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表水 编辑
地表水(surface water),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 。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4%,Ⅳ类断面比例为8.4%,Ⅴ类断面比例为1.5%,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
中文名:地表水
外文名:surface water
概念: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
主要形式:河流、湖或是淡水湿地
形成:经年累月自然的降水和下雪累积
地表水的动态水量为河流径流和冰川径流,静态水量则用各种水体的储水量表示。全世界地表水储量为24254万亿立方米,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1.75%;但地表水体不断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经过产流、汇流,每年有43.5万亿立方米河流径流和2.3万亿立方米冰川径流流入海洋, 占入海总量47万亿立方米的94.7%,在全球水循环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内流区域每年产生河流径流1.0万亿立方米,汇入内陆湖泊而消耗于蒸发。地表水的形态与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全世界14900万平方公里陆地,约有62%的面积有河流、湖泊和沼泽,约有12%的面积被冰川所覆盖,其余26%的面积为沙漠和半沙漠。
虽然任何地表水系统的自然水来源仅来自于该集水区的降水,但仍有其他许多因素影响此系统中的总水量多寡。这些因素包括了湖泊、湿地、水库的蓄水量、土壤的渗流性、此集水区中地表径流之特性。 人类活动对这些特性有着重大的影响。人类为了增加存水量而兴建水库,为了减少存水量而放光湿地的水分。人类的开垦活动以及兴建沟渠则增加径流的水量与强度。
河流
河流
冰川
冰川
湖泊
湖泊
沼泽
沼泽
①调蓄地表径流。利用含水层的蓄水功能,蓄存丰水时期的多余地表水量,供枯水时期使用。
②改善地下水质。调蓄地表径流水量,对含盐量较高的地下水可以起到稀释作用。巴基斯坦和以色列的一些灌区,曾采用这样的方法减少地下水的含盐量。中国黄淮海平原的黑龙港地区,对浅层矿化地下水也进行过"抽咸换淡"。在荷兰,还把夏天温度较高的水回灌地下,到冬天抽出灌溉对水温要求较高的温室花卉和蔬菜。
③调控地下水位。大型水库和灌区的兴建,增加了对地下水的补给,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导致灌溉土地渍涝和次生盐碱化。在这些地区,开采利用地下水可降低地下水位,配合地面排水,进行旱、涝、盐碱综合治理;但地下水超量开采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水井建设费用和抽水费用增加。长期超采会形成大面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招致地面沉陷和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等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可引进地表水,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以调控地下水位。
管理中,应对地表水的引用,含水层抽水和回灌进行合理调度,达到灌溉水源的优化利用。在运用管理中还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①行政措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集中统一管理;②法律措施:对用户分配一定的抽水定额;③经济措施,合理计收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水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主要内容有:①调整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必须遵守水法。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②明确水资源所有权,即水资源属于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③通过征收水费和水资源费等经济手段加强对水资源利用的管理。④加强政府对防汛抗洪工作的领导,规定了防汛指挥机构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修订通过了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的国家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为贯彻《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地表水环境管理,防治水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并由我局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自200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00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颁布。标准名称、编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地下水管理条例
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保障地下水质量和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制定了《地下水管理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已经2021年9月15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2019年5月7日,生态环境部还通报了一季度全国水环境质量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1940个国家地表水评价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74.3%,同比上升8.0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6.0%,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水污染防治工作不平衡,部分地区水环境达标形势依然严峻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7.9%上升到87.9%。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9.4%,Ⅳ类断面比例为8.4%,Ⅴ类断面比例为1.5%,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