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县 编辑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荥阳县荥阳县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在荥阳设置三川郡,辖荥阳、巩、京等县,荥阳县辖区为现荥阳市大部分。

1994年4月荥阳县撤销,设立县级荥阳市。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荥阳县

设立时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后

古所属区域:秦三川郡,西汉河南郡等

现所属区域:河南省

撤销时间:1994年4月

历史沿革

编辑
荥阳之名,来自《尚书·贡》中的“荥波既潴”,即夏禹治水,将济水自温县引入黄河,南溢为荥,汇集成泽,称为荥泽。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名曰荥阳,从此得名。荥阳历史久远,织机洞古人类洞穴遗址表明,早在2—10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秦朝置县,到1994年撤县设市,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两汉时期曾与洛阳、西安同为“天下名郡”,历史上的河阴、成皋等皆指荥阳这片沃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后,在荥阳设置三川郡,辖荥阳、巩、京等县。

西汉时改三川郡为河南郡,辖荥阳、成皋(今荥阳汜水镇)、故市(今郑州西北)、密县、中牟、新郑、苑陵等县。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河南郡为荥阳郡,郡治仍在荥阳。

北魏时,在武牢(即虎牢关)设北豫州部,置荥阳郡。

北周灭北齐后,将荥阳及其附近地区组成的北豫州改为荥州,州治所设在成皋(即武牢关、虎牢关)。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下辖荥阳、成皋、密、内牟(即中牟)、苑陵(今新郑东北)等县,郑州州府治所仍设在成皋(即虎牢)。

唐朝时,郑州的行政建置有所变化,其辖区变为密县、汜水、荥阳、荥泽、成皋等县,直到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郑州州府治所才从成皋移至管城(今郑州市管城区)。

1949年1月,豫西四分区改组为中共郑州地委与郑州专员公署(开封专区前身),由登封大金店迁来荥阳,辖新郑、郑县、密县、登封、巩县、荥阳、成皋7县,办公地点设在荥阳。

1954年2月,中共郑州地委和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迁开封,改称开封专区。

1958年荥阳县归郑州市管辖, 1961年复属开封专区,1971年11月改属郑州市。

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荥阳县,设立荥阳市(县级),以原荥阳县的行政区域为荥阳市的行政区域。

历史地位

编辑

政治要地

荥阳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临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在历史上是郡治要地。

军事重镇

在有记载以来的历史上,荥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所: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09年,陈胜、广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楚汉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刘邦与项羽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吕布在荥阳的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英战吕布”。唐初,秦王李世民在荥阳虎牢关、牛口峪一带与割据势力窦建德决战,以三千铁骑败敌十万大军,迫使盘据洛阳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根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虎牢之战”;明末崇祯八年(1635年),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集合荥阳大海寺,根据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张,各路义军四面出击,开创农民起义走向辉煌、明王朝统治开始崩溃的新时期。

水运枢纽、粮储中心

大禹于荥泽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魏惠王开鸿沟,在荥阳北开口(荥口),引黄水经圃田入大梁。秦始皇疏鸿沟以通淮、泗,漕运淮河南北粮食至荥阳敖仓。隋炀帝大规模修治洛、黄、汴河,称通济渠,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是当时的水运枢纽。唐代输天下之粮于武牢仓、河阴仓,再运至长安。北宋视汴河为国之命脉,漕运四方粮食至汴梁,荥阳人称为运粮河。当时,荥阳经济发达,市场繁荣。

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公元前360年,战国时的魏国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陈(今淮阳)、山东的定陶等著名城市以及江淮一带连成一个商业贸易网。鸿沟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在战国至秦汉魏晋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促进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鸿沟与黄河交汇处的荥阳,由于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战国以后地位日升,西汉至西晋、北魏时期,荥阳一直为郡治之所,管辖今郑州、开封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荥阳,不但是郑州地区的中心,而且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这是荥阳的繁荣时期。西汉时期主管财政的大司农桑弘羊,就把荥阳列为“天下名都”之一,与蓟(今北京市)、邯郸、洛阳等著名城市并列。

历史文化

编辑
荥阳拥有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仅《史记》中记载荥阳和荥阳的地名就有140多处,留下了黄帝夫人嫘祖在荥阳养蚕缫丝、“教民衣服”的美丽传说,出土有世界上最早(距今5300—5600年)的丝织品,存有织机洞古人类遗址、关帝庙商代晚期遗址、娘娘寨周城遗址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4个。姓氏文化、诗歌文化等远流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诗歌文化之乡”、“中国象棋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嫘祖文化传承基地”。

著名人物

编辑
历史上,荥阳曾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社会贤达和仁人志士,战国时法家人物申不害、唐朝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宋代的王博文父子等都出生于荥阳。

下一篇 荆国

上一篇 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