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绛县 编辑
绛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运城市东北隅,中条山西北麓,地处运城、临汾、晋城三市交界地带,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而西由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环绕,总面积978.3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绛县下辖8个镇、2个乡、1个社区,另设有1个开发区 。截至2022年末,绛县常住总人口为21.47万人。
绛县历史悠久,周家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大的人类聚集地。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
2023年,绛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0249万元,同比增长4.6%。
中文名:绛县
外文名:Jia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140826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运城市
地理位置:运城市东北隅,中条山西北麓
面积:978.3 km²
下辖地区:8个镇、2个乡、1个社区,另设有1个开发区
政府驻地:古绛镇
电话区号:0359
邮政编码:0436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14678 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太阴寺、紫云寺、景云宫等
车牌代码:晋M
地区生产总值:870249 万元(2023年)
绛县属冀州地。
春秋
属晋。
绛县
周惠王八年(前669年),晋献公围杀群公子于“聚”(聚,县城南5千米南城村,名车厢城),并将此地命为绛,次年命大司空士蔿修筑绛城,始定都于绛。
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设县,名为“绛县”。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晋景公迁晋都于新田(今侯马市年),命新田为新绛,称原晋都绛为故绛。
安王二十五年(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三分其地,晋亡。故绛属魏曲阳地。
秦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绛县,属河东郡。
西汉
高祖元年(前206年),县境东北为翼城县,西南为闻喜县,属河东郡。
东汉
建武十一年(35年),改绛县为绛邑县,属河东郡。
三国魏
正始八年(247年),属平阳郡。
北魏
太和十二年(488年),改绛县邑县为绛县(今翼城县),属正平郡。
太和十八年(494年),置南绛县(今浍河以南),北绛县(今浍河以北),南绛县治所车厢城。仍属正平郡。
建义元年(528年),置南绛郡,治所浍交川(今大郡村),属正平郡。辖南绛、小乡二县。
西魏
大统五年(539年),侨置建州于郡。
大统二十年(554年),去南宇,为绛郡绛县。
北周
建德六年(577年),改绛郡绛县为绛县,属正平郡。
隋
开皇元年(581年),属绛郡。
开皇三年(583年),郡废,绛县属绛州。
大业三年(607年),州废,绛县属绛郡。
唐
武德元年(618年),绛县治所由车厢城迁至今治,属浍州。
武德四年(621年),浍州废,属绛州。
绛县风景
五代
属河东道绛州。
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绛县为中等县,属河东路绛州。
金
天会五年(1127年),绛县属河东南路绛州。
元
中统三年(1262年),绛县为下(小)县,隶属同上。
明
洪武二年(1369年),绛县属平阳府绛州。
清
顺治元年(1644年),绛县属平阳府直隶绛州。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绛县属河东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二行政公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专署。
1949年3月22日,属翼城临时专署。
1949年9月13日,属运城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属晋南专署。
1958年11月,绛县建制撤销,东部归翼城县,西部归闻喜县,县境隶属同上。
1961年5月,绛县建制恢复,隶属晋南专署。
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后改为行政公署),绛县属运城行政公署。
2000年,运城公署改为运城市,绛县隶属运城市。
2008年,隶属未变。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140826100000 | 古绛镇 |
140826101000 | 横水镇 |
140826102000 | 陈村镇 |
140826103000 | 卫庄镇 |
140826104000 | 磨里镇 |
140826105000 | 南樊镇 |
140826106000 | 安峪镇 |
140826107000 | 大交镇 |
140826200000 | 郝庄乡 |
140826201000 | 冷口乡 |
140826400000 | 绛县社区 |
140826402000 | 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 |
位置境域
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县境东部和南部由中条山环抱,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构成,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相邻,北部自东向西由翼城县、曲沃县和侯马市环绕。介于东经110°24′—110°48′,北纬35°20′—35°38′之间,东西长49.1千米,南北宽35.4千米,总面积978.3平方千米。
绛县政府
地形地貌
绛县地貌东南高峻,西北平缓,中条山横亘县境东南部。紫金山位于县境西北角,全县处于中条山东段西北坡倾斜部分,中条山主峰舜王坪距县境不远。县境内海拔一般在550—750米之间,最高海拔2047米(磨里镇垣址坪村南山),最低481米(南樊镇尧都村沟底)。其中,山区670.61平方千米,占67.5%;丘陵台塬178.83平方千米,占18%;平川144.06平方千米,占14.5%。县境内按浍河水系和涑水河水系分为塬上和塬下两大部分。塬上有卫庄、陈村、故绛、冷口、横水、郝庄6个乡镇,面积619.7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2.38%;塬下有南樊、大交、安峪、磨里4个乡镇,面积373.71平方千米,占37.62%。
气候特征
绛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高温,日照充足;秋季凉爽,雨量充沛;冬季寒冷,雨量稀小。年平均气温11.4度,最冷一月,均温-4度;最热七月,均温25度,年均降雨量630毫米。霜冻期十月至次年三月,无霜期190天。
水系水文
境内按浍河水系和涑水河水系分为塬上和塬下两大部分:塬上有卫庄、陈村、古绛、冷口、横水、郝庄6个乡镇,面积619.7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2.38%;塬下有南樊、大交、安峪、么里4个乡镇,面积373.7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37.62%。
矿产资源
绛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花岗岩等;石灰石、石英石、云母片岩储量较大;原煤有一定储量。金属铜矿资源丰富,已取得探矿权的约20万金属吨,未开采的区域蕴藏有70到80万金属吨,主要分布于冷口乡横岭关、小峪村及里册峪一带;金属铁矿主要为磁铁矿,矿石品位低,分布于冷口乡小峪村、横岭关、陈村镇紫家东峪、卫庄镇里册峪、么里回马岭一带;石灰岩矿主要分布于绛、闻交界焦山,以及古绛镇东山、北牛,卫庄镇里册、任村,么里峪、续鲁峪、大交镇与翼城交界山梁一带。
水利资源
绛县境内有涑水河系、浍水河系两大水系,河流总长度160余千米,年均径流量0.7立方米/秒,地下水总储量约12.65亿立方米。“引黄入绛”工程每年可为绛县供水6400万方,其中农业用水3500万方,城市及工业用水2900万方。辖区共有水利设施1704处(眼),其中万亩以上灌区5处,小型水库14座,小型机电灌站31处,小型水利工程344处,水井1132眼,农村饮水工程248处。有效灌溉面积20.5万亩,保浇面积13万亩,节水面积12.96万亩。渠道总长度1190千米,防渗732千米。管灌总长度585千米,水利设施利用率达85%。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7278.7万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361万立方米,地下水5917.7万立方米。
绛县山楂
中国共产党绛县委员会 | 书记 | 解芳(女) |
副书记 | 李翔、解伟龙、荣亿、李晓军 | |
常委 | ||
绛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孙晓 |
副主任 | 王述江、李彩霞(女)、卫文静、周永平 | |
绛县人民政府 | 县长 | 李晓军 |
副县长 | 申东明、郭晓伟、张瑞轩、王大风、张维华、兰占峰(挂职)、王辨明、张建林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绛县委员会 | 主席 | 董宏运 |
副主席 | 贺照庭(女)、侯东良、魏明春、樊柳龙 |
参考资料:
综述
2022年,绛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34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2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9.5196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41.9209亿元,增长3.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6.1775亿元,同比下降2.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469亿元,同比增长0.5%;金融业增加值3.7982亿元,同比增长4.4%;房地产业增加值6.3035亿元,同比增长0.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7387亿元,同比增长5.6%;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177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3%:34.2%:48.5%。
2023年,绛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70249万元,同比增长4.6%。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绛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2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绛县(小口径)投资150365万元,同比增长4.6%。其中:投资完成281733万元,同比增长12.7,房地产29540万元,同比增长19.6%。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41073万元, 同比增长19.9%;第二产业完成173298万元,同比下降4.1%;第三产业完成96902万元,同比增长62.1%。从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207496万元,同比增长39.6%;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完成85817万元,同比下降23.1%;其他费用完成17960万元,同比增长24%。从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完成96287万元,同比增长82.3%;非国有控股完成214986万元,同比下降3.1%;民间投资完成215631万元,同比下降2.8%。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657万元,同比增长9.4%。
财税收支
2022年,绛县财政总收入完成43982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公共财政收入完成20723万元,增长8.1%。在总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39822万元,增长10.3%;非税收入完成4160万元,下降14.2%。
人民生活
2022年,绛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37元,比上年增长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24元,增长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2元,增长6.7%。
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846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5100元,增速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889元,增速9.3%。
能耗
2022年,绛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2%。原煤消费77.56万吨,其他洗煤消费4.41万吨,焦炭消费15.35万吨,焦化产品消费11.99万吨,电力消费17.55亿千瓦时,天然气消费0.15万吨,液化天然气消费0.05万吨,热力消费81.46太焦,生物质燃料消费6.01万吨。汽油消费34.4吨,柴油消费0.16万吨,其他洗煤产出60.16万吨,电力产出1.19亿千瓦时,热力产出81.47太焦,回收余热余压334.27太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8.24%。
2022年,绛县全社会用电量26.94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0.09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0.33%,第二产业用电量23.50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87.22%,第三产业用电量1.25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4.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10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7.81%。
第一产业
农业
2022年,绛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7.26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夏粮达到7.2万吨,增长0.007%;秋粮达到10.06万吨,增长2.46%。
2022年,绛县油料播种面积327.16公顷,比上年下降25.41%;药材播种面积4080.33公顷,增长2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079.23公顷,增长12.31%;瓜果播种面积294.29公顷,增长32.55%。园林水果播种面积4876.73公顷,增长4.98%。
林业
2022年,绛县森林面积达到37391公顷,完成造林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9%,四旁(旁星)植树125万株,林木绿化率达到44.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绛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39%。其中:中央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4.34亿元万元,增长40.68%;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8.2亿元,增长23.6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产值93.01亿元,增长16.86%,产销率达到82.6%。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8%。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铁合金29.12万吨,增长139.77%;饲料9.53万吨,增长0.77%;纸制品0.15万吨,增长42.19%;化学试剂0.8万吨,比上年下降28.65%;石灰28.34万吨,下降13.7%;铸钢件8.53万吨,下降3.05%;铸铁件11.16万吨,下降19.48%;耐火材料1.17万吨,下降49.11%;商品混凝土27.02万吨,下降10.86%。
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
建筑业
2022年,绛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个,完成总产值25522万元,同比下降17.8%。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绛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5690万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5407万元,下降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0283万元,下降1.1%。2022年,绛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018万元,比上年下降10.2%;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671万元,下降1.4%。
对外经济
2022年,绛县进出口总额完成68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70.9%。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绛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0.01亿元,比年初增长10.0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131.9亿元,比年初增长13.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10.1亿元,比年初下降14.1%。各项贷款余额为52.2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25.2亿元,比年初增长2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27亿元,比年初增长12.4%;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为5424万元,比年初下降0.2%。
绛北大峡谷漂流
交通
绛县周边300千米内有运城、西安、长治、洛阳、郑州、临汾6个机场,距最近的运城机场仅40分钟车程,可由该机场直飞23个国内重要城市;(大)同-蒲(州)铁路、侯(马)-月(山)铁路在绛县均有支线和货运车站,大西高铁距绛县最近的车站仅30千米,可2小时内分别通达西安、太原;全县北有晋(城)-侯(马)高速、南有闻(喜)-(济)源高速、西有大(同)-运(城)高速,一级公路贯穿全境,距离太原、西安、郑州均为3小时左右车程。
2022年,绛县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46.7千米。截至2022年末,绛县境内公路里程数:县道,155.33千米,共10条;乡道,396.38千米,共46条;村道,357.46千米,共208条;专用公路,4.95千米,共1条。
运输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公交93辆,共22条线路。
科技事业
2022年,绛县专利有效数据为470件,其中发明专利有效数据37件,实用新型有效数据370件,外观设计有效数据6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8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9所,其中高中3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8所、小学5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63所。在校学生32410(含幼儿)人,其中幼儿6943人、小学14812人、初中6011人、高中3091人、职中1553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7372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影剧院1个。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体育场馆1个。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绛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53个,其中:护士641人,医师681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个;卫生管理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
社会保障
2022年,绛县城镇新增就业401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81人。
2022年,绛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84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万人。2022年,绛县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27.5万人,其中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60.2%。
2022年,绛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达13143人次,共发放低保资金545.6万元,城镇最低保障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41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达71603人次,共发放低保资金2419.7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338元;截至2022年末,绛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1个,床位1016张。
基础建设
2022年,绛县污水处理厂1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2%;垃圾处理中心1个,日处理量90吨;垃圾周转站10个,日处理垃圾40吨。
环境保护
2022年,绛县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综合指数4.17,同比下降3.5%;优良天数277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7%;PM10平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6%;SO2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NO2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CO平均浓度1.8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3平均浓度1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绛县城区集中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水源地保护区内设有标志牌和保护界碑,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没有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
安全生产
2022年,绛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运输生产经营性事故96起,死亡19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农机、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综述
绛县历史悠久,五帝时期,有帝喾之妻姜嫄的圣母庙和陵墓,晋献公、晋文公、晋灵公之墓都在绛县,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汉时期,大将周勃因骁勇善战,封其食邑绛县勃村,现“绛候封邑”古碑犹存;宋代状元张观出生于绛县范柴村;明代歪头山的作醮道场盛况有碑文记载,东华山的庙会一直延续至今;清代山西第一个探花乔晋芳,在故里绛县横水镇建有探花府。
《左传》鲁襄公三十年关于“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经典文献中,第一次出现县制具体名称的记载。这说明此年(前543年)绛县已经存在,绛县设县的具体年代,应在此年之前,而且,设县年代可能会更早。因为,县制的形成、发展到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记载中说,晋悼夫人宴请到“杞”国帮助筑城的民工时,因为征用了73岁高龄的老人,而问责于绛县的县大夫,还因此罢免了县里的“舆尉”,任命这位老人担任了绛县的“县师”(绛县博物馆内现存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刻石的《绛县师》画像碑;清乾隆版《绛县志》载有专门阐释这个历史事件的文章《绛老问答》)。按照《说文》中“寰”的释义,结合范文澜先生的观点:“县行政官长一般称为大夫。”周景王二年(前543年),绛县的行政官长就是“大夫”,而且有“舆尉”和“县师”的官职,说明此时的绛县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相当完善的行政体制。“绛县老人”的故事,不是一个传说,它是有证可查的历史记载。“绛老”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无数次引入诗词歌赋,《辞海》中也列入了“绛老”的词条。绛县是有史可查的“天下第一县”。
绛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5处。2004年绛县横北村西周墓群的发掘以揭开古倗国地理谜团获得两项国家级大奖,继临潼兵马俑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此外还有周家庄、韩庄等72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254处明清古民居,特别是柴家坡古民居群被评为2010年山西省十大考古发现之首。
地名由来
绛县,史称古绛,因“县北绛山为名也”。据清乾隆《绛县志》:“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一名紫金山。草木不生,土色俱赤,且以此取名焉。”
文物古迹
周家庄遗址 位于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北的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遗址总面积达500余万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庙底沟二期、二里头期和二里岗期多个时期的遗存,而以龙山期聚落面积最大。发现的遗存、遗迹有灰坑、墓葬和壕沟等。遗物主要是陶器。从已确认的遗迹来看,东壕沟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壕沟之间宽1000米至1400米,环壕内的龙山时期聚落总面积约有200余万平方米,是本地区最大的中心聚落。1965年被山西省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横北倗国墓地 位于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西周早期偏晚到西周晚期墓葬1299座。在发掘区域内共发现西周时期的车马坑或马坑35座。2004年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南樊石牌坊 位于南樊镇西堡村,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是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奉旨旌表为其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所建的节孝牌坊。牌坊为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12米,阔8.50米。199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乔寺碑楼 位于横水镇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坐西朝东,单体建筑,平面长方形,碑楼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保存完整。 |
太阴寺 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以及明清时期都曾进行过大修。太阴寺坐南向北,因原上寺建于太阴山(也称东华山)上,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藏经。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
景云宫 位于横水镇灌底堡村景云初中院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23平方米。据《闻喜县志》记载,创建于唐贞观八年(634年),明嘉靖年间进行过大修,清乾隆十年(1745年)再次进行修葺。1984年由山西省古建研究所进行抢救性维修,2009年由国家文物局拨款进行重点修缮。原建筑规模宏大,有一门六殿,布局紧密,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戏台、献殿、三清殿、玉皇殿等。民国二十二年(1933)宫内建筑毁于火,现仅存元代建筑玉皇殿。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董封戏台 又称泰山庙戏台,位于安峪镇董封村中部,坐南向北,东西长32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1216平方米,属原黄飞虎庙(又叫泰山庙)中的一单体建筑,元代建筑风格,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清嘉庆年间修葺。2001年山西省古建所曾落架大修。2010年山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再次维修。砖构台基,高0.9米,台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绛县文庙 位于绛县县城,据清乾隆版《绛县志》和有关碑文记载,绛县文庙始建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元、明、清历代分别进行了重修和扩建。原庙自南向北连续五进,分别建有棂星门、大成门、乡贤祠、名宦祠、过厅、戏台、献殿、大成殿、明伦堂、麟经楼、敬一亭、崇圣祠、射圃亭、文昌阁等。现仅存“大成殿”和“明伦堂”。庙宇南北长95米,东西宽44米,占地面积4180平方米。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风格,明伦堂为清代遗构。 | |
长春观 位于陈村镇东荆下村,始建于元延祐七年(1320年),占地面积大约1739.5平方米,建筑面积347平方米。坐北向南,现存献殿、混元宝殿、配殿、东廊房。献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构架。混元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长春观曾被改建成村办学校。2009年,山西省文物局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维修。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南柳泰山庙 位于南樊镇南柳村西南约1000米处,坐北朝南,分布面积为7342.8平方米。具体始建年代不详,现存有正殿、道士房、后土殿、牛龙马王庙、阎王殿、虎头门、圣母殿、火神殿和娘娘殿。正殿脊刹1996年曾失盗,后被追回。南柳泰山庙是保存较完整的元、明、清古建筑群。1985年被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东华山森林公园 东华山,又名子华、小华山,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南条山之上。东华山游览区方圆二十多里,主峰海拔一千七百余米,奇峰九座,峻岭十八,山势巍峨,山道险峻,颇具西岳挺拔的气势。东华山险似华山,但更有自己独特的风貌。华山庙院位于东华山之顶,院内大小庙宇达十二处之多,诸如菩萨庙、娘娘庙、药王庙、财神庙。 | |
绛县东华山滑雪场 建于2014年,位于绛县县城东10千米的陈村镇东荆上村,占地总面积100余亩,建设规划项目为冬季滑雪、夏季滑草和水上乐园,已建设完成1条初级滑雪道180×50米、1条中级滑雪道280×50米、雪上冲浪道(雪圈道)180×20米、1条280米的魔毯输送机、1条拖牵索道430米、安全停止区60×120米、山顶观光台10×50米、戏雪区500平方米、夏季滑草项目。配套滑雪、滑草设备:包括进口造雪机、滑雪双板和单板、雪地摩托、存放架、滑雪服、烘干机等。 |
2017年,绛县荣获中国楹联文化县。
2019年,绛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27日,绛县入选2018、2019年度山西省平安县。
2020年7月29日,绛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1月,绛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3年,入选2022年度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推荐案例。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