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盖骨 编辑
头盖骨位置为头部的上方,约占头部的二分之一,呈穹窿状,为大脑保护骨质层。
中文名:头盖骨
外文名:skull
额骨
头盖骨
颞骨
头盖骨结构图
颞(读音:niè )骨temporal bone,构成人体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两块。左右各一。位于颅骨两侧,并延至颅底,可分为颞鳞、鼓部和岩部3部分,周围与顶骨、枕骨及蝶骨相接。 颞鳞呈鳞片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部下方有颧突,颧突水平伸向前,与颧骨的颞突相接形成颧弓。颧突后端下方有椭圆形的浅窝叫下颌窝,窝的前缘隆起,叫关节结节。鼓部是围绕外 耳道前面、下面部分后面的骨板。岩部又名颞骨锥体,锥体有三个面, 尖端朝向前内侧,岩部的前上面位于颅中窝,中部有一弓状隆起,其外侧为鼓室盖,均与耳的结构有关,靠近锥体尖处,有稍凹的指状压痕叫三叉神经压迹。岩部的后上面位于颅后窝,近中央部分有内 耳门,内接内耳道。后上面和前上面相接处为岩部上缘。岩部的下面对向颅底外面,外形粗糙,近中央部有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在岩部内侧半通过,在锥体尖处形成颈动脉管内口;外口的后方为颈 静脉窝,它与后方枕骨上的颈静脉切迹围成颈静脉孔。窝的外侧有细而长的茎突,其根部外侧可见茎乳孔,位于茎突和乳突之间。乳突近似圆锥状,尖朝下,乳突内含蜂房状的空腔叫乳突小房,靠上方 的较大,叫鼓(乳突)窦,与中耳相通。
顶骨
头盖骨之一,略呈扁方形,在头的顶部,左右各一块。
顶骨又名颅顶骨,颅顶骨在胚胎发育时期是膜内化骨,出生时尚未完全骨化,因此,在某些部位仍保留膜性结构,如前囟和后囟等处。颅顶各骨均属扁骨。前方为额骨,后方为枕骨。在额、枕骨之间是左、右顶骨。两侧 前方小部分为蝶骨大翼;后方大部分为颞骨鳞部。颅顶各骨之间以颅缝相接合,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在小儿骨缝可稍分离。成人颅顶骨的厚度约为0.5cm,最厚的部位可达1cm,最薄的为颞区仅有0.2cm 。由于颅顶骨各部的厚度不一,故开颅钻孔时应予注意。顶骨呈圆顶状,并有一定的弹性。受外力打击时常集中于一点,成人骨折线多以受力点为中心向四周放射,而小儿颅顶骨弹性较大,故外伤后常 发生凹陷性骨折。颅顶骨分为外板、板障和内板三层。外板较厚,对张力的耐受性较大,而弧度较内板为小。内板较薄,质地亦较脆弱,又称玻璃样板。因此,外伤时外极可保持完整,而内板却发生骨 折,同时,骨折片可刺伤局部的血管、脑膜和脑组织等。板障是内、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含有骨髓,并有板障静脉位于板障管内。板障管在X线片上呈裂纹状,有时可被误认为骨折线,应注意鉴别。由于 板障静脉位于骨内,手术时不能结札,常用骨蜡止血。
枕骨
头盖骨之一。又名后山骨、玉枕骨、乘枕骨、后枕骨。
蝶骨
头盖骨之一,形状像蝴蝶,在脑颅的底部,枕骨之前。
筛骨
头盖骨之一,在颅腔底的前部,两个眼眶之间,鼻腔的顶部,是颅腔和鼻腔之间的分解骨。筛骨,解剖学同名骨。位于额骨与蝶骨之间,此骨有空泡小孔,是含气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