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司 编辑

中国古代官署名

通政司通政司

通政司,官署名。明代始设“通政使司”,简称“通政司”,其长官为“通政使”。清代沿置,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俗称“银台”。

宋代有通进银台司(后改承进司),又称银台。明代有通政使司,设通政使,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置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等。凡朝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使也参与讨论。

清代通政使,设满、汉各一人;副使,满、汉各一人,官阶与明朝同。不过,这一衙门在明、清两代并无实权,如“雍正朝,世宗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摺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自是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清稗类钞·爵秩类·奏事人员》)。所以通政司一向被视作“清淡衙门”。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通政司

别名:通政使司

类型:官署名

设置朝代:明代

职责: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

历史沿革

编辑

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明朝置,全称为“通政使司”,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其官有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清朝沿明制,掌受各省题本、校阅送阁;有重大疑点并重要案件,与刑部、大理院豫议。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并入内阁,旋复设。1902年改题本为奏折,职无专司,遂撤废。

《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

清朝孔尚任《桃花扇·拜坛》:“ 宁南侯左良玉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官府封了五钱银子,又写了一封荐书,荐在那新升通政司 范大人家。”亦省称“ 通政 ”。 康有为 等《上皇帝第二书》:“通政准百僚奏事,以开言路。”郑观应《盛世危言·汰冗》:“其京官则太常、光禄、鸿胪可统於礼部,大理可并於刑部,太仆可并於兵部,通政可并於察院,其余额外冗官皆可裁汰。”

部门设置

编辑

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

通政使一人,正三品(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

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

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记录武官贴黄、卫所官袭替缘由,以备征选之事)成化二年设(1466年),万历九年革(1581年)

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佐通政使,受理四方章奏)

经历司:经历,从五品至正八品(掌收发文移及用印)

知事,从七品至正九品(掌收发上下文移)

历任通政使(满)

共有 73 任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十四日(1796,1,23)

嘉慶元年四月十二日(1796,5,18)調左副都御史

-

2

達慶

嘉慶元年五月十二日(1796,6,16)

嘉慶元年十月二日(1796,11,1)調左副都御史

-

3

瑚圖靈阿

嘉慶元年十一月五日(1796,12,3)

嘉慶二年三月十八日(1797,4,14)調左副都御史

-

4

舒聘

嘉慶二年五月十一日(1797,6,5)

嘉慶四年四月十四日(1799,5,18)調左副都御史

-

5

賡音布

嘉慶四年五月十四日(1799,6,16)

嘉慶四年十月廿六日(1799,11,23)調左副都御史

-

6

穆克登額

嘉慶四年十一月廿日(1799,12,16)

嘉慶五年二月十二日(1800,3,7)調盛京兵部侍郎

-

7

萬寧

嘉慶五年四月十五日(1800,5,8)

嘉慶六年九月廿六日(1801,11,2)調左副都御史

-

8

善寶

嘉慶六年十月廿五日(1801,11,30)

嘉慶十年閏六月二日(1805,7,27)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

9

長琇

嘉慶十年閏六月二日(1805,7,27)

嘉慶十二年三月十三日(1807,4,20)調左副都御史

-

10

書明阿

嘉慶十二年四月十日(1807,5,17)

嘉慶十七年二月十日(1812,3,22)調左副都御史

-

11

福興額

嘉慶十七年三月廿八日(1812,5,8)

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1813,1,18)因病開缺

離職根據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分冬季上諭檔,頁00109

12

賡泰

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1813,1,18)

嘉慶十八年五月廿日(1813,6,18)調左副都御史

-

13

扎拉芬

嘉慶十八年六月十三日(1813,7,10)

嘉慶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813,12,7)調左副都御史

-

14

穆彰阿

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814,1,7)

嘉慶十九年五月廿一日(1814,7,8)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

15

景祿

嘉慶十九年六月十日(1814,7,26)

嘉慶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814,10,28)調左副都御史

-

16

永祚

嘉慶十九年十一月五日(1814,12,16)

嘉慶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1815,1,27)調左副都御史

-

17

多山

嘉慶廿年二月九日(1815,3,19)

嘉慶廿年九月廿一日(1815,10,23)調左副都御史

-

18

慶炆

嘉慶廿年十一月十一日(1815,12,11)

嘉慶廿一年七月三日(1816,8,25)緣事革職

-

19

珠爾松阿

嘉慶廿一年七月九日(1816,8,31)

嘉慶廿二年十一月二日(1817,12,9)卒

離職根據嘉慶廿二年十一月長編總檔

20

和桂

嘉慶廿二年十一月二日(1817,12,9)

嘉慶廿三年二月十九日(1818,3,25)調左副都御史

-

21

常起

嘉慶廿三年三月廿四日(1818,4,28)

嘉慶廿三年九月二日(1818,10,1)調盛京工部侍郎

-

22

善慶

嘉慶廿三年十月十三日(1818,11,11)

嘉慶廿四年正月五日(1819,1,30)調左副都御史

-

23

奎耀

嘉慶廿四年二月十八日(1819,3,13)

道光八年九月十二日(1828,10,20)緣事革職

受父累

24

穆馨阿

道光八年十一月二日(1828,12,8)

道光九年八月十八日(1829,9,15)調喀喇沙爾辦事大臣

-

25

普保

道光九年九月五日(1829,10,2)

道光十一年二月十六日(1831,3,29)調左副都御史

-

26

文慶

道光十一年三月二日(1831,4,13)

道光十二年二月六日(1832,3,7)調左副都御史

-

27

德春

道光十二年三月十六日(1832,4,16)

道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1832,9,12)調左副都御史

-

28

奕澤

道光十二年九月十七日(1832,10,10)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三日(1833,7,10)調左副都御史

-

29

寶善

道光十三年六月廿二日(1833,8,7)

道光十四年二月十六日(1834,3,25)調左副都御史

-

30

受慶

道光十四年三月十六日(1834,4,24)

道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1834,10,14)調左副都御史

-

31

溥治

道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35,1,10)

道光十五年閏六月廿六日(1835,8,20)調左副都御史

-

32

功普

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九日(1835,9,11)

道光十五年十月八日(1835,11,27)調左副都御史

-

33

麟魁

道光十五年十二月九日(1836,1,26)

道光十六年二月三日(1836,3,19)調左副都御史

-

34

隆勛

道光十六年二月廿五日(1836,4,10)

道光廿年七月二日(1840,7,30)調左副都御史

-

35

慧成

道光廿年八月二日(1840,8,28)

道光廿一年八月三日(1841,9,17)調兵部右侍郎

-

36

惠豐

道光廿一年十月十七日(1841,11,29)

道光廿二年正月廿九日(1842,3,10)調盛京刑部侍郎

-

37

訥勒亨額

道光廿二年二月十六日(1842,3,27)

道光廿二年十一月三日(1842,12,4)調駐藏幫辦大臣

-

38

斌良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十一日(1843,1,11)

道光廿三年七月十七日(1843,8,12)調左副都御史

-

39

花沙納

道光廿三年九月廿六日(1843,11,17)

道光廿三年十一月十二日(1844,1,1)調左副都御史

-

40

和淳

道光廿三年十一月廿六日(1844,1,15)

道光廿四年九月廿六日(1844,11,6)調左副都御史

-

41

靈桂

道光廿四年十二月七日(1845,1,14)

道光廿六年六月十一日(1846,8,2)調左副都御史

-

42

桂德

道光廿六年七月十四日(1846,9,4)

道光廿七年五月二日(1847,6,14)調左副都御史

-

43

恆毓

道光廿七年五月廿六日(1847,7,8)

道光廿八年二月廿四日(1848,3,28)調左副都御史

-

44

文瑞

道光廿八年四月廿二日(1848,5,24)

道光廿九年十月四日(1849,11,18)調左副都御史

-

45

赫特賀

道光廿九年十月廿三日(1849,12,7)

咸豐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853,1,22)調庫車辦事大臣

-

46

文彩

咸豐三年三月日

咸豐三年十二月六日(1854,1,4)調左副都御史

任職根據傳包

47

崇實

咸豐三年十二月七日(1854,1,5)

咸豐四年二月廿五日(1854,3,23)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

48

雙福

咸豐四年五月十二日(1854,6,7)

咸豐五年三月十四日(1855,4,29)調左副都御史

-

49

奎章

咸豐五年五月十四日(1855,6,27)

咸豐五年十一月十三日(1855,12,21)病解

仍留江蘇學政任

50

訥爾濟

咸豐五年十二月十三日(1856,1,20)

咸豐六年十二月五日(1856,12,31)調左副都御史

-

51

孟保

咸豐六年十二月五日(1856,12,31)

咸豐七年二月廿六日(1857,3,21)調理藩院右侍郎

-

52

奎章

咸豐七年四月廿八日(1857,5,21)

-

-

53

志和

-

-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廿日(1862,1,19)調左副都御史

-

54

奎章

同治元年二月六日(1862,3,6)

同治元年八月十七日(1862,9,10)調和闐辦事大臣

-

55

鍾岱

同治元年九月廿九日(1862,11,20)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九日(1863,1,8)調左副都御史

-

56

桂豐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三日(1863,1,31)

光緒二年四月十三日(1876,5,6)調駐藏幫辦大臣

-

57

文澂

光緒二年五月六日(1876,5,28)

光緒二年十二月四日(1877,1,17)調左副都御史

-

58

志和

光緒三年正月廿八日(1877,3,12)

光緒三年二月十八日(1877,4,1)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

59

錫珍

光緒三年三月廿四日(1877,5,7)

光緒四年六月十一日(1878,7,10)調左副都御史

離職根據清史稿

60

崇勳

光緒四年七月十八日(1878,8,16)

光緒五年正月廿八日(1879,2,18)調左副都御史

離職根據東華錄、清史稿

61

鍾濂

光緒五年三月八日(1879,3,30)

光緒六年十一月廿四日(1880,12,25)調左副都御史

-

62

文暉

光緒六年十二月十七日(1881,1,16)

光緒八年七月五日(1882,8,18)調左副都御史

-

63

永順

光緒八年八月十四日(1882,9,25)

光緒九年四月十六日(1883,5,22)因病乞休

-

64

崇禮

光緒九年六月五日(1883,7,8)

光緒十二年二月十七日(1886,3,22)調理藩院左侍郎

-

65

奕年

光緒十二年三月廿日(1886,4,23)

光緒十二年七月七日(1886,8,6)調左副都御史

-

66

奕杕

光緒十二年八月二日(1886,8,30)

光緒十五年二月五日(1889,3,6)調左副都御史

-

67

岳琪

光緒十五年二月廿二日(1889,3,23)

光緒十七年十一月廿六日(1891,12,26)卒

離職根據愛新覺羅宗譜(四),頁8241

68

良培

光緒十七年十二月十四日(1892,1,13)

光緒廿二年正月卅日(1896,3,13)調左副都御史

離職根據東華錄

69

薩廉

光緒廿二年二月十九日(1896,4,1)

光緒廿三年五月十二日(1897,6,11)為廣東鄉試正考官

-

70

載萼

光緒廿三年五月十二日(1897,6,11)

兼署

-

-

71

薩廉

-

-

光緒廿四年七月十四日(1898,8,30)裁撤

廿四年七月廿二日調禮右

72

載萼

光緒廿四年八月廿九日(1898,10,14)

光緒廿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900,1,16)卒

離職根據愛新覺羅宗譜(一),頁597

73

儒林

光緒廿六年二月三日(1900,3,3)

光緒廿八年正月廿七日(1902,3,6)裁缺

-

历任通政使(汉)

共有 49 任

-

任職人員

任職資訊

類別

卸任資訊

備註

1

初彭齡

嘉慶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798,2,1)

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1799,2,22)調兵部右侍郎

-

2

陳霞蔚

嘉慶四年二月十三日(1799,3,18)

嘉慶七年五月二日(1802,6,1)調左副都御史

-

3

曹振鏞

嘉慶七年五月二日(1802,6,1)

嘉慶八年十二月三日(1804,1,15)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

4

趙秉沖

嘉慶八年十二月三日(1804,1,15)

嘉慶十年五月十六日(1805,6,13)調兵部右侍郎

-

5

莫晉

嘉慶十年五月廿七日(1805,6,24)

嘉慶十一年十月十一日(1806,11,20)調左副都御史

離職根據清史稿

6

溫汝适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1806,12,28)

嘉慶十四年六月三日(1809,7,15)調左副都御史

-

7

帥承瀛

嘉慶十四年七月十日(1809,8,20)

嘉慶十五年十月廿七日(1810,11,23)調左副都御史

-

8

吳烜

嘉慶十五年十月廿八日(1810,11,24)

嘉慶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1812,12,15)調兵部右侍郎

-

9

盧蔭溥

嘉慶十七年十一月十二日(1812,12,15)

嘉慶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1813,1,15)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

10

張鵬展

嘉慶十八年二月六日(1813,3,8)

嘉慶廿四年十一月十日(1819,12,26)回籍修墓開缺

離職根據嘉慶廿四年十一月(上)起居注冊

11

王引之

嘉慶廿四年十一月廿五日(1820,1,10)

嘉慶廿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20,1,27)調吏部右侍郎

-

12

吳邦慶

嘉慶廿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20,1,27)

嘉慶廿五年三月十二日(1820,4,24)調兵部左侍郎

-

13

鮑勳茂

嘉慶廿五年四月廿日(1820,5,31)

道光十一年正月廿六日(1831,3,10)年老休致

-

14

姚祖同

道光十一年三月廿一日(1831,5,2)

道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31,6,24)調左副都御史

-

15

龔守正

道光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31,6,24)

道光十三年四月廿九日(1833,6,16)調左副都御史

-

16

帥承瀚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九日(1833,7,16)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五日(1839,6,6)調左副都御史

-

17

黃爵滋

道光十九年五月十三日(1839,6,23)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六日(1839,10,22)調禮部右侍郎

-

18

祝慶蕃

道光十九年十月九日(1839,11,14)

道光廿年二月廿三日(1840,3,26)調左副都御史

任職根據道光十九年十月長編總檔

19

趙光

道光廿年三月十日(1840,4,11)

道光廿年三月十九日(1840,4,20)調大理寺卿

-

20

陳官俊

道光廿年四月六日(1840,5,7)

道光廿二年正月十七日(1842,2,26)調戶部右侍郎

-

21

曹恩濙

道光廿二年二月十六日(1842,3,27)

-

-

22

李菡

道光廿四年四月廿四日(1844,6,9)

道光廿五年五月二日(1845,6,6)調左副都御史

-

23

程庭桂

道光廿五年六月十五日(1845,7,19)

道光廿九年八月十六日(1849,10,2)調左副都御史

-

24

羅惇衍

道光廿九年九月十二日(1849,10,27)

咸豐二年十一月廿五日(1853,1,4)調左副都御史

-

25

李道

咸豐二年十二月十二日(1853,1,20)

咸豐四年九月廿九日(1854,11,19)調禮部右侍郎

-

26

李清鳳

咸豐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55,2,1)

咸豐五年五月十四日(1855,6,27)調左副都御史

-

27

嚴正基

咸豐五年七月廿六日(1855,9,7)

咸豐七年七月日足疾作告歸

離職根據清史列傳卷75頁47

28

黃贊湯

咸豐七年十月十七日(1857,12,2)

咸豐八年八月二日(1858,9,8)調刑部右侍郎

-

29

梁瀚

咸豐八年九月廿日(1858,10,26)

咸豐八年十二月十三日(1859,1,16)調左副都御史

任職根據傳包

30

張芾

咸豐九年三月二日(1859,4,4)

咸豐九年十月十日(1859,11,4)調左副都御史

-

31

朱鳳標

咸豐九年十一月廿三日(1859,12,16)

咸豐十年五月廿一日(1860,7,9)調左副都御史

任職根據傳包、咸豐九年十一月長編總檔

32

王發桂

咸豐十年十一月三日(1860,12,14)

咸豐十一年二月廿三日(1861,4,2)調左副都御史

-

33

吳存義

咸豐十一年四月六日(1861,5,15)

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3,27)調工部右侍郎

-

34

汪元方

同治二年三月廿六日(1863,5,13)

同治三年正月廿五日(1864,3,3)調左副都御史

-

35

王拯

同治三年三月八日(1864,4,13)

同治三年四月十六日(1864,5,21)緣事降調

-

36

朱夢元

同治三年五月十九日(1864,6,22)

同治五年二月廿七日(1866,4,12)開缺賞假六個月回籍修墓

離職根據咸同兩朝上諭檔(十六),頁45

37

于淩辰

同治五年三月廿九日(1866,5,13)

光緒四年二月廿八日(1878,3,31)因病解職

-

38

劉典

光緒四年五月一日(1878,6,1)

光緒四年五月十五日(1878,6,15)因病,親老開缺回籍

未到任

39

王之翰

光緒四年月日

光緒四年七月四日(1878,8,2)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

40

劉錦棠

光緒四年七月八日(1878,8,6)

光緒九年十月四日(1883,11,3)調兵部右侍郎

-

41

吳大澂

光緒九年十一月十日(1883,12,9)

光緒十年九月廿四日(1884,11,11)調左副都御史

離職根據東華錄、吳愙齋先生年譜頁112

42

周家楣

光緒十年十一月一日(1884,12,17)

光緒十二年四月廿九日(1886,6,1)卒

光緒十二年三月廿九日因病乞休不允,再賞假一個月。離職根據傳包

43

黃體芳

光緒十二年六月一日(1886,7,2)

光緒十七年四月卅日(1891,6,6)因病乞休

-

44

壽昌

光緒十七年六月五日(1891,7,10)

光緒廿年八月廿日(1894,9,19)調左副都御史

-

45

顧璜

光緒廿年九月廿一日(1894,10,19)

光緒廿一年八月十二日(1895,9,30)開缺養親

-

46

李端

光緒廿一年九月十五日(1895,11,1)

光緒廿五年五月四日(1899,6,11)調左副都御史

-

47

呂海寰

光緒廿五年月日

光緒廿六年八月十九日(1900,9,12)調戶部右侍郎

-

48

陳邦瑞

光緒廿六年閏八月十八日(1900,10,11)

光緒廿七年五月四日(1901,6,19)調工部右侍郎

-

49

郭曾炘

光緒廿七年五月五日(1901,6,20)

光緒廿八年正月廿七日(1902,3,6)裁缺

-

下一篇 广西道

上一篇 广州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