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中记 编辑
《关中记》是西晋潘岳创作的文言文。
作品名称:关中记
作者:潘岳
创作年代:西晋
文学体裁:文言文
昆明池曰神池、灵沼。尧治水讫,停船此池,盖尧已有池。汉代因而深广之。
泾与渭、洛,为关中三川。与渭、灞、浐、涝、潏、沣、滈,为关中八水。
未央宫,周旋三十三里,街道十七里。有台三十二,池十二,土山四,宫殿门八十一,掖门十四。宫殿及台,皆疏龙首山土以作之。殿基出长安城上,非筑也。
未央宫东有鸳鸯殿。
宣帝少依许氏,长於杜县,乐之。后葬於南原,立庙於曲池之北亭,曰乐游原。
龙首山,首枕渭之南崖,尾达樊川,首高尾下,在长安城南。
汉筑长安城及营宫殿,咸以堙平。至今坊市,北据高原,南望爽垲,视终南如指掌。
昆明池又叫做神池,灵沼。尧治理水患完毕,停船在这个池,大概尧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个池了。汉代的时候就在原来之上挖深它的深度,扩大它的面积。
泾水和渭水,洛水并称关中三川。和渭水,灞水,浐水、涝水、潏水、沣水、滈水并称为关中的八河。
未央宫,城墙共长达三十三里,每条街道长均十七里。之中一共有三十二座高台,十二个池子,四座小土山,有宫殿正门八十一门,偏门十四门。宫殿和高台,都是用龙首山的土建造的。未央宫的殿基高出长安城之上,不是人可以建造的(“殿基出长安城上,非筑也。”不确定啊!)
未央宫东面有一座鸳鸯殿。
汉宣帝小的时候依靠许氏抚养,在杜县成长,很喜欢这个地方。后来死后葬在南原,立庙在曲池的北亭,叫做乐游原。
龙首山,南起南崖,北到樊川,南高北低,在长安城的南面。
汉代所建长安城和营宫殿,现在都已经堙没于荒草间,变作了平原。到现在的坊市,北面依靠高原,南面对视爽垲,在上面看去的终南山好像和手掌拇指差不多。 终于完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啊!!
潘岳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总角辩惠,摛藻清艳”,被乡里称为“奇童”,长大以后更是高步一时。美姿仪,《晋书》本传载,“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与夏侯湛友善,常出门同车共行,京城谓之“连璧”。
司马炎建晋后,潘岳被司空荀勖召授司空掾,举秀才。武帝躬耕藉田,潘岳作《藉田赋》称美其事。才名冠世,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十年之久。咸宁四年(278年),贾充召潘岳为太尉掾。三十二岁时已生白发,写下著名的《秋兴赋》。后出为河阳令,四年后迁怀令,有政绩。后调补尚书度支郎,迁廷尉评,不久被免职。
永熙元年(290年),杨骏辅政,召潘岳为太傅府主簿。杨骏被诛后,他被免职,不久又选为长安令。将西行途中见闻所感写成《西征赋》。
元康六年(296年)前后,回到洛阳。历任著作郎、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鲁公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次贾谧登车,都与石崇望尘而拜。构陷愍怀太子的文字(“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妃共要克期而两发,勿疑犹豫,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皇天许当扫除患害,立道文为王,蒋为内主。愿成,当三牲祠北君,大赦天下。要疏如律令。”),就出自他之手笔。
永康元年,赵王伦擅政,中书令孙秀因记恨潘岳过去对自己的挞辱,诬潘岳、石崇、欧阳建等阴谋奉淮南王允、齐王冏为政,被杀,夷三族。临行前与石崇见面,对石崇说:“可谓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应其谶。
潘岳在296年曾作《闲居赋》,述说退官止足之分,可惜不能淡于荣利,轻于躁进,终于被祸。
《隋书·经籍志》录有《晋黄门郎潘岳集》1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潘黄门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潘岳与陆机齐名,合称“潘陆”。从子潘尼也有文名,合称“两潘”。《晋书》本传称他“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梁钟嵘《诗品》将潘岳作品列为上品,并有“潘才如江”的赞语。
因潘岳字安仁,也被后人省称为潘安。
潘岳五言诗现存52首,收在逯钦立编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书中,篇目如下:
《关中诗》十六章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十一章
《北芒送别王世胄诗》五章
《家风诗》一首
《于贾谧坐讲汉书诗》一首
《离合诗》一首
《金谷会诗》一首
《金谷集作诗》一首
《河阳县作诗》二首
《在怀县作诗》二首
《内顾诗》二首
《悼亡诗》三首
《杨氏七哀诗》一首
《思子诗》一首
《东郊诗》一首
《鲁公诗》一首
《诗》(无名)一首
《阁首谣》一首
其中以“章”为名的是组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