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府 编辑

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保宁府保宁府

保宁府,位于今四川省东北部,元、明、清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中华民国时废。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保宁府

建制时间:1276年

建制沿革

编辑

元朝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下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七县,府治阆中。至元二十年(1283年),奉国并入苍溪,西水、新井、新政并入南部。

明朝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剑州划入保宁府,剑州下辖梓潼。洪武九年(1376年),剑州并入阆中,广元州、巴县、通江、梓潼划入保宁府,广元州下辖昭化。洪武十年(1377年),苍溪、南部并入阆中,昭化并入广元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苍溪、南部、剑州,梓潼再次划入剑州,广元州复置绵谷、昭化,昭化划入保宁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广元州降为县,绵谷并入广元。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巴县升格为州,通江再次划入巴州。正德十一年(1516年),从巴州分置南江,仍隶巴州。保宁府下辖阆中、南部、苍溪、广元、昭化、剑州、梓潼、巴州、通江、南江二州八县,其中剑州下辖梓潼,巴州下辖通江、南江。

清朝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划入绵州直隶州。保宁府下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剑州二州七县,州不再辖县。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行政官厅组织令》和《省官制》、《道官制》、《县官制》,将府、州、厅全部改县,保宁府被废。

行政区划

编辑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至至元二十年(1283年),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七县。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至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辖阆中、南部、苍溪三县。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至洪武九年(1376年),辖阆中、南部、苍溪、剑州、梓潼一州四县。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至洪武十年(1377年),辖阆中、南部、苍溪、梓潼、广元州、昭化、巴县、通江一州七县。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辖阆中、梓潼、广元州、巴县、通江一州四县。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辖阆中、南部、苍溪、剑州、梓潼、广元州、绵谷、昭化、巴县、通江二州八县。

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辖阆中、南部、苍溪、剑州、梓潼、广元、昭化、巴州、通江二州七县。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至正德十一年(1516年),辖阆中、南部、苍溪、剑州、梓潼、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二州八县。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至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辖阆中、南部、苍溪、剑州、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二州七县。

下一篇 衡州府

上一篇 孝惠邵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