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银鱼 编辑
太湖银鱼属于淡水鱼,长约七至十厘米,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因而得名。产于长江口的体形略大,俗称面丈鱼、面条鱼。
太湖银鱼与白虾、白水鱼并称“太湖三宝”。太湖银鱼形如玉簪,细嫩透明,色泽如银,故名银鱼。1987年的产量为885.4吨。
中文名:太湖银鱼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鱼亚纲
目:鲑形目
科:银鱼科
分布区域:太湖流域,东太湖流域,滆湖流域
产地:苏州,无锡,湖州,常州等地
制作方法:清蒸白灼
颜色:银色
所属菜系:太湖船菜
身长:二寸余
太湖银鱼
银鱼体形细长而洁白如银,肉密无刺且滋味鲜美,素有鱼类皇后的誉称。银鱼,古称脍残鱼。唐朝皮日休“分明数得脍残鱼”和宋代司马光“银花脍鱼肥”的诗句,指的都是银鱼。银鱼一年四季皆产,无骨,透明,烹熟后呈白色,小者只若牙签粗细,大者可堪比小指。
银鱼吻短、眼大、无鳞,细长侧扁,身长寸许。每年2月、3月、4月和秋季,是银鱼的自然繁殖期。幼鱼生长一两个月便可成熟。银鱼每年有两个捕捞季节,分别为每年5月中旬至每年6月中旬、每年9月中旬至每年10月中旬,以春秋之交为捕捞旺季。
太湖银鱼
银鱼营养丰富,肉质细腻,洁白鲜嫩,无鳞无刺,无骨无肠,无腥,含多种营养成分。冰鲜银鱼大部分出口,远销海外,人称“鱼参”。经过曝晒制成的银鱼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
银鱼可烹制成各种名菜佳肴,如银鱼炒蛋、干炸银鱼、银鱼煮汤、银鱼丸银鱼春卷、银鱼馄饨等,都是别具风味的湖鲜美食。
日本人称其为“鱼参”。银鱼可炒、可炸、可蒸、可做汤。银鱼炒蛋、银鱼氽汤、银鱼丸子、芙蓉银鱼等都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
银鱼鲜食最美,不用开膛洗理,用水漂一漂洗净即可烹调。用它和鸡蛋一起下锅旺火炒,可做成名菜“银鱼炒蛋”。
【调料】青芥末20克,鱼生酱油20克。
【制作】
①银鱼洗净,放入50℃的温水氽水,然后放入冰块水加入柠檬片浸泡。
②刺身盆放入碎冰块,将银鱼排好,放入白萝卜丝、胡萝卜丝、柠檬片,用花草点缀(可放可不放),调料随桌即可。
【特点】清凉鲜美。
太湖银鱼
银鱼除供鲜食和晒成燕干外,还可制成罐头品和作为多种菜肴的佐料。太湖银鱼除内销外,年出口量上百吨,销售到港澳和日本、东南亚、西欧、北美等地区和国家。
太湖银鱼
春季产卵群体是其主要产卵群体,体长范围在5.0~7.0厘米,体重范围0.5~1.5克,产卵期从3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旬,4月中旬为盛产期。据调查,在太湖全湖均可捕到产卵或即产卵亲鱼,但比较集中的区域是有少量沉水植物的湖湾地带。清水或浑水、涨水或落水、晴天或明雨天均可产卵,但湖风轻微,天气晴朗的下午3~4时产卵较盛。沉性卵,无粘性,产卵时最低水温要求为13℃。受精卵孵化最佳水温在16℃~21℃,在该温度范围内受精卵经100小时左右可孵出仔鱼。雌鱼每尾怀卵量在1000~2000粒,平均为1600粒左右,卵径最小0.60毫米,最大0.73毫米,平均0.66毫米,产卵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可多出1倍至几倍。
太湖银鱼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