭全忠的笔线没固定程式,有重轻、粗细、干湿、浓淡、文野多种变化,它们都偏于涩、毛、拙和随意,而决不光、齐、巧和标准化。“块面”是由泼墨、积墨或皴染形成的笔墨团块,它们有时与结构有关,但更多的时候与质地、色调、光影有关,有时则纯粹出于形式的需要。这与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决非对山水画笔墨的简单套用。总之,郭全忠的笔线、块面与粗服乱头并且有些“土”的形象相一致,又能表现出一种自由的状态、乡野的气氛和丰富的笔墨意趣。这是他的最大成功之一。
郭全忠绘画作品
郭全忠的成功探索,是对西北题材人物画的突破,也是在形象与笔墨这个根本问题上对当代写意人物画的突破。但这探索没有结束,他还可以做得更好。譬如,对作品精神的思考与把握是否可以更具深度,更富现代意义?在保证深度人物刻画的同时是否也保证笔墨的充分表现?在笔墨表现获得新突破的同时是否也获得人物的深度刻画?如此等等。郭全忠正处在创造力的高峰期,我们有理由期待他更大的突破。(郎绍君)
展览
第六届全国美展(《自乐班》北京·1984年)
第七届全国美展(《房子半边盖》北京·1989年)
中国画研究院人物画邀请展(《咆哮黄河》北京·1991年)
郭全忠画展(新加坡·1993年)
郭全忠画展(美国纽约·1995年)
国际美术双年展(上海·l998年)
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深圳·1998、2000、2002、2004年)
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北京·1999年)
百年中国画大展(北京·2000年)
中国文化季·中国现代优秀水墨画及雕塑展(巴黎·2000年)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2001年)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2003年)
开放的时代美展(北京·2003年)
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2003年)
水墨之韵画展(北京·2003年)
当代国画优秀作品·陕西作品十人展(北京·2005年)
笔墨经验谈画展(北京·2006年)
经典水墨画展(南京·2006年)
农民·农民画展(北京·2006年)
获奖
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万语千言》1979年)
建军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大河故曲》1987年)
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佳作奖(《新嫁娘》1988年)
首届中国画展·佳作奖(《陇东麦客》l993年)
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新嫁娘》1994年)
九届全国美展·铜奖(《选村官》1999年)
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自习》2004年)
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造型艺术奖(2007年)
馆藏
中国美术馆
中国军事博物馆
上海美术馆
出版
《长安十家·郭全中》(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中国画名家精品选·郭全中作品》(陕西人美出版社1998年)
《郭全中作品集》(陕西人美出版社、台湾罗门艺术公司1992年)
《走进画家·郭全忠》(天津人美出版社2004年)
《当代名家图例经典·郭全忠写意人物》(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