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起元 编辑
顾起元(1565年~1628年),字太初,一作璘初、瞒初,号遯园居士,应天府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代官员、金石家、书法家。
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顾起元中举人。次年(1598年),全国会试第一,在殿试中取中一甲第三名,时年三十四岁。顾起元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后三次辞官获准告老还乡,在金陵城南筑“遯园”隐居,闭门潜心著述。朝廷曾七次诏命顾起元为相,均婉辞之。崇祯元年(1628年),顾起元去世,谥号文庄。
顾起元著有《金陵古金石考目》《客座赘语》《金陵卧游六十咏》《说略》等。其中《客座赘语》全书十卷,计文四百六十七篇。内容皆记述南京地区的地理形势、水陆交通、风土人情、习俗变化、名人传略名人轶事等内容,丰富多彩,无所不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字:太初
号:遁园居士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应天府江宁(今南京)
出生日期:1565年
逝世日期:1628年
主要作品:《金陵古金石考》、《客座赘语》、《说略》
本名:顾起元
顾起元
顾起元为人通达,并不贪恋官场的虚华。对于学问文章,他所持态度也是一丝不苟,先博览群书,而后提笔作文。《启祯野乘·顾文庄传》说:“顾起元端静渊穆,不溷溷为同,……胸中绝无畛城。而学问宏博,凡古今成败、人物臧否以致诸曹掌故,无不究心,口陈指画,历历如睹。”顾起元虽然通籍三十年,但是多次上奏折请朝廷准许他告老还乡,在朝为官仅仅五载之短。但是他即便在任上仍注意撰述,他著名的文集《说略》三十卷,在任上“已经基本完成,只是万历三十三年,解京职归乡途中,遇到大河决堤乘船被大风浪损坏,他所著的《说略》手稿因此丢失。在他解职归乡以后,当时的朝廷曾七次下诏书想让他重新回京任职,但生性淡泊的顾起元都一一推拒了。他的朋友曾因此为他的居所题名为“七召亭”。因而,他虽然通籍三十年,但大部时间是以隐居为生。天启间,江宁有人为宦官魏忠贤立生祠,官府“乞文辞”,他以手疾不作。门人复以重金求札,也被他拒绝。
顾起元遁居士碑拓片
然而世事不公,他虽是博学通才,但他的才学策略却并未被当世所用。因此,顾起元所著的《焦澹园太史墓志铭》中写道:“先生之官碛在金马玉堂,先生之道价在儒林文苑,先生之大业在名山国门,先生之风教在九洲四海,先生之遗愿在稷丘槐市。”表面上是在抒发情怀用以悼念先人的高风亮节,实际上是对其自身的写照。
《客座赘语》
著述主要有《顾氏小史》《金陵古今图考说略》《客座赘语》《遁园漫稿》《中庸外传》《四书私笺》《雪堂随笔》等。《客座赘语》,共10卷,采用笔记体。多载南京方言、服饰、户口、徭役、人物、士习等故实,而于嘉靖、万历年间社会经济、民情风俗的变化,尤为注意。此外也辑录一些与南京有关的故事传说。后来的甘熙、陈作霖写的很多书都来自于顾起元。
顾起元父亲名国辅,字维德,号毅庵,万历甲戌登进士。母亲为王恭人。
三者较量,谁劣谁善;
是相非相,是我不见;
旋汝眼光,许多方便;
大川归海,洪炉猛炼;
面目本来,庶几可荐。
【三山秋月】
高山明月碧天秋,寒浸仙人十二楼。
更上三山高处望,绿河千尺倒空流。
【无题】
相逢狭路宜回身,野渡宽平好问津。
底事排挤同踬扑,往来俱是暂时人。
【遁园七召亭】
薄皇后而不为,一生来迹遁空门,心伤魏阙;
对父王其无愧,千载后清同淮水,高比锺山。
明 顾起元 行书扇面 金陵天渡楼收藏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