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南 编辑
陕南(Southern Shaanxi),是指陕西南部地区,陕南地区从西往东依次的是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级市。
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的汉中、安康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南方地区特征,主要栽种水稻,盛产桔子、茶叶。主食是大米、面食。汉中、安康尤其是汉中方言接近四川、重庆方言。商洛北部的方言接近陕西官话(中原官话的一种,也称为关中话),西部、南部各县方言比较多,分别有:下湖话、客家话、江淮话、西南官话等。
2013年03月陕南三市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北京、天津筹资专项支持,对陕南地区是个重大利好,因为它意味着,陕南的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层面,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陕西而言,意味着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之后,又一个国家规划的全覆盖。 同时也是(陕西省移民搬迁工程)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安置点。
中文名:陕南
外文名:Southern Shaanxi
别名:陕南地区
所属地区:陕西省南部
下辖地区:汉中、安康、商洛
气候条件: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古汉台、瀛湖、南宫山、金丝大峡谷
机场:汉中机场、安康机场、商洛机场
火车站:安康站、汉中火车站、商洛火车站
本科院校:陕西理工大学安康学院商洛学院
陕南
陕南
陕南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主要河流为丹江,属于汉江流域的一部分,有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以及秦楚文化融合的人文特征,商洛北部的方言接近陕西官话(中原官话的一种,也称为关中话),西部、南部各县方言比较多,分布有:下湖话、客家语、江淮话、西南官话,呈现出南北方言荟萃的特点,有“秦风楚韵”之称。
石器时代
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境内即有先民在月河川道及汉江两岸繁衍生息。据文物部门调查和考古发掘,在全区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十余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康五里花园柏树岭、柳家河、张家坝;岚皋肖家坝;汉阴阮家坝;紫阳马家营;旬阳李家那,龚家梁,新天铺等遗址,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先民的聚落。出土的新石器文物,既有半坡文化类型的特点,也有庙底沟文化风格,同时也有李家村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类型风采,又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点。
陕南特产
安康市汉滨区
详情夏代
夏代,陕南就是梁州。据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将全国分为九州,称“华阳黑水惟梁州”,唐代学者认为梁州为今汉中、安康、商洛一带。
商周
商周时期,安康成为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为“群夷之国”。商朝建立政权后,对周围的部族大加征讨和掠夺,汉水流域的各部族也未能幸免。在武王伐纣的战役中,庸人参加,并能征善战。西周时期,曾破昭王胶船,使昭王君臣溺死于汉水。后来穆王、宣王相继南征,均无功而返。后王室衰微,郡国兼并,东周安康隶楚、隶蜀、隶秦,更变频繁。这一带部族也被新起的五霸之一楚兼并。据《太平寰宇记》载:“金州于战国为楚地,附庸地,后为楚所灭,复为楚地”。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安康处“秦头楚尾”,地扼南北要冲,公元前611年庸国被秦、巴、楚三分,安康成为秦楚必争之地。秦惠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在安康汉江北岸台地(现中渡台)设西城县,属汉中郡,郡治设在西城。秦统一六国(前221年),划汉水上游为汉中郡,西城县为汉中郡治,领十二县,辖今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镇坪七县。
西汉
西汉沿袭秦制,汉中郡下设西城、安阳、长利(现平利县)、旬阳、锡(现白河县)五县,治所西城县。西城县辖现汉滨区的大部和紫阳、岚皋全境。东汉建武元年至六年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80多万。行政区划:现辖10县1区。分别是: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汉中素有“汉家发祥地”和“中华(秦巴)聚宝盆”之美誉。
气候:汉中市地处北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中国南北方之共有。
安康
安康市地处祖国内陆腹地,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位于东经108°00′58″~110°12′,北纬31°42′24″~33°50′34″之间,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县接壤,东南与湖北省的竹溪县、竹山县毗邻,南接重庆市的巫溪县,西南与重庆市的城口县、四川省的万源市相接,西与汉中市的镇巴县、西乡县、洋县相连,西北与汉中市的佛坪县、西安市的周至县为邻,北与西安市的鄠邑区、长安区接壤,东北与商洛市的柞水县、镇安县毗连。国土面积2.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6.89万。行政区划:现辖8县1区1县级市,分别是汉滨区、旬阳市、石泉县、汉阴县 、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白河县。
气候:安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夏季多雨多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多年平均气温15℃~17℃,1月平均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16.4℃(1991年12月28日宁陕);7月平均气温22℃~26℃,极端最高气温42.6℃(1962年7月14日白河县)。最低月均气温3.5℃(1977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6.9℃(1967年8月)。全市平均气温年较差22℃~24.8℃,最大日较差36.8℃(1969年4月镇坪)。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气温的地理分布差异大。川道丘陵区一般为15~16℃,秦巴中高山区为12~13℃。生长期年平均290天,无霜期年平均253天,最长达280天,最短为21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10小时,年总辐射10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20天(一般为2月10日~次年12月20日)。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94天,最多达145天(1974年),最少为68天(1972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240毫米(200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450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
商洛
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主要河流为丹江,为汉水,又称汉江流域的一部分,具有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以及秦楚文化融合的人文特征,素有“秦风楚韵”之称。该地区的人饮食方面呈现南北兼容的特点,面、米、玉米都是日常主食,主要特产是核桃、板栗、柿子,以上特产的产量居陕西省各市之首,核桃出口量历年来一直占全国六分之一左右。商洛既栽种北方的小麦、玉米又有地区种植南方的水稻,商洛北部区县(洛南县、商州区、丹凤县)的方言接近陕西官话(中原官话的一种,也称为关中话),西部、南部各县(柞水、镇安、山阳、商南)方言比较多,主要分布有:下湖话、客家话、江淮话、西南官话,呈现出南北方言荟萃的特点,也有部分地区近似与商洛为临的湖北西北部、河南南阳方言。素有“秦风楚韵”之称。
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241万人(2004年)。行政区划:现辖6县1区分别是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六县一区。
气候:商洛市地处陕西东南部,受到冬夏季风和青藏高原环流的影响,加上秦岭整个山脉对南方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所以商洛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呈现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干湿分明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7.8~13.9℃,降水量 年均710~930毫米,日照1860~2130多小时。无霜期为210天。
汉中
繁华的汉中
市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1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以“两汉三国”为主题的著名文化遗产,知名的景点有:褒斜道石门、拜将台、武侯祠、张良庙等。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讲的是三国时期所发生在汉中勉县的定军山的“黄忠斩夏侯渊,夺定军山”的事。
汉中1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武侯墓; 龙岗寺遗址; 张骞墓祠;五门堰;蔡伦墓祠;开明寺塔;李家村遗址;张良庙;灵崖寺。
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汉中主要旅游景点:武侯墓 、张良庙、古汉台、褒斜栈道 、旱莲、南湖风景区 、佛坪大熊猫保护区、蔡伦墓、石门风景区、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武侯祠、午子山 、黎坪森林公园、苏景园、五门堰、灵崖寺、勉县温泉、山河堰、王富沟溶洞群、南沙河风景区、饮马池、陕西理工学院、张骞纪念馆 、汉中天台山、紫柏山 、红寺湖、兴元湖 、开明寺塔、洋县朱鹮保护区、莲花池公园 、青木川、燕翔洞、西乡樱桃沟、略阳白石沟等。
商洛
商洛市
金丝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商洛商南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商南县城60公里,距太吉河镇18公里。内风光秀丽,具有有窄、长、秀、 奇、险、幽的特点,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商洛市镇安县,总面积3616公顷。园内原始森林茂密,草场千亩,珍稀动植物品种繁多。
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 又名天柱山,位于山阳县城东南部的鹘岭以南,郧岭以北,距县城30千米。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秦岭南坡的柞水县营盘镇,海拔1000--2802米,总面积2123公顷,距西安42公里..
龙驹寨国家水利风景区-丹凤县龙驹寨。
陕南
丹江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商洛市区
丹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水体主要是丹江干流及丹江支流老君河、资峪河、武关河、银花河的滩涂及县域内的鱼岭水库、龙潭水库、苗沟水库等,总面积达1.28万公顷。
商州仙娥湖风景区
商州东龙山风景区
洛南老君山风景区
洛南观华山风景区
洛南玉虚洞风景区
洛南抚龙湖风景区
洛南云蒙山风景区
洛南瓮沟风景区
丹凤冠山风景区
商山四皓碑林园
柞水溶洞旅游区
柞水牛背梁森林公园
安康
陕南
旅游资源
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安康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现已查明景区32处,景点7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千家坪国家森林公园 、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多处(擂鼓台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天华山自然保护区、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8个(安康水电站等),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现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9处。
南宫山国家4A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陕南
瀛湖国家4A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
凤堰古梯田国家4A风景名胜区
中坝大峡谷国家4A风景名胜区
香溪洞国家3A风景名胜区
岚河漂流国家3A风景名胜区
千层河国家3A风景名胜区
旬阳红军纪念馆国家3A景区(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
千家坪国家3A风景名胜区
平利龙头旅游村国家3A景名胜区
筒车湾国家3A景区
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
华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安澜公园
滨江公园
兴安公园
旬阳太极城
双龙溶洞群巴山秋池
吕河千里荷塘
南梦溪是陕南宁陕县境内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旅游区。
陕南
南梦溪藏于终南山腹地(宁陕县江口镇沙坪村大堰沟西沟),西安西南114公里,210国道1047公里西侧,距西汉高速出口45公里,主干流溪长8公里,总面积1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条,瀑布86处;有麝鹿、黄麂、狗熊、红腹锦鸡、雉鸡、狼、豹子、羚牛、鹿、麻羊、大鲵、豪猪等珍稀野生动物,其中极具美学观赏价值的红腹锦鸡,区域内已超过2万只。有黄檀树、紫檀树、野生蝴蝶兰、木本茉莉、食人花、野生茶树、野生白玉兰、藤蔓木瓜、野生枣皮、野生杜仲、红豆杉、迎春、细辛、苦竹等植物;现存烽火台4座,古树90棵,奇山、奇洞、奇花异草、奇石、怪石、古树、奇树、飞瀑、奇峰峭壁、怪潭、峡谷、竹园等景观,星罗密布。在籍村民100人,区域内无人居住。
移民文化
陕南人口,经鲁西奇考证,北宋崇宁年间的陕南已有人口94.6435 万 , 至 元 末 明 初 , 人 口 直 降 为2.9844 万,其中汉中 21875 人,商洛 5219人,安康 2768 人。明代经过荆襄流民的进入 , 人 口 增 长 为 20.9079 万 (其 中 汉 中5.0130 万 , 商 洛 8.9256 万 , 安 康 6.9693万),人口源流主要来自山西与河南流民。但到清代,经过康熙至嘉庆年间大规模的湖广移民,人口猛涨为307.7562万(其中汉中126.1337 万 , 商 洛 60.1986 万 , 安 康121.4239 万),人口主要来自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
地方方言
陕西南部地区方言分区图
饮食文化
蒸面
说起陕南小吃,安康蒸面是要排第一位的。
做蒸面的过程其实也是颇有艺术性的 。一锅滚水沸腾着,只见掌勺人端着一盆调和稀稀的面糊,用大勺舀起一勺,倒进一只直径约一尺用白铝皮做成的浅腰平底的圆蒸面烙子里,随即顺势将烙子轻轻转几转,
安康蒸面
让稀稠得当的面糊随着底盘的转动流淌成一张薄薄的圆面皮,然后将烙子放进滚水锅中,盖上锅盖,继续加温,只需两三分钟,揭开锅盖,就会看到一张热气腾腾、白亮透明的圆面皮了。掌勺人从锅中取出烙子放在一边凉着,又继续制做下一张面皮,待那张已熟的面皮稍凉后,用蘸过香油的刷子在面皮上来回的刷几刷,再拿起来对面一折,用刀叮珰珰珰的一切,这蒸面的主料就算是做成了。但此时“革命”并未成功,还有更繁纷琐细的工作需要做,这就是决定蒸面味道的关键部分——佐料:材料有开水抄过的豆芽、芹菜,精心调制过的香醋、芥末、蒜泥、麻油、芝麻酱、油泼辣子等等,拿来一只白瓷蓝花盘子,将切好的面皮用上述各色佐料均匀地调拌成一盘有红有绿、色香味型俱佳的成品时,这才能叫做:安康蒸面。
八大件
安康“八大件”是安康饮食风俗最正宗的代表。据传说,明末清初,全国大移民,南方居民向四川方向大迁徙,南方移民流落安康,形成南北人群杂居格局。至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为加强地方统治,升兴金州为兴安府,在府城设“安康县”,取“安宁康泰”之意。随后安康人口大增,百业兴旺,朝廷派巡抚察视,为谢皇恩,名门望户都想请巡抚大人吃家宴,知府遂命城中高门大户者各出一凉一热精美菜肴奉上,每八户为一组,既品尝南北美食,又给了各家各户的面子。一连三日,巡抚大喜,乐不思归。后因讹传,加上凉热菜各八件,八大家的菜被传称为“八大件”。
“八大件”是安康酒席桌上一种菜肴组合的名称,就象清代皇宫举行盛大宴会时一定要来个“满汉全席”。在安康,
“八大件”被用来招待非常尊贵的客人,或者家中有大喜事,主人才认真地备上“八大件”与亲朋分享并酬谢乡亲,只有过大年的时候是个例外,安康的家家户户招待客人一律上“八大件”,精美的菜肴,非常讲究的吃法,在表示尊重来客的同时,更能展现主人好客之心喜悦之情,一个家庭的富裕,主妇的厨艺也就完整地表现出来,亲朋好友高声称赞,宾主尽欢,过年的快乐在吃喝中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在安康,吃“八大件”讲究极大。虽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备下“八大件”等亲朋好友来共贺新春,做工与选料却非一般家庭主妇能熟练掌握,但按照做“八大件”的歌决“四荤四素、中间上醋;上青下白、角荤边素”来实施,也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八大件”。“八大件”菜品中分为凉菜和热菜两大类,凉菜亦为下酒菜,上席正中必须放叶青的菠菜,左右两边分别为卤猪耳朵和酱香牛肉,左边正中为炝菜,右边正中为卤魔芋,下边正中一定是莲藕,一边为白河变蛋,一边为酸辣鸡胗。一定要按上青下白,四角为荤四边为素菜的摆法,青叶在上代表青天,莲藕为根代表大地,尊天敬地的思想完美的体现在饮食中。凉菜以酸、辣、咸三味为主,正好为善酒者提供了最佳的下酒菜,也为老年人和年轻不好酒的朋友打开了品尝美食的胃口。佐凉菜者必是精美的醋汤,“八大件”的凉菜在细心的刀功下有着优美的外型,但不加佐料,食用前要放在桌子正中的调味盘中醮取醋汤,汲取汤中酸辣麻等香味。这醋汤的调制大有讲究,在安康,十家凉菜九家同,永远不同的就是醋汤的调制,用开水煮醋,汤味必然尖酸,用烫油泼醋,酸味一定沉闷,如果用滚烫的水兑了八大香熬制的香汤,再注入安康手工制作的香醋,加入少许黄豆制成的老抽酱油,待汤泠后调入香油和麻辣油,一盘奇香无比的醋汤就陈列在吃客面前,慢慢地放进凉菜,细细地品尝,凉菜色、香、味尽现,来客自然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酒就非常快地进了豪男烈女的咽喉,下酒菜起到了引导着白酒一杯杯下肚的作用。 不善饮者也有很好的菜肴伺候,凉菜正吃着,热菜就按照“一汤一干,先蒸后炒,先咸后甜”的顺序缓缓而来,热菜以红烧、清蒸、烹炸为主,口味上有酸辣、甘甜、清淡、醇浓之别。据安康文化名人张枫先生介绍,在过大年的时候,安康人吃“八大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第一道热菜必上清蒸鸡皮粉,鸡肉要带皮,粉条一定要宽阔;第二道菜为糖醋鲤鱼。合起来寓意为“吉(鸡)庆有余(鱼)”,以图来年吉祥,其余菜肴按时令安排,按照一个带汤的蒸菜一个炒菜为序,上齐八个菜为标准,而蒸菜为提前备好的菜肴,给厨房的主妇烹制下一个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最后一个菜要么是豆腐乳蒸肉,要么是蒸酒米,二者出其一,酒席桌上宾朋都会明白这是封席菜,表明菜已上完,到了吃饭时间,也有爱好嬉耍的主人,会在酒米端上来后,当场撒上白糖,浇上少许自家烤的头子酒,用火点燃,蓝焰过后,酒米更香,也是新一年里红红火火地象征,大家一起动筷,吃过酒米,正席菜肴算是上过。吃饭时,再上四个素菜作为下饭菜,一是清水绿豆芽,一是酸辣泡白菜,一是猪血豆腐干,再是木耳拌桃仁。酒足饭后,乘着酒兴,唱起安康花鼓,敲着锣鼓家什,忘了安康“八大件”,欢愉到深夜,年的喜庆就这样一直延续着,直到第二天重上酒席,再次面对“八大件”,又忘了欢乐的花鼓。 安康地处南北交汇地带,在饮食习俗上表现出鲜明的山地性和交融性。在食物构成上既有稻作文化的色彩,又有麦栗文化的印痕,川道以小麦大米为主,两山以小麦玉米为主,粮食作物品种繁多,南北果品皆有种植,干果、鲜果可月月品尝;木耳、香菇、松菌、地耳等特产应有尽有;肉禽鱼蛋品种繁多,成为稻作文化与麦栗文化的交融带,呈现出既有南方食米而生的聪慧,又有北方啖馍而成的质朴。而且安康人善于储藏食物,在城乡随处可见屋檐下挂着干辣椒、干豇豆、干萝卜,灶头上挂着熏腊肉、熏豆腐,盆盆罐罐里装着干豆豉、豆腐乳,大坛小坛腌制着各色素菜。这些五花八门的食品,或通过晒晾风干,或通过盐腌水泡,或通过烟熏火燎。都可以作为“八大件”的的主要原料。一年四季,贵宾来了,任意走进一家,足不出户便能一时半刻端上七个碟子八个碗,集四季菜蔬于一时,摆得满满一桌,让人目不暇接。
炕炕馍
又一种绝佳的安康风味小吃。薄薄的面片,两面撒上芝麻,放在木炭火的鏊上烤成。黄黄的,到嘴酥,不论主食啖嘴,俨然的口福享受。据传,安康接待过六个国家的外宾访问团,临行,外宾用6个密码箱装走了30大袋(每袋10个)。
浆水面
浆水面就是把葱花过油到稍焦时将浆水倒入炝到微沸即可舀出,然后炒一盘素韭菜做为提味的炒菜。待手工面下熟后浇上浆水,调上炒过的韭菜、油泼辣子、细盐后即可食用。安康、汉中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臣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它一直是安康民间喜爱的面食,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白菜,芹菜也可。制作时,将菜洗净,在沸水中煮烫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面汤,一至二日待菜色变为金黄即可,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姜末,花椒粉等佐料调好的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作为潲子。浆水面条要用人工擀制,使之叶宽,条长,片薄。将煮熟的面条入碗,调上浆水菜的潲子,浇上辣椒红油,浆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之功效,是安康、汉中的名小吃。
菜豆腐
菜豆腐稀饭是汉中、安康地区一种民间家常饭,虽然做的方法不复杂,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较细,好吃且富有营养,所以已成了当地待客的佳肴了。这种家常饭之所以被民间奉为待客上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饮食极富营养,即使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豆浆、豆腐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于消化,有利体内吸收,也不失为一种配方科学,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美味佳肴。冬季吃这种饮食,暖和耐饥,夏天吃止渴消暑,既美味又实惠。不但如此,这种饮食无论男女老幼,体强体弱,都能食用。难怪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这种取材容易,且独具乡土风味的菜豆腐稀饭却一代传一代成了家常待客饭中的佼佼者了。菜豆腐还经常被做成菜豆腐稀饭,也十分美味。
粉皮子
粉皮子又称-片皮-,入口有咸,酸,辣,香,冲等味.吃的方法都是凉拌,嚼之光滑,柔韧,自带几分凉爽.寒热皆宜,老少喜传统得粉皮子是由生长在山上的蕨菜根茎捣碎,取其淀粉加工而成.民间的制作过程是将蕨粉稀释,加微量明矾搅成糊状,舀进平底小烫锅,让烫锅浮在沸水上,随即左右旋转,让糊状浆汁均匀铺开,再放在冷开水中降温,待收汗后捞出来切成条状,色泽鲜亮,柔滑如皮条,筋丝好,有弹性.粉皮的调味非常讲究,一般都佐以少许的菠菜,豆芽,红萝卜,调入盐,醋,酱油,芥末,姜蒜汁,红油辣椒汁,及味精,颇能诱发食欲,最适合青年人的胃口。
豆瓣鱼
被誉为陕南一绝的石门麻辣豆瓣鱼,见长于活鱼快做,鱼鲜肉嫩入味爽口,红油漫浸柔辣不腻,麻中透香回味悠长。它是饶胜利先生开创的褒河第一家鱼餐馆的品牌佳肴,曾被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报道。饶记石门鱼餐馆常有国外友人、影视明星、文人雅士惠顾赞赏。始创于石门水库大坝,后迁于现址——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所在地褒河街褒姒路口,该馆不断创新,推出有口味各异的鱼宴系列佳肴,“去石门旅游,到褒河吃鱼”已成为汉中人饱眼福、享口福的一道风景线。
米糕馍
是城乡老幼皆宜的食品。以大米为原料打浆发酵蒸制而成。味甜、柔软易消化。还有一种以包谷米为原料磨浆加食碱的蒸制而成的叫碱水馍。可直接食用也可切片炒肥肉,味道颇佳,秦巴山区县制作较多。
麻辣鸡
用鲜活公鸡加工制成,色泽金黄,余味浓长,味兼麻辣,有开胃益神作用。为群众节日佳肴和招待宾客之名菜。宁强县城制作者最好。
柿饼
古为朝廷贡品。将成熟的柿子去皮后制作成干果食品。宁强代家坝的柿饼为好,个大、质软、雪面红瓤、味道甘美,曾远销省内外,出口东南亚及日本等国。
豆腐饺子
香油散子油炸豆腐饺子:香油散子是细拉圆面条绕在大竹筷子下锅后绕成萝形炸成,又酥又脆,百吃不烦。炸豆腐饺子,是一种素食,加上韭菜,咬开一股子香味喷鼻。
蒸雪糕
是糯米粉放在欲子里,加小豆带水糖。用刀刽一块一块卖。割一块,上边是红色的糖,中为白色的糕,下边豆沙粒,三色三层,带艺术色彩,吃起来柔软可口。
罐罐茶
汉中略阳的罐罐茶,其实是民间的一种早点,要用茶叶,茴香,荷香叶来煮面茶 ,其中加了豆腐丁,核桃,油炸锅巴, 鸡蛋, 肉丁,又加以些许熬汤作料,出锅时,再配点小菜,味道美极了。
核桃馍
汉中宁强核桃馍,用核桃填满上表皮,热火的苏酥脆脆非常好吃。
中国十大白领宜居城市
中国十大节庆城市
中国新闻传播十强市(陕西唯一)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陕西唯一的地级市)
中国精彩城市
2012陕西年度旅游休闲城市
陕西最美绿色园林城市
陕西省卫生城市
陕西省园林城市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