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稷 编辑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尊为稷王(也称作稷神)、农神、耕神、谷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后稷为童时,好种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舜之相,司农之神。后稷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被认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史记·周本纪》载: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脚印而生弃。稷是黄帝玄孙、帝喾嫡长子。稷母名叫姜嫄,是帝喾的元妃。父帝喾,母姜嫄(“帝喾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台玺”)。《山海经》:帝俊生后稷。稷少年时,被父母所弃。《诗经大雅生民》描述稷是踏着上帝脚印生存出来的,后被唐尧提携为相。唐尧封后稷于有邰(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竹书纪年》:“汤时大旱七年,煎沙烂石,天下作饥,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又说“汤遭天旱七年,明德以荐,而旱不止,故迁社,是以周弃代为稷,欲迁句龙,而德莫继,故作夏社”。又说“尧水九年,汤旱七年,天下弗安,黎民饥阻,拯民降谷,功在后稷,后稷不克,上帝不临,耗斁下土,宁丁我躬。”一说在位共八十年。
全名:后稷
别名:弃
所处时代:父系社会早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稷山(今山西稷山县)
主要成就:辅佐大禹,教民稼穑,树艺五谷。
本名:姬弃
尊称:农神、谷神、稷神
姜嫄生后稷
稷,姬姓,名弃,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是黄帝的玄孙,帝喾嫡长子。后稷的母亲名叫姜嫄,是帝喾元妃。
传说有一日,姜嫄趋郊信步而游,碰见一个巨人足印,其大小远胜常人,正惊疑问,顿觉一股暖流在气海泉涌,冲击遍身穴位,竟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舒坦,并莫名地产生一种踩踏这个大足迹的强烈欲望。她将她的脚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顷,就感到腹中微动,好似胎儿动作一般。她又惊又怕,却毫无办法,十月后产下一子,姜嫄以为儿子是妖,就把他抛入隘巷;可一连串奇怪的现象发生。起先是隘巷中过往牛马都自觉避开,绝不踩到婴儿身上。后来姜原派人把他丢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没丢成。最后将婴儿抛到河冰上,又忽然飞来一只大鸟,用自己丰满的羽翼把婴儿盖住,以防婴儿冻僵。姜嫄得知后,以为这是神的指示,便将婴儿抱回精心抚养。因最初本是要抛弃他;所以给他起名叫“弃”。
《诗经·大雅·生民》又说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诗经·大雅·生民》接着叙说怎样收获、脱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们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尊祖配天,香喷喷的熟食,很快连上天也高兴享受。这段话的内容反映尧舜时的农作物结构,从种到收的技术,直到祭祀祖先上帝为止。联系上面从后稷的母亲生下后稷开始,这一章完整地把周族的农业起源、农业结构和操作技术内容,以歌颂的诗句,非常简洁而又生动地描述出来。是一份极其可贵的农业史文献。
后稷像
后稷题跋像
后稷题跋像
后稷半身像
后稷半身像
后稷像
后稷像
后稷半身像
后稷半身像
后稷造像
后稷造像
长辈
高祖父:黄帝
曾祖父:玄嚣
祖父:蟜极
父亲:帝喾
后稷奖:是农高会设立的重要奖项,为缅怀后稷重视农业之遗风和为中华农业文明作出的开创性努力,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故此农高会的这一奖项取名为后稷奖。设立后稷奖的目的,旨在通过国内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的评审,客观公正地遴选出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的优秀新成果、新产品,予以颁发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为其进一步占领国内外市场,加速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服务。后稷奖的评审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涉农产品迅速占领国内外市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农高会的奖项在前八届称为后稷金像奖,从第九届开始,更名为后稷奖,分为后稷奖和后稷特别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