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穗竹 编辑
短穗竹(Semiarundinaria densiflora (Rendle) T. H. Wen)是禾本科、叶平竹属植物,竿散生,幼竿被倒向的白色细毛,老竿则无毛;节间圆筒形,无沟槽,或在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有沟槽,在箨环下方具白粉,以后变为黑垢,箨鞘背面绿色,老则渐变黄色,无斑点,但有白色纵条纹,以后条纹减退显紫色纵脉,被稀疏刺毛,边缘生紫色纤毛;箨耳发达,大小和形状多变化,通常椭圆形,褐棕色或绿色,下面具脉纹数条,背部被较密的细毛,边缘具较粗纤毛;成熟果实未见。笋期5-6月,花期3-5月。生长于低海拔的平原和向阳山坡路边。
(概述图参考:中国自然标本馆 )
中文名:短穗竹
拉丁学名:Semiarundinaria densiflora (Rendle) T. H. We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木兰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叶平竹属
种:短穗竹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广东之低山丘陵地带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
短穗竹
竿散生,高达2-6米,幼竿被倒向的白色细毛,老竿则无毛;节间圆筒形,无沟槽,或在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有沟槽,长7-18.5厘米,在箨环下方具白粉,以后变为黑垢,竿壁厚约3毫米,髓作横片状;竿环隆起;节内长1.5-2毫米。箨鞘背面绿色,老则渐变黄色,无斑点,但有白色纵条纹,以后条纹减退显紫色纵脉,被稀疏刺毛,边缘生紫色纤毛;箨耳发达,大小和形状多变化,通常椭圆形,褐棕色或绿色,边缘具长约3-5毫米的弯曲繸毛,后者通常浅褐色或更淡;箨舌呈拱形,褐棕色,边缘生极短的纤毛;箨片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绿色带紫色,向外斜举或水平展开。竿每节通常分3枝,上举,彼此长短近相等。
短穗竹
假小穗2-8枚,紧密排列于通常缩短的花枝上,小穗长1.5-3.5厘米,含5-7小花;小穗轴节间长1-3毫米,上部被呈毡状的微毛;颖片1-3片,第一颖为鳞片状,具1脉,上部被有较长的毛茸,其余2颖与外稃相类似而稍短;外稃卵状披针形,长8-10毫米,具9-11脉,背面的下部无毛,上部则有较密的小刺毛,中脉延伸成小尖头;内稃稍长或近等长于其外稃,背部具2脊,顶端稍2裂,下部无毛,上部遍体具较长的毛茸,脊上生纤毛;鳞被3,罕或4,其中1枚稍小,呈倒卵形或匙形,长3.5-4.5毫米,下面具脉纹数条,背部被较密的细毛,边缘具较粗纤毛;花药成熟时可长达7毫米;花柱较长;柱头3,羽毛状,长约5.5-7毫米,成熟果实未见。笋期5-6月,花期3-5月。
短穗竹
产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等省。模式标本采自江苏和浙江太湖沿岸地区。
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箨鞘基部有一圈棕色毛环。
仅见于浙江西湖地区。生于低山或平原路边。模式标本采自浙江杭州植物园。
种植方法
苗圃选择:短穗竹属散生竹,散生竹无性繁殖育苗的苗圃地,应具备以下条件:⑴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⑵靠近水源、路边及造林地,便于灌溉、运输和栽植;⑶地势平坦或坡度小于5°的缓坡地。
竹鞭选择:选择立竹生长健壮、秆形良好、无病虫害.分布于中等立地条件之上的无性系种群作为母竹林。挖取的竹鞭应具鞭芽及饱满的笋芽,要求鞭色鲜黄,鞭根健全,鞭体粗壮均匀,鞭龄以2-3年生为好。挖鞭时注意不伤芽、不伤鞭。在1-2年生母竹的周围可以挖到较多壮龄竹鞭。
时间方法:应根据各竹种生长发育规律、育苗采取的覆盖方式及育苗地区气候条件综合分析决定一般在竹笋出土前1个月为宜。大多数散生竹竹种可在2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若采用稻草或塑料小拱棚覆盖方式,育苗时间可相应提前10天左右。
短穗竹
第1阶段:整地作床,苗床宽1米,长度依地形而定.在经整理的苗圃地上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烧土法进行土壤消毒,按行距20厘米开沟,淘深10-15厘米根据具体竹种,分别采用Dx系列鞭根促进剂、NAA、IBA、AB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酝制溶液;将挖起的竹鞭按60-90厘米长截断,去掉残存的老鞭及死鞭,放入已配制好的溶液中浸泡处理,至规定时间,将竹鞭捞出,平放于沟中,使鞭根舒展,覆土厚3-6厘米,压实,侧方灌慨,浇足水,于苗床上搭设塑料小拱棚。
第2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下旬进行断鞭分株育苗逐行以第升阶段育出的新竹为中心,于新竹两侧15厘米处断鞭分株。断鞭时先用小锄挖开土壤,露出竹鞭,用枝剪将竹鞭截断断鞭后,及时回填土、压实,并在每一断鞭处灌入浓度10毫克/升的3号DX鞭根促进液0.2-0.5公斤。采用两段式长鞭分株育苗技术,散生竹育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且竹苗新鞭占有率比普通育苗方法高出30%左右,苗术质量明显改善,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短鞭育苗:在竹鞭资源有限、鞭长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短鞭育苗的方法竹鞭长30厘米左右,一般包括8-10个节。竹鞭准备好以后,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截鞭。此法除不在育苗中途断鞭外,其他措施与两段式长鞭育苗相同短鞭育苗的成活率可达70%-85%短鞭育苗具有可充分利用竹鞭资源、方法简便等优点。
起苗留鞭:在育苗当年秋季或翌年初春起苗出圃后,利用残留于圃地的竹鞭继续育苗。在育苗季节整理圃地时,将留鞭挖出选择粗壮鞭,经处理后,作床重新排埋,此法优点是在单位育苗面积上能节约经费投入及物料消耗1/4-1/3,可长期利用圃地竹鞭资源。
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无性繁殖苗的苗期管理上作主要包括温度、水分、土壤、竹苗管理等4个方面在竹笋出土期,温度管理特别重要.此期间栅内温度维持在升5-25℃比较合适;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不可过干或过湿。笋幼竹生长期疏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长鞭育苗只保留4-5个粗壮竹笋,而短鞭育苗则保留竹笋数不超过2个.其余弱笋去掉;搭设高80-100厘米,透光度为45%的荫棚,以提高空气湿度,保持土壤水分,防止竹笋遭受日灼及干旱;结合除草在中期浅锄圃地1次,并进行追肥,可浇施0.2%尿素溶液或淡人粪尿。5月中旬以后,枝叶生长旺盛,新鞭迅速增长,对土壤养分消耗量大,应及时追施NPK复台肥料2次,施肥量为每株10次;雨季注意排水,避免苗圃地积水烂鞭,导致竹苗死亡;5月下旬,竹苗高生长逐步停止,可剪除竹苗梢头破坏其顶端优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加强圃地管理,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
短穗竹
病虫害防治
竹黑粉病
症状及病原:为害新枝及弱笋。由黑粉菌引起。
防治方法:加强苗圃水肥管理,促进竹苗健壮生长。培育2年生竹苗时,应避免密度过大,以减少发病机会。若3-5月苗圃内出现少数竹苗发病时,应在墨粉飞散前砍除病苗,疏除弱笋,井烧毁,以免蔓延。
竹笋夜蛾:为害部位及时间:幼虫蛀食竹笋,使笋败退;2-4月危害。
防治方法:加强抚育管理,清除圃地杂草,消灭越冬虫卵;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在出笋前后喷洒圃地。
竹煤病:症状及病原:枝叶表面布满黑色煤污层,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由多种煤污病菌引起。
防治方法:以消灭蚜虫和蚧壳虫为主,可用氧化乐果及石硫合剂防治。
竹蝗:为害部位及时间:为害部位及时间:取食叶片;6-10月为害。
防治方法:在跳蝻出土10天内,于早晨露水未干前,用三唑磷、倍硫磷1500mI/h掺水75L喷施。
竹螟:为害部位及时间:初孵幼虫在新抽出的喇叭叶上,吐丝数道缠叶结茧后爬入,吃食竹叶表层,多次转移,重新卷苞;6-9月危害。
防治方法:在6月发现幼虫苞叶时,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杀之。
东方行军蚁:为害部位及时间:蛀食幼嫩鞭根,多在3-5月发生。
防治方法:苗圃地切忌使用猪粪作基肥;可用敌百虫、敌敌畏涂抹猪骨放于圃地中诱杀。
植物研究
短穗竹
Brachystachyumdensiflorum(Rendle)Keng花粉(姚昌豫无号,HZBG);(A)斜远极面观,表示孔,LMX1000;(B)极光切面,LMX1000;(C)赤道光切面,表示孔环,LMX1000;(D)斜远极面观,表示孔,SEMX1800;(E)孔细节,SEMX4200;(F)纹饰细节,SEMX9000。
短穗竹
短穗竹
建议各有关植物园引种栽培,产地林业部门应注意保存、护育野生短穗竹竹林。广东、江西、湖北等省已引种栽培。该种是中国的特产,现已列入中国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短穗竹是我国特产竹类,现已列入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