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司马大将军 编辑
大司马大将军,中国西汉时为尊崇战功而在大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一种职衔。卫青为其始。成帝末,由于确立了三公制,大司马后面不再联以将军之号。
中文名:大司马大将军
确立时间:西汉
废除时间:中国西汉成帝末
废除原因:确立三公制
首位任职:卫青
武帝时,权力逐步转入中朝。武帝时天子的宾客,大都是挂著侍中头衔与政的。但武帝时的将军都是领兵出征,并不过多参与朝廷政治。甚至卫青和霍去病并为将军,加大司马,亲信无人可以比拟,但他们主要掌管军务。直到霍光才用大司马大将军的名义当政,权力在宰相以上。武帝临终时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佐幼主昭帝。昭帝时,国事皆决于光,权在丞相之上。《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宣帝时,外戚许延寿、史高以大司马车骑将军身份辅政。西汉之世,有资格冠加大司马的有四类将军,即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武昭以后,大将军无不加大司马者。车骑、票骑、卫将军或加或不加。它将军无加大司马者” 。
成帝(前51—前7)末,确立了三公制。大司马后面不再联以将军之号,和丞相、大司空并列为三公。三公为皇帝的三个最高辅政之臣,但仍以大司马居首位。《汉书·百官公卿表》:“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在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 掌权重臣如董贤、王莽等,职位都为大司马。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大司马为太尉,以后不再见大司马的名称。光武帝给予吴汉等有功将帅以大将军之号,但无实权。然而,从和帝时起,居大将军之位者为外戚窦宪、邓骘、梁冀等人,其权势极大。大将军官属的秩禄、人数都超过太尉府,当时人还把大将军府和三公府合称为“四府”。从外戚专权以后,大将军的权位高于三公,直至汉末。
人物 | 上任时间 | 离任时间及原因 | 公历时间 | 相关帝王 |
卫青 | 元狩四年 | 元封五年 病卒 | 前119年-前106年 | 汉武帝 |
霍光 | 后元二年 | 地节二年 病卒 | 前87年-前68年 | 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 |
王凤 | 竟宁元年 | 阳朔三年 病卒 | 前33年-前22年 | 汉成帝 |
元延元年 | 元延元年 病卒 | 前12年 | 汉成帝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