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洋大学 编辑

中国江苏省公办高校

江苏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

江苏海洋大学(英文名:Jiangsu Ocean University,缩写:JOU),简称江苏海大,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主管的综合性大学, 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该校法定住所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该校被遴选为“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 是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理事单位、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单位。

江苏海洋大学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淮海大学(筹),1989年教育部批复为淮海工学院。1998年至2002年,均具有4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原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201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该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6月,淮海工学院正式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有苍梧、通灌、宋跳、墟沟4个校区,总占地2193.83亩,校舍面积65.71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开设70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教职工1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2100余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江苏海洋大学

外文名:Jiangsu Ocean University(缩写:JOU)

简称:江苏海大

创办时间:1985年

办学性质:公办本科高校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2022年)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理事高校(2011年)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单位(2023年)

主管部门:江苏省

现任领导:许峰(党委书记)、宁晓明(校长)

本科专业:70个(截至2024年5月)

硕士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4年5月)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截至2024年5月)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截至2024年5月)

院系设置:20个学院(截至2024年5月)

校训:严师尊道、明德至善

校歌:《蔚蓝的信仰》

校庆日:5月15日

地址:苍梧校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通灌校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通灌南路108号宋跳校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高新区八路2号墟沟校区: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港西路28号

院校代码:11641((国际代码))

主要奖项:获“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获评“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2017年)获2021-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2022年)

知名校友:展益彬、张雪梅、姚凯等

知名教师:童志伟、王岩等

占地面积:2193.83 亩(截至2024年5月)

教职工人数:1700余人(截至2024年5月)

本科生人数:20000余名(截至2024年5月)

研究生人数:2100余名(截至2024年5月)

历史沿革

编辑

淮海大学

198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为振兴苏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决定在苏北创办一所以应用学科为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1985年5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筹建淮海大学,同年9月,淮海大学董事会和顾问委员会相继成立,这是当年江苏省仅有的三所综合性大学之一,连云港自此拥有了该地区的第一所本科院校。

刚筹建的淮海大学采取的是“改革开放”的办学思路是边筹建边招生。1985年秋季,淮海大学(筹)招收的首批12个专业324名本科生,放到了对口支援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12所高校进行委托培养。当时部分学生入学前三年在其他学校就读,大四才回到淮大。

淮海大学校门淮海大学校门

淮海工学院

1989年在筹建淮海大学的基础上正式建立淮海工学院。 1993年7月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学位委员会《1993》27号文件发到学校,正式批准淮海工学院及机械制造等7个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至此,淮海工学院拥有了独立进行本科生培养的完整资格。

江苏盐业学校

1960年春,初建时称江苏省制盐工业学校,校址在大浦镇;1961年3月,新海连市化工学校并入,学校迁至新浦民主路,1962年停办;1978年7月复校,设制盐工艺、盐化工艺、制盐机械3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1980年1月,定名为江苏盐业学校;1986年,将制盐工艺、盐化工艺两个专业合并为盐化管理专业改招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 1998年8月,江苏盐业学校并入淮海工学院,成立东港学院(公有民办,2014年本三停招)。

连云港水产学校

早在1931年,江苏省立东海师范就在墟沟北固山侧开办渔村师范科,向渔民传授知识,改进渔业及维持海疆基础。1932年,渔村师范科改为江苏省立墟沟渔村师范简易学校。1934年7月,改建江苏省连云初级水产职业学校。1937年,学校停办。

1958年7月,为满足中国水产事业的发展需要,在原校旧址建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设置水产养殖与工业捕鱼两专业。1964年,该校调整为中等专业学校,并改名为江苏省连云港水产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1971年7月撤销。1978年7月,连云港水产学校复校,设水产养殖、海洋捕捞、轮机制冷3个专业。

1984年,该校开设职工中专班,招收在职职工脱产学习。1987年将轮机制冷专业分成轮机管理和加工制冷2个专业。1994年,该校增设渔业机械、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等专业。1996年增招航海捕捞专业、网具专业,开设五年制海水养殖专业高职班。1997年6月26日,连云港水产学校与淮海工学院合作办学,淮海工学院水产专科部在连云港水产学校正式挂牌。1998年,增设农(水)产品贮藏与加工、制冷空调专业。

1999年7月8日,江苏省政府决定将连云港水产学校并入淮海工学院,成立淮海工学院海洋与水产学院。 2000年1月,连云港水产学校正式并入淮海工学院。

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5月29日,化工部人事司致锦屏磷矿的一封公函,“为满足今后新建矿山的需要,拟在该矿成立矿属学校一所,培养初级技术人材与高级技工。”于是,锦屏矿业学校被创建。1992年该校发展为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3月8日,教育部同意将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淮海工学院,并撤销其建制。

<p>淮海工学院校门2

淮海工学院校门2

江苏盐业学校校门

江苏盐业学校校门

连云港水产学校建校初期校舍

连云港水产学校建校初期校舍

江苏海洋大学

早在2007年,《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就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江苏海洋高等教育,加快在淮海工学院的基础上建设江苏海洋大学的步伐”。 2013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权学科名单,淮海工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5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支持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2016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将依托淮海工学院建设江苏海洋大学列入江苏省“十三五”规划。2017年9月,淮海工学院推进江苏海洋大学创建已经通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内部组织的高等学校设置规划有关论证。 2017年7月3日,经江苏省学位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淮海工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8年11月,江苏省人力资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第三批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单的通知》,淮海工学院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评第三批江苏省示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19年3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商请教育部同意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同年6月10日,教育部致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要求该校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紧密对接区域海洋新兴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2020年9月29日,该校成为全国高校海洋类学术期刊联盟理事单位, 12月26日该校加入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2021年5月17日,经教育部批准,该校和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设立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成为该校获批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6月2日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2022年,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十四五”教育强国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苏发改发170号),该校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

2023年4月,由江苏海洋大学牵头,南通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校院所、企业、服务机构共同组建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 5月,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数智低碳院和江苏海洋大学镇江技术转移中心在镇江市润州区举行揭牌; 8月12日,该校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共建的江苏海洋大学开发区附属小学(苍梧小学开发区分校)正式揭牌; 8月1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江苏海洋大学创建博士培养单位。

江苏海洋大学合作共建的开发区附属小学正式揭牌江苏海洋大学合作共建的开发区附属小学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编辑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设有20个学院,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 设有70个本科专业。

江苏海洋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动植物检疫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

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管理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测绘工程、海洋技术、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海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

江苏海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材料化学、水质科学与技术

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

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

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物分析

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法学、行政管理、广告学、土地资源管理

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

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江苏海洋大学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

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

机器人工程(中外合作)、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

江苏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法学类、农学类等本科专业40多个

江苏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江苏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海洋科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药学等4个学科被列入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江苏海洋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

类别

名称

江苏省优势学科

海洋科学

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计划

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药学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江苏海洋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类别

名称

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点(学术型)

海洋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水产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农业、土木水利、国际商务、药学、公共管理、国际中文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中药、设计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有专任教师139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2人,具有博士学位637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人,江苏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世界名校类)37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部级人才工程232人次;1位教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4位教师入选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江苏海洋大学师资力量

类别

名单

全国优秀教师

童志伟、 王岩 等

香江学者

申欣 等

江苏省教学名师

周立、 周渊深 等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董自波 等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申欣、 刘彬、谭敏佳 等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阎斌伦、 王岩、 董自波 等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申欣、 童志伟、 秦昆明、刘玮炜、张桂森、董自波、马卫兴

注:此表只列出江苏师范大学部分优秀教师和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8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7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6个专业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建有江苏省重点教材33部,5部教材入选首批江苏省本科优秀培育教材;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及人才团队11个。

江苏海洋大学质量工程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养殖学、机械电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海洋技术、 水产养殖 等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水产养殖学 等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测绘工程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等

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产养殖学、海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测绘工程、海洋科学、药物制剂、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地理信息科学、工程管理、安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 等

江苏省特色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制药工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 等

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文科综合训练中心、海洋工程技术综合训练中心、“互联网+”实践教育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大商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教育中心、 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等

省重点教材

甲壳动物增养殖学生产实习指导书、机械制造技术、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桯、核电工程测量、交直流调速系统与MATLAB仿真(第3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职场核心礼仪实用教程、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评价 等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江苏省“青蓝工程”海岸带经济与陆桥物流管理科技创新团队 等

江苏省科技创新及人才团队

江苏省“二维功能复合材料及应用”优秀创新团队、 “沿海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海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研究优秀创新团队 等

注:此表只列出江苏海洋大学部分质量工程

教学成果

2020年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5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0项。

江苏海洋大学教学成果

类别

推荐单位

项目名称

获奖等次

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成果奖

药学院

产教融合医药产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OBE教育理念下协同培养化工材料类人才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二等奖

药学院

对分课堂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的研究

成果(论文)二等奖

202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

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

海洋特色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特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特等奖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人才“师生”协同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海洋工程学院

“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国际视野”一流应用型本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等奖

注:此表仅列出江苏海洋大学部分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已与多所国外高校签署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数十所高校保持友好往来。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共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已与阿里巴巴、海通建设工程公司等国内多所企业、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 与灌南县、东海县等地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

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揭牌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揭牌

学术科研

编辑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有省级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省军民融合发展智库及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9个。

江苏海洋大学科研平台

类目

科研平台

省级重点实验室

先进材料功能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先进材料功能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 江苏省海水甲壳动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 等

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康复医疗器械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物联网智能电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 等

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江苏海洋发展研究院 等

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

江苏海洋经济研究中心 等

注:此表仅列出江苏海洋大学部分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

江苏海洋大学科研成果

类别

项目名称

国家科学技术奖

能化高精度GNSS港口航道安全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浅海复杂环境的精细勘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

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

数字化膀胱功能测定诊疗系统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套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紫菜自动化加工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海岸带产业成长机理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注:此表仅列出江苏海洋大学部分科研成果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6月,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由本部馆、通灌分馆与宋跳分馆组成,馆舍总面积23154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多个。 截至2024年5月,该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超过209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800多种,电子期刊157万余册,学位论文1172万余册、各类音视频4万小时,拥有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IEL、EBSCOhost、Springer-Link等电子文献数据库27种,自建6个海洋专题特色数据库子库。

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馆际互借及原文传递成员馆,也是连云港地区高校教学联合体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牵头馆。

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

学术期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海洋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包括技术科学)综合类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5年,为中文季刊,大16开,96页,面向中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江苏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较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内容以海洋科学与技术为主,兼顾药学、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等相关学科。

该刊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是《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JSTChin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PD)收录期刊源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海洋大学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该刊为双月刊,面向中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是中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中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等检索系统收录源期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江苏海洋》是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主管,江苏海洋大学主办,江苏海洋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辑出版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为双月刊。该刊以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为宗旨,发布相关海洋政策、展示江苏海洋发展成就、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传播海洋发展信息、关注中国内外海洋发展,开设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论坛、海洋文化、海洋人物、智慧海洋等栏目。

《江苏海洋》《江苏海洋》

校园文化

编辑

学校标志

校标

江苏海洋大学的校标是由中英文校名、帆船、齿轮、太阳及波浪等图案组合而成的同心双圆形标志。

江苏海洋大学校标江苏海洋大学校标

精神文化

校训

江苏海洋大学的校训为“严师尊道、明德至善”。 可解释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尊道贵德,天人合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校风

江苏海洋大学的校风为“严谨、求实、团结、献身”。

校歌

《蔚蓝的信仰》

词:金明,曲:路勇

海吻着天,云连着港,蔚蓝丝路意远情长,云台登高望

潮吻着岸,水聚成浪,蔚蓝的爱如花绽放,用青春做能量

梦是帆,心是桨,我们奋发去远航,因为蔚蓝是不变信仰

梦是帆,心是桨,生命谱写新乐章,照亮我们蔚蓝的信仰

静思湖畔,桃李芬芳,蔚蓝旋律激情飞扬,梦想更闪亮

书打开窗,诗汇成行,蔚蓝澎湃你我胸膛,遨游知识的海洋

梦是帆,心是桨,我们奋发去远航,因为蔚蓝是不变信仰

梦是帆,心是桨,生命谱写新乐章,照亮我们蔚蓝的信仰

梦是帆,心是桨,我们奋发去远航,因为蔚蓝是不变信仰

梦是帆,心是桨,生命谱写新乐章,照亮我们蔚蓝的信仰,蔚蓝的信仰

参考资料:

社团文化

截至2020年,江苏海洋大学有专业学术类、文化艺术类、红色理论类、公益服务类等社团76个。该校超过一半的社团都成立了团支部,结合社团特色,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该校还为每个社团配备“双导师”——业务指导教师和思政指导教师,对社团加强业务指导的同时,把好社团活动政治关。此外,该校每年对所有社团进行“星级考评”,通过两轮评审为所有社团“定星”,连续考评不合格或活动违规的社团会被实施强制注销退出。

校区情况

编辑
截至2024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有苍梧校区、通灌校区、宋跳校区和墟沟校区四个校区,总占地2193.83亩,校舍面积65.71万平方米。

苍梧校区

江苏海洋大学苍梧校区是该校的主校区, 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截至2020年,该校区占地面积约65.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总面积约36.5万平方米。 该校区有江苏海洋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等院系。

<p>苍梧校区图书馆

苍梧校区图书馆

苍梧校区体育馆

苍梧校区体育馆

苍梧校区教学楼

苍梧校区教学楼

通灌校区

江苏海洋大学通灌校区办公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南路108号。截至2024年5月,该校区校园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为94382平方米,校园内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并备有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学生食堂、清真食堂、体育馆、塑胶田径场等办学所必需的基本设施。

<p>通灌校区校门

通灌校区校门

通灌校区教学楼

通灌校区教学楼

通灌校区求是鼎

通灌校区求是鼎

宋跳校区

江苏海洋大学宋跳校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高新区八路2号, 距离江苏海洋大学主校区7千米。截至2024年5月,该校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有在校生2900余人,有江苏海洋大学的应用技术学院等院系。

<p>宋跳校区敦行楼

宋跳校区敦行楼

宋跳校区图书馆前石刻

宋跳校区图书馆前石刻

宋跳校区操场

宋跳校区操场

墟沟校区

江苏海洋大学墟沟校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港西路28号,2010年该校区内有江苏海洋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 截至2023年该校区为闲置校区。

<p>墟沟校区内石刻

墟沟校区内石刻

机关第十五党支部在墟沟校区举办活动

机关第十五党支部在墟沟校区举办活动

行政管理

编辑

现任领导

江苏海洋大学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许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宁晓明

党委副书记

李梅英

党委常委、副校长

金芙蓉、朱国军、郑利军、申欣、马廷淮、徐军田

副校长

张元良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

徐双俊

注:更新时间为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江苏海洋大学历任领导

姓名

职位

任职时间

赵炳起

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2014年~2018年

陈明

党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14年

注:此表仅列出江苏海洋大学部分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编辑
江苏海洋大学有静思湖、 欣园、 至善楼、 海洋二号A卫星雕塑等 自然、人文景观。

江苏海洋大学校园环境

知名校友

编辑
商界、教育界、政界等领域都有江苏海洋大学的知名校友。

江苏海洋大学知名校友

领域

姓名

毕业时间/届别

备注

商界

展益彬

2002年

上海卓然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板块总经理

陈道泉

2005年

微软(上海)公司开发者内容发布经理

徐德伟

2005年

连云港四方测绘勘察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茅玉艳

2015年

江苏苏畅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政界

孙吉明

1990年

徐州市泉山区七里沟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书记

任瑜

1995年

先后担任共青团连云港市委副书记、书记、党组书记

张雪梅

2007年

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处长

张利楠

2009年

徐州市铜山区三堡街道办事处团工委书记

教育界

姚凯

/

企业管理系教授

张东

1989年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于顶成

1992届

副教授,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勇

/

国内知名教育家

注:此表只列出江苏海洋大学部分知名校友,排名不分先后

所获荣誉

编辑

学校排名

截至2024年5月,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江苏海洋大学位列全国第331名。

学校荣誉

江苏海洋大学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

2010年12月

获“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4年9月

获“2010-2013年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10月

获“2013-2015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

2017年12月

获评“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10月

获“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9年1月

获“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9年12月

被评为全省高校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2021年6月

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12月

获2021-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

2023年3月

获首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注:该表只列出江苏海洋大学部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