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 编辑

湖北省黄冈市代管县级市

麻城市麻城市

麻城市,湖北省辖县级市,由黄冈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北部,处于长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4°40′~115°28′,北纬30°52′~31°36′之间,总面积3747平方千米。 截至2023年6月,麻城市辖4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截至2023年,麻城市常住人口87.08万。 市人民政府驻龙池桥街道金桥大道特1号。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首设麻城县。 明,析置黄安县。1986年,麻城撤县设市。 麻城市是《孙子兵法》中柏举之战的古战场,“湖广填川”运动发地、“黄麻起义”策源地,在此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等3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被称为“全国将军第一乡”;也拥有杜鹃花、福白菊、玫瑰花、山茶花、杏花等“五朵金花”。其中,龟峰山有10万亩连片古杜鹃群落。 麻城市景点众多,如龟峰山、五脑山等。

麻城市地处大别山中段南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河流属长江流域,拥有1580多条大小河流; 麻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106国道、“四高(大广高速、沪蓉高速、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三铁(京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汉麻铁路)”在此联接,通达五湖连接八方。

2023年,麻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9.6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2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5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40.0:42.4调整为17.1:38.7:44.2。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麻城市

外文名:Macheng City

别名:杜鹃花城

行政区划代码:421181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湖北省黄冈市

地理位置: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

面积:3747 km²

下辖地区:3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龙池桥街道金桥大道特1号

电话区号:0713

邮政编码:4383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87.08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龟峰山、杏花村、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柏子塔

火车站:麻城站、麻城北站

车牌代码:鄂J

地区生产总值:465.19 亿元(2023年)

名称衍变

编辑

麻城一地,七千多年前即已开发,春秋为楚地,名柏举,因、楚在此大战(柏举之战)而名垂青史。秦属南郡,汉为西陵。后赵大将石勒部下麻秋在此筑城以守,始有麻城之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县并正式命名麻城。

历史沿革

编辑

先秦时期

麻城历史悠久,境内诸多出土文物证明,前6000年已有人群在举水流域生活。

夏商,境内属于商王朝控制的小方国“举国”,前11世纪以后,成为黄国的属地。

麻城成化八年后三乡区划图麻城成化八年后三乡区划图

春秋战国,隶属楚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灭六国,兴郡县,先属南郡,后隶衡山郡。

两汉,为“西陵辖地”,隶属江夏郡。

三国,先属魏弋阳郡,后属吴国蕲春郡。

晋,复归弋阳郡,划归西阳郡。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奉命在今阎河古城畈筑城以守,遂称该城为麻城。

南北朝,境内建置更迭频繁,有建宁左郡、长风、赤亭、阳城、彭城、齐安、信安、北西阳、歧亭、梁丰、衡州等名称。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设立“蔴城县”。

隋唐至宋元

隋初,罢诸郡为州,境内为信安县,属黄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信安县为麻城县,仍属黄州府。大业五年(609年),废州设郡,属永安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麻城置阳城县,同年在麻城置亭州辖麻城、阳城两县。武德八年(625年),撤亭州,并阳城,恢复麻城旧制,属黄州都督府。元和三年(808年),并入黄冈县,大中三年(849年),恢复。

五代袭唐旧置,先后属吴、南唐、后周辖县。

宋,属淮西路黄州。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麻城为南宋北部边界。

元朝统一,初属湖广行省黄州路,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随黄州路改属淮西道,次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

明清时期

明甲辰年(1364年),属湖广行省黄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还属湖广。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农民起义军攻占麻城,改县名为长顺州。7月,张部入蜀,县名复归。

清,袭明制,属湖北布政司黄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治,属武汉黄德道(后更名鄂东道、江汉道)。民国十九年(1930年),麻城县苏维埃政府在顺河成立,下辖乘马、顺河、黄土岗、福田河、三河、中宋边区、陶园等7个区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0月,麻城沦陷。国民党县政府迁往龟头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伪在宋埠建县署。抗日战争时期,鄂豫边区共产党组织在境内南部、西部、东部、北部开展活动,建立安南边抗日民主政府(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和短期的安麻南行政委员会(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2月),隶属鄂豫边区鄂东行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秋,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10月,在木子店台子湾成立麻东县爱国政府,下辖9个区。同时,在福田河成立麻城(后称麻西)县爱国民主政府,下辖5个区。两县同时隶属鄂豫第四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11日,新组建的鄂豫军区独立师攻克麻城,麻城解放。麻东县、麻西县合并,成立麻城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麻城县隶属湖北省黄冈专区。

1970年,黄冈专区改为黄冈地区,麻城属之。

1986年5月,撤销麻城县建制,设立麻城市(县级市),仍属湖北省黄冈地区管辖。

1995年12月,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地级市),麻城市属黄冈市代管。

1998年9月,麻城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由旧城区搬迁至新城区金桥大道特1号办公。

自然地理

编辑

位置境域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北部,长江中游北岸的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4°40′~115°28′,北纬30°52′~31°36′之间,东邻罗田县,南接团风县、武汉市新洲区,西与红安县毗邻,北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依山脊分野,东北同安徽省金寨县以界岭分水为界,东西最大距离7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2千米,总面积3747平方千米。

麻城市地图麻城市地图

气候

综述

麻城市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温暖多阴雨,偶有倒春寒,入夏梅雨季明显,雨热同期,秋季干旱少雨,冬季干冷。

气温

麻城市多年平均气温16.8℃,1月平均气温2.9℃,极端最低气温~15.3℃(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0.2℃(2003年)。最低月平均气温~2.3℃(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6.1℃(200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5.2℃,最大日较差20℃(1998年3月)。

无霜期

麻城市生长期年平均360天,无霜期年平均246.1天,最长达278天,最短为209天。

日照

麻城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048.9小时,年总辐射113.3千卡每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4天。

降水量

麻城市年平均降水量1291.5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13天,最多达134天(2002年),最少为93天(2004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009.3毫米(1954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83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8月,7月最多。麻城市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4~9月,多集中在5~8月。2021年暴雨日达到3天,日最大降水量为87.0毫米,出现在5月15日。本年度梅雨期24天,累计降水量133.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50.5%,对人民生活生产有一定影响。

地质

麻城市全境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东北缘,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内侧与脊柱之间,属于“山”字型构造地质的一部分。

地层

1.第四系

主要由沙、沙砾石、亚粘土夹杂岩块组成,分布于山前平原。山间盆地和大河两岸,分布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厚约20米。

全新统:分布于举水两岸,多组成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厚度小于10米,主要由砂、砾石组成。

中上更新统:分布于城区附近和夫子河附近盖于白垩系地层之上,为残坡积和冲积两种成因类型。厚度0~10米。其岩性上部为黄褐色亚粘土夹杂岩块,中部为黑灰色粘土夹铁锰质结核粘土,下部为褐黄色含砾亚粘或含岩屑亚粘土。

2.白垩系

岩性主要由紫红色砾沙岩夹薄层粉、细沙岩组成,紫红色沙砾层中夹两层玄武岩,零星分布于麻城至白果一带,地表出露面积约80平方千米,总厚度大于500米。

3.元古界

此套地层分布于麻城西北部,与东部太古界地层呈断层接触,分布面积大于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出露地层不完全,迄今所见仅为红安群的七角山组和天台山组的部分岩性段。主要岩性组合为白云钠长片麻岩、浅粒岩、白云石英片岩及小透镜状大理岩,厚度大于数千米。

4.太古界

此套地层分布于麻城东部·出露面积占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岩石因受中、深度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影响,原生构造多被破坏,显示出清晰的片麻理构造。其片麻理产状与原生层理构造基本保持一致。整套地层在本区出露不全,主要分布有大别群的铁冶组、包头河组、河铺组。岩性组合以片麻岩为主,总厚度达万余米。

构造

麻城为地质构造形变相对微弱的较稳定地区,主要构造形迹特征是以团风~麻城断裂为界,分为两个构造系列:

(1)龟峰山倒向斜构成东部的主体初皱构造。其整体走向为NE30,倾向SE120,并伴随一系列NNE向和近SE向的压扭性断层,断裂最大长度在县境内延伸约36千米,一般延伸约4-10千米。受其构造影响·混合岩化作用以及岩浆活动也较强烈,构成东部主体构造的岩性全部为太古界地层。

(2)西部以林店茶场至五脑山林场为核心的倒转背斜构成其主体初皱构造。其走向为NW300倾向为SW210.伴随主体构造的断裂有NE向的横向断裂及SN向的扭性断裂,最大横向断裂在境内延伸约43千米,一般断裂10千米左右。其岩性组合全为元古界地层,混合岩化作用及岩浆活动较之东部微弱。

分裂东西部地质特征的团风~麻城断裂是整个鄂东北地区的一条重要断裂构造,在县境内延长约50多千米,最大破碎宽度约50米。

岩浆

麻城地区的岩浆活动主要为大别~吕梁期的岩浆活动,岩性组合主要为片麻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多形成于太古末元古初期,距今约17亿年左右;其次有燕山晚期的斑状花岗岩,以白鸭山花岗岩体为主要代表;以及上述两期次产出的小型脉岩。岩浆岩的分布几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太古界地层中。

地形地貌

麻城市境内地貌如马蹄。东部和东北部为高山,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中南部为平原,且与长江中游平原相衔接。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敞开。呈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平原逐级下降的阶梯式地形,东北部的康王寨海拔1337.1米,中南边缘的陶家寨仅25米,海拔相对高差1312.1米。其基本地形概念是:“七山一水二分田”。按地貌形态划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麻城地形地貌图麻城地形地貌图

山地

大别山及其余脉龟山山系横亘于东部和东北部,构成海拔500乃至1000米以上的山区,面积为605.4平方千米。包括三河口、木子店、张家畈、龟山、盐田河、熊家铺等区的全部或大部,占全县总面积的16.8%,习惯上称“东山”。海拔在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9座。地表多为极易风化的片麻岩和花岗岩,以花岗岩为主。长期剥蚀分割,地面破碎,夏季频繁的暴雨常引起强度冲刷。

山地地形配置交相错落:山地之中有丘陵,山丘之间有盆地。耕地只占7%,多分布于山间谷地。

丘陵

麻城市丘陵为典型的大别山山前高丘,为平原到山地的过渡地带,主要分布在乘马岗、顺河集、福田河、黄土岗等地。海拔200~500米的丘陵面积1718.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7.6%。丘陵地表广泛分布着极易风化的白云石英片麻岩和花岗岩,水土流失比较普遍。土壤质地偏少,土层浅薄,土壤肥力偏低,有冷浸田和次生潜育化现象。

丘陵地势较为平缓,谷宽丘广,地域广阔,冲、垄、畈犬牙交错。

平原

麻城市境内由举水冲积平原和中南部波状平原组成1283平方千米的平原,主要分布于关厢、中馆驿、浮桥河、宋埠、铁门、白果和阎家河等地。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中间及其边缘地带夹杂着少数丘陵和山地。平原地势低平坦荡。成土母质以第三纪砂岩和第四纪粘土为主,土壤深厚肥沃,土层厚度在60厘米以上,全市近60%以上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此。

山脉

大别山脉环绕于麻城市东及北部边缘地带,境内主峰康王寨雄琚鄂、皖边界。由此沿县境东北边缘及境内向西南纵深及西部边缘延伸出7条山脉,形成全境东、北、西3面山脉相连,群峰逶迤的地貌特征。

鄂东龟峰山鄂东龟峰山

水文

麻城市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1580多条大小河流,汇成纵贯南北的举水、巴水两大水系,其中举水水系面积3137.3平方千米,占85.0%;巴水水系面积506.3平方千米,占14.0%;主要河道有一级河九里冲河、双庙关河等256条,总长426.9千米;二级河跳石河、白果河等11条,总长222.5千米;三级河举水、巴水2条,总长179.1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举水河,干流从北至南长116.9千米,流域面积313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3.2立方米每秒,主要支流有许家河、阎家河、白果河、浮桥河、鄢家河等。

土壤

综述

麻城市境内土壤具有典型的南北过度的黄棕壤特征,土种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4个土类,含10个亚类,35个土属,148个土种。

黄棕壤

黄棕壤为境内主要地带性土壤,有面积308.76万亩。其中:耕地黄棕壤约20.3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23.7%;林荒地黄棕壤约288.4万亩,占林荒地总面积的99.7%。下分黄棕壤亚类,山地黄棕壤亚类,黄棕壤性土亚类,8个土属,79个土种。

沙泥土土属,在黄棕壤中较具代表性,共有面积152.7万亩,占该土类的49.3%。主要分布在麻东、麻北低山丘陵区。

黄土土属:主要分布铁门、白果、关厢、中驿、宋埠、阎河等地区,海拔50~100米的波状"平原,约有面积3.6万亩,占该土类的1.17%。

赤沙泥土土属:主要分布在铁门、白果、关厢、中驿、阎家河等地低丘、垄岗和波状平原地,区,约有1.1万亩,占黄棕壤土类的3.67%。

硅砂泥土土属:主要分布在麻西、麻西北的平缓丘陵地区,乘马,顺河两区分布最广,次为宋埠区南及黄土岗、福田河等部分地区,是境内花生的集中产地,约有51.1万亩,占黄棕壤土类的16.5%。

泡黄土土属:面积约1.5万亩,占该土类的0.47%。零星分布于木子店、张家畈、龟山茶场和白果芦家河等地。

乌沙泥土土属:面积约0.3万亩,占黄棕壤土类的0.098%,呈点片状,零星分布于木子店、白果芦家河、阁家河蔡家塆一带。

山地沙泥土土属:为境内唯一的山地黄棕壤仅有的一个土属,面积约7.4万亩,主要分布于麻北、麻东北福田河纯阳山、龟峰山、林峰以及张广河等地海拔800米以上山区。

黄棕壤性土土属:面积约80.2万亩,占黄,棕壤土类的26.2%。广泛分布于境内低山丘陵的各类成土母岩之上.多为残积风化物发育而成。

紫色土

紫色土面积仅342亩,均为耕地。有灰紫色土1个亚类,1个土属,5个土种。灰紫沙泥土土属:集中在中馆驿、铁门、白果等地,为境内土壤中唯一独特的土壤类型。

潮土

该土类主要分布于举水、巴水及其支流的两岸.面积约10万亩,占全城土壤总面积的2.7%。根据石灰性反映有无,来划分亚类,有3个土属,30个土种。

潮沙土土属:为境内平原地区主要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举水平原离河床较近的地区,以及洪水决堤主流所经之处,举水支流平原及巴水谷地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面积约4.4万亩。主要是耕地。

潮沙泥土土属:系麻中南棉产区当家土壤,面积5.5万亩。

潮泥土土属:为境内平原棉区早地土壤之一,面积约0.13万亩,主要分布在举水冲积平原与河谷阶地的交接地带。

水稻土

水稻土为境内耕地的主要土壤类型,面积约65.4万亩。无论山区、丘陵或平原均有广泛分布。按水型划分为淹育型、潴育型、侧渗型、潜育型、沼泽型等5个亚类,23个土属,137个土种。

淹育型水稻土亚类:零星分布于境内丘陵,低山区岗顶或熟化程度差的上塝田,以及缺乏灌溉条件的冲、垄上端。在平缓低丘或波状平原,则多为旱地新改的水田,面积约4.7万亩,根据成土母质不同下分9个土属,18个土种。其中主要土属有沙泥田约2.6万亩,浅硅沙泥田约0.17万亩.浅赤沙泥田0.17万亩。

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为境内当家的水田土壤,面积约5.6万亩,广泛分布于境内冲、垄、塝、畈、等地形部位。根据成土母质可划分为8个土属,110个土种。其中发育于花岗片麻岩的沙泥田土属面积最大,约17万亩,占水田的30.1%;其次为黄泥田土属、潮土田土属,分别占水田的17.3%和15.2%;再次为发育于石英片岩的硅沙泥田土属和赤沙泥田土属,分别占水田的11.4%和10.8%。

侧渗型水稻土亚类:境内约有面积0.08万亩,零星分布于中馆驿、铁门、乘马、顺河等四区。下分白隔黄泥田和白隔沙泥田两个土属,两个土种。

潜育型水稻土亚类:境内各地均有分布,所处地型部位地势低洼,一般在冲、垄、畈或落河田,面积约2.17万亩。下分青泥田1个土属,4个土种。

沼泽型水稻土亚类:多分布在冲垄下部或围畈的低洼处,面积约1.99万亩,下分烂泥田、冷浸田两个土属,4个土种。

自然灾害

编辑

麻城市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高温、干旱等。洪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主要发生在5~8月,近期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1年7月1~10日,全境发生。这次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7.8万亩,成灾面积48.6万亩,无收面积17.8万亩。基础设施损失严重,房屋进水15.5万间,倒塌3.5万间,全部倒光3900户,全境各行业受灾,直接损失3.5亿元。干旱频繁,春旱五年一遇,重伏旱五年一遇,秋旱两年一遇,伏秋连旱十年八遇。以伏秋连旱为最重,又以西北丘陵为最。2000年发生春、夏、秋连旱,自2月下旬至5月中旬降雨量仅为57.2毫米,为历年同期的16%;汛期“空梅”无雨,6~9月总雨量299.4毫米,只有历年同期的一半,为麻城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百日大旱”。全市受灾人口98.80万人,成灾人口79.6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万亩,绝收面积37.1万亩,因旱造成损失超过4.5亿元。2016年因暴雨造成局部洪涝频发。2021年暴雨日3天,日最大降水量87.0毫米,出现在5月15日。本年度梅雨期24天,累计降水量133.6毫米,较历史同期偏少50.5%,对人民生活生产有一定影响。

自然资源

编辑

水资源

综述

麻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总储量约为22.4亿立方米。占全省总储量的2.37%。河流坡降大、水头高、水力资源占有优势。其理论储量约为8.842万千瓦,单位面积产水模数为49.09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略低于全省平均数。地表水人均水量1754立方米,亩均水量2078立方米,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地表水

麻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全省平均值的1.05倍,水资源天然补给充足,平水年降雨量有34.37%产生河川径流,偏枯年有31.16%产生河川径流,特枯年仅为17.4%。境内径流深的地域分布不均,山区较大,丘陵次之,平原较少。依据山区,丘陵,平原相应的径流深值和承雨面积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7.7亿立方米,其中主水16.90亿立方米,客水0.81亿立方米。偏枯水年11.65亿立方米,其中主水11.116亿立方米,客水0.5334亿立方米。特枯年的径流量仅为6.4011亿立方米,其中主水6.1163亿立方米,客水0.2848亿方米方。

麻城市地表水年内分配不均。麻城水文站1982年观测全年的径流深值为460.21毫米,接近多年平均值,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深的85.71%,其中7~9月占74.32%,枯水期(头年10~次年4月)占全年径流深的14.29%。同时径流年际变化大,1969年,举水中游径流深达1021.6毫米,而1978年只120.5毫米,仅为1969年的11.8%。巴水石磴坳水文站观测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39.54毫米,1978年的径流深是152.68毫米,1977年则为919.91毫米,是1978年的5倍。

地下水

麻城市境内地下水分3大类:(1)变质岩裂隙含水岩类,主要分布于麻北和麻东的大部分地区;(2)第四纪松散岩孔隙含水岩类,主要分布于举水中游两岸河谷;(3)岩浆裂隙含水岩类,主要分布于三河、两路口及巴水上游。

麻城市地下水藏量地域分布不均,山区、丘陵较少,平原亦不丰富。举水上游河谷30平方千米,单井涌量为560吨/日,举水中游支流河谷342平方千米,单井涌量为502.21吨/日,举水下游平原14平方千米,单井涌量为1450吨/日。

麻城市地下水水量主要由地表水入渗和侧间补给,涝枯季节的变化决定着地下水位的升降,砾石裂隙水每年进出约4.7亿立方米,开采储量约为1.6亿吨。

水质

据麻城市7个大、中、小型水库调查,每升水溶氧量为4.75~6.34毫克,二氧化硅含量在18毫克左右,透明质在150~200厘米之间。有机耗氧量在300毫克以上。一般池塘酸、碱度在6.8~8.2之间,透明度在30毫米左右。境内天然水质较好,但部分地区工业废水排入河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水质污染。近年,据县城12个用水单位抽查化验。用水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项含量超过国际标准3~50倍。

生物资源

综述

麻城市境内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一、二级动物有鸳鸯、白冠长尾雉等14种。全市查明树种61科,299种,其中乔木树种186种,灌木树种93种,木质藤有20种。有古树名木4406株。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61株,树龄300~499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古树320株,树龄在100~299年的国家三级古树4025株。珍稀树种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银杏、榉树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青檀、黄檀、糙叶树等。100株以上连片的古树群有三河口镇隘门关村和夫子河镇纸棚河村2处。花卉和中药材品种繁多。境内共有100万亩杜鹃林。

植物资源

灌木:全境有乔灌木树种61科299种,详见《林业志》

藤本:海拔800米以上山区主要有猕猴桃、毛葡萄、葛藤、爬墙虎等。海拔500米以上地区主要有梅花藤、燕棚藤、娇藤、红藤、野山芍等。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主要有石扒藤、斛荔、天冬、络石、青藤、三叶木通、野葡萄等。

竹类:有刚竹、苦竹、紫竹、毛竹、丛竹、贵竹、楠竹、水竹、鱼甲竹、箭竹、慈竹等。

草类:全境各类野草共分65科230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8科73种,单子叶植物47科15科157种。此外,还有许多尚待鉴定的野草。230种野草中,可供放牧的草场有19个。主要草种有白茅、假俭草、鸡眼草、荩草、黄背草、野荆芥、青香茅、葛类、观音草、马济、乡棍棒、野猪麻、苎麻、节蓼、五草芸、野股草、羊胡子草、五节芒、马唐、山豆根、鹅冠草、夏枯草、狗芽枝、狗尾草。

花卉:主要有牡丹、梅花、月季、山茶、杜鹃、腊梅、菊花、兰花、水仙、荷花、含羞草、紫罗兰、牵牛花、香雪球、喇叭花、向日葵、睡莲、芍药、打破碗花花(打破碗)百合花、萱草、麦冬、万年青、大花美人蕉、天竺葵、吊兰、海棠花、桂花、栀子花、仙人掌、茉莉花、佛手、枸杞等。

麻城龟峰山景区–杜鹃花麻城龟峰山景区–杜鹃花

中药材:境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年产万斤以上的大宗药材有140种之多。其中年蕴藏量在百万斤以上的有细梗胡枝子、香附子、络石藤、石韦、艾叶、山豆根、苦参、白茅根等9种;50万斤以上的有夏枯球、贯众、野菊花、垂草等6种;20万斤以上的有白头翁、寻骨风、茵陈、忍冬藤、兰香草、冬桑叶等14种;10万斤以上的有生地、茯苓、菊花、丹参、瞿表、前胡、苍术、苏子、桔梗、地芋、仙鹤草、阴行草、青蒿、骨碎朴、香菇草、白果等25种;万斤以上的有薏米、蔓荆子、荆芥、射干、天冬、百合、山楂、沙参、黄精、白前草、卷柏、扁蓄、草乌、百部、成灵仙、青木香、车前草、海金沙、薄荷、红枣休等86种。

珍贵稀有药料有杜仲和天麻,主要分布在乘马、三河、盐田河、黄土岗、福田河、木子店等地。

水生植物:主要有藕菱、水浮莲、荸荠、浮萍、破铜钱、茨实、鱼腥草、水藻、鱼类饵料等。

食用菌:主要有平菇、风尾菇、香菇、白木耳、黑木耳等。

动物资源

兽类主要有:獾(猪獾、狗獾)、媚(山灌)、狸(果子狸)、狼、豺、狐、豹猫、黄麂、青羊、野猪、江西草兔、黄鼬、岩松鼠、麝鼹、水獭、貉、穿山甲、金钱豹、刺猬等。

鸟类主要有:山鹰、猫头鹰、鹞鹰、斑鸠、(长尾斑、梅花斑)、大碓、灰鹤、丹顶鹤、野鸡、环颈雉、锦雉、白冠长尾雉、地鸡、鹌鹑、秧鸡、八哥、乌鸦、画眉、黄鹂、麻雀、麻鹧、啄木鸟、燕喜鹄、杜鹃、翡翠、鸳鸯、白劳、百舌、鹧鸪、鸽、鹭丝等。

爬行类主要有:菜花蛇、乌骨蛇、百节蛇、两头蛇、蝮蛇、水蛇、土地蛇、猎婆蛇、银环蛇(寸白蛇)、秤杆蛇、乌捎蛇、青竹镖、眼镜蛇(膨颈蛇、鸡公蛇)、青蛙、黑斑蛙、泽蛙(土蛤蟆)、雨蟆(绿蛤蟆)、鳖、乌龟、蜥蜴、壁虎、蝙蝠、蝎、蜈蚣、(涎虫)、蜗牛、蛭、蚯蚓、蟾蜍(癞蛤蟆)等。

水生类主要有:鲭鱼、草鱼、白莲、花连、鲤鱼、棕鱼、鳙鱼、南方马口、管鱼、餐条、油交条、银飘鱼、长春鳊、红鳍白、三角鲂、团头鲂、蒙尤红白、翘咀红白、青稍红白、红磷斜领固、黄尾、中华鰟皱、高体鰟皱、花骨、麦穗鱼、华鳏、赤眼鳟、泥鳅、花斑沙鳅、鲇鱼、黄桑鱼、刺鳅、黄鳝、乌鱼、鳜、鲭将、鳗鲡、黄幼鱼、蚌、鲩、虾、蟹、壳虫、枝虫、轮虫、水蚤、红线虫、水丝蚓、舌蛭、摇蚊幼虫、蜻蜓幼虫等。

昆虫类主要有:九香虫、土鳖虫、白蜡虫、蝉、五倍子蚜、蜘蛛类、红娘子、蟋蟀、天牛、金龟甲、蝇蛆、蜚蠊、螳螂、蜂螂(中蜂、意蜂、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螫蜂、茧蜂、金蜂、土蜂)蚕、蝴蝶、草蛉(大草蛉、中华草蛉)、蝇、蚊、跳蚤、瓢虫(色蚊、七星、导色、淡洲、大红)等,此外还有粮食害虫79种,棉花害虫26种,油料害虫19种,蔬菜害虫18种,果木害虫24种,仓库害虫27种,其他农作物害虫20种。

矿产资源

金属矿

铁矿:木子店区的李峰山、邱家垱、付家塆、十四坳、博土坳、肖家塆、下黑氽、丁家屋。刘家咀、毕家塆、彭家垄,三河口区的黄柏山、李家塆、夏家塆、亭石山、饶家塆、玉峰山、周家咀、洪家山、香炉石、段家山、喻家塆、平斗山、蒋家塆、柳林大岗,中馆驿区的叶家河、鹅笼司,宋埠区的歧亭,龟山区的高家岩,福田河区的陈家塆、夏家塆,黄土岗区的新屋河,阎家河区的阳春寺,乘马岗区的刘家冲,以及顺河集区的塆店、张家咀等地均有零星分布。

钛铁矿:白果区的夏家山、水竹林,乘马岗区的李伏山、三河口区的尤家洼,宋埠区的龙井。张家畈区的蔡店河,以及顺河集的料棚等地均有零星分布。

铬铁矿:木子店区的水口、杉林河,白果区的夏家山、汪家沟,以及宋埠区的周桂、周德等地均有零星分布。

铜矿:乘马岗区的大河铺、得胜寨、李家塆、田家套、侯家氽、杨泗寨,黄土岗区的新屋河、白马寨、张家塆、栗子岗,三河口区的童家冲,柳林村林场,盐田河区的柴家塆、林家山,白果区的卢家河。邓家山、两河口、赵家岩,木子店区的细石岭、祠堂铺、夏斗寅屋后,以及五脑山林场东脚等地均有零星分布。

铅锌矿:三河口区的金盘地、赵家脑、银孔山,以及张家畈区的大蚂蚁坳等地均有零星分布。

黄铁矿:黄土岗区的田坪岩、洞岗,福田河区的仙羊岩,木子店区的东义洲,龟山区的牛占鼻、院家沟,顺河集区的南岸,以及林店茶麻场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银矿:分布于乘马岗区的田家套和张广河区的童家冲,储量不明,含银品位约为180克/吨和80克/吨。

铬矿:分布于张广河、木子店、夫子河、宋埠等区与邻县交界的边缘地带。

非金属矿

大理石:集中分布于夫子河镇~上白米山一带.仅树塆一处矿石储量约122万立方米,由此推算上白米山一带的矿石储量在200万立方米以上。该矿呈层状产出,单层厚度一般大于1米,矿层地表出露宽度为数10米到100米,延伸数千米;矿层产状SW255°<50°~70°;矿体产出相对标高80米左右;裸露较好;矿石成分主要由白云石组成(约占91~100%)。其次为方解石、石英等。其有害杂质较少,物理性能均优于建材工业要求。此外,龟山区的大岗、三星,盐田河区的郭家山,白果区的夏家山、李家塆,以及张家畈区的梅花园等地亦有白云岩和大理石。

花岗石:主要分布于县东部山区,其单矿体估算储量一般在数千乃至数亿立方米之间。矿石特征多为麻灰色,浅肉灰色,中粒斑状,似斑状结构,块状、片麻状构造,暗色矿物颗粒较粗而含量较高,一般为15%左右。矿物主要成份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

硅石:境内硅石工业类型主要为脉石英型,分散分布于20多个矿点,总储量约大于40万吨。其中单矿体储量最多的是金牛潭矿体,约20万吨。

玄武岩:集中分布于白果望花山~铁门一带,其化学成份自底部到顶部较稳定,且接近生产铸石和岩棉的化学成份要求。省非金属地质公司踏勘估算,仅望花山一处的储量就大于150万吨,向西还有很大的远景。该矿呈层状赋存于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中,层厚约50米,地表出露宽度约200米。

水晶石:分布于木子店区的祠堂铺,三河口区的东岳水库,黄土岗区的新屋河,盐田河区的东界岭、熊家山,以及张家畈区的梅花园、五峰山、付石山等地。

萤石:分布于张家畈区的蔡店河,乘马岗区的董家畈、沙子岗,以及三河口区的马王河、大松树等地。

蛭石:分布于福田河的父子岭、凤凰寨、石香炉、院子,黄土岗,盐田河区的东界蛉,以及白果区的洗马冲等地。

石棉:分布于白果区的夏家山、李家塆、夫子河、邓家冲,以及三河口的石门畈等地。

滑石:分布于阎家河区的太子店。

云母:分布于黄土岗的小漆园、陈家山,福田河的仙羊岩、凤凰寨,乘马岗的王福店、得胜寨、白果树,以及三河口的石门畈、段家冲、后山等地。

高岭土:分布于黄土岗区的伍家河、祖父山,以及白果区的麻溪河等地。

石英石:分布于白果区的明山.宋埠区的周桂·乘马岗区的肖家河,中馆驿区的铁丁山·顺河集区的塆店、桂树咀,黄土岗区的新屋河、杨柳河,以及福田河区的金牛潭等地。

磷矿:分布于福田河以北。

自然保护地

麻城市自然保护地简明情况表

序号

自然保护地名称

类型

级别

面积

(公顷)

备注

1

湖北狮子峰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省级

10401.06

原湖北狮子峰省级自然保护小区撤销后,整体并入。

2

湖北麻城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自然公园

国家级

3925.40

3

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自然公园

国家级

1932.86

原湖北五脑山自然保护小区撤销后,整体并入。

4

麻城明山省级湿地公园

湿地自然公园

省级

2475.02

5

麻城市三河口省级湿地公园

湿地自然公园

省级

1954.46

6

湖北黄冈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自然公园

国家级

13047.7

原湖北龟峰山省级森林公园被撤销后,整体并入。

以上参考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麻城市辖4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另辖1个种场、2个、1个茶场、2个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2个风景区:共有452个村(社区),其中行政村429个,社区23个,市人民政府驻龙池桥街道金桥大道特1号。

麻城市行政区划

街道

龙池桥街道、鼓楼街道、南湖街道、黄金桥街道

中馆驿镇、宋埠镇、歧亭镇、白果镇、夫子河镇、阎家河镇、盐田河镇、张家畈镇、木子店镇、三河口镇、黄土岗镇、福田河镇、乘马岗镇、顺河镇、龟山镇

铁门岗乡

政治

编辑
麻城市主要领导

机构

职位

姓名

中国共产党麻城市委员会

书记

汪国兵

副书记

裴永波、冯向

麻城市人民政府

市长

裴永波

副市长

叶旭、程伟、张星、丰洪波、洪为民、吴静、王开伟

麻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段虎

副主任

吴怀高、訚中乐、肖裕明、陈林、黄国元、伍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麻城市委员会

政协主席

徐平权

政协副主席

丁谷良、项双能、肖昶、葛娅

截至2024年7月,参考资料:

人口

编辑

人口数量

第七次人口普查

根据黄冈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麻城市常住人口893654人。

2023年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麻城市户籍总人口112.73万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60.02万人,女性人口52.71万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87.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5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2.5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11%,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192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23(以女性为100)。

2019~2023年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2019~2023年常住人口及城镇化率

民族构成

麻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境内有土家族、壮族、苗族、回族等34个少数民族。

语言

麻城市地处湖北省东北角,根据全国方言区的划分,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片。因为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麻城话和普通话相差不是很大,说麻城话的人和说普通话的人交流不是很困难。但麻城话又有其独特之处,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都与普通话有不同之处。

宗教信仰

麻城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南麓,宗教历史悠久,截至2021年,麻城市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三大宗教,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42处,其中,佛教22处,道教17处,基督教堂点3处,先后成立了“麻城市佛教协会”、“麻城市道教协会”和“麻城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宗教活动场所中道教场所帝主庙、佛教场所法华寺均为省级开放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

编辑

综述

发展定位

麻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定位的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湖北省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百强储备”县市。2013年以来,麻城县域经济连续9年位居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县市前列。

生产总值

2023年,麻城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5.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9.62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2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205.55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40.0:42.4调整为17.1:38.7:44.2。

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2019-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居民消费

2023年,麻城市市场主体存量达到111736户,其中企业15383户、个体工商户94023户。全年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5992件,其中省著名商标14件。

2023年,麻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4%,居住类价格下降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6%,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6%;衣着类价格上涨2%,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1.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9%。

人民生活

2023年,麻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87元,同比增长6.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27元,同比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26583元,同比增长5.8%;经营净收入5095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21元,同比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8629元,同比增长6.1%;经营净收入7356元,同比增长10.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7,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2023年,麻城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11元,同比增长8.6%,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9965元,同比增长6.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14元,同比增长12.0%,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5845元,同比增长7.8%。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麻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下降4.7%。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4.2%,第二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2.5%,第三产业投资额同比下降19.3%。从领域看,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5%,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8%。

2023年,麻城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31.14亿元,同比下降15.5%。在库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8%。

财政收入

2023年,麻城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35.57亿元,同比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7亿元,同比增长10.3%;地方税收收入17.86亿元,同比增长12.3%。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8.1%,较上年同期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21亿元,同比增长15.2%,其中教育支出15.5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5.30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60亿元。

第一产业

农业发展

麻城市特色农业形成福白菊、油茶、板栗、蔬菜、畜牧、花茶药等“三乡三业”。

麻城市菊花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干花2万吨,系列产值突破50亿元,均位居全国三大菊花基地之首。 建成全国菊花“一中心五基地”,即菊花大健康产业中心、种子种苗基地、精深加工基地、交易流通基地、文旅康养基地、科创研发基地。形成“中国菊谷”。

麻城市成立大别山油茶产业研究院,探索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相结合。全市油茶种植面积达42.1万亩,油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之首,2022年,全市油茶干籽产量2万吨,综合产值8亿元。 成功创建“湖北现代林业麻城木本粮油科技产业园”。

麻城市板栗种植面积达到80万亩,产量3万吨,系列产值达1.5亿元。

年度数据

2023年,麻城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3.3%、12.1%、4.6%和3.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3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4%。

2023年,麻城市粮食播种面积75.29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增长0.71%。其中谷物播种面积69.33万亩,比上年增加0.53万亩,增长0.77%。全年粮食总产量36.52万吨,比上年增加0.39万吨,增长1.07%,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7亿斤以上。其中谷物产量35.35万吨,比上年增加0.35万吨,增长1.01%。

2019~2023年粮食总产量2019~2023年粮食总产量

2023年,麻城市生猪出栏73.43万头,同比增长5.7%;牛出栏4.86万头,同比增长4.8%;羊出栏11.97万只,同比下降0.7%;家禽出栏631.01万只,同比增长1.0%。猪肉产量5.75万吨,同比增长8.3%;禽蛋产量4.14万吨,同比增长1.3%。

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行业构成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行业构成

第二产业

工业

麻城市形成了16个系列、300种类型、3099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其中部优产品21个,省优产品31个。 拥有汽配冶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五大集群”。汽配冶金成为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2024年,麻城市将围绕以石材、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全域大文旅等四大产业为发展目标。 麻城市是全国有影响力的花岗岩石材主产区,年生产销售各类板材1.5亿平方米,并出口到欧美等36个国家和地区。 麻城市汽配产业连续14年跻身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产品覆盖7大类别、400多个品种,已创建9个知名品牌。

2023年,麻城市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53.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3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455.48亿元,同比下降8.5%。其中:新型建材产业产值同比下降15.2%;汽配冶金机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0.2%;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6%;电力能源产业产值同比下降1.7%。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产业构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产业构成

建筑业

2023年,麻城市全口径建筑业增加值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8.33亿元,同比增长5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比下降20.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0.8%。

第三产业

产业发展

麻城市为“中国特色产业互联网品牌示范市”。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11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4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13亿元。

服务业

2023年,麻城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88亿元,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49亿元,增长19.0%;金融业增加值16.14亿元,增长11.1%;房地产业增加值29.27亿元,下降0.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03.34亿元,增长5.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6.5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

国内贸易

2023年,麻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76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9.49亿元,同比增长1.8%。按消费类型统计,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额35.57亿元,同比增长0.2%;餐费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19.3%;按商品类别统计,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6.1%、26.3%和26.1%。

201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2019~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对外经济

2023年,麻城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9198万美元,同比增长28.4%;其中外贸出口19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9.8%。实际利用外资3400万美元,同比增长78.4%。

邮电业

2023年,麻城市邮电业务营业收入6.20亿元,同比增长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71万户,同比下降9.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3.92万户,同比下降0.8%。

旅游业

2023年,麻城市国内旅游人数1350万人,同比增长2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9.4%。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麻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55.43亿元,比年初增加82.06亿元,同比增长12.2%。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51.81亿元,比年初增加59.95亿元,同比增长15.3%。

2019~2023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2019~2023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

经济功能区

麻城市建有省级麻城经济开发区和南湖、中驿、龙池、鼓楼、宋埠、白果等6个乡镇工业集中区。

重要企业

麻城市重点企业有大别山电厂、马勒三环气门公司、兴业炉料公司。马勒三环公司年产气门6600万支,被誉为“亚洲第一气门”。

社会

编辑

教育事业

2023年,麻城市共有各类学校363所,其中普通中学38所,小学146所,幼儿园177所;在校学生总数14.76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8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60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65万人。

麻城市高等院校主要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麻城培训学院 ,高中主要有以麻城一中为核心校,实验高中、麻城二中、麻城三中为成员校,构建的“1+3”麻城一中联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麻城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654家,其中医院12家;卫生机构床位数7288张,医院病床使用率67.9%;全市卫生从业人员70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44人,注册护士3148人。

麻城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于2021年2月成功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和社区服务于一体,于2020年11月10日完成整体搬迁。新医院位于新老城区交界中心地段,总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800张,开放床位2400张。

麻城市中医医院位于交通便利中心城区陵园路28号,医院占地面积11637.5平方米,绿化面积4800平方米,是一家集医疗、康复保健、中西医结合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综合性医院(2021年被核定为三级中医医院,医院正处在三级中医医院等级创建验收期),是全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教研龙头单位。是麻城医保、低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医院开放床位500张,在岗职工418人。

科学技术

2023年,麻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80亿元,占GDP比重8.1%。全年共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个;推广农业科技项目12个;科技培训3500人次;全年专利授权量839项,其中发明31项。

文化事业

2023年,麻城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为83.24万册;全年各类艺术表演观众人数125万人次;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6%,有线电视用户9.94万户。

麻城市主要场馆

名称

简介

麻城市文化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

麻城市文化馆现馆建于90年代初,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加上美术馆与鼓楼洞文化馆共计4100平方米。2016年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2018年被授予湖北省最美文化馆。2020年评为国家级一级文化馆。根据文化馆业务需要设置为四部二室一中心七大部门,分别为群文创作部、群文活动部、群文培训部、数字资源部、综合办公室、财务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其中群文创作部下设《大别山文学》编辑部。

麻城市文化馆麻城市文化馆

麻城市图书馆

(国家一级图书馆)

麻城市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9月,原地处市区繁华商业街陵园路44号,2017年元旦迁至闵五路新馆,新馆占地面积20亩,主体5层,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6673平方米。本馆藏书量达18万余册,其中有古籍书6543册,年新增藏书1.3万余册,电子文献入藏量达5300册。自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每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免费借阅24万册次,书刊年外借率达80%以上,书刊开架比例达100%。 2023年12月18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麻城市图书馆麻城市图书馆

体育事业

2023年,麻城市开展体育比赛53场次,参加体育比赛0.4万人次;获地区以上金银铜奖牌238块;当年输送体育人才7人。 2027年,麻城市将承办黄冈市第七届运动会。

麻城市主要场馆

麻城市体育馆

麻城市体育馆位于麻城城区中心闵五路与京九路交界处。该馆于2002年底竣工,占地面积26664平方米(40亩),其中体育馆建设总面积为8596平方米,馆内设3042座观众席,是一座多功能的体育设施。

麻城体育馆麻城体育馆

麻城市文体中心

麻城市文体中心位于四桥滨河新区,中心占地430亩,包含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田径场、足球场)、演艺中心。

麻城市文体中心麻城市文体中心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麻城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8.55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2.62万人。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0.97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3.65万人。年末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3.38万人,其中农村3.23万人。全年登记结婚对数3965对,登记离婚对数1827对。

2023年,麻城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9万人,同比增长38.8%;当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27人;当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4869人。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54%。

社会安全

2023年,麻城市刑事案件立案数2339件,民事案件发案数6952件;调解纠纷案件数7930件,开展法律服务5470件,挽回经济损失1260万元。

交通

编辑

综述

麻城市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和湖北省政府规划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境内有“四高”(大广高速、麻武高速、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三铁”(京九铁路、沪汉蓉铁路、汉麻铁路)“两站”(麻城站、麻城北站),106国道纵贯南北,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横穿东西。境内形成由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麻城市高速交汇相关地图麻城市高速交汇相关地图

公路

综述

2021年,麻城市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157.191千米,普通公路总里程5415.468千米、路网密度144.5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其中一级公路63.303千米、二级公路383.155千米、三级公路215.696千米、四级公路4753.314千米。 麻市有公路客运站20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个、三级站1个、五级站16个、货运站1个。全市452个行政村全部修通水泥路。

2023年,麻城市运营车辆数2639辆,其中公共汽(电)车285辆,出租汽车309辆;公路货运量1584.11万吨,公路客运量126万人次;铁路客运量504.2万人次,同比增长74.3%;铁路货运量888.79万吨,同比增长6.5%。

高速公路

大广北高速公路境内长52.8千米,双向4车道;大广北高速由大庆经北京至麻城、黄州通往广州。

沪蓉高速公路境内长76.52千米,双向4车道;沪蓉高速公路由上海经麻城、武汉至成都。

麻竹高速公路境内长5.9千米,双向4车道,有麻城、麻城东2个出口。麻竹高速公路由麻城经红安至湖北竹山。

国省干道

106国道由北京经河北、河南、湖北(麻城)至广州,境内长92.25千米,双向4车道。

省道有长三线、胜麻线、麻新线、宋红线。境内长453.3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河南、安徽、黄冈、武汉。

铁路

麻城市有铁路3条,即南北干线“京九”铁路、东西干线“沪汉蓉”铁路和“麻(城)~武(汉)联络线,铁路里程共169.4千米,其中京九正线58.5千米,麻武联络线29.9千米,沪汉蓉铁路81千米。京九铁路设有麻城站,另设有西张店、罗铺、周铁岗、宋埠4个中间站,预留歧亭、中驿两个站。沪汉蓉铁路设有麻城北站。麻城站为路网性二级区段站,是京九铁路十大站之一,有客运和货运两种业务。麻城北站是沪汉蓉铁路“武汉~合肥”段重要站之一,于2009年4月1日开通,其辐射范围包括黄冈市各县市以及周边的大悟、新县、光山、潢川、商城、金寨、新洲等10余县市,人口1232万人,面积29574平方千米,车站候车厅设计容量1200人。2013年12月,麻城北站升格为二级站。

合武高铁合武高铁

航运

麻城市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110千米(界河按二分之一算),渡口6个,渡船22艘,海巡艇3艘。

人文

编辑

综述

麻城历史悠久,有“千年古县”之称。“北控天中,东引吴越,屏蔽江淮”,自古麻城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期,在此发生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柏举之战; 麻城是光黄古郡,科举名邑,将军故里,移民圣地,忠勇孝善的淳朴民风传承至今。 麻城文化底蕴厚重。形成了孝善文化、移民文化、科举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是“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孝善文化之乡”“中国映山红第一城”。

饮食

麻城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其中肉糕、‌鱼面、‌老面菊花饼、‌吊锅等是麻城的代表性美食。‌

麻城肉糕

麻城肉糕是湖北麻城传统名菜之一。肉糕的主要做法是将鲜鱼去头、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淀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将浞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人盆内与冈浆抗拌,加入生姜、葱花等作料,放入蒸笼猛火蒸熟,可熟食,亦可冷藏。肉糕常常被轻轻摆放成宝塔形状或高楼形状,一般为8~10层,寓意八八大顺或圆圆满满,更寓意着更上一层楼。

麻城肉糕麻城肉糕

麻城吊锅

麻城吊锅源自东山(今木子店镇、张家畈一带),远古时期,每当寒冬将至,山间寒气逼人,东山人们架起吊锅,拿出腌好的腊肉,辅以冬令时蔬,以锅烹煮,围火共酌,这就是麻城自古流传至今的麻城吊锅。吊锅看似一锅乱炖做法却极为讲究,传统的吊锅有九铺九盖之说,锅里铺满了干笋、炸豆腐、肉糕、腊肉、鱼丸和蛋饺等。

麻城吊锅麻城吊锅

麻城鱼面

麻城是鱼面的发源地,有逾千年的加工历史。麻城鱼面采用民间传统手工,经过揉、擀、蒸、切、晒等工序精制而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键康食品,广泛适用于家庭、酒店宴席食用。据《麻城县志》记载,鱼面的创制时间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出自许姓布行的一位姓黄的厨师之手。鱼面问世后,深受食客欢迎,1911年鱼面作为麻城名产参加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以"银丝鱼面"获银质奖。

麻城鱼面麻城鱼面

习俗

婚俗

婚俗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中的荦荦大者。麻城婚俗从“黑夜娶亲”、“处女夜”到“回门”、“拜别”这些众多的习俗溶在一起,组成了一套严整完密的婚俗。

麻城娶亲,雷打不动是深夜,区别其他地方在白日这一特征。且黄昏开始准备,人们对大红蜡烛非颜色非红不可,富裕人家还在烛身上绘出龙凤等彩饰,谓之“红烛”、“花烛”或“喜烛”,轿子或车也是红色的。新郎亲迎,要执烛于轿子面前,为古礼“从车二乘,执烛前马”之遗迹。而女方家长也同样张灯结彩,大红披挂,新娘未上轿子之前,边哭边在娘家举行拜别仪式,新娘裹着头巾,接过“上头娘”用红布束的一小捆劈柴上轿。花烛之夜。新郎执烛于轿子前,新娘须头也不回地跟着新郎回到洞房。此后,新郎新娘各拿一只酒杯,盛满酒,对饮于明烛之中,青年男女在“烛”下成双成对永结同心。 婚后三天偕妻“回门”,新郎新娘“回门”后要对挂至树顶的门帘予以参拜,即“拜账”。

庙会

麻城庙会历史悠久,遍及麻城市内各地。城关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举行城隍庙会,庙会期间有各种文化活动,如民间杂耍、传统戏剧等竟相上演,还举行隆重的仪式以迎城隍神。街上人山人海,店铺生意兴隆,小吃竟相叫卖。庙会虽带浓重的迷信色彩,但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香会

麻城民间有各种香会,每年正月初五为财神会,正月初九及九月十五为帝主会,六月十九及九月十九为观音会,三月初六为张王会,四月初八为药王会,五月十二为关帝会,八月初九为司命会,九月初八为娘娘会。各种香会由有关头人及入会成员轮流作主集资,举行活动,每到香讯会期,朝拜有寺庙,届时小商贩携货赶场,十分热闹。客观上成为各行业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

艺术

民俗风情一览表

名称

描述

麻城民歌

麻城民歌刚柔相济,曲调优雅,以“三百六十调”最为闻名;包括号子、山歌、田歌、牧歌、小调、风俗歌、灯歌等。

叉灯

叉灯流行于福田河两路口一带,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多为节日演出。一般15人表演。1956年,麻城叉灯参加全省民间歌舞会演荣获二等奖。

连响舞

连响舞是流行于麻城各地的一种歌舞,其主要道具是用竹子、铜钱做成的“连响”。

采莲船

采莲船,是用竹篾彩纸扎成纸船,一人扮成美丽少女于船中,一人扮成艄公手握撑船竿。大多于春节元宵时表演。

蚌精舞

蚌精舞,用竹篾纸布编扎成两片蚌壳,一表演者扮成美丽少女于蚌壳中(为蚌壳精),另一表演者扮成渔翁,手持鱼网,作理网、撒网状。

狮舞

麻城狮舞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民国。狮舞出入由锣鼓、灯笼开道,场面壮观,每到一户人家,都要鞭炮相迎,十分热闹喜庆。

麻城皮影戏

麻城皮影戏,古代称为影子戏,也称纸影戏、皮人影、驴皮影。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在麻城流行的皮影戏有三种唱腔,一是哦呵腔,二是七字腔,三为弹腔。

以上参考:

文物

截至2023年5月,麻城市共登录文物点17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1处。

柏子塔

柏子塔位于麻城市东北约16千米处阎家河镇柏子塔村九龙山。始建于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为六角九层楼阁式砖塔,有“楚天第一塔”之称。柏子塔结构为“穿心式”和“回旋式”两种混合结构,一至五层为穿心式楼梯,六至九层为螺旋式楼梯。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柏子塔公布为第一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子塔柏子塔

麻城雷氏祠

麻城雷氏祠位于麻城市盐田河镇东界岭百亩堰村,为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群,被誉为“江北第一祠”,始建于嘉庆六年。该祠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和鼓乐楼。两侧分别设有边室、花厅后堂、耳房等,分布对称。明间为石柱台梁结构,次间为穿斗结构。祠立石柱20根,设天井8眼,垒石门17座。祠内设有大戏楼、议事厅、香火堂和9间偏殿。 2019年10月7日,麻城雷氏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城雷氏祠麻城雷氏祠

非遗

截至2018年,麻城市非遗项目有东路花鼓戏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山老米酒、麻城花挑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麻城莲湘、麻城福白菊、麻城剪纸等8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路花鼓戏

东路花鼓戏起源于鄂东,形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红安、浠水、黄冈一带,东路花鼓戏唱腔主要有东腔、二高腔、二行、对腔、叹腔、腊花腔、火攻、四平及丰富多彩的小调,唱腔高亢明亮、婉转悠扬,节奏鲜明灵活,典雅清新,形成一人唱众人和及穿插“十三大锣”的独特演唱风格。2008年,东路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东路花鼓戏《麻乡约》东路花鼓戏《麻乡约》

麻城花挑

麻城花挑”又名“挑花篮”,起源于麻城市福田河镇两路口、双庙观一带。遇喜庆节日在街头、室内或舞台上表演。角色有嫂子(简称“嫂”)、小妹(简称“妹”)、情哥(简称“哥”)三人。妹肩挑用五彩纸花装饰的花担(即花挑),手持方巾,哥手握竹板,嫂右手持扇,左手持方巾,三人边唱边舞,哥与妹相互倾诉情意,嫂子则穿插期间逗趣,舞蹈活泼而风趣。2007年,麻城花挑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麻城花桃麻城花桃

相关文化

科举文化

“唯楚有才,鄂东为最,麻城尤盛”。麻城自古文教昌盛,自科举取仕以来,麻城走出了文武进士196人,文武举人788名,仅明代就有136位进士入朝,被誉为“明清湖广进士第一县”,明代麻城曾一度是进步哲学和进步文学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麻城培育了“两弹一星”功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桓武、中国工程院院士喻树迅等人才,现有在外麻城籍专家人才1691人。

移民文化

麻城市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元末明初至清代中期的移民出发地和集散地,是川渝民众公认的“祖籍圣地”,在四川、重庆流传着“五百年前一台戏,祖祖辈辈不忘记。问君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的俗语。2013年以来,麻城深入挖掘移民文化,打造国内首个移民文化主题公园孝感乡文化公园,挖掘移民文化,邀请川渝移民寻根问祖,举办大型祭祀活动。创作以移民文化为题材的大型东路花鼓戏《麻乡约》,在全国多处省市巡演。

红色文化

麻城市是红色圣地,“黄麻起义”打响了长江以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76000名麻城儿女参加红军,7200多人参加了长征,143000多人死于战难,在册烈士12546名。麻城也是“红四军”诞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麻城是抗战时期“武汉会战”的最前线,与“台儿庄战役”齐名的“小界岭战役”,使麻城的抗战史铁血辉煌。在此诞生了以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为代表的46位共和国将军和128位省军级领导。仅麻城乘马岗就出了26位将军,被誉为“全国第一将军乡”。

孝善文化

麻城市以赵氏子以孝感盗、麻姑救民、帝主扶危济困等传统孝善文化,塑造新时代孝善文化,将“孝善文化”作为城市特色文化,确定“大别花乡、孝善麻城”的城市文化定位,以孝善文化为主题的移民大戏《麻乡约》在北京、四川、重庆等多地演出。创作以孝善文化为主题的歌曲《孝善故里》。

风景名胜

编辑

综述

麻城市旅游资源亦较为丰富。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古战场和古文化遗址名胜俯首皆是, 其大力突出“红军之源,将军之乡”发展红色旅游。麻城被评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全国县域旅游之星,湖北旅游强市、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等称号。 境内旅游景点有:龟峰山风景区、孝感乡文化园、麻城市烈士陵园、杏花村、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乘马会馆、桐枧冲瀑布、大别山红星英烈园、明山水库、三河口水库等。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主要红色旅游景点有麻城烈士陵园、乘马会馆、麻城博物馆、可行桥白骨塔、红军医院旧址和苏维埃麻城县政府旧址等。2004年12月,麻城市被确定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3年末,麻城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2家,其中4A级4家,3A级8家。

麻城市A级景区名录

序号

景区名称

级别

评定年份

1

龟峰山景区

AAAA

2009年

2

麻城烈士陵园

AAAA

2009年

3

湖北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AAAA

2014年

4

麻城孝感乡文化园

AAAA

2016年

5

纯阳大峡谷

AAA

2018年

6

古孝感乡都景区

AAA

2020年

7

东垸古村景区

AAA

2021年

8

麻城市革命博物馆

AAA

2009年

9

杏花村

AAA

2019年

10

菊香人家

AAA

2018年

11

乘马会馆

AAA

2022年

以上参考:

自然景观

麻城市主要自然景观

景区名称

描述

龟峰山景区

是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春可观赏杜鹃幽兰,夏可纳凉避暑,秋可观红采果,冬可踏雪寻梅的四季美景。主要景点有大别山红色精神展览馆、杜鹃花海,杜鹃花王,神龟映日,天梭石,孔雀松,能仁寺,如意泉,望儿石,观音殿,龙床,棋盘石,云峰亭,杜鹃亭。国际运动龟谷项目、飞拉达、龟峰漫步、龟索等项目。

龟峰山景区龟峰山景区

湖北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麻城市西北4千米处,是以四季赏花、文化体验、户外活动为特色的城郊型森林公园,总面积2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95%。公园自然风景优美。茶花烂漫、杜鹃火红、菊花清幽、茂竹修林、云山雾海、青山绿水,空气清新,舒爽宜人,堪称“洞天福地、百鸟乐园、天然氧吧、人居天堂”。四季可赏花,春茶花,夏紫薇,秋菊花,冬茶梅,是武汉、麻城城市的后花园。有全国最大的山茶花观赏园“国际杰出茶花园”,面积1.6万亩,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品种560个,盆景3000余盆,苗木200万株。有世界上“树体最大、冠形最美、花量最多”的佛鼎茶单株“万朵佛鼎茶”,2015年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有五脑山独有的茶花新品种“麻姑仙子”。

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

纯阳大峡谷

位于麻城市北部,举水河源头,长江淮河的分水岭;与河南,安徽交界,106国道贯穿纯阳,景区是鄂东少有的原始峡谷生态景区。入口处有福白菊产业种植基地千余亩。

峡谷谷长8100米,最窄处仅4.8米。起源于纯阳山主峰的纯阳溪,贯穿整个峡谷。谷中有天然野生的繁荫古树、耀眼杜鹃、清香苓兰、神奇草药,松、枫、杉、竹、茶等各种植物达1800余种。谷内有奇峰异石、神光怪景、深邃幽潭。“峡谷彩虹”、“蛙王唱春”、“龙潭飞瀑“等诸多景点。著名的“三潭映月”,分上、中、下三处,落差可达50米。

纯阳大峡谷纯阳大峡谷

菊香人家

位于麻城市城北12千米处,106国道旁,是集菊花种研、科普、观光游览、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国家AAA景区。现收集国内外5大类30型菊花品种2392种,是国内较大的菊花种质资源基地,有药用菊8种、茶用菊12种、食用菊36种、观赏大菊1600余种、观赏小菊及切花菊500多种。园区内设有大型室内花艺展厅2000余平方米,可四季举办大型花卉展览;菊花养生馆,可为游客提供泡菊花澡、洗菊花脚、艾灸等菊花养生体验,并开展菊花养生讲座;生态餐厅占地面积1200余平方米,可同时接待500人就餐,同时推出有机绿色餐饮,特色菊花宴;3000平方米的婚庆广场、2万多平方米的山泉水面、4000平方米的宾馆及旅游土特产超市。每年举办四季花展:春季的郁金香花展,夏季的荷花展,秋季的大型菊展,冬季的年宵花展。

菊香人家景区菊香人家景区

人文景观

麻城市人文景观

景区名称

描述

图片

麻城烈士陵园

位于麻城市陵园路75号,是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列入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已形成以“一碑一园一墓两场四馆”等为主脉络的烈士纪念设施建筑群格局,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将军园、王树声大将墓、烈士纪念广场、李硕勋烈士纪念广场、鄂豫皖红军发展史陈列馆、大别山红廉文化馆、麻城革命纪念馆、王树声纪念馆。

麻城市烈士陵园

麻城孝感乡文化园

位于麻城市区中心位置,占地面积1246亩,于2016年开园运营,定位是川渝老家、市民乐园、文化窗口、艺术殿堂、城市客厅,是我市一家集游、购、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园。园区布局结构合理,一条循环路贯穿全园,移民、科举、孝善文化等三条观光轴设计合理,孝善楼、落霞轩、彩云榭等十六个景点。成功策划举办了两届祭祖大典、第八届菊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等13场大型文化、节庆活动。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景区”“湖北十大旅游新发现景区”“黄冈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

麻城孝感乡文化产业园

古孝感乡都景区

古孝感乡都景区位于麻城市鼓楼办事处孝感乡社区,是麻城市“两河四岸”重点建设区、智慧农业谷建设核心区。“逍遥原乡野趣,情归孝感乡都”是古孝感乡都景区文化的诠释。“今蜀南家族溯其始,多言麻城孝感乡”,当年历经万难迁徙至四川重庆等地的民众,多数都是从孝感乡出发,从而造就了古孝感乡都这个中国历史上八大移民圣地之一、成千上万川渝麻城移民后裔心中的精神家园。

古孝感乡都景区古孝感乡都景区

东垸古村景区

位于龟山镇西北,距龟峰山20千米,海拔350米,三面环山,一条山涧从东向西贯穿全村,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0%。建于明末清初,大多数居民都是鲍氏后裔。据《鲍氏宗谱》记载,清初战乱。古松、古柏、古皂角树,参天蔽日,录入名录古树112棵,保留着鄂东典型的传统民居风格,随处可见的砖雕、石雕、木雕记载着老祠堂、老戏台、老碾台等曾经的岁月,村舍高低错落,青石板巷道将古朴的房屋相连,是麻城市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古村落。2018年、2019年获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又是麻城市唯一一个重点贫困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森林乡村。

东垸古村东垸古村

麻城市革命博物馆

位于陵园广场南侧,1998年博物馆被公布为全省百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公布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2011年被共青团黄冈市委、黄冈市青年联合会授予黄冈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2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全省文化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线路精品景区。现有馆藏文物12634件(套),展出文物1400余件/套。

2005年新馆建成,2008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四层,第一层为办公用房,二、三层为陈列展览大厅。主题陈列为《追寻历史探索文化》~~~麻城历史与文物陈列。

麻城博物馆麻城博物馆

杏花村

位于鄂东古镇歧亭镇北五千米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湖北省旅游文化名村、中国十大秀美乡村,历史底蕴丰厚,风光秀美。主要景点有:杜牧广场、杏花古刹、东坡湖、杏花古泉、诗池、杜牧问酒、河东狮吼、杏花长廊、三名士墓、花海、桃花园、杏花园、杏花书院、于成龙纪念馆等。

麻城杏花村麻城杏花村

乘马会馆

位于乘马岗镇乘马岗村,距麻城市区36千米,占地面积6078平方米,建筑面积2606平方米。由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指挥部旧址和乘马会馆革命纪念馆组成,设有大别山红廉文化馆、乘顺地区革命史馆、麻城将军馆、大别山女红军馆等展馆。乘马会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1年被中央四部委列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乘马会馆乘马会馆

地方特产

编辑

综述

麻城市境内土特产品有麻城肉糕,福田白菊,麻城油面,乘马岗花生,黄土岗金丝瓜咸菜,阎家河莲藕,野生茶油,盐田河板栗,龟山蚕茧,木子店老米酒,中馆驿空心面,绿壳鸡蛋,康王寨天麻,三河黑木耳,龟山、林店绿茶,黑山羊,野生葛粉,浮桥河鳜鱼、匙吻鲟,麻城老米酒,麻城糍粑等。其中,麻城福白菊、麻城茶油、麻城黑山羊、木子店老米酒、夫子河鱼面、龟山岩绿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重要特产

麻城福白菊

麻城福白菊,湖北省麻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麻城福白菊主产于麻城市福田河镇。麻城福白菊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味甘醇美。

2008年7月,麻城福白菊被农业部登记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09年10月,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证明商标”的登记保护。

麻城福白菊

麻城茶油

麻城茶油,湖北省麻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麻城茶油主产于大别山腹地的麻城市福田河镇,20世纪60年代该镇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茶油之乡”。其油茶树一年四季云滋雾养,不需要施肥、喷农药,营养成分完全来自天然无污染的空气和肥沃土壤。色泽黄亮,清澈透明,自然清香,气味纯正,营养丰富,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价值。

2010年,麻城茶油获原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麻城油茶麻城油茶

木子店老米酒

木子店老米酒,湖北省麻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木子店老米酒是麻城市东部山区木子店镇传统佳酿。精选上等糯米,以纯净的山泉水,独特的绿色植物酒曲,经自然发酵而成。色泽清亮,味道淳甜,质浓而不伤脾胃,淡而不乏后劲。该酒含有多糖及还原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钙、钠、镁、锌、锰、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营养价值丰富。

2010年4月6日,木子店老米酒获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木子店老米酒木子店老米酒

龟山岩绿

龟山岩绿,湖北省麻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龟山岩绿被列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产于麻城市龟峰山一带海拔800米以上的东南沟、茶园冲、龟尾和柿饼山等高山上,此处常年雾锁烟横,气候湿润,温度一般低于山下5~8℃。该茶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碧绿,叶底嫩匀等特色。

1980年10月,龟山岩绿获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龟山岩绿龟山岩绿

著名人物

编辑
麻城市主要人物一览表

李喆

梅希文

邓一光

刘昌

严士健

王宣

张宏

冯世平

许援朝

郑勤

严智泽

闵成立

李庆星

邹永钊

江鸿海

胡立声

陈波

朱致平

张汉丞

彭桓武

吴兆泰

占钟廉

毛正坦

袁铣

鲁之裕

李中素

鲍世荣

刘承

梅之焕

刘侗

梅国桢

刘天和

邹普胜

阎伯玙

李成芳

王宏

陈再道

王树声

王必成

彭建兵

以上表格内容为部分人物:

王树声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生,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人。曾任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二政治委员等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装备建设和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4年1月7日病逝于北京。

陈再道

陈再道,原名程再道。1909年1月24日生于湖北省麻城乘马岗区程家冲。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4月6日在北京病逝。

邱文洋

邱文洋,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电影监制、国家二级演员、选角导演、导演、歌手,籍贯湖北麻城,1986年3月12日出生。湖北省电影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会员、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 、第72届环球小姐中国区湖北赛区总决赛特邀顾问、嘉宾评委 、湖北电视台人物传记专访春节特辑《怒放的生命》专访人物、第三届全国新人、新词、新曲歌手大赛金奖获得者。参与的电影作品曾获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产业场展映、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27届华鼎奖最佳影片、第二届塞尔维亚国际青年电影节最佳剧情片、第三届北京国际儿童电影展金花奖组委会推荐大奖、光年杯第13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展主竞赛单元入围 。

重要荣誉

编辑
麻城市主要荣誉

获得时间

获得荣誉

2019年

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

湖北省卫生城市

2020年

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

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

2022年4月

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

2022年8月

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壹城智库“2022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排名第100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下一篇 申包胥

上一篇 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