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山琴派 编辑
虞山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明末以常熟虞山命名。 由明朝宰相严讷之子严天池所创建。严澄精古琴,师承名师,曾任邵武府知府,辞官后,与善琴者共同探讨琴艺,至此自此琴风大振。后主持编写了《松弦馆琴谱》,被琴界奉为正宗,虞山琴派由此名扬海内。自明至清,虞山琴派主要琴谱有十几种之多。此派崇尚“音必当正律,重音而轻辞”,其特点可概括为清、微、澹、远四字,琴曲风格为“清微淡远,博大和平”,历来为琴史所推崇。
自古以来,古琴是常熟的象征。常熟别称“琴川”,古城格局的水系为七条运河组成的七弦河(又称琴川河),明代有“七溪流水皆通海”的诗句;东汉邑人有焦尾琴,于是古城的街巷有“焦桐街”(桐木为制琴材料),山麓的溪泉名“焦尾溪”、“焦尾泉”等等。
自1985年纪念严天池逝世360周年大型活动起,虞山琴社先后与台湾和真琴社、上海今虞琴社等兄弟团体联谊演出,参加第一、二届成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第二、三次全国打谱会,发起并参与承办第四届全国古琴打谱会暨国际琴学研究会。此间,琴社举办各种古琴活动,年度中秋琴会,录制古琴专题及CD,200多位少儿、青少年、大学生得到培养。200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爱川纪子来常对这一工作进行了考察。在欣赏了少儿古琴社成员的演奏后,谈到:“如此深奥的音乐出自这样一个小女孩之手,我非常吃惊。我持乐观态度,我认为把古琴艺术介绍给全世界人民是很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2003年,常熟被评为“江苏古琴之乡” ,“联合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古琴之乡” ,虞山派古琴艺术馆、虞山琴派艺术工作室、虞山琴社、虞山少儿古琴社等完整的组织机构及立体教育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当代中国古琴艺术的重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代表性曲目:《良宵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