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夷叔 编辑
词目:夷叔
拼音:yí shū
注音:ㄧˊ ㄕㄨ
伯夷、叔齐的并称。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中文名:夷叔
外文名:Yi Shu
拼音:yí shū
注音:ㄧˊ ㄕㄨ
释义:伯夷、叔齐的并称
词目:夷叔
含义
伯夷、叔齐的并称。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释义
商末孤竹君之二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作抱节守志的典范。
典源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薇,蕨也。”
《昭明文选》卷五十四《论四·辩命论》~2348~
夷叔毙淑媛之言,子舆困臧仓之诉。唐·李善注引《古史考》曰:“伯夷、叔齐者,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