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思想 编辑
《孔子思想》是2010年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少农。该书讲述了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的九条意义,以及学孔子思想必须要有的态度与方法。
中文名:孔子思想
作者:王少农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6月1日
定价:40 元
开本:16 开
ISBN:9787510701634
第一讲 颜渊/003
孔子思想
第二讲 子路/023
本章讲 “正名”。孔子说“正名”,是正本清源的意思。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任何事情先要有指导思想才能进行。孔子向子路讲 了“正名”,接着解释:“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这话是说君子既然为世界命名并为自己命名,那么这名字必须是叫得出来的,自己说的必然做到,言行一致,不因言废行,也不因行废言,不轻易说话,话一出口就在行动。孔子讲 正名的更深层次意思是归正我们的思想,思想正,心里正,名就正了,言就顺了,事就成了。
第三讲 宪问/041
孔子思想
“君子思不出其位”(这一句是曾子引孔子《易传》的话)。回到道德中廉耻,行为、信用等关键命题进行再阐述,最终带出另一句名言“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讲 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并点题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揭示了“道德是仁爱的完成”这一高尚主题,从而产生“不怨天,不尤人”的正确人生观。本章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切中要害,归正思想,特别适合广大公务员学习,是廉政建设教科书。
第四讲 卫灵公/065
本章讲 “仁道四纲”。从“卫灵公问陈于孔”到“有杀身以成仁”,讲 反对暴力是仁者基本的操守。从“子贡问为仁”到“必察焉”,讲 仁者做人做事及管理之道。从“子曰人能弘道”到“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讲 仁者出仕之道。从“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到“故相师之道也”讲 仁者的师道。本章讲 了反对暴力、仁者要掌握工具与方法、人要弘道、圣人相师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孔子仁义观,非常重要,必须深刻领悟。
第五讲 季氏/083
本章讲 孔子的国家观:尊王道,礼乐自天子出。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不提倡暴力的仁义观,这一章我们将这个原则运用到国家生活中,形成了仁爱国家观、和谐国家观。“仁爱国家观”主要讲 两个方面,一是“尊王道”,二是“礼乐自天子出”。尊王道的本质是遵天道,遵天道的意思是奉行上天的旨意,用《书经》上的话就是“天命诛之”(《周书·泰誓》),作天意代表,行天之功。
第六讲 阳货/097
本章讲 仁道五义,仁的五种具体含义:恭、宽、信、敏、惠。
“恭”,就是尊敬。起码的尊敬必须有,起码的礼仪必须会,起码的道理必须懂。起码的规矩要维持。“宽”就是宽容。“信”,就是讲信用。“敏”,就是勤奋,也包含敏捷的意思,做人有反应。“惠”,就是恩慈。恩不嫌小,惠不嫌少,好处当然是多多益善。
第七讲 微子/113
本章讲 “君子四纲”。专门评点古今圣贤,烘托孔子“无可无不可”的做人态度。“君子第一纲:不施其亲。”即不要只对亲人好。天下都是亲人。——天下人皆可亲,无可无不可。“君子第二纲:不使人怨。”即平等待人。这话的意思是要用平等心待人。——天下人皆平等,无可无不可。“君子第三纲:不弃故旧。”即不忘老朋友。——天下人皆朋友,无可无不可。“君子第四纲:无求备于一人。”即不要妄想一个人什么都完备。谦虚地承认自己不是上帝,上帝就会到来。——天下人皆有份,无可无不可。
第八讲 子张/131
本章讲 “仕学双纲”。孔子说:“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讲 很多人之所以没找到自己成功的窍门,在于亲自放弃。“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讲 执政者任用元老并且保持根本的礼乐制度,这样是好的。
第九讲 尧日/147
本章讲 “君子知命”。本章是《论语》原来最后一章,显然是重中之重。不过一般人往往不读这一章,为什么呢?道理太深。《尧日》有三段,每一段都重要。第一段是孔子汇总《书经》大义,作天道总述。孔子引用了六段《书经》原文,分别出自《虞夏书》、《商书》、《周书》,是整部《书经》的精华。因为引用了六段《书经》的话,可称“书六言”。孔子说的君子有三个意思。一般情况下指士大夫,士大夫是要出仕做官的,做官有成叫君子。学而优则仕,不仕无义。有时君子又指隐君子,伯夷叔齐当然是君子。连伯夷叔齐都不是君子,世上就没有君子了。孔子深知隐君子之道,赞美避周的伯夷叔齐。同时又深知士大夫之道,赞美周公。两种君子孔子都做到了,两种君子之道在孔子身上奇妙的实现了和谐。
第十讲 学而/157
本章讲 仁义孝道,这是人的立身之本。本章开头连续三句讲 快乐,是想说学习是快乐的,人生是快乐的,仁义是快乐的。快乐人生也要讲 仁义孝道,意思是人要约束自己,不然快乐不能持久。人生尽职责,尽义务,上升到服务他人的高度,快乐才是永久。后来孟子将这个观点提炼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可谓精当。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需要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第十一讲 为政
第十二讲 八佾
第十三讲 里仁
第十四讲 公治长
第十五讲 雍也
第十六讲 述而
第十七讲 泰伯
第十八讲 子罕
第十九讲 乡党
第二十讲 先进
附录
后记
是一种思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