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头泉 编辑
神头泉为山西省19大岩溶泉水之一,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神头村。泉域面积4756平方公里,泉群分布面积5平方公里,大小泉眼100余处,呈散流状排泄,泉水流量多,年平均(1956年~1984年)达8.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达9.78立方米/秒,别名“塞外西湖”。
神头泉
云树苍苍拂曙霞,渡头上唤渡头家。
断桥流水摇红影,寒雪飞空落鬓华
惊散鸳鸥渔夫掉,吹残星夜成楼笳。
山光隐隐朝曦上,已映难前红蓼花。
金龙池以及神头海,在20世纪80年代,被现代人进行着科学的开发。神头海泉群属于全排泄型泉水,每秒涌水约8立方米,最大流量为9.63立方/秒。除农业用水外,还成为"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之一神头火力发电厂和周围许多工厂的生产用水。不仅如此,神头海泉流稳定,水质优良,胜过崂山和晋祠之水,已经成为名贵的虹鳟鱼的生产基地,同时为生产优质保健冷热饮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体方位
泉域范围
东部边界
南段:受马邑断层控制,断层呈阶梯状,埋深依次加大,断层以东埋深达800~l000m,上覆新生界主要由砂质粘土和粘土组成,隔水性良好,构成了阻水边界。自北向南为朔城区的大夫庄—福善庄—神武村—保全庄。北段为马营河和大峪河之间分水岭,处于小京庄向斜东翼,由古老变质岩系和寒武系下统泥页岩构成隔水边界,自北向南为马道头—偏岭—甘庄—峪沟—大夫庄一线(图6-2)。
北部边界
在小京庄—平鲁城—杨家窑一线,标高1450~1700m,地表水向北汇入海河水系之十里河、黄河之三道河;向南汇入马营河,自西向东为败虎—团城—麻黄头—何庄—元堡子—李顶窑-潘家窑,基本上以马营河和十里河、三道河之分水岭即黄河水系与桑干河水系的分水岭划界。
西部边界
北段:以断层及黑驼山地表分水岭为界。自北向南由二道梁—刘家窑—下水头—暖崖东。南段:由暖崖东—大严备—义井镇—油梁沟,与天桥泉域为界。沿边界地下水位较高,如朔州北东侧辛按庄孔水位标高为1461.1m,白殿沟孔水位标高为1443.87m,西侧白道沟孔水位标高为1417.8m;神池东侧南辛庄水位1243.48m,边界一带大黑庄水位1246.14m,向西侧贺职的水位降至1235.4m。总体构成与天桥泉域的地下水分水岭边界。
南部边界
西段:以神池县南部两条北东东向断层及近南北向摩天岭断层与雷鸣寺泉域为界。自西向东由五寨大东沟—正掌沟为隔水边界。东南段:以宁武向斜轴结合地表水分水岭的联线为界。自西向东由庙儿沟—黄土沟—薛家洼—盘道梁。
以上划定神头泉域范围包括朔州市的朔城区、平鲁区和山阴县、大同市的左云县、忻州市北部的宁武县、神池县部分地区,总面积为4756km,其中碳酸盐岩裸露区面积1102.6 km。
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14公里处,有一处华北最大的岩溶泉群—神头泉群。主要有金龙池、五花泉、水围寺、三泉湾、黄道泉、玉龙泉和莲花池等泉组组成,泉域面积五平方公里,泉水最大流量9.78立方米/秒,泉水涌出自西向东,汇合而流,四季不断,注入官厅水库,是首都北京人民重要的生活用水水源。
神头泉是秀丽的风景区,素有“塞上西湖”之美称。泉水清澈见底,水面如镜、青山倒映、鱼翔浅底,湖中生长有碧绿的蒲苇,游弋着成群的野鸭、大雁、鸿雁、鹤、鹳、大白天鹅等水鸟,周围岸上芳草茵茵、百花斗艳、柳垂金线、桃杏丹霞,一年四季水温恒定在14℃~14.5℃。盛夏炎热之天,清炎凉快;而每当隆冬,夜汽蒸腾,水雾缭绕、若幻若真,游人至此,恍入仙境,自古文人墨客多赋诗赞赏。
今日现状
十几年间,神头一电厂的垃圾全部倾倒在神头泉群的五花泉组南岸。这样大量工业生活垃圾随地面降水径流进入神头泉群,导致泉域水质污染、淤积严重、出水受阻,为了提高神头泉的出水量,改善泉水水质,实现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性利用,让北京人民能够喝上干净、清洁、卫生的神头泉水,经山西省计委批复(晋计农经发315号、晋计设计发570号文件),由国家拨专款1610万元,对神头泉群五花泉组进行水源保护治理。该项工程于2006年春开工,主要进行了五花泉组淤泥清理及围湖护堤的建设,至2009年五花泉组得到一定治理。多年久违不见的大雁、鸿雁、鹤、鹳、大白天鹅等水鸟又陆续飞回金龙池、五花泉组水面嬉戏、捕食、筑巢、育雏。2011年春天有十二只大白天鹅又飞临金龙池水面逗留数日,至此,金龙池、五花泉又成了鸟类的乐园。.
古书记载
清雍正《朔州志》载:"神头山在州东三十五里洪涛山前,上有神婆遗址,下有七泉,即漯水也,与马邑县连界。"中心喷泉拔地而出,磅礴壮观;池边水面涟漪泛泛,碧波潋滟;池岸周遭杨柳依依,翠环绿绕。金龙池,严冬不凝,在明清两代就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被称为塞外西湖。明朝进士、云南布政使、《芙蓉馆集》的作者杨一葵慕名而来,写下了"披襟兰若水中天","此月临流自爽然"的诗句。朔州著名八景的"龙池夜月""桑干冬暖"说的就是这里。这里也是著名的桑干河源头之一,神头的山,气势磅礴,横亘千里;神头的泉。清澈明丽,晶莹碧透。
神头泉历史悠久,远近驰名。清雍正《朔州志》载:"神头山在州东三十五里洪涛山前,上有神婆遗址,下有七泉,即漯水也,与马邑县连界。"神头七泉即七个较大的泉组:神头海、三泉湾、金龙地、七星海、五花泉、莲花池和磨轮湾。这些泉组在东、西神头、司马泊和新磨4个村庄之间形成了多处自然湖泊。此外,还有西神头村的狼叫沟、吉在村的庙湾、新磨村的汇河湾、小泊村的小蒲、下西关村的苍湾、长城村的后沟、马邑城南的河湾、西影寺村的古城湾等中等泉组,小泉组则无法计算。上自神西村,下至马邑城南的古寰州遗址,有长十五里,宽半里的河滩中,有九弯十八盘,弯弯有小泉喷泻涌出,盘盘有小溪缓缓流淌。
朔州八景之龙池夜月
金龙池为桑干河源头第一泉,约占地四十余亩。这里泉水向上腾涌,湖面碧波涟漪,湖中有水围寺,岸边有鄂国公庙和尉迟恭擒海马时单臂拧成的螺纹柳。马邑古八景之一的"龙池夜月"指的就是这里。夜幕降临之后,金龙池和水围寺、国公庙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轮廓,当明月升起时,银辉流水般泻下来,洒在寺、庙和地面上,反射出迷茫的皓白。待到圆月当空时,天河斜挂,天空亮丽如昼,恍若铺开了凝滞不散的白霜。月下的国公庙、水围寺那青砖砌成的围墙、青瓦铺就的房顶,便幽幽地发出青光,楼阁的层次显得异常分明。泉水静静地横在下面,水底现出一片蓝天和一轮皓月,寺庙和螺纹柳倒映在水中,看上去是水上有寺庙,寺庙在水中,泉水寺庙互抱,相映成趣。每逢八月中秋夜,月亮冉冉上升,月光照射下来,从池东的新磨村到池西的司马泊村千米长的水面上,铺满了金光,微风轻波,金龙池象一条巨龙在轻轻地摆动。这一自然景观,古人称之为"龙池夜月",实为妙喻。
历代有一百多位名人为神头泉域咏诗、作词、咏赋八百余首,分别载于《山西通志》、《历代名人咏晋诗选》、《朔平志》、《朔州志》、《马邑县志》等史书中,其中对"龙池夜月"咏道:
龙沼周遭统绿芜,星稀云静月平铺。
分明塞北初悬镜,仿佛江南小样湖。
梵宇波涵沉影壁,水晶盘捧夜光珠。
鄂公汗马功劳大,赢取凌烟古画图。
水围寺建于唐末,明弘治年间重修。相传寺中和尚拐骗良家妇女,污秽佛门圣地,被官府放火烧毁。现遗址仍在。
鄂国公庙建于何年,尚无确证。明代《新建后鄂国公尉迟庙记》中写到:"鄂国旧有祠,去此仅二里许,于野火有年矣,栋宇灰烬,惟神与马岿然独存。"明弘治年间在祠的遗址上重修了国公庙,现遗址仍在。相传,后魏以来;金龙池有二龙,时化为马,一骊一黄,朝出暮入,人莫敢御。唯尉迟恭骁勇绝伦,能跨而治之。后人在金龙池建祠纪念
寺庙建筑,使迷人的"龙池夜月"更加壮美;民间传说,给迷人的"龙池夜月"更增加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山西朔州紫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上一篇 马邑汉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