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台县 编辑
鱼台县,隶属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鲁西南,位于鲁苏两省交界处,微山湖西岸,因境内遗有鲁隐公观鱼处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孝贤故里、滨湖水城”之美誉。面积654平方公里,人口48万,辖9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234个行政村。
鱼台是“千年古县”,是儒家“孝贤文化”的特色文化区域,运河文化、湖西红色文化、湖渔文化、民俗文化等也独具特色。鱼台是孔子著名弟子,七十二贤闵子骞、樊迟、宓子贱的故乡,“五里三贤”“芦衣顺母”等佳话流传不衰。水资源总量5.04亿立方米;煤炭总储量48亿吨,探明储量5.4亿吨;钠盐、石油、天然气、铁等矿产也有较大储量。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是全国棉花百强县、全国食用菌优秀主产基地县,拥有“鱼台大米”“鱼台龙虾”等5个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滨湖大道直通济宁,济南—徐州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岚山—菏泽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京杭大运河鱼台段总长32公里,17条河流纵横交错,通航里程220余公里,年吞吐量过亿吨。境内数百条沟渠连贯相通,千余方池塘星罗棋布,12万亩生态湿地风景如画。
2022年,鱼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97元、21392元。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等荣誉。
中文名:鱼台县
外文名:Yutai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370827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东省济宁市
地理位置:山东省西南部,微山湖西岸
面积:654 km²
下辖地区:2个街道、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政府驻地:滨湖街道观鱼大街
电话区号:0537
邮政编码:2723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孝贤故里、惠河湿地、旧城海子景区
车牌代码:鲁H
生产总值:233.17亿元(2022年)
户籍人口:48万
常住人口:42万
港口:鱼台港
鱼台县历史沿革表
春秋鲁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极地入鲁国,置棠邑。
战国初期,置方与邑,属宋国。楚顷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合灭宋,方与邑改属魏。随之楚国置湖陵邑。
秦代,置方与县(治所在今张黄镇古城集)、湖陵县,属薛郡。
西汉,境内置方与县、湖陵县、橐县,属山阳郡。
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湖陵县更名为胡陆县。
东汉初年,胡陆县复名湖陵县,章帝时又称胡陆县。东汉永平二年(59年),胡陆县、橐县并入东平国。
三国魏,方与县属山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山阳郡为高平国。东晋,改高平国为高平郡,胡陆县、方与县属之。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裁撤胡陆县,其境域大部归方与县。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方与县,入永昌郡。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方与县,属彭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方与县属金州。武德五年(622年),改金州为戴州,方与县属戴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戴州,方与县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宝应元年(762年),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处,方与县更名为鱼台县。元和四年(809年),县治迁至黄台(今旧城海子)。
五代,后梁鱼台县时属兖州鲁郡,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属单州。
北宋,鱼台县属京东西路单州。
金代,属南京路单州。
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鱼台县改隶经州。至元二年(1265年),废鱼台县,并入金乡县。(1266年),复置鱼台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鱼台县属徐州。洪武七年(1374年),改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济宁府降为济宁州,升兖州为府,鱼台县属兖州府。
清代鱼台县地图
民国元年(1912年),鱼台县署改称县公署。民国二年(1913年),鱼台县属山东省岱南道,县公署改称县知事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属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属兖济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鱼台县直属山东省;县知事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国民党政权 | 日伪政权 | 人民政权 |
---|---|---|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鱼台县城沦陷,鱼台县政府官员弃城南逃。驻单县第七路军推举朱启森任鱼台县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日军再次占领县城,县政府逃至谷亭、南阳一带;7月,县政府被抗日武装击溃解体。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夏,国军占领鱼台县第六区(湖东),建立县游击政府。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后,县游击政府时有时无。 |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鱼台县第二次沦陷,汉奸组建县维持会,代行政府职权。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9月,设立伪鱼台县公署,鱼台县属伪山东省鲁西道。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伪山东省兖济道。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伪县公署改称“县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日伪政权解体。 |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谷亭成立,由中共苏鲁豫区湖边地委领导。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属苏鲁豫区湖西专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湖西专区由山东省划出,鱼台县属冀鲁豫区湖西专区;12月,改属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一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在金乡、济宁、鱼台毗连地区建立金济鱼抗日办事处(县级);8月,在鱼台南部、丰县北部建立丰鱼县,鱼台县撤销。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撤销丰鱼县和金济鱼抗日办事处,恢复鱼台县,属冀鲁豫行政区第十一专区。 |
国民党政权 | 人民政权 |
---|---|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复建鱼台县政府;9月,国民政府军占据鱼台,鱼台县复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华东野战军攻克鱼台县城,县政府解体。此后山东省政府4次委任县长,组建县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鱼台全境解放,鱼台县国民党政权结束。 |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冀鲁豫行政区第十一专区改称冀鲁豫第三专区,鱼台县属冀鲁豫第三专区;6月,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鱼台县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鱼台县民主政府改称鱼台县人民政府;8月,建立平原省,鱼台县属平原省湖西专区。 |
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鱼台县随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3年7月,撤销湖西专区,鱼台县改属济宁专区。
1956年3月,撤销鱼台县,并入金乡县。
1964年11月,恢复鱼台县建制,属济宁专区,县治驻谷亭。
1967年7月,济宁专区改为济宁地区,鱼台县属济宁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济宁地区,设立地级济宁市,鱼台县属济宁市。
区划沿革
明代,鱼台县设二十七里社:坊廓社、林丘社、降丘社、文香社、西方社、武台社、相里社、赵桥社、白沙社、东单社、垤斛社、冯庄社、班村社、义城社、湖陵社、向村社、永丰社、永安社、崇福屯、眉丘屯、苗村屯、朱村屯、大村屯、秦旺屯、马陵屯、张庄屯、武台屯。
清代鱼台县区划
清康熙年间,归并为十五里社:坊廓社、班村社、义安社、林丘社、降丘社、文香社、西方社、武台社、赵桥社、沙向社、冯胡社、相里社、东垤社、眉福社、西屯社。后又分里社为八方,以八卦冠方名。乾隆中期,将八方之名由八卦改为“孝弟忠信仁义礼智”;同时,全县划分为一个城区、七个乡区(人和乡、罗屯乡、王鲁乡、谷亭乡、南阳乡、古村乡、三乡乡),与八方相互重叠、交错。
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城区,7个乡区不变。
1930年代初鱼台县行政区划
民国十九年(1930年),将原7个乡改划为7个区,下设81个乡、8个镇。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将各区乡名分别以“和平奋斗救中国”7个字为首字命名,全县辖7个区,37个乡、3个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日伪鱼台县政权下设7个区:第一区(城关)、第二区(李阁)、第三区(谷亭)、第四区(王鲁)、第五区(南阳)、第六区(古村)、第七区(阎集)。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设7个区:一区(城关)、二区(罗屯)、三区(谷亭)、四区(王鲁)、五区(南阳)、六区(古村)、七区(老砦)。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第六区(古村)和第五区的南阳一带划归湖东县委。同年,日伪将第六区(古村)划归邹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罗屯区(二区)、武台区(四区)和合集区划入金济鱼抗日办事处;8月,城关区(一区)、谷亭区(三区)、老砦区(七区)划入丰鱼县,鱼台县撤销。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撤销丰鱼县和金济鱼抗日办事处,复设鱼台县,城关区、谷亭区、老砦区、武台区和罗屯区的万福河以南地区划归鱼台县。鱼台县设第一区(城关)、第二区(罗屯)、第四区(武台),改三区为谷亭区,新设李阁区、湖上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增设旧城区、谷亭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济宁县合集区、相里区划归鱼台县,将相里区并入罗屯区;8月,撤销李阁区,并入城关区,撤销谷亭镇,并入谷亭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国民党鱼台县政府撤销区级建制,合并乡和保。调整后,鱼台县辖3个镇、10个乡(大同镇、谷亭镇、南阳镇、李阁乡、周堂乡、相里乡、王鲁乡、武台乡、宋寨乡、罗屯乡、黄山乡、古村乡、老砦乡),163个保。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程子庙、大孙庄、坝上3个自然村划归沛县;10月,复置李阁区;12月,湖上区、合集区合并为临湖区,撤销老砦区,并入谷亭区。调整后以序数称谓为一区(城关)、二区(李阁)、三区(罗屯)、四区(武台)、五区(旧城)、六区(谷亭)、七区(临湖)。
1952、1955年鱼台县行政区划
1952年7月,从第六区划出11个行政村,第七区划出4个行政村,设立第八区(老砦)。
1953年1月,区下建乡;10月,鱼台县七、八区位于湖区的7个乡81个自然村划归微山县。
1955年11月,区名由序数改为地名称谓,即城关区、李阁区、罗屯区、武台区、旧城区、谷亭区、临湖区、老砦区。
1956年3月,撤销老砦区、临湖区、李阁区,撤销鱼台县,并入金乡县。原鱼台区域的谷亭区辖15个乡,武台区辖14个乡,旧城区辖7个乡,鱼城区辖13个乡(含金乡县的周大庄、谢集、大李楼3个乡),罗屯区辖13个乡(将姜庄乡并入金乡县高河店区)。
1957年5月,嘉祥县新万福河以南的王台、李早、小王庄、北刘楼、小吴、南陈、朱庄、军城、车楼、北倪庄、南倪庄、陈庄、董庄、大武等14个自然村划归金乡县。
1964年11月,鱼台县从金乡县析出,并县前原属鱼台县的王庄、刘油坊、刘心田、姜井、姜庄、金鱼店、殷楼、东夹河滩、西夹河滩、东李庄、北张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金乡县,鱼台县辖谷亭、王鲁、鱼城、王庙、相里、罗屯、李阁、老砦8个人民公社。
1966年7月,析王鲁公社82个自然村,设立武台公社;析相里公社64个自然村,设立东张公社;析罗屯51个自然村,设立石集公社;析鱼城公社46个自然村,设立陈楼公社;析王庙公社64个自然村,设立周堂公社;析谷亭公社61个自然村,设立唐马公社。全县辖14个人民公社。
鱼台县行政区划(1994年)
1984年5月,实行乡镇制。鱼城公社改为鱼城镇,清河涯公社改为清河镇,其余11个人民公社改为乡。鱼台县辖3个镇、11个乡,389个行政村,共有930个自然村。
1995年5月,撤销王鲁乡,设立王鲁镇。
1996年8月,撤销张黄乡,设立张黄镇。
1998年7月,撤销王庙乡,设立王庙镇。
鱼台县简图(2021年)
2007年12月,王鲁镇的原武台乡区域划归张黄镇。
2010年6月,撤销谷亭镇,设立谷亭街道、滨湖街道;撤销唐马乡,设立唐马镇;撤销老砦乡,设立老砦镇。
2013年1月,撤销罗屯乡,设立罗屯镇。
2016年10月,王鲁镇的佃户李、七所楼、大李庄、于屯、吴集、陈年、后聂、大聂8个行政村划归滨湖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鱼台县辖2个街道、9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滨湖街道观鱼大街。
行政区划代码 街道、镇 | 行政区域面积 人口 2022年,鱼台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其中农业产值完成63.90亿元,增长4.0%;林业产值完成3.00亿元,增长22.6%;牧业产值完成9.42亿元,增长6.3%;渔业产值完成21.90亿元,增长16.4%;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9.67亿元,增长9.5%。粮食产量达到38.36万吨,棉花产量7821吨;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县生猪、羊、家禽出栏分别为20.41万头、7.34万只和167.37万只;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2.04万吨、1.69万吨和751.32吨。
农业 2022年,鱼台县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8.36万吨;棉花产量7821吨。
渔业 2022年,鱼台县全年水产放养面积8.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85356吨。 林业 2021年,鱼台县人工造林面积503公顷,育苗面积133公顷。全县森林面积为2244.0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9%。 第二产业综述 2022年,鱼台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2.09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17家,达到1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1.1亿元,增长8.9%;实现营业务收入189.3亿元,增长5.8%;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下降43.7%。
2022年,鱼台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9家,完成总产值21.36亿元,增长11.7%,期末从业人员4846人,房屋施工面积65.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4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贸易
教育事业2022年,鱼台县教育经费总收入97565万元。共有在编教师3987人,其中中小学教师3464人(高中500人,初中1143人,小学1821人),幼儿教师326人,职专教师173人,特校教师24人。高中阶段在校生为8184人,初中在校生为14441人,小学在校生为30156人。针对镇、村学校师生明显减少的现实问题,探索实施以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革,重点做好城区、镇驻地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和农村中小学资源整合,大力发展镇街中心小学、中心中学,在总结完善先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大部分初中进城、多数小学入镇目标。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2022年,鱼台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5410人、45829人、2823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432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2981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000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5776人。2022年为全县8784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4563万余元,为2265名城乡特困供养人员发放供养金3373万余元,为206户乡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112万余元。 公路鱼台地处淮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滨湖大道和济徐高速纵贯南北,枣菏跨湖高速彻底打破了东西跨湖的天堑。
济徐高速公路鱼台段全长26.7千米,途经清河、罗屯、李阁、王庙镇29个村庄,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千米/小时,设金乡东、鱼台西2个互通立交,1个服务区,与江苏交界处设有鲁苏界主线收费站,2016年12月通车。 岚菏高速公路鱼台段全长23.1千米,途经张黄、清河、王庙、李阁16个村庄,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20千米/小时,设鱼台北1个互通立交,2020年8月通车。 G237国道(原S251,济宁—鱼台)鱼台段长36.3千米,途径清河、石集、武台、王鲁、鱼台东环、鱼台南环、唐马、苏鲁边界,为济宁至鱼台的干线公路。2012年金乡界至王鲁段改建为一级公路,2016年自西刘庄改道至蒋庄接348省道。2016年底升级为国道237(济宁—宁德)。
S318省道郯兰线(原S348,枣庄—曹县)境内长35千米,途径老砦、鱼台县城、王庙、鱼城等地,为二级公路。 S328省道丰长线(原S346,东明—丰县)自鱼城镇杜庄村西入境,向西南经鱼城至胡阁村南出境,境内长13千米,为二级公路。 滨湖大道鱼台段全长26.53千米,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路面宽20米。2013年建成通车。2016年南延至江苏徐州界。 县道有鱼清线(鱼城—清河)、武张线(武台—张黄)、清陈线(清河—陈店)、金清线(金乡—清河)、皮淳线(皮店—淳集)、鱼丰线(鱼台—丰县)、王周线(王鲁-周堂)、老砦-滨湖大道、滨湖路等9条道路。 水路
鱼台水资源丰富,现有河道17条,紧邻京杭大运河,水路通航里程达220公里,千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长江各口岸,形成北融济宁“半小时经济圈”、南依徐州“一小时经济圈”的黄金区位,鱼台逐步迈入区域“交通枢纽”时代。目前,通航航道有6条,其中老万福河,新万福河为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复新河,西支河,白马河为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级船舶;惠河规划为四级航道,目前用作旅游观光航道。另有姚楼河、鱼清河、苏鲁边河等支流航道,暂未实现通航,根据发展需要,经疏浚后可实现通航。
文物古迹
重乡故城遗址:位于罗屯镇驻地西南5.4千米。为商代至汉代文化遗址。据考,此村春秋时为重馆,后建重乡邑。明代改称文香社,后因此地残存旧城海子,故又称香城海。遗址高出地面0.5米,长60米,宽50米,面积3000平方米。土质为灰褐土、红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豆把、甑口沿、陶壶、陶罐、陶马、陶人、铜镜、铜佛像等。 鱼台孔庙大殿:座落于鱼城镇中心中学院内。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部分建筑材料从原县城文庙(位于鱼台县王庙镇旧城海子)拆运而来。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占地面积36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脊歇山式,七楹四十二柱,每柱径42厘米。单层飞檐,上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正中有黄色琉璃瓦饰成的菱形图案,飞檐饰以陶制飞兽,殿脊两端“二龙”对峙,内外施斗拱,平拱双昂,五彩缤纷。殿两侧东、西两庑各9楹,前有戟门、棂星门各三楹。中为泮池,东西列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节孝祠。殿东北有启圣祠,后有明伦堂,堂后有敬一亭。文庙四周筑有围墙,大成殿正前方彩色照壁上,饰有九龙、二凤图案,形象生动。照壁前有青云桥,桥南沿鱼城东西大街北侧建有文明坊,飞檐彩绘,上书“千古道源”四字。1938年5月,日军攻打县城时,炮火摧毁了大居殿正中二楹。1942年春,鱼台县孔孟学会捐资修复。1945—1948年附属建筑相继拆毁,今唯余大成殿及附属碑刻四块,即唐楼台出列图,康熙御碑,孔子赞碑,龙头碑,其中尤以唐楼台出列图和康熙御碑比较珍贵。2004年,由市县财政出资40余万元对大殿进行了抢救维修。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修复孔子及四配(包括颜回、曾参、孔己、孟轲)塑像。2017年修复神龛、天花、藻井。2021年以来,先后开展孔庙大殿防雷工程、安防工程、消防工程。1985年10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闵子祠:位于张黄镇大闵村,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钦赐“门宗孝行”匾额,悬挂于闵子祠大殿正中,闵子祠主殿东西长14米,南北宽8米,高12米,重梁起驾,雕梁画栋,六根巨大圆柱顶梁,系典雅宫殿式古建筑,正殿两侧为磙龙脊暗楼,院内存有清代碑刻三通,分别为重修鞭打芦花碑、重修闵子祠碑、闵子祠祭田碑,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闵子骞是孔门著名弟子,十二哲之首,古二十四孝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并称。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樊子迟遗址(樊迟墓):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南20米处·墓暴露在地面为土丘状·高出地面0.8米,周长10米·樊子名须字子迟·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齐国人)出生于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樊庄(今济宁任城区南张镇).当地现存有樊三公(樊子六世祖)冢,樊子父亲樊皮等樊氏汉墓群,俗称樊家堌堆·汉代樊迟十一世孙樊宗,樊岩在樊迟墓旁修建了樊庙,樊府,樊林,树碑于墓前,规模可观,历代祭奠。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演武坡:唐·贞观17年(公元644年)李世民不纳朝臣意见,执意御驾东征。是年太宗派大将张亮、薛礼率战舰500艘,士兵四万三千人;派李绩率步骑兵六万及一部分胡兵,合势东征,在此练兵,这里就是演武坡故事的发源地,给此地留下一个带有历史印迹的名字——演武坡。 梁子祠:梁子祠位于张黄镇梁岗村,是祭祀鱼台梁氏祖先梁鳣(字叔鱼,系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第三十二位贤人)的场所。2012年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占地约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多平方米,是一座由大殿、门楼和院墙等组成的晚清建筑大院,建筑风格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孝贤文化在这里融合,文化氛围浓厚,其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武棠亭遗址:武棠亭遗址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是春秋时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隐公五年),鲁隐公在武棠亭观鱼。现遗址面积1.2公顷,南北长125米,东西宽96米,高3米。土层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细绳纹陶器片等。北部断崖处,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顶至1.5米处,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汉代陶器和汉画像石。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亭内有超化寺,座落于武棠亭遗址顶端。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先时殿宇僧舍峻整,僧众几百。迨明弘治初年,寺倾圮过半。僧人宗昭 1964年以前,鱼台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在鱼台县委的“稻改”号召下,1964年冬到1965年春,全县大干150多天,付出劳动日286万个,开挖干支斗渠7296条、2753千米,完成土方工程1500万立方,砖石工程8.5万立方,修建渠系建筑物3500余个,疏通旧河道4条、100多千米,新建、改建排灌站46座,把荒湖涝洼建设成体系的排灌系统。1965年即取得大丰收,每亩平均收成330斤,总收成1.15亿斤以上,鱼台县由解放以来一直靠吃统销粮的缺粮县一举变成了余粮县。1968年,鱼台县被评为山东省模范县,成为全省农业学习的典型。1973年12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鱼台县1970年以来粮食总产以40%的速度增长,1972年粮食总产达到2.63亿斤,亩产第一次上纲要,提供商品粮6320万斤,是山东省人均向国家贡献商品粮最高的县。四十余年来,鱼台县整挖了十七条河流,建排灌站182座,打机井万余眼,渠系联网配套,形成湖、河、站、井、沟、渠、路、林、田一体化格局。“稻改”见证了鱼台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艰苦创业、改变现实、造福后代的实践,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稻改”精神成为鱼台的精神符号。鱼台县濒临南四湖,地势低洼,水涝频发,群众饱受自然灾害之苦,鉴于当时的条件制约,一时无法改变现状。面对绝境,1964年12月,刚刚恢复鱼台县建制后的县委领导班子提出了改水“患”为水“利”、旱田改水田、种植水稻的决策。当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全县大干150多天,开挖干支斗渠7396条、2753公里,完成土方工程1500万立方,砖石工程8.5万立方,修建渠系建筑物3500余个,疏通旧河道4条、100多公里,新建、改建排灌站46座。搬动的土石方,如果筑成1米高的土坝,可以绕赤道一周半。1965年,35万亩水稻喜获丰收,人均500斤,外出逃荒的7万群众全部返乡,“稻改”取得了历史性胜利。鱼台“稻改”是在特殊困难时期,鱼台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改造自然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奉献的精神、优良的传统和扎实的作风。 鱼台“稻改”是从创造群众的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现实要求出发,在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和耕作制度上做出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突破,是在特殊困难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个具有史诗意义的壮举。其内涵是:解放思想、实事求的时代风范;居弱图强、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大局观念;不畏艰险、拼搏奉献的担当精神。其最本质、最主要的思想精髓可概括为:“居弱图强、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拼搏奉献”。 鱼台“稻改”,记载了鱼台人民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见证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实事求是、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伟大壮举。半个世纪以来,“稻改”精神已成为鱼台的一个“精神符号”,是历史留给全县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新时代,大力弘扬“稻改”精神,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激发干群撸起袖子加油干,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和谐幸福的现代化鱼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闵子(前536—前44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以德行与颜回并称,被尊为“笃圣”。有“鞭打芦花”(芦衣顺母)的典故。孔子逝世后为避战乱,与樊子迟、宓子贱迁至棠邑(今武台)办学,定居于今大闵村。大闵村建有闵子祠。 樊迟,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鲁国(一说齐国)人。孔子弟子。曾任“车右”,在伐颛臾之战中立下战功。后从孔子学。孔子逝世后定居于今樊庄村。武台村有樊迟祠、樊迟墓。 宓子,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弟子。孔子逝世后定居于今侯堂村后的宓家堌堆。 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东华村人,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先后任鱼台县立图书馆馆长、山东省立图书馆馆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助理研究员、国立中央图书馆编纂及特藏组长等职。1949年赴台湾,历任台湾大学教授、“中央图书馆”馆长、“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等。著有《诗经释义》《尚书释义》《古籍导读》《尚书今注今译》《汉魏石经残字校录》、《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记》等。 聂补吾(1908—1989),原名继昌,大聂村人。1932年考入北大数学系。1938年回乡参加革命。历任鱼台县抗日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冀鲁豫边区抗日联合会政治部秘书、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湖田局局长、平原省文教厅视导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参与创建平原大学(今河南师范大学),先后任学校党组书记、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校长等职。 金灿然(1913—1972),原名金心声,编辑出版家,唐马镇梁庄村人。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38年赴延安。历任国家出版署编审局办公室主任、图书期刊司副司长、出版局局长、文化部出版局局长、国务院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总经理兼总编辑等职,创办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主持了一大批重要古籍点校和影印出版工作,使中华书局成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中心。 董小吾(1920— ),原名董慎吾,谷亭和平村人,现代剧作家。1938年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后又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历任晋西北八路军120师359旅剧社副社长,晋绥野战军战斗剧社副社长,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团长,总政文工团第一副团长兼歌舞团团长等职。作品有话剧《南京与重庆》、歌剧《新旧光景》《刘胡兰》、歌曲《黄继光》等。 郭路生(1948— ),笔名食指,籍贯王庙镇程庄寨村,生于朝城县(今并入莘县),当代诗人,朦胧诗代表人物。其作品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广为流传。2001年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代表作《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鱼儿三部曲》《海洋三部曲》等,被称为“新诗潮第一人”。 李贯通(1949— ),王庙镇三教堂村人,当代作家,80年代文坛鲁军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任鱼台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后调入省作家协会,任作协理事、创作室副主任。1988年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出版诗集《正是梁上燕归时》《洞天》《天下文章》《天缺一角》《鱼渡》《无边波澜》《水性》《迷蒙之季》等。 苏小明(1957— ),山东鱼台人,海军政治部歌舞团演员,歌唱家。在北京海军大院长大。1975年进入海政歌舞团。1980年在北京“金秋新星音乐会”上演唱《军港之夜》一曲成名。 此外,还有革命烈士马霄鹏、郭耕夫、聂峨亭,教育家赵紫生等。 2017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毛木耳之乡”荣誉称号。 2017年,被国家粮食局确定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 2017年,获评“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名县”。 2017年,被确定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 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0个“千年古县”。 2018年,被省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省宪法主体宣传先进县”“省级‘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 201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济宁市生态环保工作先进集体”“济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集体三等功”。 2018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龙虾之乡”。 2018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机械化管理司授予“全国第三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19年10月,被列为全国残联基层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县。 2019年,被评为“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和“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 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2019年,鱼台大米荣获“2019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 2019年,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授予“中国工业防爆潜水泵产业创新区”,被省工信厅授予“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健康促进县。 2020年7月,山东省政府通报表彰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鱼台县获得“专项评价先进县”。 2020年12月,被评为第六届山东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 2020年12月30日,入选“第六届山东省级文明县(市、区)”名单。 2021年4月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6月,入选山东省2022年现代农业强县名单。 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2022年,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2023年2月,被评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 2023年3月,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3年5月,被评为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2023年5月,鱼台县被确定为“中国计生协会第五批地方计生协综合改革试点”。 2023年6月,鱼台县入选“第四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2023年6月,入选山东省2022年现代农业强县名单。 2023年6月,鱼台县入选“2023年全省供销系统农资流通服务示范县培育名单”。 2023年,鱼台县被山东省工商联表彰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 鱼台大米:坚持“绿色、生态、营养、健康”的理念,选用鱼农1号等优质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稻谷收获后进行清理(磁选)、去杂、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白米精选、色选、抛光、白米分级、检验、包装、入库等流程。米粒呈半透明,有光泽,垩白小,垩白率低,外形呈短椭圆形。米饭饭粒洁白完整,有油光,软而不粘、有韧性,气味清香,软硬适口,凉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1985年,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奖。2008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09年,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认证;同年,“鱼台大米”在中国(武汉)第九届稻博会上被评为金奖;2016年,“鱼台大米”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全国优质大米的代名词;2017年,创新提出“五统一”绿色稻米发展理念;2019年,发展“五统一”绿色稻米生产基地112处、面积突破10万亩。2022年,“鱼台大米”成功入选“好品山东”品牌,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目前,鱼台县境内水稻常年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26万亩,平均亩产稻谷在650-750千克,年产稻谷约24万吨。 鱼台甲鱼:体色为黄褐色或土黄色,腹部呈黄白色,体形椭圆,裙边大而薄,爪尖而长,体质健壮,翻转灵活,蒸煮后,肉质鲜香富有韧性。2011年,“鱼台甲鱼”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鱼台甲鱼保护水域面积23.7万亩,年产量1000吨,产值1亿元。 鱼台龙虾:个体大长,头胸甲、腹甲及螯足、步足呈褐色,体表光洁,无附着物,腹部洁净,肠管清晰可见,蒸煮后甲壳呈鲜红色,壳薄而光滑,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自2017年起,连续6年举办了“龙虾节”。2011年,“鱼台龙虾”被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鱼台县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生态龙虾之乡”称号;2020年鱼台小龙虾特色农产品入选第三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年“鱼台龙虾”品牌获得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2022年鱼台龙虾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 鱼台毛木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县毛木耳种植面积7900亩,产值13.62亿元,从业人员约7.7万人,年产鲜耳42.56万吨,为全国毛木耳生产规模最大县。2015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优秀主产基地县”。2016年,获得农业部“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认证。2017年底,鱼台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中国“毛木耳之乡”称号。2018年5月,我县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暨2018全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鱼台毛木耳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入选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鱼台杞柳:杞柳常年种植面积3万余亩,现有杞柳深加工企业30余家,从事加工农户8900余户,专业技术工人600余人,产品研发人员100余人,带动20000余人就业。产品主要以柳帘、柳篱笆、伸拉帘、柳屋、柳亭等园艺品为主,柳编工艺品为辅,产品形成200多个系列近1000个品种,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鱼台县被国家经济林协会评定为“中国杞柳之乡”,2015年,山东润柳牌产品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2019年,鱼台杞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鱼台辣椒:常年种植面积6万余亩,种植品种为三英椒、艳椒、天宇、艳红、天问等。辣椒烘干企业有30余家,辣椒烘干量占据全国总量的40%,是鲁西南最大的辣椒烘干交易市场。产品畅销全国,直供“老干妈”等知名企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