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编辑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扬州城市中央,东临大运河、南靠明清古城,建成于1988年,总面积约为12.11平方千米,其中风景名胜区区域8.37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带3.74平方千米。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根据不同的景观特征,分为瘦西湖景区、蜀冈景区、唐子城景区、宋夹城景区、绿杨村景区五个子景区 ,瘦西湖景区融“古城文化、湖上园林、人文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开放包容的整体。是以古城文化为基础,以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瘦西湖古典园林群为特色,与城市紧密相依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8年8月,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瘦西湖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
中文名: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地理位置:扬州城市中央,东临大运河、南靠明清古城。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景点级别:AAAAA级
占地面积:约 12.11 km²
著名景点:宋夹城景区、唐子城景区、绿杨村景区、瘦西湖景区、蜀冈景区
综述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唐代以前的扬州城址均在今扬州西北郊蜀冈上。春秋时吴王夫差在此筑邗城;战国时楚怀王在此筑广陵城;汉吴王刘濞在此筑吴国都城。后历经南北朝至隋唐皆为郡城。唐代除在蜀冈上筑子城外,又将城址向蜀冈下扩大,称罗城;宋代有蜀冈上下三城。扬州的古城遗址,以唐城最有名,现城垣遗迹尚存,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唐代城池遗址之一。瘦西湖原先并不是湖,它原名保扬河、保障河,是蜀岗山微波峡水流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涧水曲折流入大运河的一段自然河道,主要起排洪和水上交通的作用。瘦西湖最早的两段水体形成于隋代。宋元时期,与城壕连接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水系,成为扬州城的西护城河。瘦西湖水道沿用历代扬州城护城河,并经人工疏浚、凿通,最终在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形成一条连贯细长又富曲折变化的线形水体。扬州城与古运河(邗沟)同生共长,作为扬州城水系重要成分的瘦西湖,通过多条河道与大运河相连,始终与大运河保持水源相通。
发展
明代,由于大运河的整修,扬州重新成为南北交通的要道及两淮地区盐业的集散地,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两岸又建造了部分园林,湖上名桥——红桥(即今大虹桥)就建于此时。明末富商贵族们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充分利用瘦西湖长河如绳的水系,相形度势,打造了其“领略不尽,玩味无穷”的园林意境。
清代,乾隆年间清高宗南巡,随着扬州的盐业兴盛,地方的绅商们争宠于环工,为了能一邀乾隆帝“御赏”为荣,“三十里楼台”应运而生,园林建造争奇斗艳,标新立异。《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家家住青翠城堙”、“处处是烟波楼台”的壮观景象,瘦西湖园林景观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时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此后这里又经历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一小部分五亭桥,小金山。
民国九年(1920年),乡绅陈臣朔在五亭桥东侧建凫庄。
1979年,为了保护好蜀冈唐城遗址,扬州市成立市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所址设在观音禅寺内。
1980年,瘦西湖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
1986年,为落实宗教政策,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所址迁观音禅寺东侧蜀冈南沿,主要工程包括展览厅、仿古阙楼和城墙,于80年代末建成并开放。
1988年8月,蜀冈一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以古城文化为基础,以历代古城遗址和瘦西湖湖上园林为特色,具有风景游赏、旅游休闲、生态体验等功能的城市风景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
进入21世纪后,瘦西湖景区不断扩容,从万花园、傍花村的建设到宋夹城考古遗址暨体育休闲公园的落成,再到双峰云栈、万松叠翠等景点的恢复,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面积从6.67平方千米扩大到约12.11平方千米。
2005年12月,扬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管委会(属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正县级建制)。
2007年,瘦西湖恢复四桥烟雨、石壁流淙等景点。
2013年12月,扬州瘦西湖隧道顺利贯通。
位置境域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扬州城市中央,东临大运河、南靠明清古城,总面积约为12.11平方千米,其中风景名胜区区域8.37平方千米,外围保护带3.74平方千米。
瘦西湖及其周边地图
地形地貌
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所在的蜀冈在扬州城的西北,海拔30—40米,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扬州城区的北部。此冈形成于第四纪晚更新世,距今约20万年。自春秋时期至唐宋,蜀冈一直是古扬州城的所在地。 蜀冈地理上属于丘陵,通常部分学者会将这片丘陵归入江淮丘陵,蜀冈即是江淮丘陵的余脉。瘦西湖自然风光带和湖上园林,则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其中水面占2/5。是一组由烟水平桥、山亭水榭、曲折河道组成的自然风光带。
瘦西湖水面风光
气候特点
瘦西湖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水文特征
瘦西湖是从清代扬州城北垣绵延至蜀冈的狭长水体,水上面积700亩 ,总长约4.5千米,宽度约13—116米,由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的带状湖泊 ,属于典型的小型浅水湖泊。瘦西湖上游源水来自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河道水质一般。瘦西湖原河道淤泥堆积厚度普遍在0.5—1米,河道两侧坡地常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湖区底部淤泥堆积。2020年12月11日,瘦西湖对湖区进行了为期近4个月的全面清淤疏浚,清淤后的瘦西湖主航道拓宽至12米。
景区布局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含瘦西湖景区、蜀冈景区、唐子城景区、宋夹城景区、绿杨村景区,面积8.37平方千米)及外围保护地带(3.74平方千米),总面积约12.11平方千米。
子景区名称 | 总面积 | 陆地面积 | 水域面积 |
---|---|---|---|
瘦西湖景区 | 168公顷 | 132公顷 | 36公顷 |
蜀冈景区 | 110公顷 | 103公顷 | 7公顷 |
唐子城景区 | 396公顷 | 320公顷 | 76公顷 |
宋夹城景区 | 136公顷 | 106公顷 | 30公顷 |
绿杨村景区 | 27公顷 | 25公顷 | 2公顷 |
子景区合计 | 837公顷(8.37平方千米) | 686公顷(6.86平方千米) | 151公顷(1.51平方千米) |
外围保护带 | 374公顷(3.74平方千米) | ||
名胜区合计 | 1211公顷(12.11平方千米) |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布局规划图
植物资源
瘦西湖区域内植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被子植物占绝大部分,双子叶物种最多。其中含15种以上共4科34属102种,科、属、种分别占整个植物系的6.2%,23.3%,35.3%,以灌木及小乔木为主,是乔灌木群落的主要构成部分;含10—14种共3科15属35种,其中科、属、种分别占整个植物系的4.6%,10.3%,12.1%,以裸子植物为主,乔木类占主导地位,忍冬科的以灌木类型栽植;含5—9种共8科20属50种,其中科、属、种分别占整个植物系的12.3%,13.7%,17.3%;含2—4种共28科55属80种,其中科、属、种分别占整个植物系的43.1%,37.7%,27.7%;仅含1种共21科21属21种,占整个植物系的32.3%,14.4%,7.3%。
瘦西湖荷塘的荷叶
动物资源
瘦西湖鸟类资源丰富,有记录的鸟种近80种,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或难见鸟类也在景区出现,如寿带鸟、鹰鹃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鹗和雀鹰等。景区常见鸟类有30多种,留鸟中优势种群有白头鹎、乌鸫、灰喜鹊、黑脸噪鹛、黑尾蜡嘴雀等,常见鸟有棕背伯劳、戴胜、棕头鸦雀、白鹡鸰、白腰文鸟、普通翠鸟、金翅雀、小鷿鷈、黑水鸡、褐头鹪莺、鹊鸲、灰椋鸟(部分候鸟)、丝光椋鸟(部分候鸟)、大山雀、灰斑鸠、珠颈斑鸠、麻雀、领雀嘴鹎、银喉长尾山雀等;候鸟中,优势种有在瘦西湖已成为留鸟的斑嘴鸭和绿头鸭、夜鹭、池鹭、小白鹭等,常见种有家燕、红胁蓝尾鸲、黄眉柳莺、黄腰柳莺、黄苇鳽、斑鸫、中白鹭、须浮鸥、红嘴鸥、灰头鹀、白眉鵐、北红尾鸲、红嘴相思鸟等。
瘦西湖的鸟类实拍
瘦西湖景区
【主词条:瘦西湖景区】
景区综述
瘦西湖景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城区,总面积168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32公顷,水域面积36公顷。 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子景区之一。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瘦西湖全长4.3千米,在清代康乾时期形成集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于一体的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瘦西湖景区湖景
主要景点
景点名称 | 景点介绍 | 景点图片 |
---|---|---|
莲花桥 | 莲花桥,又称五亭桥,位于白塔以北,横亘瘦西湖南北两岸,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桥墩以青石砌筑,桥墩下共开十五券洞,从东西两立面观之,每面各有五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清代《平山堂图志》记载:“桥上置五亭,下列四翼,洞正侧凡十有五,月满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滉漾,卓然殊观”,正是桥墩的别致造型带来的独特审美体验。莲花桥造型独特,桥墩与桥亭变化丰富,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中颇具审美特征的优秀作品,曾被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中国最秀美的桥”。 |
|
白塔 |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塔高30余米,塔基为砖石雕花方形,上为塔身,呈古梅瓶状,顶盖覆以华盖,正中竖葫芦形铜顶。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以说,扬州的白塔,具有兼容并包的个性,集南北风格于一体,既借鉴了北海塔的特点,也融入了江南建筑特有的气质。 |
|
熙春台 | 熙春台在瘦西湖西段,莲花桥至平山堂的水道转折处,原是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建,时人称之中国“湖上台榭第一”。复建后的建筑瓦顶全用绿琉璃筒瓦,与远处五亭桥的黄瓦朱栋,白塔的玉体金顶相映成趣,体现了皇家园林富丽堂皇的宏大气派。作为一处建于水边的台榭建筑,也是瘦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一处观赏月亮的景点。 |
|
徐园 (桃花坞) | 桃花坞位于瘦西湖长堤最北端,北与小金山隔水相对,背倚土阜,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园西南土阜上遍植桃花,当春季花期,红白相间,清香袭人,成为瘦西湖沿岸独特的景观构成。李斗称赞扬州北郊“红桃花以西岸桃花坞为胜”。文献记载,该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先后为副使道前嘉兴通判黄为荃、仪征盐商郑钟山所得。园中主要建筑有疏峰馆、澄鲜阁、蒸霞堂等,植被以桃、竹、荷为主,以桃花最著名。桃花坞现存园林建筑为民国初年的遗存。民国四年(1915年),为纪念军阀徐宝山,乡人在桃花坞旧址上按照传统工艺修复了疏峰馆、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等建筑,改称“徐园”。 |
|
长堤春柳 | 长堤春柳又称“柳堤”“隋堤柳”,起始于虹桥西岸,沿堤岸遍植柳树、桃花,形成狭长的带状景观,堤边如图画般展开的楼台、花草、湖水,迤逦至桃花坞。它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民国四年(1915年)复建,是瘦西湖文化景观的渲染之篇。长堤上有亭,不在二分之一处,而在三分之一处,是在黄金分割律启示下选择的亭址。 |
|
虹桥揽胜 | 大虹桥为三孔拱桥,此处的景观被称为虹桥揽胜、虹桥修禊,是清乾隆二十四景之一。大虹桥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因围以红栏,又故名“红桥”,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建为石桥,形似“彩虹卧波”。众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了足迹和诗文,其中著名的有曹寅、孔尚任、郑板桥、卢雅雨。 |
|
石壁流淙 | 石壁流淙又称水竹居,位于望春楼以北的湖东岸,北接锦泉花屿,是奉宸苑卿、歙县盐商徐士业所建私家园林。始建于乾隆年间,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赐名“水竹居”,并赐联、额。《平山堂图志》《扬州画舫录》等历史文献记载,园中有两景——小方壶与石壁流淙。今石壁流淙部分保留了原景中有“夹河”的地形特征。1991年和2007年,分别于遗址南部及东北侧复建静香书屋和石壁流淙两组园林建筑群,其建筑名称均与文献记载相符。复建后的景观以黄石叠为假山,引水由石隙泻于池中,基本延续了石壁流淙一景“以水石胜”的景观特征。 |
|
凫庄 | 凫庄位于莲花桥东南侧湖屿之上,由晚清扬州书画家陈重庆之子、扬州乡绅陈臣朔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因在岛屿之上,形似野鸭浮水,而名凫庄。构景以小取胜,细巧玲珑,亭、榭、廊、阁形制多样,水榭滨水、廊成曲尺,山池木石各自配置得当,构成了勾心斗角、清雅宜人的优美景观。 |
|
西园曲水 | 西园曲水旧时为西园茶肆,地处瘦西湖和南湖水以及北城河水交汇的地方,水势曲折,因地理位置而得名。这里以水取胜,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流水淙淙,沿水一路有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 |
|
四桥烟雨 | 四桥烟雨位于瘦西湖水体转折处,在梅岭春深以东、净香园以北。北有长春桥,西有莲花桥,南有虹桥、春波桥,四桥景色汇入一园,故称四桥烟雨。在烟雨濛濛之际,登“四桥烟雨”楼远眺,可见颜色、造型各不相同的四座桥,笼罩在雨丝烟雾之中,忽隐忽现,如彩虹一般。 |
|
小金山 | 小金山,又名“梅岭春深”,在五亭桥以东、虹桥以北的水面转折处。瘦西湖一带地势平坦。小金山在此积土为山,成为湖区自然地势的制高点。现存建筑有关帝庙、湖上草堂、绿荫馆、琴室、棋室、月观、风亭等,另有沟通岛屿南北两岸的小虹桥、玉板桥。这里是一处集湖、岛、屿、桥、古建筑为一体的园林建筑群落。岛上建筑多背山面水,高低错落,既具良好的景观效果,又是较佳的观景点。朱自清称小金山“望水最好,看月也不错”。 |
|
钓鱼台 | 吹台又名“钓鱼台”,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由扬州大盐商程志铨复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前后。亭上覆青瓦,重檐翘角,周边为黄墙,亭东壁通敞,其余三壁开月洞门。自东向前观看,莲花桥、白塔恰好分别框入西、南两侧月洞门中,与桥、塔倒映相配合,互为因借,构成一处较佳的景观。 |
|
参考资料: |
蜀冈景区
景区综述
蜀冈景区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子景区之一,总面积11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03公顷,水域面积7公顷。 自春秋时期至唐宋,蜀冈一直是古扬州城的所在地。‘蜀冈三峰”自古以来为扬州第一名胜。蜀冈东南麓有汉墓博物馆;在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区界之北,有隋炀帝陵和阮元墓;区界西北有甘泉山汉墓群。蜀冈景区内拥有两处扬州市名胜分别为:大明寺和观音山,同时,建有一处生态公园“扬州蜀冈生态体育公园”。
蜀冈景区观音山
景点名称 | 景点介绍 | 景点图片 |
---|---|---|
大明寺 | 大明寺,位于蜀冈中峰之上,始建于南朝宋大明元年(457年),故称大明寺。现存牌楼、山门殿、大雄宝殿、西园、平山堂等建筑和古迹。主体建筑呈中、东、西三轴线分布,殿阁巍峨,层层相接;大明寺的平山堂,曾是欧阳修、苏轼、金农等为首的文人雅士的集会中心。 |
|
观音寺 | 观音寺,位于蜀冈东峰观音山上,西与大明寺隔壑相望。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名功德林。清乾隆年间,盐商汪应庚、程栴等相继重修。乾隆皇帝南巡至此,赐“功德林”“天池”二匾及诗文、楹联。今观音寺建于观音山上,山高32米,是蜀冈三峰中最高处,可由此一览湖上景色。观音寺现存为清末重点修复后的遗存,部分保持的清代寺庙的格局特征,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高低错落。主要有山门殿、韦陀殿、大殿、藏经楼及两厢廊房等。 |
|
蜀冈生态体育公园 | 蜀冈生态体育公园占地500亩,坐落在蜀冈三峰之间,东依平山堂鉴真纪念馆和瘦西湖景区。这里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是扬州北区一条重要的“城市绿肺”带。蜀冈生态体育公园将体育设施、生态跑道、运动休闲及绿色景观结合起来,规划设置了青年运动、中心活力、生态休憩、亲子趣味、老年休闲、梅香云海等6大板块,成为城市北部一个生态体育休闲中心。蜀冈生态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以上。公园被众多小区环绕,惠及人口30余万。为指导广大群众科学锻炼,扬州市邗江区文体旅局还在公园中心广场设置了健康益站,免费为参加锻炼的群众提供体质健康监测服务。蜀冈生态体育公园举办过多次大型体育活动,如健步走、健身气功展示、武术演练、空竹交流赛等。 |
|
参考资料: |
宋夹城景区
景区综述
宋夹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子景区之一,总面积136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06公顷,水域面积30公顷。 宋代扬州有“一地三城”之说,其中,宋夹城位于宝祐城和宋大城之间,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06年,瘦西湖扩容时,宋夹城遗址被发现,经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研究,出土的城墙砖上刻有部队番号,这说明当时有全国各地的军队都曾在此修墙、驻防。即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后,扬州的战略位置由过去的中心城市转变为“边疆”城市,宋夹城也成为抗金抗元的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基于宋夹城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2009年,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宋夹城遗址实施全面保护,并打造为集生态、休闲、旅游、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充分利用宋夹城护城河及其两侧独特的自然条件,在保护湿地原始风貌的前提下,逐步建成一个具有扬州历史文化和瘦西湖风情的湿地公园,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
宋夹城景区导览图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位于扬州市蜀冈—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占地1000亩。2005年以前,这里是村庄、棚户区集中区,水系常年荒废不连贯,被水田、荷塘、养殖占据,护城河水污染严重,沿线植被环境恶劣,2005年开始扬州市开始规划宋夹城湿地公园,打通与瘦西湖水路的连通,完成治理护城河水系污染、改善水环境及植被修复工作,2008年根据考古发掘,扬州市开始恢复建设了宋夹城城门、城墙、十字街等古城格局,再现了南宋抗金时期扬州宋夹城军营生活、训练场景,完成了公园相关的建设。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
唐子城景区
景区综述
唐子城遗址区位图
主要景点
景点名称 | 景点介绍 | 景点图片 |
---|---|---|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 又名扬州汉陵苑,现为中国国家三级博物馆。苑内地形起伏,林木葱郁,绿草成荫,融文物展示与园林绿化为一体。主要展出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是展示汉代扬州历史文化风貌的人文景观。 |
|
唐城遗址博物馆 | 唐城遗址博物馆和崔致远纪念馆座落在古唐衙城遗址的西南角、隋炀帝行宫的旧址上。博物馆文化底蕴丰厚,古朴典雅,为园林式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内唐式城墙、唐式建筑雄伟壮观,还布置有“明月扬州”“跨越千年的记忆——崔致远与扬州”等陈列展览,全面介绍唐代扬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扬州城的布局、变迁,以及新罗文学家崔致远生平事迹和中、韩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
|
参考资料: |
绿杨村景区
景区综述
绿杨村景区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子景区之一,总面积27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5公顷,水域面积2公顷。 扬州城红园范围内问月桥至新北门桥地段,史上就叫“绿杨村”,其前身为“绿杨城郭”,系清乾隆时期北郊24景之一。1958年创立红园(初名:扬州花木商店),为金鱼和鸟类的繁殖基地及花木盆景生产园。2004年,为整合扬州市旅游资源,扬州市政府将红园盆景并入扬州盆景园,充实了随后创建的“扬派盆景博物馆”。扬州红园原来的生产基地(绿杨村一带)则被打造为红园花鸟市场。2017年,红园市场原有的花鸟鱼虫市业态搬迁至花都汇,红园进行了重新的整合规划。现北护城河边的红园地块已打造成一处新型的休闲游览地。因为当地市民的提议,此地历史上是著名的“绿杨村”,“绿杨村”是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信息,又具有独特文化韵味的名称,后此地名称遂恢复历史上沿用的“绿杨村”名称。
绿杨村沿护城河风光
主要景点
景点名称 | 景点介绍 | 景点图片 |
---|---|---|
御码头 | 御马头位于天宁寺门前、扬州护城河北岸。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扬州盐商于天宁寺西园兴建行宫,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历时三年而成。宫前建御码头,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因而得名。御马头为青石和条石铺就的坡道相连,历经二百多年风雨仍保持完好,现为“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
|
天宁寺 | 天宁寺始建于东晋,是扬州最早的佛教庙宇之一,相传为谢安别墅,后舍宅为寺。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始称今名,明洪武间(1368—1398年)重建。天宁寺与清代扬州文化的繁荣具有密切的关联,清康熙帝南巡时曾驻跸于此,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钦命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寺内设“扬州诗局”,主持刊刻《全唐诗》等书。乾隆二次南巡时于此建行宫、御花园和“文汇阁”。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火,清同治年间重建。天宁寺于1984年大修,占地约11602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华严阁,东西有廊房、配殿等建筑,宏伟壮观。大雄宝殿歇山重檐,四面有廊,面阔五间,进深十五檩,殿后东壁嵌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立的《重修天宁寺碑记》。华严阁为硬山重檐,上下两层,前后有廊,面阔七间,前廊东壁嵌有《重修华严阁碑记》。天宁寺2008年修缮布展,现为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天宁寺见证了扬州的繁华与自身的兴盛。 |
|
史公祠 (史可法纪念馆) | 史公祠又称史可法纪念馆,是纪念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历史遗迹。史公祠大门内,有两棵壮美的雄性古银杏树,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时间。银杏树,枝叶繁茂,树冠秀美,冠幅直径有20米左右,已经高过院墙,是扬州长势最好、最值得观赏的两棵古银杏树。史公祠现为中国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可法墓祠”所在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冶春茶社 | 冶春茶社位于御马头西侧,护城河北面,有着两百年以上的历史,前身是民国时期著名“香影廊”与“庆升茶社”。这里文化气息浓厚,曾是诗人经常吟诗论文的活动场所。如今,茶社临水的一侧,是瘦西湖起始段最佳观景点之一。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一文中写道:“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和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壶茶或一两种小点心,在河中唱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指的就是冶春茶社。 |
|
参考资料: |
1999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6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
2007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
2009年3月24日,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获得“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称号,成为江苏省第一家获得该称号的风景名胜区。
2010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4年,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所在的瘦西湖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
2019年12月19日,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获评“2019年度最具创新智慧景区”
历史文化
瘦西湖的湖名由来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清乾隆元年(1736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与瘦西湖相关的诗词
作品名 | 作者 | 朝代 |
---|---|---|
《过扬州》 | ||
《咏保障河》 | 汪沆 | 清朝 |
参考资料: |
蜀冈与扬州城起源
蜀冈有大小之分。小概念的蜀冈,据《扬州画舫录》记载,蜀冈之上,三峰凸起,西峰有五烈墓、司徒庙、胡、范二祠;中峰有万松岭、平山堂、大明寺诸胜;东峰有观音山、功德山等景点。范围相对较小,却正是古代扬州城发源之地。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这也是最早的有关扬州城的记载。当时,周室势微,群雄争霸,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在长江北岸入海口的蜀冈上筑起了邗城,在蜀冈下开通了邗沟,这是为了“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至于为何要选此处设邗城,据史料记载,它西起观音山、东达小茅山,北到古雷陂,南邻蜀冈南沿的长江古岸。城没有南门,因为临江的蜀冈南沿断崖,就是天然的南城墙,城外一片汪洋,没有陆路;也没有北门,只有水关,这是因为城外不远便是雷陂,可引水入城;东西两面有城门,人们出入城门可沿着蜀冈通行。显然,这样的地理位置是精心选择的。因为这里靠山接水,进可攻,退可守,邗沟的挖掘更连通了苏州吴地,方便军需补给,更为城市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义的蜀冈,西起六合、仪征交界处,东达今维扬城北与广陵湾头交界处,绵延四十余里,自远古至清代,冈上冈下出现的文物古迹多达100余处,可谓星罗棋布。然而,如今仅存大明寺平山堂、观音山,其余皆毁于兵火。
地域文化
荷文化
瘦西湖湖上园林以荷为主题,有以“荷”为主题的“荷浦熏风”一景,为扬州园林湖上二十四景之一。清朝戏曲作家李斗《扬州画舫录》载:荷浦熏风,在虹桥东岸,一名江园,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赐名净香园;在描绘“荷浦熏风”景观时云:“桥西为荷浦熏风,桥东为香海慈云,是地前湖后浦,湖种红荷花,植木为标以护之;浦种白荷花,筑土为堤以护之。”瘦西湖因地制宜地用“荷”造景,形成了以“荷”为主题的荷花胜景。另外,瘦西湖通常每年于7月1日—8月31日会举办“瘦西湖之夏”荷花节。
瘦西湖的荷花
佛教文化
瘦西湖园林建筑具有典型的佛教文化特色,例如著名的瘦西湖白塔便是寺庙塔,为典型的喇嘛教寺院的塔制。瘦西湖的莲花桥俗称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桥上建五亭,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莲花是佛教的象征,莲花桥构思精妙,把佛教的意象与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莲花桥从空中俯视,桥上的5座风亭就像5朵冉冉出水的莲花,所以故名莲花桥,与白塔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景区活动
“非遗文化月”活动
“非遗文化月”活动在每年的9月—10月举办,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遗文化之美”为主题,通过展演、展示、体验、互动相结合的新形式,与古老非遗技艺零距离,展示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非遗文化月”活动主要设置有:空竹表演、鸬鹚捕鱼表演、扬州剪纸、扬州木偶、画扇面、香道、地方曲艺、雕版印刷体验、扬派盆景现场剪扎展示等先关活动。
瘦西湖万花会
万花会活动在每年的4月—5月举办,由中国花卉协会、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瘦西湖景区方承办。万花会以新建的万花园为载体,以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集花卉观赏、花与艺术、花与饮食、花与养生、花与民俗为一体,以展示扬州历史文化内蕴为出发点,让游人领略瘦西湖的秀美风光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深入了解扬州传统文化的精髓。
瘦西湖万花会
开放时间
景点 | 开放时间 |
---|---|
瘦西湖 (白天时段) | 白天开放时间为:6:00—19:30,提供6:00—9:30、9:30—12:30、12:30—14:30、14:30—18:00四个时间段的入园预约,白天段最迟出园时间:19:30。 |
瘦西湖 (夜游时段) | 夜游开放时间:18:30—22:00;夜游入园时间:18:30;夜游停止入园时间:21:00;夜游最迟出园时间:22:00。 |
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 (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 | 全年:8:00—21:00开放。 |
大明寺 | 全年:8:00—16:30开放。 |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 | 全年:8:00—17:00开放。 |
唐城遗址博物馆 (含崔致远纪念馆) | 全年:8:00—17:00开放。 |
中国扬州佛教文化博物馆 (扬州天宁寺) | 全年: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周一全天不开放。 |
史公祠 (史可法纪念馆) | 全年: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放;周一全天不开放,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
参考资料: |
门票信息
门票类型 | 门票价格 | 备注说明 |
---|---|---|
瘦西湖淡季白天时段门票 | 60元/人 | 每年的1、2、6、7、11、12月 |
瘦西湖旺季白天时段门票 | 100元/人 | 每年的3、4、5、8、9、10月 |
瘦西湖夜游门票 | 120元/人 | 白天段门票超时夜游,需补夜游门票 |
瘦西湖白天+夜晚联票 | 180元/人 | |
瘦西湖夜游年卡 | 200元/张 | |
瘦西湖白天+夜游年卡 | 298元/张 | |
大明寺旺季门票 | 45元/人 | 旺季:3—6月和9—11月;淡季:12—2月和7—8月 门票不包含栖灵塔登塔费用,登塔+撞钟25元,导游费50元/5人内,5人以上每多一人多10元。 |
大明寺淡季门票 | 30元/人 | |
参考资料: |
交通信息
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出行指南
出发地 | 出行方式 |
---|---|
飞机场 (扬泰机场) | 机场快线:扬州泰州机场乘坐机场快线至城市候机楼(友好会馆)下,距瘦西湖南门800米。班车开放时间:10:00—15:40,价格:全程25元。 出租车:全程约40千米,打车约需80元。 |
火车站 (扬州火车站) | 公交线路:乘坐扬州旅游专线可至瘦西湖公园各个大门。 出租车:全程约9.3千米,打车约需22元。 |
长途汽车站 (扬州西部交通客运枢纽) | 公交线路:乘坐扬州旅游专线可至瘦西湖公园各个大门。 出租车:全程约9.3千米,打车约需22元。 |
参考资料: |
公交指南(途经瘦西湖各大门公交信息)
瘦西湖西门:旅游专线、5路、11路、39路、40路、50路、81路、107路。
瘦西湖东门:旅游专线、旅游观光线。
瘦西湖北门:旅游专线、旅游观光线、25路。
其它交通(出租车、自行车)
出租车:扬州市出租车起价8元/3千米。
自行车:扬州市内有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
景区服务
瘦西湖游客服务中心,承担着向游客提供咨询投诉、信息查询、形象展示、旅游购物、便民服务、邮政服务、小件寄存等多种服务功能。除了瘦西湖东、南、西、北四个游客出入口附近的游客服务中心以外,在靠近南门大虹桥向东,还设有游客服务中心,此游客服务中心设有城市书房,是扬州爱书人喜爱的去处之一。
瘦西湖游客服务中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