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朝 编辑
内朝指的是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和休息的场所。古代皇帝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内朝。
内、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
中文名:内朝
拼音:nèi cháo
注音:ㄣㄟˋ ㄔㄠˊ
出处:《春明退朝录》
《礼记·玉藻》:“朝服以日视朝於内朝。” 郑玄注:“此内朝,路寝门外之正朝也。”又,《周礼·秋官·朝士》 郑玄注:“ 周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宋〕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赐宴涤爵》:“ 孝宗锡宴内朝,丞相王淮涕流於酒。”
《国语·鲁语下》:“自卿以下,合官职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 韦昭注:“家,大夫。内朝,家朝也。”
北宋视朝制度:文德殿为外朝;垂拱殿为内朝。(出处见《春明退朝录》)
(2)指中宫。皇后住处。《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伏维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正位内朝,流化四海。” 李贤注:“《易·家人》卦曰:‘女正位乎内,正家而天下定矣。’”〔宋〕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贻谋百世,正位六宫,可立为皇后。尔其佐佑兴运,恢张内朝。”
(3)指中原朝廷。〔宋〕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己酉春,虏移文境上曰:‘皇帝生日,本是七月。今为内朝使人冒暑不便,已权改作九月一日。’”
设立内朝,利用内朝与外朝对峙,并分夺外朝权力,这是汉武帝削弱相权的又一重要的权术。他常常从民间拔擢地位低微的儒学之士作为侍从。汉武帝常常同他们商量朝中大事,征询他们的意见。
他们来自民间,了解民情,对社会的弊端也比较了解;同时,他们学识渊博,思想开明,积极进取,支持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因此汉武帝对这一批人非常信任,让他们预闻政事,托为心腹之臣,成为汉武帝改革的智囊团。
但是他们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也没有固定的官职,有时天子甚至把他们当做宾客看待。但他们经常代表皇帝在朝廷发表意见,有时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在朝廷上与大臣辩论,诘责朝臣,驳得朝廷大臣哑口无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与朝廷正式职官系统不同的内朝官系统。这一内朝官系统,当时称为“加官”,有侍中、常侍、散骑、诸吏等名称。
除了天子的心腹、亲信和宾客,外朝大臣中为皇帝所信任者,也可以加戴“侍中”等名号在内朝预闻政事,成为内朝官。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