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蟹类 编辑
蟹类,是节肢动物门十足目 节肢动物。体表和体内容易富集细菌和寄生虫, 其体型宽扁,少数窄长;头胸部包被发达的头胸甲。头胸甲的形状因种而异,有圆形、梭形、梯形、扇形、方形等;腹部退化平扁,折在头胸甲的腹面;蟹的腹部通常退化成薄片状折弯到头胸甲下方,称为蟹脐;雌蟹的蟹脐宽;雄蟹的蟹脐很窄,紧贴在头胸甲腹面的凹槽中。
蟹类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海岸延伸到太平洋中部和北部,以及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 蟹类中百分之90为海产,余为淡水产。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潮下带;广阔的潮间带;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蟹类的绝大部分为杂食性,一部分为肉食性,少数蟹类则刮食或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 蟹类为雌雄异体, 3-4月是多种经济蟹类的繁殖旺盛期,5-6月是幼蟹数量出现的高峰期。 寿命3-5年。
蟹类肉味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各种蟹类粉碎后可用作鱼类、家畜和家禽的饲料。
界:动物界
目:十足目
亚门:甲壳动物亚门
亚目:腹胚亚目
中文学名:蟹类
蟹类各种形态
蟹类体型宽扁,少数窄长。头胸部包被发达的头胸甲。头胸甲的形状因种而异,有圆形、梭形、梯形、扇形、方形等。头胸甲前侧缘折向腹面,完全与口前板愈合。额部短缩,具第1、2对触角,复眼在第2触角的外侧。口器部分包括具硬齿的大颚,第1、2对小颚及第1、2、3对颚足,均在口腔内协助摄食。腹部退化平扁,曲折在头胸甲的腹面,雄性略呈三角形或窄长形;第1、2对腹肢为单枝型,特化为交接器,其余腹肢完全消失。雌性腹部宽大,多呈长圆形或圆形。具第2至第5对腹肢,为双枝型,内、外肢均附有刚毛,用以附着卵粒。头胸甲腹面的两侧有5对胸足,第1对呈钳状,称螯足,第2至第5对为步足。有些种类末1对或2对短小,指节呈钩爪状,如绵蟹(Dromia)、关公蟹(Dorippe)等;有些种类末对步足呈桨状,可作短距离的游泳,如青蟹(Scylla)、梭子蟹(Portunus)、蟳(Charybdis)等;绝大多数种类均为简单的爪状,作爬行或奔跑运动。
蟹类动物
蟹类中90%为海产,余为淡水产。海产蟹类中,如绵蟹、关公蟹、蛙蟹(Ranina)、馒头蟹(Calappa)等生活在不同深度的潮下带;如梭子蟹生活在浅海;方蟹(Grapsidae)、沙蟹(Ocypodidae)和大多数扇蟹(Xanthidae)主要生活在广阔的潮间带;极少数种如漂泊蟹(Planes)和弓蟹(Varuna)能附着生活在海洋中的木头或其他漂浮物上。有不少种类与其他动物营共栖生活,如绵蟹、关公蟹常用最后两对短小的步足执握着海绵、海葵、贝壳等覆盖在头胸甲上;豆蟹科(Pinnotheridae)的许多种常生活在软体动物的外套腔或多毛类的管道中;而珊隐蟹类(Hapalocarcinidae)则完全包藏在石珊瑚的瘿囊内,雌蟹成体交配后终生被禁锢其中,孵化出的幼体通过未关闭的小孔逸出。蟹类中有一小部分完全在淡水中生长繁殖,多栖息于山区溪流的石块下,如溪蟹(Potamon)、华溪蟹(Sinopotamon)等。
蟹类
蟹类的绝大部分种为杂食性。如生活在潮间带的相手蟹(Sesarma)既摄取植物腐叶又食动物尸体和小动物。还有相当一部分蟹类为肉食性,如梭子蟹(Portunus)可捕食鱼、虾及软体动物等。少数蟹类如股窗蟹(Scopimera)等则刮食或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蟹类坚硬发达的大颚可切断和咬碎食物,颚足及小颚可帮助撕碎食物并送至口腔。食物经一很短的食道入胃。胃的贲门部内壁有小骨片及脊等构成的胃磨,并有由肝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输入,入胃的食物在此被磨碎和消化后进入幽门部。幽门部的内壁亦有呈纵脊形的角质层和许多细刺毛,可对食物进行过滤和清理。然后进入中肠,进行消化吸收。废物则进入后肠,形成圆柱形的粪便,腹部末端的肛门排出体外。
甲壳动物各部附肢的变化
蟹类的寿命因不同种类而异,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2~3龄,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4~5龄,溪蟹也为3~5龄,深水性的人面蟹(Homola)个体较大,体重可超过10千克,估计寿命可达10龄以上。
梭子蟹科
蟹烂肢病和甲壳病的病原均为细菌。通常是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时间暂养过程中,蟹体遭受创伤后,被细菌侵入而引起。
蟹烂肢病的主要症状是病蟹肢节间呈充水状腐烂,步足易断落,群体残蟹较多。蟹甲壳病的主要症状是病蟹背甲、胸板、步足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严重的病斑在中间轻戳即可穿洞,有些步足末端溃烂成黑色。对这两种蟹病,若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到蟹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这两种蟹病,方法基本相似,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蟹种下塘前,彻底清塘,消灭病原。
2.在蟹种运输过程中,避免对蟹体造成损伤。
3.对即将入塘的蟹种,进行药浴,防止创口感染。
4.蟹种入塘后,用0.4ppm“强氯精”或0.2ppm~0.3ppm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做好预防工作。
5.一旦发生蟹甲壳病或烂肢病,可用0.4ppm“强氯精”和0.2ppm~0.3ppm二氧化氯,连续并交替全池泼洒2次~3次。
6.强化饲养管理,促进伤口愈合,增强蟹的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