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辛 编辑
苏辛是北宋的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
《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 杜陵苏建 、 苏武 …… 狄道辛武贤 、 庆忌 ,皆以勇武显闻。苏辛父子著节,此其可称列者也。”
2.苏轼与辛弃疾 的并称。
清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 稼轩 则沉著痛快,有辙可循。”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苏辛并称,然两人绝不相似:魄力之大, 苏不如辛 ;气体之高, 辛不逮苏远矣。”
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苏辛词精华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创造出瑰丽雄奇的艺术境界。辛词多不受音律束缚,发口中语,写胸中事,不少作品有散文化之嫌。(参“山东二安”条)
苏、辛词以豪放为主,但也有多种风格并存。所作婉约词,并不亚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辛起了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苏轼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爱国词人辛弃疾
然而南宋君臣羸弱,妥协求和、偏安享乐思潮,弥漫上下,统治朝政。稼轩虽有飞将军李广之勇,萧何、诸葛亮之谋,胸怀复国强民之志,竟不为当朝所识,不为当朝所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多次遭谗毁和摈斥。在南渡后的45年里,只做过省以下的小官,又频频调动,没有时间施展政治抱负。而且两次被罢归达20年之久。但其报国之心,恢复之志,始终未减。他把词作为抒发壮怀和寄托悲愤的号角和武器,进行坚韧不拔的战斗。终于在他6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为人间留下620多首词,高喊“杀贼!杀贼!”含恨殁世。
“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的辛稼轩,本无意作词人。他的词是他生命意识的自然流淌。他将民族的命运,民众的呼声,以及自己全部生命理想都融人他壮美词篇。当代词史专家叶嘉莹先生说:“辛氏乃是一个能以英雄豪杰手段写词而却表现了词之曲折含蕴之特美的一位杰出的词人。”(《论辛弃疾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