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编辑

清朝行政区

山东山东

山东省,清朝省级行政区。 康熙九年(1670年)设置济东道,驻济南府,无所属;十三年(1674年)济南府、东昌府的聊城等九州县来属;移驻德州;十八年(1679年)复移驻济南府;五十八年(1719年)东昌府全境来属;雍正二年(1724年)增领武定州/武定府、滨州、泰安州/泰安府;八年(1730年)增领濮州、高唐州;十二年(1734年)东平州来属;同年滨州、高唐州降;十三年(1735年)濮州、东平州降;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领临清州,更名为济东泰武临道。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山东

外文名:shan dong

别名:齐鲁

行政区类别:省

地理位置:华东地区

政府驻地:济南府

历史沿革

编辑

山东省

沿袭明制,为省。省治济南府。

山东巡抚

顺治元年(1644年)设置山东巡抚,驻济南府;九年(1652年)领全省;乾隆八年(1741年)加提督衔 。

山东布政司

初沿明制,设山 东布政司左、右布政使,驻济南府;康熙六年(1667年)只设布政使 。

山东按察司

初沿明制,设山东按察司,驻济南府;宣统二年(1910年)改设山东提法司 。

行政区划

编辑

济东泰武临道

康熙九年(1670年)置济东道,驻济南府,无所属;十三年(1674年)济南府、东昌府聊城等九州县来属;移驻德州;十八年(1679年)复移驻济南府;五十八年(1719年)东昌府全境来属;雍正二年(1724年)增领武定州/武定府、滨州、泰安州/泰安府;八年(1730年)增领濮州、高唐州;十二年(1734年)东平州来属;同年滨州、高唐州降;十三年(1735年)濮州、东平州降;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领临清州,更名济东泰武临道。

兖沂曹济道

清初置东兖道,驻沂州;康熙九年(1670年)置济宁道,驻济宁州,专营河务;十三年(1674年)兖州府、东昌府堂邑等九州县来属东兖道;五十三年(1714年)裁东兖道入济宁道,更名兖宁道;五十八年(1719年)东昌府九州县另属;雍正二年(1724年)增领曹州、沂州、济宁州;余年(1730年)增领东平州,而济州宁降;九年(1731年)置兖莒沂道,驻济宁州,兖州府、沂州、莒州来属,兖宁道更名曹东道;十二年(1734年)裁曹东道,曹州/曹州府来属兖沂曹道,更名兖沂曹道,移驻兖州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领济宁州,更名兖沂曹济道;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移驻济宁州。

登莱青胶道

清初置登州海防道、莱州海防道、青州道,分驻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分领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康熙五年(1666年)裁莱州道入登州道,更名登莱道;三十九年(1700)裁青州道入,更名登莱青道;雍正七年末(1730年)增领莒州;九年(1731年)莒州另属;同治二年(1863年)移驻福山县烟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增领胶州,更名登莱青胶道。

下一篇 骑兵战术

上一篇 车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