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编辑

大学校区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是河海大学具有较完整办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力量。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常州电力机械厂机械职工大学,1986年河海大学机械学院成立,1996年5月河海大学机械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分校,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位于常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常州市行政中心毗邻,占地2248亩,总建筑规模71万平方米,规划容纳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0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和基础学部,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5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近600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外文名:Changzhou Campus Of Hohai University

简称:河海常州校区

创办时间:1986年

办学性质:大学校区

主管部门:河海大学

现任领导:任旭华(现任书记)、范新南(现任主任)

本科专业:15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

院系设置: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和基础学部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北路200号

历史沿革

编辑

常州电力职工大学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常州电力机械厂机械职工大学。1980年,原江苏省电力局下属的常州电力机械厂开始筹建机械职工大学,12月20日,国家电力部文件决定,从1981年起,将该厂划归电力部领导,并着手筹建常州电力职工大学。

校区环境

1983年2月25日,常州电力职工大学被确认为水利电力部直属单位,水电部报请国务院审批建立水利电力部常州机械制造职工大学。5月31日,国家教委批复水利电力部,同意成立水利电力部常州机械制造职工大学。

1985年,水电部常州机械制造职工大学和常州电力机械厂划归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领导管理。

1986年2月13日,经河海大学申请,国家教委同意扩大河海大学办学规模,在水电部常州机械制造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河海大学机械学院。11月26日,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在常州成立。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

1995年12月,经河海大学申请,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批复,同意“河海大学机械学院”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河海大学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更名为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

1996年5月3日,河海大学机械学院举行更名仪式,正式起用为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并为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常州)、国际工商学院(常州)颁发铜牌。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2000年6月,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更名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2009年,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更名为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

2012年11月,河海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更名为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企业管理学院和基础学部,设15个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院系

专业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业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

物联网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物联网工程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企业管理学院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商管理

资料来

师资力量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有教职工近600人,高级职称170余人,有博士生导师10余名,硕士生导师百余名。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奖名单

序号

部门

获奖人员

获奖时间

1

物联网学院

江冰

2005

2

企业管理学院

杜栋

2007

3

物联网学院

朱昌平

2008

4

物联网学院

范新南

2010

5

机电工程学院

廖华丽

2015

资料来源: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共建)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江苏省品牌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2个,江苏省重点专业(共建)2个,江苏省 “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B类)2个,河海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河海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河海大学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1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苏高校省级英语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一类课程1门,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二类课程1门,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3门。

专业建设 

类别

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共建)

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机械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机械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品牌专业

机械工程、通信工程

江苏省重点专业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

江苏省重点专业(共建)

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共建)

自动化

江苏省 “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B类)

物联网工程

河海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河海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河海大学品牌专业建设点

通信工程、自动化

资料来源: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州校区工程训练中心、电子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省级优秀课程、精品课程

名称

课程名称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一类课程

机械设计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二类课程

微机系统与接口

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高频电子电路、信息管理学

江苏高校省级英语精品课程

CAD/CAM原理与实践

资料来源:

<b>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b>

级别

名称

立项时间

国家级

河海大学—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1年

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1年

河海大学—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1年

省级

河海大学—常州移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3年

资料来源:

教学成果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

获奖项目

获奖等级

年份

实施“3+1”学制探索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等奖

2004年

《信息管理学教程》(教材)

二等奖

2004年

全方位构建与实施电气信息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大体系

二等奖

2007年

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模式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2009年

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一等奖

2009年

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等奖

2011年

IT类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构建与实践

二等奖

2017年

聚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构建机械工程专业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二等奖

2017年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根据2018年3月校区官网简介,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有1个水利部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水利部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

学位授权点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

学位点类别

08工学

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硕士点

机械电子工程

硕士点

机械设计及理论

硕士点

车辆工程

硕士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点

农业工程

水利机械

博士点、硕士点

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

硕士点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博士点、硕士点

控制科学与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硕士点

0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低碳经济学

硕士点

07统计学

统计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

硕士点

资料来源:

<b>专业学位授权点</b>

序号

专业领域代码

专业领域名称

时间

1

085201

机械工程

2009年

2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2013年

3

085211

计算机技术

2013年

4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2014年

资料来源:

合作交流

根据2018年3月校区官网简介,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依托学校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等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的平台,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攻读学位;组织优秀本科生赴国外知名高校学习交流;与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德国比勒菲尔德应用科学大学等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3月校区官网简介,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研究中心,参与“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沿海开发与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三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b>省部级科研基地一览表</b>

序号

名称

所在学院

主管部门

批准时间

1

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机电学院

教育部

2007

2

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物联网学院

江苏省科技厅

2009

3

江苏省高校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机电学院

江苏省教育厅

2016

资料来源:

<b>市级科研基地一览表</b>

序号

名称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

1

常州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常州市科学

技术局

2007

2

常州市输配电及节电技术重点实验

2008

3

常州市传感网与环境感知重点实验室

2010

4

常州市光伏系统集成与生产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2

5

常州市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3

6

常州市图形图像与骨科植入物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5

7

常州市创新创业与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5

8

常州市高空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7

9

“一带一路”非洲研究中心

常州市社科联

2017

资料来源: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新增科研经费1.1亿元,获省级以上基金项目100余项,发表三大检索论文近1000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0余项,受理发明专利近1100项。

2017年12月,由河海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张金波副教授负责完成的《高压开关设备智能监测组件》获2017年江苏省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图书馆创建于1986年9月,2016年底图书馆藏书84万册、1100余种中外文期刊、30万册电子图书,形成了以机械、电子、通信为主,兼有人文、经济管理等学科文献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性馆藏体系。

文化传统

编辑

校区标识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标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标识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标识主体采用河海大学校徽标识,右侧添加“常州校区”字样。

河海大学校徽为梅花形图案。校徽中间的“河海”篆字和白底蓝字的整体色系是继承1915年学校创建时期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校徽图样和色系,选取河海蓝为标准色,体现了河海大学具有大江大海的宽广胸怀和磅礴气势,代表了河海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为、顺水而长的水利专业办学特色。篆字图样的上方是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时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校名标准字,图样下方是学校的建校年份“1915”和英文名称,凸显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校徽外圈是继承1924年河海工科大学时期校徽外圈的梅花瓣形图样,象征河海大学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梅花是南京市市花,喻示了学校所在地,同时梅花瓣形图样与水波浪图样暗合,也喻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整个图形直观、朴素,又不失庄重、典雅,既蕴含了学校的历史渊源,又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以河海大学“致高、致用、致远”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育人为校区中心工作,将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卓越计划”,系统实施“英才计划”、“1442工程”,形成了具有校区特色的工程英才、学术英才、管理英才和创新创业英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现任领导

编辑

职务

姓名

常州校区党委书记

任旭华

常州校区党委书记

任旭华

常州校区管委会主任

范新南

常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建

常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

彭雷

常州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潘洪林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