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阳 编辑
丹阳是楚国立国后第一个国都。关于古丹阳的位置,一直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有说在今湖北秭归县,也有说在今湖北枝江市,还有说在今湖北南漳县一带。更多的专家学者则认为,古丹阳应该在丹水之阳,与淅水交汇处,也就是如今丹江口库区所在地 楚国为祝融之后、芈姓季连之苗裔鬻熊至周,事西伯昌(周文王),鬻熊以后的第三世熊绎受封于周成王,封丹阳,熊绎僻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以桃弧棘矢供奉周王。 周成王(据夏商周断代工程,为公元前1042-1021年在位)“举文、武勤劳之后嗣,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周昭王时,屡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下到周夷王以前数十年间,楚人终于在丹江下游的“丹、淅之会”,建立起首座都城丹阳。作为古代汉族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左传》忠实地记载了楚国早期艰苦奋斗的历史故事。 证实丹阳系丹江口库区所在地的证据还有很多。唐朝史学家司马贞所著的《史记·索隐》记载:“丹阳故址,在今均州。”
2003年,古文字学家、安徽大学何琳仪教授发表的《楚都丹阳地望新证》明确提出“丹阳楚都均州说”。 他根据新蔡葛店楚王墓出土的两枚楚简,楚简译文:过去,我的先辈出自均陵(均州),往居此沮漳流域,又选择迁居在郢。 他论证后的结论是:“楚国故都发祥地在西周时代的均陵,即唐朝的均州。”众所周知,均州,即今天的丹江口市。
中文名:丹阳
外文名:Danyang
别名:楚都
隶属国度:春秋战国时期楚国
历史地位:楚国首个都城
地理位置:汉江丹江口库区
古丹阳考古遗址
一座座贵族墓地的发掘,一件件惊世文物的出土,楚文化成为研究楚文化绕不开的话题。楚人从周王朝封的小国逐步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创造出浪漫瑰丽的楚文化,成为楚国早期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
丹阳——古均州
2003年,古文字学家、安徽大学何琳仪教授发表的《楚都丹阳地望新证》明确提出“丹阳楚都均州说”。他根据新蔡葛店楚王墓出土的两枚楚简,楚简译文:过去,我的先辈出自均陵(均州),往居此沮漳流域,又选择迁居在郢。他论证后的结论是:“楚国故都发祥地在战国时代的均陵,即唐朝的均州。”
众所周知,均州,即今天的丹江口市。所以,“筚路蓝缕”的故事应发生在十堰地区。
近期(2017年12月)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国家宝藏》第三期走进河南博物院更是将出土的云纹铜禁作为镇馆之宝呈献给观众。它是目前经科学发掘最早的禁酒器物,见证了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反映了古人治国理政的智慧;更是采用技艺精湛的失蜡法铸造,将中国的失蜡法铸造工艺历史提早至春秋时代。观众对于中国古人如此之高超的工匠技艺叹为观止,中国有制造器物领先世界的基因,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也对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楚城
丹阳楚庄王
楚天台
西峡一带有楚方城的遗迹。关于楚方城,《国语·齐语》说:“遂南征伐楚,济汝,逾方城,望汶山。”韦昭注:“方城,楚北之厄塞也。”现存楚长城东靠桐柏山,南临江汉平原,西依秦岭,北邻伏牛山脉,整体轮廓呈门字形。与此相关联,内乡、西峡一带还有长城河、长城驿、长城铺等地名。
楚人“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左传》载楚臣屈完语),从西峡一带发展到整个江汉平原,并逐步向东、向南扩张。在其鼎盛时期,楚人曾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到了战国时期,楚人与崛起于西方的秦人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了影响中国先秦史发展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楚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原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吸收、整合所扩展地区各部族的文化因子,从而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楚文化。楚辞及其代表人物屈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楚城
湖北丹江水库之下有一水下之城,当地人称之为龙城。龙城位于丹江水库淹没区中,在原来的李官桥盆地之中,丹(水)淅(水)汇流的丹水之阳,北有群山之险,南有丹水之利。龙城对面就是著名的下寺楚国古墓葬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丹江口水库之前,人们对这里的文化知之甚少。没想到水库蓄水后,随着库水的消落,许多古墓被冲刷出来。1978年,河南文物部门开始对下寺楚国贵族墓葬群进行发掘,出土了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玉饰、骨器、料器等器物8000余件,其中包括王子午鼎、云纹铜禁和王孙诰编钟等国之重器。下寺楚墓的发掘,是楚文化考古上的重大发现。
丹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