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延塞 编辑
居延塞是西汉武帝时派遗强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泽上兴筑的长城,遗迹分布在今额济纳旗金斯图淖北面及额济纳河;沿岸,以及甘肃省金塔县境内的额济纳河沿岸。汉代在居延泽上兴筑居延塞时,在居延海的东北方与光禄塞相接,向西南伸延包围居延海的北面和西北面,然后折向西南方,沿额济纳河中游而进入酒泉郡境内,与东西走向的汉长城相接。
综述
自东北向西南分布的总长度约350公里,约合汉代900里。称做塞墙的遗迹,大多被风沙淹没或被刮走。当时有些地段也可能就是“因河为塞”,利用河水作为防守工事,故未曾兴筑长城。现今在额济纳沿岸及原绿洲地带的城、障、塞、隧等遗址共约170处,其中有城障16座,烽燧150余处。建筑时都是因地制宜,有的用土板筑,有的用土坯垒砌,有的用石块或石板垒砌;各烽燧间的距离不等,有的两隧间距约1300米,有的两燧间离2000米。
居延城址
居延都尉驻在居延城,城址在今额济纳旗所在地达来库布镇东偏南约15公里雅布热附近K688城,蒙古语叫做班登博勒格。城墙为夯筑,残墙最高5米,南北长130米,东西宽127米,连绵不断的沙丘,布满城墙内外,大部分墙基已为流沙淹埋,因此很难查找到城门位置。城内未被风沙掩埋的地方,文化层中的灰土已被狂风卷走,地表残留有许多陶片。
障城遗址
甲渠候官驻的障,遗址在今额济纳旗破城子(A 8),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库布镇南约25公里,纳林河与伊肯河之间的戈壁滩上,地表大半为砂砾覆盖。1931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在这里进行过发掘。1973—1974年间,甘肃居延考古队全面发掘了这处遗址,并发掘了障城南约5.3公里的甲渠塞第四隧遗址(P1)。樟城是一应用土坯垒砌的方形堡子J长宽各约23.5米,墙厚4至4.5米,残墙高4.6米,障门在东,门内侧砌有登临障墙顶部的阶级形蹬道。障城南面筑有坞壁,就是西北部利用障城墙,另加筑较低薄的院墙,形成一座大院。在东墙的靠南部位开设坞门,并加筑有瓮城式的曲壁。坞内长47.5米,宽45.5米,先后建筑有房屋37间,都是用土夯筑房墙,草泥抹壁和地面,其中最大的一间,有火墙,可认为是甲渠候官的住房,其余房舍为吏卒住房、灶屋、文书档案室以及畜圈等等。在坞壁外侧3米以外的地面,埋有4排尖木桩,完整的高33厘米,间距70厘米,呈三角形排列,应是防御敌人进攻的虎落,虎落上部堆积土中还发现有木制的转射,是一种射击和观察敌情的装置。在障、坞内及坞门外的堆积土中,发现了简牍7865件,出土遗物还有刀、剑、镞等器,各种农具及工具,各类陶、木、漆、竹制造的生活用具。
考古发现
居延塞的遗迹,由于气候干燥,多风少雨,地下埋藏的有机物都能长期保存下来。自1930年中瑞西北料学考察团发现居延塞遗址内埋藏有丰富的汉代简牍以来,先后在各城、障、燧遗址内共采集和发掘简牍约3万件。居延汉见简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为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敦煌汉简,为研究汉代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汉简构成
《相利善剑》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